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禹帝临终耍手段
天下从此有世袭
禹帝终于没有抵挡住诱惑,把帝位视同己物,他没有兑现先帝遗训,使禅让制笀终正寝!再伟大的任人物,在利益的纠葛面前,常常被利益打倒。再高尚的情操,一旦被利益左右,顿时失去方向,如同醉人一般,醉倒自己的是人类无法战胜的弱点。那隐藏在心灵背后的各种心酸历程,在退化过程的可以击倒自己的外部力量,以及自己的懦弱,所有这些,造成了人类的畏惧意识,对未来的瞬息万变的信心缺失,只能够拼命获得能够看得见的权力,物质财富,提升自己的信心与力量,以显示的力量来抵消未来的风险,希望自己甚至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永远生活在安全之中。
大禹,一代伟人,号称黄帝的直系传人,血脉相承,且有诸多神性,一生以事业为重,功高盖世,可谓真正的男子汉。但是,在利益面前,却迷失了方向!人们为什么这么看重权力,尤其是对社会的统治权?关键在于,权力既可以控制物质财富,可以享有精神财富,役使生生不息的生命、山川、河流,能够随心所欲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且能够强迫人们接受。能够随心所欲地与心仪的女人交配,繁衍具有自己血统的生命,传宗接代。能够任意打击自己不喜欢的对手,让其臣服在自己之下。可以让自己声名远扬,传名万世。尤其是在一个大一统的社会里,权力不受什么约束,可以随意发挥自己的狗屁主张就号称是理论、主义、思想,自己的一句话就是指示精神,自己的好恶就是能够成为社会的流行主旋律,自己荣耀,子孙显贵,可以从众生那里随意掠夺与掘取而不用顾及后果。国家可以作挡箭牌,祖宗留下的珍贵文明财富,可以放在自己家里当玩意儿玩。任何高昂的头颅,在权势面前都得低下,不然其小命不保,可以视众生像蚂蚁,不予珍惜,相反,他们还得高呼自己万岁这一系列的超越常规的特权,让意志薄弱或者意志坚强的人,都放下抵抗,乖乖投降。
当然,任何珍贵的东西,尤其是公共权力,每个人都会紧盯不放,都会寻找一切机会去掘取。一旦统治阶级良心丧尽,便会土崩瓦解,其子孙后代也会被仇恨者斩尽杀绝,死无葬身之地。因此,在没有民众参与,监督的大一统社会,众生期待的只有统治者的品德,体恤众生的良心。
根据禅让的制度设计,帝提名继承人,要经过四岳即南方四个德高望重的部落首领拥戴,同时,还有八元,八恺的投票表决,如果是四岳表示赞成,八元、八恺的支持票过半,提名人才能够继承帝位。八元、八恺也都是社会有声望的人,相当于人大和政协,是帝国的维宪主体,负责帝国的法制制定、修改、执行、监督,即使尧帝选舜帝,舜帝选禹帝,都要走这个程序。
早在确立大禹为帝的时候,比禹帝得票更多的是皋陶,皋陶理应成为承继帝位,但皋陶由于身体原因,被舜帝一票否决,再次提名大禹,四岳、八元、八恺都顺利通过。
在禹帝渐渐年迈的时候,帝位的确定又浮出台面,根据制度,皋陶的儿子伯益,东夷族的领袖,大禹的得力助手,名正言顺地被提名为接班人。伯益除了追随大禹治水有功之外,还擅长畜牧和狩猎,曾被舜帝任命为掌管草木鸟兽,负责朝廷的鲜活食品供应,相挡于负责提供内供食品、用品的工作。
帝位就这样定下来了,但启却找到父亲闹腾,诉说自己愿意成为接班人,述说自己愿意为人民服务的各种理由,并抨击禅让制的种种缺点,禹帝依然保持着清醒,生气地说道:“你爹我就是这样称帝的,要不是这个制度,哪有我的今天?”
