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记 第十一章 解铃人

作者 : 小皮瓜

ps:

章节数弄错了,真是不好意思,这一章,实际上是第十章。♀

燕王府中。

“怎么如此狼狈!”朱棣皱眉看着一身湿透的徐宁。刚才在宫外城门处,他几乎认不出徐宁。徐宁顾不上回答,连忙想要将事情向朱棣说明,请他出手帮忙。

朱棣摇了摇头,说道:“徐宁,先不忙说话,快去将衣物换了,免得受了寒。”语气坚定不容拒绝。徐宁只好随丫环去换了身干净暖和的衣物。在燕王府中,各房各院人口众多,倒也不象濠村那样,完全男性化。否则,徐宁便没有合适的女子衣物更换了。

朱棣再度在书房见到徐宁时,她已穿了一身浅粉色衣物,是府中高级丫环的服装,不由笑道:“徐宁,你这是投了我府中做火头吗?”他还记得当日应允给徐宁一个火头之职的戏语。

徐宁白了他一眼,正要说话,忽然想到眼前可不是以前的木隶,而是未来的永乐大帝,何况自己还有求于他。便立刻更换上了一副谄媚的神情,说道:“燕王,不如更改一个允诺如何?”

“当然不行!”朱棣随意地坐在书房中的锦椅上,选了一个最舒服的姿势,懒懒的说道,“说吧,又闯什么祸了?”

他与徐宁相交已久,早已对徐宁的性格了如指掌。平日里徐宁古灵精怪,如今低眉顺眼,便知她必有所求。而徐宁性情梗直,若不是与人起了争执,惹出了她解决不了的祸端,只怕也不会求到他这里。当日他与徐增寿商定,将徐宁一块带进京,便是担心她会在濠村惹出事端。哪知,到了南京,徐宁这个闲不住的主,仍然是不走寻常路。终于还是折腾出事端了。

徐宁见朱棣在她面前毫无身为藩王的自觉,不顾仪态地斜倚在有暖暖靠垫的锦椅中,登时没有了疏远感,只觉得面前这人,仍是在山中背着她登高的木隶,仍是为她不顾危险而恼人的木隶。♀她心中忽然一松,暗责自己真是思虑过度。

徐宁上前将包中的小木盒掏了出来。擦净木盒上的湿意,小心掏出其中的水晶片。在朱棣面前一晃,说道:“知道这是什么吗?”

朱棣不答,但无语的眼神已明明白白告诉徐宁:说重点。徐宁尴尬地自答道:“这是水晶制成的凸透镜。”“凸透镜?”朱棣没听过这名词。“是制作一个军事器物的重要部件。”徐宁郑重地对朱棣说道:“朱棣,这个器物,一定能让我大明军队的侦察能力大幅度提高。”

“哦?什么器物?”朱棣登时有了兴趣,从椅中坐起,端正了身子。他知道徐宁虽不是军人,但对军队还是有着一定了解的,她提出的队列建议,对大明军的战力有很大帮助。因此。此时徐宁如此重视这个器物,必是不凡之物。

他拿过徐宁手中的凸透镜,向着灯火处细细察看了一番,除了发现它中间厚两端薄之外,并无特别之处。

“还没制成呢。这只是其中一个部件。若制成了。能察数里外之物。”徐宁解释道。

“数里之外?!千里眼?”朱棣一惊。他自身上过战场,知道掌握敌情的重要性。若能先一步知道敌军布置,这占敌先机便能大大的提高制胜机会。

“嗯,这是最低估计,若有好的材料,数十里之外也有可能。”徐宁又添了一把火。朱棣眼睛一亮,这可是好东西。“不过……”

徐宁停下了介绍。“不过什么?”朱棣接口问道?难道徐宁今日来寻他,是为了这器物制作?

“不过能制作这器物的工匠现在被人抓走了。”徐宁想起莫问一家,有些愤怒。

朱棣听了心下明悟,原来是拿这器物来引我上钩。若是别人,对他耍这小心眼,朱棣只怕要让他后悔。不过这人是徐宁,他却没有什么怒气。他早知徐宁心无杂念,两人在濠村时,徐宁对他更加不敬的时候都有过,他又何曾将她治过罪?何况刚才徐宁那样焦急,奔波风雨中在宫门处相候,显见此事对于徐宁而言,十分重要,他自是不会在意徐宁的小花招。♀

“怎么一回事?”朱棣想要知道具体情况。便是没有这凸透镜,他也不会对徐宁的处境置之不理。自徐宁从凤凰山顶将那枚玉牌拾回来之后,对他而言,徐宁便已不再是个陌生人。

徐宁将事情的始末原原本本向朱棣说了一遍。说到莫问一家的经历时,朱棣听得很是仔细。

“胡惟庸?”朱棣听得这当朝丞相的名字,立刻想起徐宁曾警告过他,不要太接近胡惟庸。今日她竟惹上了胡惟庸,难道是天意?

