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记 第八十二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作者 : 小皮瓜

“皇上,彰威军昭勇营指挥使木爽有紧急军情呈报,现在殿外等候。♀”

“快传!”

朱元璋放下手中奏疏,揉了揉因长久盯着奏疏看而有些疲倦的双眼。这一日一夜来,他看了不下五百份奏疏,千奇百怪的论调,已令他麻木不堪。

木爽进得奉天殿,跪下行礼后,见朱元璋一脸疲惫,不由关切地说道:“皇上,如此辛劳,切莫伤了龙体。”语气恳切,一片真心尽含其中。

朱元璋见到风尘仆仆的木爽,本已欢喜,听得他纯出肺腑的关切之语,更加开怀,直接从龙案后走了出来,亲手扶起木爽,仔细看了看他,又伸手在他臂膀上用力拍了拍,砰砰有声,肌肉强健,顿时哈哈大笑道:“又健壮了许多!天德果然有法子!”

木爽也笑了,低下头说道:“此番讲武,孩儿确是受益良多。”朱元璋含笑点头,对自己决定让皇子们参加中都讲武一举,甚是自得。

随即,朱元璋面色一敛,问道:“有何紧急军情,天德需要派你来亲自前来?”

木爽见朱元璋开始询问正事,便也收起天伦之情,将仰、胡、沈一干人等的阴谋细细说了一遍,还呈上了徐达写给朱元璋的奏折。

他以为朱元璋会龙颜大怒,岂知,朱元璋听罢只是愣了一下,脸上慢慢浮现出释然的笑容,“哈哈,天德啊天德,你不愧是朕的福将!又帮了朕一回!”笑声回荡在奉天殿中,显得那样空旷悠远。

次日,叶伯巨被解入京中。众臣闻讯皆感其忠勇耿直,有心相救但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有人想到了丞相胡惟庸,便集体前往丞相府,请求胡惟庸对这位直言谏臣伸出援手。♀

时值胡惟庸新任丞相不久,正需寻找朝中助力,见众臣相请。虽知此事难以转圜。但仍想勉力一试。当即答应立刻进宫为他求情。

当胡惟庸在御书房得见朱元璋时,木爽正侍立在旁,两人笑语不断,气氛甚佳。胡惟庸见此良机,立刻小心翼翼地向朱元璋报告,叶伯巨已押解入京,是否应下于刑部狱候审?

胡惟庸知道朱元璋当日的原话,那可是要将叶伯巨亲手射杀。如今他所提的这个建议,却是要将叶伯巨改入刑部大狱,可说是变相地挽救叶伯巨。若朱元璋认真追究起来。只怕他这个丞相也当到头了。他在朱元璋面前躬体,有些紧张。觉得额头似乎出了层细汗。

“好,朕便准他下刑部狱,让有司审议,看看这个其心可诛的乱臣贼子如何翻覆!”朱元璋头也不抬地准了胡惟庸的提议。这番爽快,却让本以为要费尽唇舌的胡惟庸呆了一下。

“朕知道,你们这些臣子,对朕前番处置这叶伯巨颇有微词。朕如今便让他入得刑部,有司按律审议,也好教你们心服口服!朕的《大明律》并非束之高阁之物!”朱元璋看起来心情颇好,又多说了两句。

胡惟庸却是惊出一身冷汗,“颇有微词”这四个字从朱元璋口中说出,显然表明他虽未在现场,但早已掌握了这些大臣的种种举动,今日对他说出,是敲山震虎也罢。是意有所指也罢,以后,他都要更加谨慎了。胡惟庸立刻在心里决定,今后任何场合,都决不可论及帝非。

三日后,木爽自应天返回彰威军中。

同日,朱元璋诏告天下:洪武九年,星有变,占余寇未净。♀彰威军勇擒张党余寇,厘清宇内,论功行赏,军中所有官员,进级一品,赏金百两,士卒加银百两,家中田亩免徭赋三年。徐达加封太子少师。

邸报则重笔书告:平遥县儒学训导叶伯巨,妖言惑主,离间天家骨肉,罪至不赦,下刑部狱,永不开释。

徐达放下邸报,轻轻叹了一口气。他的皇帝好兄弟朱元璋,手脚甚快,早已将所有赏赐拨付到位,军中人人欢庆。大家都为朱元璋的英明神武呼喝万岁。

徐宁端着一碗汤药进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徐达的肩伤已日渐康复,这汤药,也已根据伤情换了方子。她见徐达面无喜色,猜测他定是为叶伯巨惋惜,便劝道:“徐将军,叶伯巨虽受苦,但心中未必后悔。笔秉其心正是他们这样士人的风骨。你一番叹息,岂非负了他们的付出?不若好好计较一下,如何能让他月兑离苦海?”

