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太阳的升高,天暖和了许多。高洁骑着车经过了一个村子,刚出村口,远远看见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迎面而来,她下意识的扭了扭车把,向右靠了靠,谁知对面的人却一点也不避让,反而迎着她骑了过来,她只好放慢了车,到两车相遇时,对面的人竟下了车,挡在了她前面。她仔细一看,惊喜的大叫一声,“邱成峰!”然后急忙下车问道,“你这是去哪儿呀?”
“听说你要回青年点,来接你呀!”
眼前的邱成峰比以前瘦了,也显得更黑了,但眼中仍然透露出一股精气神。
“接不接,路也得自己走。”高洁表现出并不领情的样子。
“怕你走错路,给你壮壮胆,另外陪一位女大学生走路,我自己也是一种享受。”
高洁没想到邱成峰也会开这样的玩笑了,她自己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邱成峰调过了车把,两人推着车默默的往前走,过了一会儿,高洁声音低沉的问:“有赵炎的消息吗?”。
“还没有,但大家都不死心,经常催促大队和公社领导,继续组织人员查找赵炎的下落。”
“时间这么长了,看来不太可能有什么令人宽慰的消息啦。”高洁语调中带着悲伤。
“那就别谈这令人伤心的事啦!”
“青年点的同学都还好吧?”
“都还好,对啦,你还不知道吧,过完春节,刘红军在大庆油田当人事处长的姑父,就把他调走了,我们剩下这几个人,一天到晚除了干活,就是在一起穷乐呵呗!”邱成峰深吸了一口气,心情有些凄凉,但随即便掩饰着说,“看光顾着说话了,赶紧骑上车吧!”
经邱成峰的提醒,两人重新骑上了车。
有旅伴的路途会感觉比实际的路程短,两人骑着车,唠着嗑,不知不觉就过了样子沟。要抄近道去溪河湾,就不能再走县道了,下了县道,再走的就都是一些山沟里的小道了,小道的路面坎坷不平,加上大车轧出的车辙,骑着车是颠颠簸簸的。再走三、四里路,出了沟口就是偏溪河村,穿过村子,过了村北偏溪河上的一座简易木桥,上了县道就快到溪河湾了,高洁想和邱成峰多唠一会,便抬腿下了车。
“路太颠了,推着走一会吧!”
“好吧!”邱成峰也下了车。
“赵艳现在情绪怎么样?”
“你知道,春节后我和她一起回的青年点,我也经常开导她,现在从表面看,情绪好像比以前平稳一些,不过听肖日萌说,她有时还一个人偷偷的掉泪。”
“你要多关心她一些,赵艳性格脆弱,本想跟着哥哥能多得到一些照顾,没想到哥哥会把她一个人扔在这儿。”
“你放心吧,现在我们几个男同学都是她哥哥,我们几个都说好了,下次再有招工、招生的名额,一定让她先走。”
“你们还真有点哥哥样!”
“男子汉嘛,不敢说顶天立地、济世救国,照顾一下女同学的气度还是有的,只是担心肖日萌会有些想法。”
“她会吗?”
“不是会不会的问题,客观情况就是这样,如果赵艳真的先走了,青年点只剩下她一个女生,生活上的困难,精神上的压力都是很大的。欸!你这次能不能找机会和她唠唠这个事?”
“邱成峰,你这可有点难为我了!我自己刚刚离开青年点,上了大学,回过头来去劝肖日萌,让她把下一次回城的机会让给赵艳,她会怎么想?即使嘴里不说,心里也一定会说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你说的也对,那还是我找机会和她谈吧!好人坏人都我做了。”
到溪河湾时已经快晌午了,因为知道高洁要回来,肖日萌和赵艳都没有出工,见到高洁后,三个人紧紧抱在一起哭了起来······。
宣泄之后,平静了下来。高洁现新建的青年点反倒比以前的青年点更显冷清,南炕上放着五套行李,高洁知道,除了肖日萌和赵艳之外,马志敏、王秀珍和在镇粮库上班的张兰芝也住在这里,炕梢放着那张十分熟悉的、已经掉了漆的小炕桌。北炕堆放着杂物和一些已经月兑完粒,用来烧炕的玉米棒子,自己上学时扔下的一个搪瓷盆,几处掉漆的地方已是锈迹斑斑,里面装着半盆黄豆。挂在门北侧墙上的一块椭圆形的镜子,已经裂了一道璺,那是林秋月走时留下的,洪水后是肖日萌在坍塌的炕上捡回来,当时挂到了窝棚里的,现在又拿回了青年点。
看到这样的场景,高洁已经体会到了肖日萌和赵艳日常的心态——失落和消沉。
中午,张保忠和颜宝柯下工回来了,高洁迎到厨房里,一贯乐观的张保忠热情的和高洁握着手说:“大学生回来了,现在是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啦!”
