谁在前世约了你 襄阳好风日

作者 : 黄成松

襄阳好风日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就是这样一句诗,引起我的兴趣,非得去看看襄阳究竟是什么样,于是我跑到了鄂西北的襄阳城。那是我漫漫旅途的第一站。

那时候的襄阳还叫襄樊,名字是最近才改过来的,但我不叫它襄樊,我叫襄阳。我对襄阳这个名字情有独钟,那里发生过很多故事,比如古隆中有三顾茅庐的事情,比如关羽曾在这里“水淹七军”;比如王维曾在这里写下“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的著名诗句;比如岳飞曾在这里发动收复襄阳之战,比如金庸武侠小说中郭靖黄蓉曾在襄阳城组织过襄阳保卫战等。

襄樊是建国后的襄阳和樊城合并而成的,如同中国其他地区的很多城市一样,这个更名是一个败笔。古襄阳和古樊城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化名城,合并后的襄樊市反而让人不知道是在哪里了,于是,襄樊的有识之士们大概是意识到这对城市的宣传不力,前不久又重新恢复了原名襄阳。我觉得这是好事情,很欣慰。

我去襄阳的时候,天气晴好,曾在一个“秋水共长天”的黄昏一个人沿着襄阳古城墙走了一圈。古城墙依然保存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借一江清水,赢得十里风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物华天宝,钟灵毓秀。冬日的汉水漫江碧透,偶有船只悠然而过,让人怀思之幽情。

《读史方舆纪要》上说,“襄阳上游门户,北通汝洛,西带秦蜀,南遮湖广,东瞰吴越。”可见其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之重要。蒙古铁骑南下中原后,数年间基本荡平九州,唯独襄阳城久克不下,成为南宋朝廷与蒙古对峙的最后阵地。南宋朝廷拥汉水之利,襄樊之固,居然在神州陆沉的襄阳孤岛苦苦支撑了十几年,这实在是一个奇迹。把眼光再次投向历史,巡视这场宋元之间的襄阳之战,有一个气壮山河的“二张援襄”的英雄故事值得一提。

蒙哥死后,元朝忽必烈即位,为了尽快统一中国,忽必烈把战争重点放在了攻打襄阳上。南宋降将刘整向忽必烈进言,他认为,“先攻襄阳,撤其捍蔽”,南宋“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可下也”。忽必烈采用了刘整的“攻宋必先下襄阳”的战略方针,率军数十万,兵临襄阳城下。

咸淳八年(1272年)春,元军对樊城发动总攻,襄樊之战正式开始。三月,阿术、刘整、阿里海牙率蒙汉军队进攻樊城,攻破城廓,增筑重围,进一步缩小了包围圈,宋军只好退至内城坚守。四月,南宋京湖制置大使李庭芝招募襄阳府(今湖北襄樊市)、郢州(今湖北钟祥县)等地民兵3000余人,派总管张顺、路分钤辖张贵率领救援襄阳。

二张率轻舟百艘,士卒3000及大批物资出发,临行前张顺激励士卒说:“这次救援襄阳的行动,任务十分艰巨,每个人都要有必死的决心和斗志,你们当中的有些人并非出于自愿,那就赶快离去,不要影响这次救援大事。”当时3000水军群情振奋,斗志昂扬,表示坚决完成任务。五月,救援战斗开始,二张在高头港集结船队,把船连成方阵,每只船都安装火枪、火炮,准备强弓劲弩,张贵在前,张顺在后,突入元军重围。船队到达磨洪滩,被布满江面的蒙军船舰阻住,无法通过。张贵率军强攻,将士一鼓作气,先用强弩射向敌舰,然后用大斧,短兵相接,冲重重封锁,元军被杀溺而死者不计其数,宋军胜利抵达襄阳城中,当时襄阳被困已有5年之久,二张入援成功,极大的鼓舞了城中军民的斗志。然而,这次战斗中宋将张顺阵亡,几天以后,襄阳军民在水中得到他的尸体,披甲执弓,怒目圆睁,襄阳军民怀着沉痛敬佩的心情安葬了张顺并立庙祭祀。

张贵入援虽然给襄阳守军带来希望,但在元军严密封锁下,形势仍很严峻。张贵联络郢州的殿帅范文虎,约定南北夹击,打通襄阳外围交通线,计划范文虎率精兵5000驻龙尾洲接应,张贵率军和范文虎会师。张贵按约定日期辞别吕文焕,率兵3000顺汉水而下,检点士兵,发现少了一名因犯军令而被鞭笞的亲兵,张贵大惊,对士兵们说:“我们的计划已经泄露,只有迅速出击,敌人或许还来不及得到消息。”他们果断地改变了秘密行动,乘夜放炮开船,杀出了重围。元军中阿术、刘整得知张贵突围,派数万人阻截,把江面堵死。张贵边战边行,接近龙尾洲,在灯火中远远望见龙尾洲方向战舰如云,旌旗招展,以为是范文虎接应部队,举火晓示,对方船只见灯火便迎面驶来。等到近前,才发现来船全是元军,他们先占领了龙尾洲,以逸待劳。宋元两军在龙尾洲展开一场遭遇战,宋军因极其疲惫,战斗中伤亡过大,张贵力不能支,被元军俘获,不屈被害,元军派4名南宋降卒抬着张贵尸体晓示襄阳城中,迫使吕文焕投降,吕文焕杀掉降卒,把张贵与张顺合葬,合修双公祠。

二张援襄虽然失败了,但他们那种“知不可为而为之”,坚持抗战,精忠报国的血性精神却是可歌可泣,激荡神州,名垂青史。

襄阳古城墙上,残阳如血,历史如风过耳边,我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城头下有人叫卖。

“襄阳橘子,又大又甜的橘子,快来买咯。”

我循声望去,被一篮子金黄的橘子吸引,招手示意卖橘子的老人等等,我要买橘。

老人会意,大声喊道,小伙子,你先别下来,我挑上城头上来给你。

这襄阳口音跟我的西南口音没有一丝区别,听得很清楚,我不由得顺口回了一句家乡土话,老人家,别上来了,城墙太高,上来费力,我下来就是了。

老人居然听懂我的西南方言,连声说,没有,没有,我经常挑上去的,你站着别动。

老人上来了,递给我半边剥开的橘子,道,小伙子,你先尝尝,感觉好了再买。

掰一瓣橘子入口,香甜可口,直入心脾,便有些感动老人的淳朴和善良,有意把所有的橘子买下。老人却说,你是来旅游的吧,看样子不像本地人。

我笑,老人家你怎么看出来的啊。

老人道,呵呵,本地人很少买橘子的呢,我们这里是汉江谷地,盛产橘子,在农村每家每户都差不多栽种都有呢。

我羡慕的道,生活在你们这儿的人有福了,有这样好的橘子吃。

老人笑道,你不要买得太多,随便买几个就可以了,大街小巷都有卖的呢。

甜甜的橘子,朴实的老人,襄阳啊,你的风土人情,跟你的历史文化一样厚重可爱啊。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谁在前世约了你最新章节 | 谁在前世约了你全文阅读 | 谁在前世约了你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