凰涅天下 357论夏之战

作者 : 君朝西

u8小说“西夏之大敌,不在辽,而在宋

卫希颜拿着茶盏很悠闲,说的话却很毒舌,“西夏统共就那么几个将才,唯一可为帅的察哥还被李乾顺远远发配到了塞北,余下的兴灵银夏诸将中,也就李良辅、萧合达、罔存礼、悟儿思齐还可提一提,其他不过武夫。如今萧合达已反,银夏七州便无一将,撑死了能顶一月

名可秀轻笑,说道:“李乾顺已老,不复当年精明,难免使出昏招她指的是当然远调晋王察哥一事。

察哥是夏主庶弟,雄毅有军略,从十六岁起独掌军权,在战场上拼杀四十余年,一生立下功劳无数,是西夏第一名将,也是唯一有威望统御百将之帅。但察哥立下了灭金这样的大功,夏主赏无可赏,只得赐下大量金钱奴隶土地,难免生出一分猜忌,加之有心人谋算,又有嫉妒察哥功劳的权贵大臣从中挑事,夏主的猜忌心就又重了几分。

恰在此时,濮王仁忠上书弹劾察哥,说他横征暴敛,虐杀良民,强抢民女,收受贿赂,逾制修建王府等,共十五条大罪。若是别人弹劾,察哥一早发作,但仁忠为夏朝第一刚直正气之臣,就连不将太子放在眼中的察哥都心存几分忌惮,不敢使横。而仁忠的弹劾有理有据,夏主心中暗喜,面上却做为难,召察哥入宫痛心疾首责斥后又加以抚慰,最终只捋去他枢密使之职,出任新设立的北定府留守兼北定军司都统,辖地即夏属北京路、宣德州和大同府长城以北之地。从明面上看,给了察哥很大的治地权和军权,但实际上,治地财赋要受到兴庆府任命的北定府转运使牵制,而军事上则要受到西面的丰州宣平军司牵制,最主要的是驻地远在国都千里之外,等于远离朝政中心,相当于是被发配北疆了。

但兴庆府满朝上下,竟无几人为察哥说话。一是察哥人缘太差,除了对夏主和濮王外,对谁都是骄横之态,人见不喜;二是朝臣们察言观色,体察到夏主对晋王已生隔阂之心,自然不会为察哥说情。

察哥被逐朝廷,远镇北定府,对北廷自然大是有利,于辽国却是一大阻力。这种一石二鸟的计策,很像雷氏父子的手笔——名、卫二人几乎已可确定,西夏那位舒王仁礼就是雷动掌控的棋子。♀仁忠弹劾察哥本是出于公心,却少了军事上的考量,遂被其弟仁礼利用当了一回刀子。

如果推前五六年,夏主可能不会疑忌察哥,但他已年过五旬,自觉精力不济,且有深得他信任的承天寺高僧隐晦提醒大限将至,夏主必须为太子仁孝考虑,不能让儿子继位时朝中有一位军权过大的皇叔掣肘。当然此时,夏主没有料到,萧合达会反,而北廷会和辽国结盟攻打夏国。

但夏主后悔已晚,此时召回察哥似乎也非良策。朝臣们吵成一团,有的说召回晋王,统兵御宋;有的说不能召回晋王,否则北边谁可抵御辽军?有的说放弃银夏,撤军回西平府,待宋军穿越瀚海时,大军分路截取宋人后方粮道,宋人无粮草以继,必然退却……

夏主被吵得脑仁疼,最终采纳了枢密使慕浚的意见,一是下令银夏诸州守将坚守,若不可守者,则撤军西平府,并坚壁清野,不给宋军留下一粒粮食,一个丁口人役;二是召令国内诸州预丁入伍集结待命;三是任命察哥为北面行营兵马总管,统御北疆的黑山威福军司、云内州、丰州宣平军司和北定军司四地军事,抵御辽军入侵。

