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摆的是回字方阵,阵内叠阵,帅旗大纛插在中军阵内的双辕车将台上。大纛下立着一位年逾四旬的将军,身穿鱼鳞铠甲,头戴将盔,脸庞黝黑,目光里有着一种令人心寒的冷漠,仿佛见惯了生死,波澜不惊。
完颜阿里刮猜测得没错,这位宋军将领正是宁远将军、真定府马步军总管曲端。
曲端冷峻的声音下达出一条条简洁明晰的指令,如流水般毫无间断。中军台上令旗翻舞,鼓声作起,每队六人的重甲步兵从车阵后踏步而出,排成两行三列的交错队形。
宋军的车阵列在最外围,每辆大车皆是双轮长辕,用骡二头,两头俱设骡架,以便进退。车长一丈,车高六尺,两头各有一门,启闭以便步兵出入。车厢正前架设拒马,并撒铁蒺藜,唯有两车相接的车门前方未置拒马蒺藜,正是宋军重甲步兵列阵之地。
“呜呜呜——”金军阵内响起号角。
金军骑兵最擅长侧翼冲锋,通常三进三出就能冲垮步兵阵形,阵形一散,宋军就像割麦子一样被骑兵收割性命,但曲端摆下的回形阵四方都是两轮双辕大车结成的车阵,金军无论往哪边冲锋都是正面迎击宋军,只要宋军阵形不乱,就可以抗住金军骑兵的正面冲锋。
马蹄声如雷踏响,金军发起第一回合冲锋,前方列阵以待,骑兵散开从左右两翼发起冲锋。
骑兵作战冲锋必须摆开阵形,如果不把阵形展开,那会比步兵还糟糕,因为骑兵冲锋必须拉开一定的距离,否则前骑倒下后骑就会追尾而仆倒。两军对阵的鼓城西北是地形平缓的原野,平原冲锋骑速快,比起丘陵岗地的冲锋间距要求更宽,前后骑行间距二十步,左右骑纵间距四步,而宋军摆开的车营方阵每面宽不过二百步,这使金军冲锋的横队最多只能容下五十骑。
为此金军只能叠加冲锋,并拉开纵深间的距离。
金军第一波冲锋是五纵深的错列横队,前面是人马皆披重甲的铁浮屠,后面是马不披甲的铁鳞甲骑兵,共五百骑分三面散开,同时向宋军左右方阵冲杀过来。
“轰隆隆——”快马奔跑的蹄声如沉雷闷响在耳边,黑色的重甲骑兵倾轧过来,让车阵前的宋军步兵如同胸压重石,喘不过气来。♀
四百步!
三百步!
二百步!
中军阵内一声擂鼓。
“咻咻咻——”齐排的箭雨从车阵的弩机口射出。
宋军车阵的每辆车上都安有两架弩机,从车厢上的六个弩机洞口伸出,每架弩机可以同时发射六支弩箭,最大射程三百四十步,有效射程二百步(240米)。每架弩机配置两名弩兵,负责装填弩箭,而弩机的发射是由铁链条式的拉弦装置进行,链条上有两个拉弦器,当拉弦器将弩弦拉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触发弩弦自动松月兑,在弩弦复位的同时,弩箭也射了出去;而链条另一端的拉弦装置开始链动,将刚刚复位的弩弦又拉起进行发射。如此,链条每转动一圈,便可以实现两次拉弦,循环往复,可以实现弩机的连续发射,比弓箭的发射频率更高,且可洞穿重甲,是北廷军器监研制出来的对付骑兵的远射利器,被雷动命名为“元戎弩”。
因元戎弩的设计装置复杂,且造价高,与军器监仿造的诸葛弩一样属于高端军械,目前也只造出了一千辆弩车,配置给包括天武军在内的四支步军,而完颜阿里刮很不幸地成为宋军试验元戎弩威力的第一支女真骑兵。
虽然大多数弩箭都射空了,毕竟骑兵冲锋的间距很大,但密集又连续的穿甲弩箭仍然洞穿了四五十骑铁浮屠的马身——所谓射人先射马,因为马身比骑兵的目标更大,弩机口的高度正是对着马身的高度——马上的女真骑兵身手矫健,在马身前仆的同时跃身而下,跨上后面用长索套着的第二匹备马,但也有部分金骑在跃马之时便被空中箭雨射中。
宋军弩箭的威力没有让女真骑兵畏惧,反而激发出了他们的勇悍之气,嗷嗷吼叫着冲向宋军。
十几息后,前方金骑冲入一百步。
“咚咚咚!”宋军中军阵内三声点鼓。
车阵外列队的重甲步兵立即平端单人机弩,对准机弩上的瞄准槽。
八十步!