“仍然属于‘知识青年’的范畴!”高洁仍然用这个概念来定位自己。
“可是前面没有了‘上山下乡’这顶桂冠,这个‘知识青年’概念的内涵应当是‘知识分子’的‘幼虫’,而不是‘到农村落户的城市青年学生’,年轻的‘大学生’才应当算是本来意义上的‘知识青年’,将来毕业后就是‘知识分子’了!”颜宝柯凑过来打趣的说。
几个人都打过招呼之后,肖日萌和赵艳已经在西面的男生屋里放好了饭桌,招呼着大家吃午饭。高洁和三个男生进了西屋,赵艳端着一盘炒萝卜丝,和一盘黄豆芽也进去了,肖日萌忙着一碗一碗的盛饭。这时,厨房的门开了,进来一个人,肖日萌抬头一看,竟是黎晓华,而且还背着行李,她急忙放下手里的饭碗、站起身,一边抢着拿下黎晓华背着的行李,一边大声的喊着:“老班长回来了!”
刚进西屋的几个人,一下都拥了出来,高洁和赵艳一左一右拉着黎晓华挤进了西屋。
已经担任团省委委员,团县委副书记的黎晓华,人事档案上的身份仍然是溪河湾大队的下乡知识青年,是一位挣工分的团干部,根据任职前向组织部门提的要求,她仍然坚持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这次她就是回溪河湾来参加春耕生产的。
当几个人在西屋里寒暄的时候,肖日萌把盛好的饭端了进来,七个人围着两张炕桌,边吃边唠。
“高洁,半年多的大学生活,有什么感受?”黎晓华关切的问。
“感受太多了,可以说是五味杂陈!”
“我再给你添一味,六味杂陈怎么样?”
“再给我添一味,添点什么?”高洁不解的问。
“有一件事你可能不知道,去年大学招生,咱们青年点有三个人参加了考试,结果是赵炎的成绩虽然很高,但公社在推荐排名时,却是邱成峰排在第五位,你排在了第八位,赵炎可能排在了十几名以后。”
“这件事当时我听说过,但只是小道消息,所以也没当真。”高洁不好意思的看了邱成峰一眼。
邱成峰是从供销社的小赵那儿听说过这件事的,但他并没有去证实它,脸上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
“可是后来你走了,邱成峰没走上,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这我可真不知道!”高洁显得有些尴尬。
“我想邱成峰肯定也不知道!”黎晓华有意提高了声音,并看了一眼邱成峰。
“这内中的详情,我们普通百姓不可能知道,也不需要知道!”其实,这是半年以前邱成峰曾冥思苦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一个谜,但是他怕给高洁增加心理压力,所以并不希望黎晓华在此时多谈这件事。
“我可知道一些内情!”黎晓华好像是有意要说这件事。
“你知道?那你就跟我们大伙说说!”高洁自从上大学以来,也一直想弄明白这件事,现在当着邱成峰和几个同学的面,她更想知道事情的原委,所以她催促着黎晓华。
“你们还记得宗阿姨吧?”看看大家没什么反应,黎晓华又接着说,“就是几年前到过我们青年点,还召集我们开过一次座谈会的、市革委会副主任宗明珺阿姨。”
“啊,记得,记得!”高洁点点头,急着听下面的话。
“上个月我去省里参加了一个青年干部学习班,在开班式上见到了宗阿姨,她在开班式上讲了话,后来又专门找我单独谈过一次话,我才知道她已经调到省里啦,是省革委会主抓科教文卫和宣传工作的副主任。”
“市革委会的副主任,调到省革委会当副主任,这也升的太快了!调到省里多长时间了?”高洁本能的问了一句。
“调到省里一年多了,她和我谈话时还提到了你。”
“提到了我,宗阿姨还记得我?”高洁感到意外。
“不仅记得你,还记得你会开车,枪法好。”
“这和我上大学有什么关系吗?”