这时,南廷朝中也在争论。

根据军情司情报,北廷在西境集结了十五万大军,七路并发,攻伐西夏。便有朝臣上奏说,这正是收复北地的好机会。首先奏议的是刑部参政范宗尹,之后兵部参政朱敦儒、兵部侍郎卢法原也上了奏折。没几天,就有不少朝臣都递了攻伐江北的奏折。这股风潮起得这么快,背后有皇帝在推波助澜。

政事堂是两面态度,建议攻伐和不赞成的都有。胡安国赞成攻伐江北,如果南北统一大业尽早完成,朝廷就能尽早收回兵权。叶梦得却不赞成,因为南北战争一起,很可能影响经界法的推行,甚至会被打断。章谊也不赞成战争,因为工部正在推进路政和驿政改革。丁起、赵鼎、谢如意都没有明确表态。他们在等枢府的意见。

国之军事,决于枢密院——这是大宋的体制。而在南廷,这个体制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这也是令赵构最痛恨的:枢府不同意,皇帝也没法出兵。

朝中都在等卫希颜的表态。

卫希颜这回没有拿“一致对外”来说事。西夏与金国不同,金国是攻破宋都、掳走皇帝、造成南北分裂的罪魁祸首,所以北廷攻打金国,南廷也必须一致对外,否则就失去了道义;但宋夏虽然也有多年战争,却只是陕西之地的局部战争,党项人还没有达到令宋人“视其为仇,一致对外”的程度。

因此,四月二十一日崇政殿朝议时,卫希颜只道,要看北廷的进军再议。

这一“看”就去了小半月,北廷宋军相继攻破横山北面的龙州、洪州。至此,宋军已恢复道宗时童贯攻伐西夏的局面——占据横山山脉和半个银夏地区。

赵构心中焦急,再“看”下去,整个银夏都要被北廷占去了。

他想给卫希颜施加压力,遂移驾枢密院议事厅,召开两府御前会议。

议事厅北墙挂着西夏舆图,赵构坐在南面主位,长桌东侧坐着政事堂七位宰执,西侧坐着卫希颜和枢密副使李邴,以及临时受召回京的枢密副使兼江北行营都总管种瑜。

赵构也不绕弯子,直接问:“如何出兵,枢府可有措议?”

种瑜心里嗤笑一声,打不打还是两说呢,这位就直接问如何出兵了——用这话头就能压下枢府?

他瞥了眼神色淡然的卫希颜,又瞥了眼正自装傻充愣的李邴,心里嘿嘿一笑,接着皇帝的话头道:“要想趁火打劫……”这话才说出,赵构和七位宰执的眼角都抽了下,这是北伐,统一大业,什么趁火打劫,能这般用词么!

“这得看北廷攻伐西夏能不能胜?如果败了,我军趁其大败北伐,那是最好时机。如果胜了,得看打多长时间,如果打个五七八月,则兵力国力都有消耗,那时我军北伐也是良机。如果结束得快,两三月就将西夏收拾了,我军就算现在北伐,又能取得多少战绩?到时北军反攻,胜负还是两说

“两三月亡西夏?——种枢副是否太高看北军战力了?”范宗尹冷嗤一声,反驳道,“种枢副是欺某等不知兵事?但观史书,可知国朝与西夏先后五次战争:第一、二战为仁宗年间,夏人侵边,大宋守御;第三战是神宗年间,国朝兴兵攻夏,前后历时十一月,前期胜利,而后期兵败永乐城;第四战是哲宗年间,大宋占据横山大部分地域,但来回攻守,前后历三年;第五战为道宗年间,朝廷攻克横山之地,前后历五年他斜眉冷笑,“不知种枢副哪来的信心,如此看好北军?”