当邸报抵达时,徐宁彻底被叶伯巨这样的诤诤风骨震惊了。在她以前生活的年代,仕途中人虽也有怀抱理想者,但在政治抱负遭遇种种南墙碰壁之后,不肯回头的人还真没有几个。

她也曾听人说过,崖山之后无中华,有风骨的人,自崖山一役后,在元人的刀光下全都消失了。但是,叶伯巨的直言相谏,甚至不惜以身殉道,让徐宁完完全全打破了这些想法。叶伯巨那股虽千万人而吾往矣的勇气,足以粉碎徐宁心中那些桎梏,她希望能够帮上他一把。

徐达摇了摇头,“皇上……唉。”他自然知道徐宁的心意,但他更知道朱元璋的想法。这个并肩战斗了几十年的兄弟,一生最恨便是家门惨淡。如今当上皇帝,子孙繁育,自然倍加珍惜,疼爱异常。叶伯巨却于此时呈上奏疏,指责他溺爱众子,大加抨击,更要他严规苛行,岂能不让他恼羞成怒?他又岂会轻易放过?

“真的无法可想了吗?”徐宁不甘心地又问道。

“徐姑娘,此事休要再提了。皇上圣旨已下,君无戏言,断无更改之理。”徐达摆了摆手,再次叹息了一声。徐宁只好做罢,端起汤药,催促徐达用药。

“徐将军!”木隶禀告一声,进得帐来。徐达找人寻他,说是有事相商。徐宁待要回避,徐达示意无妨。

“昨日皇上有旨,中都皇城建造事涉重大,汤和将军一人于此督造,未免疏失。不日,将增派永昌侯蓝玉前来共督工程,并观查彰威军操演。”徐达说道。

木隶闻言,知朱元璋因前番三家村贼匪之事,担心汤和一人无法承担此重大工程,不惜抽调镇守边关的蓝玉前来攘助。可见中都皇城建造,对于热爱家乡的朱元璋来说,实是重中之重。

“永昌侯明日便到,你可先行布置一番,免得临时匆忙。”徐达吩咐道。

“是。”木隶接令。他看了一眼正将空汤碗收拾起来的徐宁,又道,“将军,你的伤大好了?”

“木同知,老夫这伤,虽是皮外伤,若论起来,却也是伤筋动骨。放在以前,没有一月是断难大好。如今,才将养了这么些天,眼看着就可以月兑痂了。哈哈!”徐达用左手轻轻拍了拍右肩胛,得意地笑了起来。他才笑了两声,便被徐宁瞪了一眼,让他快停手,不要伤及患处,只好讪讪地收了左手。

木隶见徐宁瞪眼嗔怪徐达,徐达也不以为忤,反倒颇为受用,两人之间,仿如长幼嬉闹般洋溢着浓浓的亲近之情,感到甚为有趣,不由得笑了起来,徐宁也瞪了他一眼,他笑声一凝,也不知为何,竟也不敢出声。徐宁端起药碗,要求木隶少来烦徐达后,便快步走了出去。徐达与木隶面面相觑,忽然两人都大笑了起来。

“徐姑娘,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太严格了些。”徐达模了模伤处,笑道,“每日按时前来监督老夫喝药,老夫若多看些军中琐务,她便要出言相责。”看起来是轻轻责怪,木隶却听出了满满的暖意。

很快,蓝玉便到了。永昌侯蓝玉,并非随朱元璋一起打江山的从龙之臣。他久在开平王常遇春手下效力,每战皆胜,因军功累及,最后,官拜大将军,封永昌侯。因他战绩显赫,又是常遇春的妻弟,因此,常遇春常常在朱元璋面前称赞于他,朱元璋也对他信任有加。这一次,便派他前来督造中都皇城。

“怎敢有劳木同知相迎?”蓝玉一见面,便对木隶再三谦让。木隶却正色道:“将军远来,下官自当出迎,何来不敢之说?”蓝玉一怔,知他以军中官职论高低,便也不再推辞,但他却不敢走在木隶之前,只与他并肩而行。

“快请,快请!”徐达听得蓝玉到来,热情相请。蓝玉不敢托大,急忙上前行礼相见。徐达贵为魏国公,又与朱元璋性命相交,更官拜大都督,无论哪一样,都不是他永昌侯蓝玉能相提并论的,他自然不敢轻僈,一见面便立刻行了大礼。

徐达为人谦逊,自是不太在意,随即命人上茶。不一会,便有兵卒奉上热茶三盏,香气四溢,甚是诱人。

“好茶!”蓝玉托起茶盏,揭开茶盖,轻轻嗅了一下香气,不由赞道。

“此乃本地韭山藤茶,可消积化滞,十分适合军中饮用。”徐达笑道。

蓝玉轻啜了一口,品茗了一番,复又重重地吸了一口,道:“果然是好茶。清醇和美,饮入喉中,犹有回甘。”

两人说了一会儿话,,依先前安排,木隶便请蓝玉移步校场,观赏操练。i23蓝玉笑道:”有徐将军在此坐镇,彰威军自是大势雄兵。”说着便起身离座随木隶以遏制前往。他忽感脚下一软,身形轻晃,顿时坐倒在椅上。一时间,血气上涌,”呕“的一声,竟吐出一了口血!,欲,难l3l4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明珠记最新章节 | 明珠记全文阅读 | 明珠记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