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无红颜:非常女领导 公考资料 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

作者 : 刘小殊

天津市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

精神宣讲提纲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我们党成立90周年之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全面分析当前形势任务,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内容十分丰富,理论上有新概括,政策上有新突破,举措上有新实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总书记在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回顾总结一年来中央政治局工作,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做好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继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和十四届六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专题研究部署文化建设的重要会议。以这次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取得的重大成果将永载史册,必将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思想武器,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1年11月1日至2日,市委召开的九届十一次全会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天津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了《*天津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推进我市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方针原则、主要任务和重要举措,市委书记张高丽同志作了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兴国同志就《意见(讨论稿)》作了说明。全会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形成高度共识,取得了圆满成功。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认识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落实好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是当前全市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学习好领会好全会精神,结合天津实际,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一、关于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在党的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我们党都结合时代条件,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提出自己的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大力推进文化建设。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高度重视文化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在《新*主义论》中就明确提出了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任务,这项任务,我们今天仍然在加以强调和推进。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荡涤旧中国在文化领域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大力推进文化建设,迎来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改革开放以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同志强调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今天依然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继续高度重视。*同志强调了“两个都不能动摇”,即必须始终重视物质文明的发展,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这是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基础,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同时,必须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这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也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对文化建设进行部署,1986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和1996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两次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行专题研究并作出决议,中央还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同志强调必须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党中央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从思想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对外文化交流5个方面进行了概括。

第一,在理论建设方面。思想理论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根本。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把*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形成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我们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组织大规模宣讲活动,开展以学习实践“*”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动*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实施*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理论大众化,连续制作、出版《旗帜》、《理论热点面对面》等一批大型理论专题片和通俗读物,*主义指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第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方面。我们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新形势下文化建设的主线,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落实到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之中,融汇到新闻宣传报道之中,使之转化为全社会的价值导向和全体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共识。

第三,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方面。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我们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广大人民群众和文化工作者的创造精神,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大量涌现,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空前繁荣。我国电影产量由2003年不到100部上升到2010年526部,跃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我国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均居世界第一位,电子出版物居世界第二位,长篇小说出版总量达到3000部。组织开展“三下乡”、“送欢乐下基层”、“心连心”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第四,在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坚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大幅度提高了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了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继经济、政治、教育、科技等领域体制改革之后,党的十六大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2003年开始在全国部分地区和单位试点,2005年改革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展开。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决定性进展,改革成效日益显现。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出版、发行、影视制作等行业国有经营性文化转企改制基本完成,影视发行、文艺院团、重点新闻网站、非时政类报刊社转企改制加快推进,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经营的文化管理体制逐步确立。

第五,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国际形势新变化对文化建设提出的迫切要求。我们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紧密配合国家总体外交战略和重大外交活动,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成功举办文化年、文化周等文化交流活动,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文化体现着城市的精神,代表着城市的形象,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文化品位越高,文化氛围越浓,城市就越有吸引力和竞争力。天津历届市领导班子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我们确定了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作出了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的战略部署,制定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推出了100项文化大项目好项目,高水平建设天津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创作了一批文化精品力作,不断增强天津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不断增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人心;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精心组织重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奋发向上、干事创业的氛围日益浓厚;持续推进“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大力培育和弘扬天津精神,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着力打造精品力作,努力形成天津品牌,推出了一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优秀文化产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水平建设天津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达到新水平;坚持大项目好项目带动,积极引进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龙头企业,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文化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进入全国先进地区行列;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文化传播力和引导力进一步增强,天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文化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效,为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化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关于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集中阐述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全会《决定》以这4个“更加”来深刻揭示文化发展在当今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既要看经济硬实力,也要看文化软实力。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紧密融合,广泛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文化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文化创新日益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支点,文化形态日益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资产。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不借助文化影响的生产,很难找到没有文化标记的产品,很难找到不体现文化品位的消费。总的看,我们既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也面临着“西强我弱”的国际文化和舆论格局。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把思想文化领域作为长期渗透的重点,极力推行他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千方百计干扰和遏制我国的发展。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大力提高文化软实力。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当今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全会《决定》以这4个“越来越成为”来揭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对我国发展的重大意义。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是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十二五”规划纲要从推动科学发展的高度提出未来5年我国文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强调要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第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会《决定》以3个“关系”来深刻揭示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部署,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进一步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第四,切实解决当前文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当前,我国文化领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文化改革发展蓬勃进行,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总体而言,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会《决定》分析了8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就天津的情况来看,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经过讨论认为,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同城市的功能定位相比,我市文化建设同样也存在许多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对加强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思想道德建设还需要深入,文化在推动市民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舆论引导能力还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文化精品力作还比较少,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还需要加大引导力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不尽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还不大、实力还不强,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还不多;文化体制改革还需要深化,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的任务还很繁重;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还不多。全会指出,我们要把天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成为独具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宜居城市,必须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准确把握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天津的城市定位,像重视经济硬实力一样重视文化软实力,形成文化与经济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以上这4个“迫切需要”,是我们党在深入分析进入新世纪后文化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判断。主要是基于4个方面的情况:

一是面临着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带来的挑战。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居民消费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现在,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4200美元,居民消费正由生存型、温饱型,向小康型、享受型转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呈“井喷”之势,消费能力大大增强,鉴赏水平不断提高,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多样性的特点。这既为文化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使文化产品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我们的文化产品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领域已成为我国少数几个总供给不能满足总需求的领域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推动掌握大量文化资源的国有文化单位加快建立面向市场、面向群众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更有力地保障国家文化安全。