种瑜同样斜眉瞥了他一眼,冷笑,“范参政将史实倒是记熟了,可惜没有仔细分析,两军胜败得失他起身走到舆图下,手里拿着指图棒,放在手心敲打,侃侃而言道,“观国朝与西夏之战,国朝是以亡西夏,收复西北之地为目标;但观西夏,虽然屡次寇边,却无亡大宋之心,而以掠夺为目的。——这在战略上,已有高下之分。

“而观其战术,始终是以袭扰战为主,发挥骑兵优势,短促突击,并利用兵力优势,围剿落单王师。纵观国朝与西夏百年战争,夏军取得定川砦、好水川、三川口、永乐城这四场大胜都是动用了数万、十万乃至几十万大军,以多胜少,围攻王师而胜,但夏军每次胜利也要付出惨重代价,战后至少修养半年才能恢复。可见夏军战力并不比西军强。正因夏军战斗力有限,故而往往只能选择大宋西北防线的某一个点,集中兵力猛攻之,而其他战线因兵力匮乏,则往往被主动出击的大宋王师击败,甚至反被攻入国土,最终无奈退兵。

“纵观前后五次战争,尽管在战争初期,禁军战斗力还不强,而且准备不足,处于被动防御地位,但到神宗年间,王安石变法后,国朝兵力增强,器甲愈精,禁军战力提升,西军精锐令夏人不敢轻撄其锋;到哲宗、道宗年间发起的第四、五次战争,大宋军备已足够充实,而西夏国力则疲软,此时王师西伐,不断进攻,取得胜利,眼见亡夏在即——”

种瑜说到这里顿住,目光掠过政事堂七位宰执,加重语气道:“但是,最终却没能亡了西夏,这是为何?究其原因有四——”

他声音清朗有力,“其一,大宋缺马,步兵强而骑兵弱,所以能屡败夏军,却很难追歼灭之。其二,军中无统一指挥,各行其是,缺乏配合他举了宋夏第三次战争兵败的实例。

这次战争发生在神宗元丰年间,称为“元丰五路伐夏”。

此次战争,宋军从东北、西北、北部三个大方向出动五路大军齐伐西夏,共进灵州,三个方向各设一个统帅。

但五路大军中,只有三路——东北向的种谔部、西北向的李宪部、北向的刘昌祚部——全力进攻,而另两路——北向的高遵裕部、东北向的王中正部——行动延缓拖沓。但是,刘昌祚部和种谔部分别受高遵裕和王中正节制,当这两路大军顺利进军时,却被高遵裕和王中正所误,最终造成五路大军全面溃败——究其原因,就是五路大军没有一个共同的统帅。

“其三,朝廷用人之误。一主副帅不当,当用者不用,而不当用者却用之。二以以文臣为帅,不谙军事而指挥,拖累全局,遭致兵败

如第一次宋夏战争的好水川之败,就是因为军事谋略更胜过主帅夏竦的范仲淹只是副帅,故而阻止不了同为副帅的韩琦命令宋军轻进,结果在好水川遇伏,被夏军五万主力伏击,西军战亡万人,仅千人逃月兑。结果宋仁宗却同时贬却了韩琦和范仲淹。

又如第三次宋夏战争的永乐城之战,神宗任命给事中徐禧为一路之帅攻夏。但徐禧只有纸上谈兵之能,在取得攻入横山的胜利后,就头脑发热,不顾军将劝阻,轻进修筑永乐城。西夏发兵三十万攻打永乐城,徐禧又不听军将所建议的趁夏军渡河之时突袭的正确战术,而以重步兵万人列阵城下。夏军渡河后,向宋军猛攻,宋军战败,退入城中。夏军兵围永乐城,截断流经城中的水源。最终城破,西军四万精锐并十万夫役皆亡。

“其四,朝廷不信任前线将帅,每有举措便在朝堂引发争论,以致将帅心有顾忌不敢放手而为这种情况在经略陕西的文臣武将中都有遇到过,朝堂上争论时莫衷一是,说什么的都有,引起皇帝疑忌的也有,所以前方统兵之人,不仅要带兵御敌,还要时刻顾虑朝堂上的看法,又怎能专心一意地经略陕西呢?

种瑜略带讥嘲的目光扫过皇帝和宰执们,“但此四项,北廷俱不会犯

u8小说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凰涅天下最新章节 | 凰涅天下全文阅读 | 凰涅天下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