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南亚人保持畅通
苏萨城成了据点
在西亚,来自东方的智慧最早的落脚点并不是巴比伦,而是苏萨,有三个智者一同从南亚来到西亚,度印的一个儿子叫埃兰的,带着满脑子的智慧,决心要在伊朗高原开创一番事业。
他们以智慧说服当地人,让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建设城市,在黄帝在整治整个西域的时候,这座城市就建成了,距今有7000年的历史,比伊朗建立的波斯帝国还要早5000年。作为埃兰人的都城,长达3000年之久,苏萨作为伊朗高原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一直发出文明的光彩,照耀着伊朗的文明进程。
苏萨城建立在土丘上,背靠卡尔黑河岸,是一座雄伟坚固的城池。南亚人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这里既是风水宝地,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扼守着南亚通往西亚、北非、欧洲的咽喉。控制住这里,就可以让南亚在西北方向有广阔的月复地,也可以确保一个个西征的智慧人,在回家的途中,能够把这里当成一个中转站。起码,可以把这里当成自己的休息的地方。阿蒙从埃及回来的时候,曾经看到这里的魏然挺拔,看到这里的雄伟壮观,他在这里休息了几天,然后,继续自己的回家路程。
为此,整个城市的建设已经着眼于未来,城墙高达六米,它比河岸高出河岸高出33米,远远看去,城市简直就是一座山。
这是南亚人的惯用手法,有了城市,就有了接纳周围人群的一个庞大的平台。先有城市,后有国家,这种模式,完全来自于恒河,印度河流域。一城即一国,然后各个城市联合起来,组成强大的国家。后来的地中海沿岸的城邦,都是沿用这个模式促使大家联合起来的动力,是由于城市的原居民,都是度印教出来的,有着共同的信仰与追求,各个城市面临共同的敌人,共同的威胁,必须联合起来,才能战胜外部入侵的民族。
这是这个对于南亚人来说至关重要的城市,倾尽了南亚人的各种人脉关系。尽管他们刚刚在西亚、北非立足,但是,未来便于回去方便,大家在祖国的感召下,都会愿意发挥自己的力所能及的力量。让这个城市除了坚固,还要美观。
苏萨城充分发挥兼收并蓄的东方智慧,雪松是从黎巴女敕山区运来的,柚木是从木建陀罗和克尔曼运来的,黄金是各民族都还没有意识到黄金价值时从各处地面随手捡来的,使用的青金石是由里格底那运来的,装饰宫殿的材料是由爱奥尼亚运来的。象牙由努比亚人完成的,制造金器都是埃兰人和米底人,制造木器的是萨迪斯人和埃及人,制造砖胚的是巴比伦人,装饰宫墙的是米底人。一个大项目,各民族沉没于大脑中的聪明智慧在这里被开发出来,他们被从来没有人提及的荣耀所激发,每个能工巧匠,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就了苏萨的辉煌。
城市建好以后,能工巧匠有的就住在这里,成为城市维护的生力军,有的返回故乡,在自己的家乡,再次创造辉煌,苏萨作为文明的载体,承担了集大成的作用,作为文明的结晶,还承担着文明转播的使命。但是,文明传播的结果,使自己的魅力外表,被别有用心的人发现了,这样,她的厄运也就会降临了。
苏萨城建立之后,立即以耀眼的文明之光,照耀着波斯湾,两河流域与伊朗高原,在人们惊叹人类智慧的力量的同时,自觉臣服在她的光耀之下。获得了智慧庇荫的人们,更大的希望是开发自己的心智,让自己也聪明起来,在这里,也从心灵中迸发出来了最早的楔形文字,学校。即使在2500年前,这里就开发出来了石油,但是,由于当时人们对石油的使用范围的局限,石油只是点燃了心灵中的希望,无法进行有效的传播。
在南亚人看来,苏萨只希望成为一个文明的储藏地,或者自己统治西亚的一个根据地,并不一个真正的文明传播的地方。最后,巴比伦接过这个使命,优越的地理位置,平坦的大地,使文明在两河流域,如同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河水一样,彻底地泛滥起来。
埃兰人依据苏萨,把这里建设成一个强大的国家,然后,把触角伸向两河流域,建立了伟大的巴比伦王国。大洪水之后,幸存下来的智慧者,从伊朗高原走出来,继续经营这片美丽而肥沃的土地。
巴比伦的富庶,引起了周围人的眼红,为了争夺巴比伦这个战略要地,埃兰人与亚述人战事迭起。至到公元前652年,亚述王率军苦战3年,攻占了巴比伦。占领巴比伦之后,他们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略作休整之后,并再历时4年,对埃兰发起了强大攻势,蹂躏埃兰各地,最后攻入苏萨,洗劫全城。
苏萨城的毁灭,让波斯人震惊,这个文明底蕴厚重的国家,一下子从安逸舒适的生活状态中清醒过来了,从相互之间的和睦相处中解月兑出来。波斯人彻底地认识到,文明只能够是一种状态,只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才能够战胜野蛮。文明本身,由于限制了自身的贪婪,从根本上来说,无法保证众生的安全。于是,在苏萨毁灭90年以后,居鲁土率众消灭米底王国,夺回苏萨。30年后,其子大流士继位,号称大流士一世,在这里建立了庞大的军队,仅仅军队就达1.2万,称为不死队。因为,他们的人数永远不变,随时有预备队补缺。历经几年苦战,一个庞大的波斯帝国建立起来,帝国东至印度河流域,西抵小亚细亚,北至希腊,南到尼罗河第一瀑布,大流士成了四方之王,王中之王。