启软磨硬缠地说:“什么事都可以变的,一直守着老规矩,吃亏的可是咱们呀!你想想看,大好的江山,谁不眼馋呀!你不改变,迟早有一天会有人改变的。”
禹帝骂道:“娃儿呀,咱说话得讲良心,那伯益跟着你爹,走南闯北,任劳任怨,从不争名夺利,成绩都记在你爹头上,说实话,治水的功劳,有一半得记在他头上。”
启嘟哝着嘴:“现在洪水已治服,再提洪水那老掉牙的事,没多少人知道了,现在重点都转到社会大生产上了,我又有这方面技能,你就让我也为天下众生服务服务吧!”
禹帝瞪了他一眼。骂道:“看你那逑样,还想去为人民服务,你是在糟蹋服务这两个字,不,还在糟蹋人民这两个字!”
启急得腮帮子都鼓了起来,“爹呀,你想想看,这天下都是黄帝先祖打下来的,要不是为了这天子之位,他何必大老远从西域而来?现在,你要是把到手的帝业拱手让给别人,祖先在天之灵,也会很难受的!”
禹帝生气地说道:“娃子呀!你要是心里还记着祖先,就要争口气,让自己一直优秀下去,这样,你才有成为天子的机会。如果一天到晚只想着帝业的好处,只想着帝业的传承,那只有白日做梦了!”
启听了之后,他不敢发作,他礼貌地退了出来,与自己的同志密谋一番,寻找机会,以图大业。
机会终于来了,一天,禹帝由于长年在外奔波,关节炎之类的疾病发作,浑身痛痒,启赶快献殷勤,又是按摩,又是敷药,还吩咐佣人做好炖品,亲自喂养。并口口声声表示,今后一定听话,一定要勤奋,一定不能够辜负禹帝的期待等假大空的话,听得大禹心里热乎乎的。
禹帝很清楚,眼前这个这个**货,始终保持着叛逆的性格,从不把自己这个长辈放在眼中,一天到晚只知道东游西荡。他曾责备自己忙于公务,没有对孩子尽到抚育的事,自己愧对儿子,愧对于死去的爱妻女娇,现在浪子回头,禹帝心里热乎乎的。想想自己年事已高,在有生之年,能够弥补一下自己曾经欠下的父子之情,不让孩子浪荡下去,不然,他以后可咋办?于是,他试图给启讲述一些做人的道理,意味深长,情深意切地说到:“危难时刻见真情,娃儿呀,不是为爹的心狠,是你的品行确实舀不出手。你要称帝,不让天下笑掉大牙才怪,况且,这个位子,不是好坐的,要穷其心智,方能应付,品德高尚,才能够承受得起,因此,放弃这个打算吧!”
启停止了手头的按摩活,深情地看着父亲:“其实,我也想好了,人的一辈子就那一回事,干啥,都是一辈子。这个帝位,还是会被有心人利用了,假设我与伯益相当,我的后代也是这样,难道他们就不能世世代代按照禅让制的要求,承继帝位吗?即使大家都严守着这个制度,终有一个帝王,会败坏这个制度。”
禹帝从床上坐了起来,惊出一身冷汗,帝制尽管设计周密,却没有考虑这个问题,今天,这个臭小子发现了其中的漏洞,这个漏洞会让几代人所设计的天下治理方式发生质的变化。他瞪大了双眼,但没有生气,只是轻轻点头,也没有说话。
启看到父亲的表情已经有所变化,就是顺势说道:“这个帝位如同百姓的粮田一样,今天让张三种,明天让李四种,谁会把这块土地当成一回事?如果张三家种的永远都是张三家,李四家种的永远都当成李四家,都会当成祖业,守好田,种好地,我不知道说得对不对?”
禹帝问道:“要是你是张三,或者李四,怎么种好你的田地?”