“会开车,枪法好可能和你上大学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可是你会写文章可就和上大学有关系了!”
“和我写文章有关系?”
“对,和你写文章有关系!你在招生考试的时候,是不是写了一篇批判李铁龙的文章?”
“是啊,我是写了一篇批判李铁龙那封信的文章,和试卷一起交上去了。”
“黎晓华,这和高洁上大学有关系吗?”一直在听两个人的对话,而不想插嘴的邱成峰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高洁写那篇文章的事他是知道的,但不知道这和她上大学有什么关系。
“很有关系!文革时,总理的联络员不是调到我们省里担任领导了吗?李铁龙的那封信就是宗阿姨上报给他的,他看完后指示宗阿姨要在省报上表,并亲自写了《编者按》,后来高洁写的那篇文章也报送到了他那里,又引起了他的兴趣,并批转给了宗阿姨,宗阿姨批示省报又将高洁的文章登了出来,不过是作为反面观点表的。考试结束后,在是否录取高洁的问题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论,省革委会教育组组长温丽敏反对录取高洁,认为她写的这篇文章是在维护十七年的教育黑线,鼓吹智育第一,引导青年走白专道路,背离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违背了**的‘五·七’指示,是在为资产阶级教育路线张目。
“可宗阿姨认为,尽管从路线斗争的高度来看,高洁这篇文章的观点是错误的,但作为一个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的青年人,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说明她有思想,有**见解,而且高洁的观点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代表了一批青年人的思想,具有典型性,如果把高洁录取到大学里来,经过几年系统的马列主义、mzd思想的学习,提高了政治觉悟,转变了思想认识,这样,不仅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培养了一个优秀人才,同时也团结、教育了一批具有同样观点的人,否则的话,将会伤害一批积极探索真理的青年人的求知热情。
“最后,还是写《编者按》的那位省里的领导拍板决定,把高洁和李铁龙同时录取到北方大学哲学系,经过几年的培养教育后,再对比观察今后各自的展。”
“高洁的录取过程这么复杂呀!”邱成峰惊叹道。
“李铁龙确实说过,他本来报的是农学院、农学系,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被北方大学哲学系录取了。”高洁想起了入学后第一次班会时李铁龙的言,但她并没有说出来。
黎晓华接着说:“高洁,你今后的进步主要不是体现学业上,而是体现在思想的转变上,这不仅仅是你个人的问题,而是与党和国家的一些重要政策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涉及到省里的一些主要领导决策能力的认证问题,所以希望你这几年能抓紧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不要辜负了宗阿姨和有关领导对你的期望!”
