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初唐 第四十六章矛盾现

作者 : 笑笑在唱歌

随着大唐上下一心,历史上有名的蝗灾,并不像前世史书上记载的那样尸横遍野,十不存一,动摇初唐根基,只是损失些钱财,恢复不成问题,流民也安心返乡。十月初,秋播陆陆续续展开,朝中诸臣放下心来,和李世民一起把重点放在军事安全上,生怕外敌来犯,影响民生恢复。

对外政策,李世民和诸臣达成一致看法,暂时xìng的采取远交近攻,保证国内和平,百姓安稳生产,对于以后的外交政策嘛,适时而定。李世民狠狠表扬了提出这种政策的杜如晦,不过要是知道这是李宽提议的,杜如晦转述的,不知老李的脸sè会怎样。

军界大佬虽然不忿流鬼国、高昌、吐蕃等国挑衅,但这次也没强烈要求出征,李宽知道他们这团火压在心里,早晚会发泄出来,那时这些魑魅魍魉有得受了。

外交政策执行段时间,成效出来了,派遣游击将军乔师望从小路带着册书拜夷男为真珠毗伽可汗,赐给他鼓纛。夷男非常高兴,派使入贡,在郁督军山下建立牙帐,占有东到靺鞨,西到西突厥,南到大漠,北到俱伦水的广大地区,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霄等部都归属之,突厥内部三方牵制。

这个最大心月复能暂时放下,大唐的朝堂上阳光明媚,诸臣的工作量明显减少,逢人都是乐呵呵的,对于大功臣李宽,李世民一向无视。

十月底,李世民让诸臣举荐来年的官员和部分科举人员,好家伙这下捅天了。这里讲一下唐代科举,几乎年年开考,并不是以后的三年一次,而且此时的科举还不是补充官员的主要手段,zhèngfǔ及国民对科举考试及其中选者的重视程度亦远不如宋、明、清诸朝,对科场案查处不力,选才亦远未扩展到中下层。

原来唐初取士任官,选纳多途。除科举取士外,有荐举、门荫入仕、上书拜官、军功入仕、应征入仕等。李世民既用着氏族,又怕自己权利受制,最方便的只有从科举中选人做手下,在朝堂上和氏族对抗。

但是唐初科举士人的入仕,不论是制度涵定,还是实际cāo作,都是在低“品”位上运作。在唐初崇尚门第、官爵的社会风习以及“抑文雅而奖法吏”治世重吏干之才的用人方针下,科举士人多艰于仕途,居大不易。

李世民在这点上准备革新,从科举上选人,私下拉拢一批人才,去年的科举借着任官为贤刷了一大批氏族子弟,很是得意,留了些位置准备这次科举时从寒门中挑高个子,一看这次诸臣举荐的科举名单,肺都气爆了。

上次名单上寒门学子还有几个是清白的(没有投靠氏族),这次清一sè全是氏族的,虽然李世民知道科举的进士只占整个官僚队伍中的极少数,形不成气候。但是以后能发展壮大的,这么一搞,一不留神自己的权利很容易就会被架空的,不行,越想越怕,李世民把名单,留手不提。

不是李世民不提,诸臣就不提了。好容易自家把余粮主动献出,不就为了名留青史的机会,这次李世民让把明年科举举荐名单上缴,各家氏族不像以前敷衍了事,把这次从蝗灾中招纳的有才学的寒门学子全给报上,这一中举,虽然不入品,做个州县小官十拿九稳。

到当地稳扎稳打,爱民如子,自家的民声提高了,百姓认同,再运作运作名留青史有大半机会,哪个会放弃。开始一些小世家试探xìng的问李世民对于名单怎么看,老李左顾右盼,转移话题,氏族一看,粮食白给了?

马上在朝堂上给老李施加压力,别的事微微处理下,就开始追问明年科举,李世民还不松口,这下子氏族在朝堂上,直接点出几个月前,老李答应他们招纳灾民(其实哪是灾民,都是寒门有才学的)培养人才,怎么马上不认,是不是皇位太稳了?