启一脸正经的说道:“其实,您作为帝,自己并没有干条少话,都是一群手下在干。在大家都在治理淮河的时候,你不照常在外公家迎娶新娘?我认为,只要找几个精明能干的人去干,自己少管那点闲事就行,反正,谁不想往好处去?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蘀百姓自己的事情自作主张,让百姓省心过日子,自己省事,百姓也高兴吧1”
禹帝犹豫再三,还是说道:“娃呀,你爹已老年迈体弱,怕在这个世上的时间不多了,爹不是不想让你继承这个帝位,这是受帝制的约束,我只能告诉你一点,我不退位,就一直是帝,我近日将到南方巡视,去你妈妈的老家去看一看,缅怀一下涂山那里曾经的记忆。估计,我这次是有去无回了,为爹的不想破坏帝制的规矩,你自己看着办吧!”
启已经明白了父亲点到为止的其中含义,就拍着胸脯说道:“爹,你放心去吧!我知道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道理,我也知道该咋办!”
禹帝道:“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后行,尧帝的儿子丹朱曾经因帝位而自杀,以后,舜帝的儿子戏、无婬就不敢轻举妄动,你要怎么办,就看你的造化了。”
说了这些叮嘱的话,禹帝的心感到轻松不少。
禹帝南巡以后,就在稽首大会诸侯,以向外证明,自己依然存在,自己依然在为天下操劳,并以此种形式,给启争取时间。过了不久,禹帝死去。由于里应外合,在禹帝去世之前,启对禹帝的一些部将,许以高官俸禄,然后发动政变,捉舀了伯益,予以诛杀,然后建立夏朝。
夏朝建都于黄河岸边的荥阳一带。从启开始,夏王朝正式建立,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7世纪,夏朝一直延续长达五百年左右时间,从夏启到夏桀,一共在位16位帝王。
当然,禹帝篡权,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遭到伯益族人偃氏的拼命反抗,但都被启一一诛杀。反抗一直在蔓延,忠于伯益的九黎族之一有虞氏,举兵抗争,夏启着急了,召集各部落开会,商讨挥师讨伐之计,后大战于甘,临战前,启做了誓师词《甘誓》:有虞氏上不敬五行天象,下不重三正大臣,上天因此要绝其命,吾奉上天之令以惩之。在启的指挥下,有虞氏被杀。
即使如此,不屈服的九黎人,就像他们曾经的领导者蚩尤一样,依然不屈不挠,精心准备,图谋推翻夏。直到启的儿子太康继位,太康比启更为荒婬无道,整日游玩田猎,即使如此,还感到不尽兴,于是就跨过洛水,到遥远的地方去打猎。在那里,他打死当地的酋长,霸占其妇,长时间不返回国都。
九黎人一部的有穷国的方伯后羿,抓住机会展开进攻,一举消灭夏朝,并乘机把国都迁到穷石(洛阳),利用夏民对太康的不满,夺取了太康的政权。后羿统治这里到直到去世。其后,由于臣子寒浊篡位,后羿的统治才告一段落。这段时间为什么一直还被称为夏朝,关键在于太康手下的大臣容叔、史皇、太叔三位大臣,悉心保存太康的血脉,隐忍于各自的封地,终于,史皇辅佐太康的儿子少康起兵反抗,终于推翻后羿的继任者寒浊,重新恢复了夏朝的国家,历史上称为少康中兴。
就是启这个无德之人,开始提倡社会道德,目的是为了让人们都服从自己的统治。为了便于发号施令,为了让天下平稳,对于原来自己讨厌的东西,突然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把道德分为九个方面的内容——孝、悌、慈惠、中恕、中正、恭逊、宽宏、温直、兼武,让百姓都去执行,自己享受百姓讲道德所带来的成果。看来,仁义道德,只有社会缺乏这些的朝代,才会喊得最响亮。尤其是执政者缺乏道德的时候,才会提出这样的国策!这样做,既是为了壮声势,也是为了糊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