“射!”
“嗖嗖嗖——”重甲兵扣下手中机弦,进行精确射击。
金军挥舞狼牙棒,搁开弩箭,也有马身中箭倒下,马上的女真骑兵不得不跃身而下,换上后面的备马继续冲锋。
铁甲骑兵越来越近,如雷般的马蹄声如重鼓敲在心口,居高临下的气势逼得人不由自主地发颤,却没有任何人退后一步,每人的双手都稳稳当当地端着弩机,瞄准,扣弦。
这支重建的天武军经历了最严酷的训练,在历次训练中,凡是怯阵后退、稍动一动或手腕颤一颤都会遭到猛烈鞭打……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鞭打后,即使心中再恐惧,他们也已习惯瞪着骑兵冲杀过来而一动不动,双手稳当得仿佛粘连在弩机上。
不到十息,金军前仆后继,逼近二十步内!
中军阵内三声钹响。
宋军前方步兵立即变阵,将弩机收入身畔弩袋,从鞓带上取下兵器,准备肉搏战。每队重甲步兵六人,均穿步人甲,头戴护盔,金骑弓箭射之不入,唯有近身而战。
每队前排两名宋兵手持长斧,待金骑突前,大喝挥斧砍马头;若金骑突破前排,第二排两名宋兵手持钩镰枪,专挑甲胄,将骑兵从马上钩下来;第三排两名宋兵身形较矮,步伐灵活,手持木柄大棒,棒身前部包铸铁,专打马腿,迫使金骑落马。
女真骑兵下马步战也十分勇悍,但比起步战第一的宋军又弱了一筹,况且在雷动掌控北廷后对宋军的近身肉搏战改创新套路,使宋军的近身步战更加强悍,或许在体格上比起雄健的草原骑兵略有不足,但简单凌厉的招式和灵活的身法不但弥补了这种不足,并且攻防俱佳,女真骑兵一旦落马,被宋兵逼成步战便是十战九亡。
“呜——”一声长鸣的号角,金军拨马后撤。
中军阵内擂鼓声响,前方步兵呐喊追击出去,保持阵形不乱,端弩平射,直到追出车阵三十步外,闻得中军阵内铜号声响,方回身退到车门前,列阵欢呼起来。
步兵各队什长忙着统计弩箭损失,吆喝后方所属战车上的车兵从车上搬运弩箭补充步兵缺失,准备迎击金骑的第二回合冲锋。
未几,便听高亢凌厉的号角声吹响。
蹄声雷雷,尘土溅起,金骑四散开去,从前、左、右、后四面发起冲锋,要让宋军每方皆力战不可援。
朔风烈烈,蹄声呐喊声交杂在一起,血腥气充斥战场。宋军杀退一波又一波的冲锋,金骑败而不乱,整队再次冲锋,冲杀一个回合又一回合,更进迭退,忍耐坚久,仿佛不知疲倦般硬冲硬拼……
前方的重步兵倒下一队又补上一队,挥舞兵器的动作几乎已成了本能,双臂近半麻木,但恐惧心慌这些情绪早已在激战中消失,只有拼杀、不断拼杀,杀了敌人才能存活!