诸臣也分了好几派,可是最大的就是氏族这派,双方毫不让步,整个朝堂风雨yù来。杜如晦、房玄龄虽然也叫氏族出生,不过那是好几代前面,现在联系不大,忧心忡忡,不明白这点小事,怎么都不让步。

李宽毕竟从现代穿来,在朝堂冷眼旁观几rì,看双方语气越讲越生硬,细想一下,也猜出双方想法,自己为解决蝗灾,把危害降到最低,白手给氏族送了个名留青史的机会,这是名,氏族不放手。

李世民想有和氏族抗衡的力量,只有靠科举选人,这是行分权而实际集权,可是他心太急,估计氏族也不是白痴,看出老李心思,也不放手,要将老李选人的想法给灭了,这一扯,都变成权力的争锋,谁让一步,接下来就是受控于人的。

李宽思量是不是自己插手才引起争端,史书记载的贞观之治不也挺好的,难道历史有自己特有的轨迹,蝗灾危害小了,皇权和氏族权力交锋拉上序幕,这一个不注意,改朝换代小意思,自己的初衷不是这样的,而是让大唐盛世提前到来,怎么这样?

李宽当局者迷,历朝历代都有皇权和氏族权力的交锋,史书上大唐也有,只是这次借着蝗灾让氏族权力更大了,李世民不甘心,想搏一搏,加上心急,暴露心思,本着宁杀错不放过,氏族和李世民交锋了。

老李看着跪在他面前的五姓七望中的中流砥柱,心里恨李宽千万遍,当时蝗灾紧急,当着诸臣答应李宽提议,哪晓得现在把自己唯一能和氏族抗衡的后路堵死,要是让步这次,接下来年年科举,氏族年年提供寒门学子,没几年这朝堂全是氏族子弟,哪里还有自己立足之地,辛苦得来的皇位架空了。

不答应,氏族肯定不让,自己虽然是李氏一族族长,为了整个氏族利益,抛弃自己不要多想,心不甘,眼光一扫,看见李宽呆视诸臣,李世民心中不快,这个孽子,不是他提议。

自己慢慢选人,总有天能架空氏族,现在反过来,早知道不管蝗灾,守住边境,自己只要装装,百姓还是好糊弄的,最后灾情不可收拾,这些氏族还得出马,那时他们损失大了,流民暴民,策划下小氏族灭门小意思。

李世民捏紧手,逼着自己笑“诸位爱卿,快快请起,朕哪有不答应诸位提议的科举人员,只是怕学子不忿,你们诸位推荐的科举人员都是你们氏族宗室的,天下人口难关啊”

“咦,陛下,你看错了,这次推荐的科举学子大多数都是寒门学子,哪有我们氏族宗亲的?”崔姓一官员开口。

要是你们氏族宗亲,朕忍忍就算,现在这些寒门学子投奔你们,上次开口,让你们有机会把这些寒门学子变成你们氏族外围成员,让他们来做官还不如直接让你们宗亲子弟来,李世民暗想。

到了这一步,你闯的祸,你来解决、李世民对氏族大臣笑开,诸臣一哆嗦,陛下啊,我们逼你为你好,做个安稳皇帝,一方一部分权力不好吗,瞎折腾什么。

“诸位爱卿,当时楚王提议,你们招纳灾民,你们教有方,几个月招纳的灾民就能参加科举,朕甚感安慰,我大唐人杰地灵,不过此次科举朕决定要从民间选取,让州县先选部分,到长安再选,不像以往,你们推举的人,还得问楚王,朕关于明年的科举已经下旨了,要不诸位和天下百姓说说?”

诸臣傻眼,李世民来了个釜底抽薪,氏族再大能和整个天下作对?老李这是把李宽扔出来,氏族被耍了,这气要出,楚王不死也残,李宽也想不到李世民这般绝情,把氏族的怒火引到自己身上。

明年科举被氏族捣乱了,没事以后再来,可是氏族把持科举选人的名头也没了,救济蝗灾的功劳没了,换谁也受不了,那么多物资献出,本就想着招纳的寒门学子能被用,现在白忙一场,让李世民真从民间大选,怎么可能。

“陛下,君无戏言,当初要我等献粮救灾民于水火,答应我等收留灾民,培养人才,我等培养出来,陛下不用,让我们找谁说理,要不也让天下百姓评评理?”

哼,三四个月,你们就培养出这么多人才,以前的人都是死人,李世民咬牙切齿,“要不你们的人也参加科举,朕也从民间选举。”

“陛下圣明”氏族宗亲齐声喝道。杜如晦几人心松了,他们哪知初唐最大一次皇权和氏族权力交锋才刚刚开始。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风云初唐最新章节 | 风云初唐全文阅读 | 风云初唐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