“胡丞相教子无方,早已远近闻名。”朱棣淡淡地说道。少不更事时,他还帮着徐增寿明里暗里地教训过胡绩德。因此,当徐宁提到事起胡绩德时,心中不由起了厌恶。

“是我踢伤胡绩德的!但是他无礼在先。当然,如果我不那么激烈地反应,也许,莫问一家便不会被他们抓走了。而且,都怪我,如果当时我能想到胡家人这样蛮横,提醒莫问一家躲避,也不会发生这些事!”徐宁几乎又要流下泪来,刚才匆忙间并未察觉,如今再提起,自责便如影随形地噬咬着她的心。

“朱棣,你知道吗?他们还有个儿子叫阿疾,可能有心病,不能惊吓。不知道胡家那些狗腿,会不会伤了他。我,我真是对不起他们。”徐宁终于流下泪来。这一次的轻率,让她得了深刻的教训。想到自己的错误,伤害了莫问一家,心里难受极了。

“徐宁,别伤心,那胡绩德是个斯文败类,你不必自责。”朱棣见徐宁流泪,忙出言相劝。他对胡绩德毫无好感,直接便斥责了起来。

朱棣当然相信徐宁的话。若是今日被抓的是徐宁,只怕他已在胡府中摆明车马要人了。但是如今换了别人,自然又另当别论。

徐宁当然看得出朱棣对自己的关心是实实在在的,也看得出他在斟酌是否要为了莫问而和胡惟庸交换人情。她知道。朱棣不愿和胡惟庸产生裂痕。当日在濠村时,她已经劝过木隶远离胡惟庸,被他无视了。如今要他向胡惟庸要人,确是有些为难他了。

“朱棣,一人做事一人当。你带我去找胡惟庸,我把莫问一家换出来。”徐宁说道。她心中内疚,久而不解。郁结之下便想一了百了,挺身而出换得莫问一家自由。但她担心胡惟庸言而无信。便想让朱棣做中间人,也好防范未然。

“徐宁,别傻了,你怎么能去换那工匠!”朱棣瞪了她一眼,为她的不顾一切感到可笑。

“这样吧,你随我去一趟胡府,与他解释一下误会。那莫问一家,便由我来开口。”朱棣沉吟了一下,说道。

“真的?太好了!”徐宁等的便是朱棣这句话,顿时高兴地笑了。脸上的泪珠还挂在腮边,煞是有趣。

朱棣看着徐宁如孩子般又哭又笑,摇了摇头,头痛地说道:“你呀,下次可要三思而行。”

徐宁自然点头应承。这也是她今日反省了自己后的决定。

“朱棣,你千万别告诉胡惟庸那莫问能制千里眼。”徐宁想了想,动了花花肠子,不愿让胡惟庸知晓,免得他不放人,或者将千里眼据为已有。

朱棣无语地看了徐宁一眼,不屑回答她这浅显的问题。徐宁顿知自己又自以为是了,如此重要的军械,朱棣作为一个藩王,岂会拱手让人?

“对了,徐宁,你从哪学来的无影腿?”

“自学的。朱棣,要试试吗?”

“……”

胡府,大门洞开,胡惟庸亲自出门将贵宾迎至堂中上首坐下。

“胡丞相,本王听闻令公子有疾,心中挂念,前来探望一番,唐突之处,还望勿怪。”朱棣开门见山地说道。

“哪里,哪里!燕王殿下亲自前来,蓬荜生辉,老夫甚是感激,犬儿得燕王殿下挂心,多谢了。”胡惟庸谢道。“只是,犬儿被恶人所伤甚重,不便出迎,还望燕王殿下恕罪。”

“胡丞相说哪里话,令公子如今养伤要紧,不必多礼。不过,胡丞相,据我所知,令公子为人所伤,此中似乎另有隐情。”朱棣端起香茶品茗了一口,轻描淡写地说道。

胡惟庸心下一动,难道燕王今日前来竟是为了此事?“徐宁,你且将事情原由向胡丞相说一说。胡丞相心胸宽大,通情达理,必不会为难于你。”朱棣吩咐徐宁道。

徐宁自是一番言语。她自知今日是来低头的,因此言语之中很是自责,末了还诚心自陈,任由胡惟庸处置。这听得胡惟庸心中冒火,若真任由他处置,还跟着燕王前来干嘛?自绑了来负荆请罪啊!此时碍于燕王之面,他只能强行按捺。强颜道:“原来如此。这么说来,徐姑娘确是与小犬有误会。既然如今徐姑娘已诚心认错,那么,此事……便作罢吧。”胡惟庸咬碎了一口钢牙,心中万般不愿。但朱棣如今携了徐宁前来,摆明了要替徐宁出头,他新任丞相不久,岂能立刻便得罪了皇亲?

朱棣笑着说道:“胡丞相果然肚里能撑船。这是皇上赏赐的一些灵药,如今令公子受伤,不若转赠给贵府,祝愿令公子早日康复。”

“多谢燕王殿下。”胡惟庸只得收下了这苦涩的礼物。

“对了,既然胡丞相已既往不咎,那么蒙贵府相请的工匠莫问等人,是否可以归还本王?”朱棣看似不经意地提出了要人的要求。

“归还?莫问等人竟是燕王殿下府中之人?”胡惟庸诧异道。

“胡丞相有所不知。前些日子本王府中的暖榻有些摇动,招了这莫问来修。如今暖榻已拆了开来,修了一半,不好便搁在那里。所以,还请丞相体谅。”朱棣含笑道。徐宁在旁听得朱棣眼睛都不眨一下的胡说八道,心下暗暗佩服。

“如此,便请燕王殿下稍待,老夫命人将他们请来。”胡惟庸送了一个人情,如今剩下这无干系的莫问,他干脆眼不见心不烦也送了朱棣。

徐宁在旁,趁胡惟庸不注意,向朱棣竖起了大拇指。

做一个好的政治家,首先要成一个好演员。当年教授的话,又在徐宁耳边响起。l3l4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明珠记最新章节 | 明珠记全文阅读 | 明珠记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