黎晓华揭示了高洁被录取的内幕,以往同学们对高洁的误解终于完全消除了,邱成峰破解了令他困惑了半年多、藏在心中的一个谜团,高洁自己也卸掉了一个沉重的思想包袱,她看了邱成峰一眼,然后真诚的对大家说:“这个上大学的机会,本应是邱成峰的,只因为我写了一篇不合时宜的文章,就阴差阳错的落到了我的头上,因为这件事,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原因,这半年来我并没有因为上了大学而感到高兴,相反,倒平添了许多烦恼。刚才老颜和张保忠一见面就叫我‘大学生’,对此我不敢接受,因为不论是我本人,还是我现在的一些有自知之明的所谓‘大学的同学们’,都感到愧对这一称谓,对我们这些人的一个比较准确的称呼,应该叫‘工农兵学员’!说实话,在‘工农兵学员’这个群体中,个人的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差异是很大的,文化水平低的可能只有小学程度,水平高的、在某些方面甚至胜过文革中留校的年轻教师,所以有人说,我们班的同学,水平高的可以教水平低的。你们谁能相信,哲学系的‘大学生’不认识‘无穷大’符号,说是排版工人把‘8’字排倒了,物理系的‘大学生’竟不会计算产品的合格率。也不要单说学生如何,现在大学里的‘领导’也是如此,不知道汉武帝就算了,可你也别问‘他是哪个系的’呀!更叫人当笑话说的,有位‘掺沙子’进来的校领导,竟将中文系叫成‘语文系’,将数学系叫成‘算数系’。还有去年招生考试,写了‘一封颇有见地的答卷’、而数理化试卷却没答几分的那位李铁龙,现在竟成了系总支委员,学生会副主席,校团委副书记。”
“高洁,现在大学里的学生、老师和领导的水平真的就那么低的吗?”张保忠虽然也曾听人说过现在大学的状况,但听高洁讲完这些具体的事情之后,他还是感到有些不可理解。
“不会全是这样的!高洁刚才不是已经说了吗,现在的大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水平高的也有。”邱成峰在替高洁解释着。
“不过说句实话,就你这样水平的人,在我们班的同学中,我暂时还真就没现,你没能上大学真是挺遗憾的。”高洁看着邱成峰说。
“邱成峰没能上大学,你遗憾什么?”张保忠打趣的说。
“并不是说我感到遗憾,也不仅仅是邱成峰个人的遗憾,而是当前招生制度的遗憾,国家的遗憾,民族的遗憾。”
“高洁,你这么快就忘了我刚才跟你讲的事情,宗阿姨是对你寄予很大希望的!招生制度的改革,是同党的教育方针、教育路线紧密相连的,在这方面,你确实需要不断的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否则会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会落伍的!”黎晓华十分认真的说,“另外,对李铁龙问题的认识,你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据说,他是很可能在省里和中央机关挂上某种职务的。”
“黎晓华说得对!高洁你不要忘记自己的身份和担负的使命,省里的领导对你是寄予很大希望的。以后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要妄加评论,说话、办事要慎之又慎。”邱成峰也在提醒她。
第二天就是清明节,根据高洁和黎晓华的提议,吃过早饭后,同学们带着几把铁锹和两只水桶一起来到了南山头。几个人在纪念碑的两侧各挖了两个树坑,然后又从附近挖了四棵小松树,栽在挖好的树坑里,并添好了土,又在附近的一个泉眼拎来几桶水,给新栽好的四棵小树浇足了水。
栽好了树,几个人不约而同的、默默的站到了纪念碑前。
静默了一会儿,高洁缓缓的说:“赵炎,我们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没有相见了,不知你现在哪里?近况如何?因为惦念而又无缘相见,便只能到这记载着你人生简历和抗洪事迹的纪念碑前,来倾诉我们对你的思念。”
站在旁边的赵艳已经开始抽泣了。
高洁压抑着悲痛继续说着:“此情此景,填诗一送给你,‘思亲念友泪纷纷,世间难觅欲断魂,因缘何故情难了,尘寰十载同路人。’赵炎,如果你仍在人世,如果我们的心灵是相通的,你就尽快的回到亲人和同学之中;如果你与亲人和同学已隔世难归,则希望你不要被我们打扰,就一个人在冥冥中安息吧!在今后的几年或几十年里,你可能会感到寂寞孤独,但百年之后,我、或者还有其他人,也会选择这里作为我们的归宿,来这儿陪伴你,那时你就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了。”
高洁哽咽了,赵艳更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了,其他人的眼里也都噙满了泪水。
“赵炎,我的好兄弟!高洁的这些话,你听到了吗?她代表了我们大家的心愿,我想将来有了条件,我们可以在这南山头上建一座知青陵园,我们百年之后都葬在这里,因为这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部分——青春的大好时光,是在这里度过的。”
在场所有的人都与邱成峰有同感,是啊!到溪河湾插队已经有六个年头了,按照一个普通人正常的生活历程,从十八、九岁到二十四、五岁这一段时光,正是结识朋友、谈恋爱、读大学的年龄,正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放飞理想的大好时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