“大宋威武!”宋军阵内响起呐喊。
天武军前军指挥使王德冲杀在前阵,手中长斧每次砍下,口中必喝一声“大宋威武!”高亢的吼声直震百步开外,宋军闻声无不热血沸腾,高声呐喊“大宋威武”,抗击金军一波接一波的冲锋。
就在天武军和完颜阿里刮的女真铁骑交战之时,鼓城城下的金军经过连续六个时辰的猛攻终于拿下北城城头,不久,南城、东城、西城也相继陷落,残余的数百宋军退入城内,和金军展开了巷战。
此时鼓城西北的迎战双方从午时杀到申末已拼杀三个时辰,金军来回冲杀十几回合,终于将宋军左方步兵阵撕开几道口子,但冲入阵内的金骑很快被宋军中军阵的重步兵击杀殆尽,未能实现“凿穿”阵形的目的。
金军奋勇迭进,再次发起冲锋。
一骑探马忽从后方飞驰而来,马上骑手歪着身子滚落下来,背上插着一支箭,向急步迎上来的女真骑兵道:“快……快报……孛堇,后方有……宋……宋军……”还没说完就咽了气。
完颜阿里刮得报大惊,急令收队撤军。
曲端高踞将台目视金军动静,唇边泛起冷意,喝令:“步军收队车进,马军出击!”
四面车门大开,步兵回阵上车,中军阵内一直未动的一千马军呼啸而出,朝金军冲杀而去。后面的步兵骡马套车,并有四名步兵在两侧推车,保持着左右厢的阵形随在马军之后向前。
完颜阿里刮只分出五百铁浮屠断后,显然没有将追上来的宋军骑兵放在眼内。
但宋军马军追至一百步内,便下马立在马后,以马为盾拉弓射箭,而宋军步射当然比骑射更有准头,能与擅长骑射的女真骑兵一较高低。而金骑一旦拨马后退,宋军便又上马追击。负责断后的金军百户既轻蔑又恼怒,大骂这些宋军是“马上步兵”。
而这种“马上步兵”正是北廷对付金军骑兵的另一招术,宋军除了少数精骑兵外,大多数宋军很难在骑射上与马背上的草原民族一争高低,但骑兵机动性的优势却可以为步兵借鉴,于是便有了“马上步兵”和“车上步兵”。
雷动贯达全军的这一战术发挥了宋军步战的优势,而弥补了步兵机动不足的缺陷,被卫希颜称之为“机械化步兵团”。
从金军后方突袭来的正是岳飞的骁骑军,用了金军最擅长的侧翼冲锋,从左右两翼掩杀而至。金军的精锐骑兵和大宋的精锐骑兵强强相撞,迸发出了激烈的火花。
岳飞的骁骑军迂回几百里,从金军后方掩杀而至,人马精悍,士气正猛,而金军久战已疲,即使女真骑兵坚韧耐久,但胯.下战马却已生疲,不耐久战,加之后方还有宋军的“马上步兵”和“车上步兵”前后追击,战事的结果已完全倾向宋军一方。
最终,完颜阿里刮只率四百残骑逃回了鼓城。
此战,金军损失二千五百骑。虽然金军在高阳和沧州城下也都损失了两千多兵员,但死的多数是部属军,而这一战损失的却全部是女真骑兵,是金军真正的精锐。至此,完颜宗英的前锋军已被打垮,而整个东路金军的女真骑兵不满两万,一下被宋军吃掉一成多,可谓损失惨重。
“北廷虽然失了鼓城,但对河北并无多大威胁卫希颜在陆奥接到战报时,给叶清鸿解说道,“雷动看重的不是一城一地之失,而是消灭金军的有生力量,尤其是女真精锐,杀一个就少一个……完颜宗磐能经得起几个千骑损失?”
作者有话要说:备注:
钩镰枪:就是岳飞演义所说里的麻扎刀,其实它的主要用途是钩下骑兵,而不是用来割马腿,对付马腿的话还不如陌刀和大棒好用。
掩目,战术很难写呀……所以难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