为了防止出现叛乱,他把全国分成许多军区,军区长官对他一人负责,任何人都无权调动军队。行政上,以波斯贵族取代当地贵族,担任各省的总管,实行军政分治。
为了便于管辖庞大的国土,大流士下令修建一条长达2470公里的驿道,称为“皇道”。从苏萨向西,通达底格里斯河,再由此经叙利亚和小亚细亚,抵达爱琴海沿岸的以弗所。沿途设有100多个驿站,驿站的信差用接力的方法,运送物资,十分快捷。即使是爱琴海的鲜鱼,能被活着送到王宫。这是人类最早的邮政制度,其座右铭就是:“无论刮风下雨,不论酷暑寒来,无论夜色多么朦胧,都不能阻止信使跑完指定的路程。”从苏萨到以弗所,商队走完御道的全程得90天时间。而宫廷信使只用7天即可。以后,从御道上又开辟几条岔道,向西南通向埃及,向东南通向印度河流域,正是这种御道,加强了东西方交流,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这条御道,甚至把丝绸之路联系起来了,成了东西方的经济走廊。
与秦始皇所修建的御道、印第安人所修造的御道相比,这里的御道,更有实际的价值。
陆路交通由于成本昂贵,大流士还下令开挖一条由尼罗河到红海的运河,这就是苏伊士运河的前身。波斯帝国的船队,从波斯湾下海,绕过阿拉伯半岛,进入红海,然后,通过运河,直到地中海沿岸的各个城市。这样,波斯帝国对于地中海的统治,就更加牢固了。波斯军队以后与雅典军队所进行的海战,所需用的军舰,都是从这条运河到达爱琴海的。
为了稳固统治,波斯皇帝组织有学问的人,编纂法典,修订各地法律,以适应帝国的治理。为了长久统治,将各行省的税负固定下来,并统一了度量衡。为了便于百姓生活,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他没有强行推广当地语言,而是把当时西亚流行的阿拉美亚语,确定为全国的通用官方语言,用以发布诏令、公文,允许各地继续使用本地语言处理本地公务。这样,各地的语言,被允许保留下来,这对于无所不能的波斯王来说,不能不称赞他们伟大的胸怀。
作为帝国最早的首都苏萨,这里拥有波斯最有文化的民族,波斯需要埃兰人的才能来帮助管理国家,当时政府的行政管理特别是王宫的经济管理人员,几乎都是埃兰人。此时的苏萨,也进行了大规模建设,采用折中主义原则,模渀盛行于巴比伦凸起的平台和阶梯状的建筑风格,还渀制了美达米亚建筑中的有翼公牛,绚丽多彩的琉璃砖以及其它装饰色彩,美达米亚建筑中的惯常采用的拱门和圆顶,都被他们代之以埃及的圆柱和柱廊结构。此外,建筑内部的布局和圆柱基座上的棕榈和莲花园,显然也受到埃及的影响,建筑圆柱上和筑头下方的漩涡纹,不是埃及风格,而是希腊风格,所根据的不是希腊奔腾的建筑风格,而是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的建筑风格。
苏萨宫廷的建筑工作是由巴比伦人完成的,这是因为,巴比伦人有丰富的建筑经验,善于建筑基式的雄伟建筑。大流士一世的宫廷,面积约37500平方,其中有110个房间,走廊和大殿,面积约20000平方,仅大流士的接见大厅,面积就达1万平方,大殿的屋顶,由六列20米的柱廊撑起,廊柱顶部装饰着牛头,这个建筑群,使用了22个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才得以建成。在苏萨的宫墙上,镶嵌着精美的琉璃浮雕,内容多为王宫侍卫,各种动物和神奇的怪兽。
公元前482年,波斯王薛西斯的王宫举行一次盛宴,参加者有波斯、米底和各省的权贵、首领,以体现国家的富足和荣耀、国王的威严与尊贵。此后,国王又为住在苏萨的地位不等的总数达几十万人全体市民,在院子里摆设筵席,大吃大喝了七天,里边有白色、鸀水、蓝色的帐篷,用鸀水绳、紫色绳子环绕在白玉石柱上,还有金银的床榻,摆在红、白、黑、黄玉铺成的石地上,用黄金的器皿赐酒,器皿各不相同,以体现国王爱民的深情厚谊。
波斯王依靠整个西亚与北非人民的奉献,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他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他们想征服谁,就可以把水征服掉。他们有可以依托的伊朗高原,有战无不胜的军队。但是,如果仅仅依靠这些,就想高枕无忧,那恐怕大错特错了,因为,人类的智慧,可以不断挖掘出来源源不断的新成就,在新成就面前,一切现有的、物质的东西,都会被淘汰掉,让过去的一切,仅仅以前成为潮流。
波斯人,将遇到强大的对手,那些对手,正在
爱琴海一带,想方设法,改进自己的船队,他们的船队,将把波斯人赶出地中海,赶出北非和西亚,甚至要占领他们的老巢。人类如果没有这种勇气与智慧,历史将永远就没有前进的机会?/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