二是面临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带来的挑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文化赖以存在的体制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文化与市场的接轨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既可提高文化资源配置的质量、效益和速度,拓展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流通和消费空间,又对现有的文化生产和管理体制带来巨大冲击。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用计划经济手段配置文化资源,把经营性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混为一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把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区分开来,切实做到“两个到位”: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政府投入必须到位;属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必须改革到位,建立与市场接轨的体制,即重塑合格市场主体,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发挥国有文化企业在文化市场中的主导作用,相应地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管理体制,为文化加快发展注入强大活力。

三是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全球化。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既为我们更好地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推动我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使我们面临着西方文化资本、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的严峻挑战,面临着既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又要守住国内文化阵地的双重任务。必须看到,文化具有双重属性,既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意识形态属性,又有作为商品进行交换和再生产的产业属性。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大都是事业体制,不具备文化市场竞争的主体地位,难以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我们虽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没有转化成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处于严重的西强我弱。特别是美国正加紧利用经济全球化,向全世界大力推销自己的文化产品,传播西方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文化品牌,培育一批有实力、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中赢得主动,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四是面临着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挑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传递信息、鉴赏文化的渠道和方式,既极大地增强了文化的创造力和传播力,为催生新兴文化业态和新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时也对我们有效占领新兴文化阵地、运用现代传播技术加快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受传统文化体制的影响,许多国有文化单位对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运用不敏感,缺乏适应性和主动性,难以抓住信息化深入发展给我国文化产业带来的历史机遇,难以运用现代传播技术形成新的文化创造力,难以同发达国家通过现代传播技术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催生新兴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势头相抗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建立与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促进文化与科技相融合,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催生新的文化业态,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因此,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

三、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全会《决定》第二部分集中阐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实践探索的基本结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拓展,鲜明回答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迈进这个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这是全会《决定》的鲜明主题和突出亮点,也是这次全会的重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丰富,具体体现在全会《决定》提出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之中。*总书记在全会讲话中对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牢牢把握住以下几条。

第一,必须坚持以*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鲜明的特征,也是关系文化改革发展全局的根本问题。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文化改革发展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必须坚持把*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用于文化改革发展各个领域,使我国文化各方面发展建立在深厚理论基础之上;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正确处理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关系、教育人民和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不断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文化。

第二,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了谁、依靠谁是我们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问题,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共建共享的文化,人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不断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必须尊重人*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使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人民伟大创造中汲取营养,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必须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把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创作生产更多受到群众欢迎的文化产品,让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三,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既有传统和固有根本。任何国家推动文化发展,都是为了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大力弘扬改革开放以来文化领域形成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博大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

第四,必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是实现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建共享的制度保障。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激发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的必然要求。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是在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科学界定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和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把握政府和市场在文化建设中的职责和功能,推动形成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的工作格局;必须坚持政府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必须着力培养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提高我国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无论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还是发展文化产业,都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这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这就是: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考虑到,我国是文明古国,是文化资源大国,但还算不上文化强国,迫切需要加快建设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提出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目标。在这个基础上,从国家层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符合我国实际,符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非常鼓舞人心,有利于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全会《决定》围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要方针。

全会《决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段话,是我们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全会《决定》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这6个方面的奋斗目标,既着眼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又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现阶段文化改革发展实际,既催人奋进又切实可行,有很强的前瞻性、战略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就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全会《决定》在总结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方针,就是“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以*主义为指导,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性质。三是坚持以人为本,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目的。四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五是坚持改革开放,这强调的是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

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实践证明,这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一致的,与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是相适应的,与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愿望是相符合的。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对建设文化强市战略目标内涵进行了丰富和拓展。提出,建设文化强市,就是要使天津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文化事业发展的领先区、文化产业的重要聚集区和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重要基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排头兵。考虑到文化强市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同时也考虑到与“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提出了到2015年和到2020年两个阶段性目标。并强调,建设文化强市,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充分体现时代精神,赋予天津文化更加丰富的内涵,把文化注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规划建设的各个领域,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要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开放文化、和谐文化,努力在6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一是文化引领功能更加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深入人心,全社会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文明程度处在全国前列。二是文化创作生产更加繁荣,文化产品丰富多彩,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三是公共文化服务更加完备,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加快推进,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文化事业全面进步。四是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文化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文化布局和文化结构更趋合理,文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文化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五是文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文化资源优化配置,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健全完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六是文化人才保障更加有力,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优秀文化人才辈出,人才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着重强调,建设文化强市,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按照*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力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充分展现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现代化大都市文化气派,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为实现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四、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围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繁荣文化创作生产,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我国文化总体实力;完善文化体制机制,增强文化发展动力和活力;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力度,壮大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等6方面重点任务进行了部署。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意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天津实际,对我市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

第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没有核心价值体系,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意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全篇。强调,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围绕这项任务,《意见》从4个方面作出部署。一是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人民,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活动,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计划,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国情市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防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三是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新时期天津精神,开展艰苦创业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四是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市民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等道德实践活动常态化。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

第二,切实加强对文化创作生产的引导。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不论是发展文化事业还是发展文化产业,基础工作是要创作生产更多优秀作品。这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意见》提出,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生产导向,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讲求格调品位,注重社会效果,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创作生产更多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要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推进*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建设一批具有专业优势的思想库,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实施精品战略,充分利用天津文化资源,壮大优势艺术品牌,扶持特色艺术品种,积极发展新的艺术样式,创作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要完善文化产品评价体系,坚持把遵循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作品的最高标准,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完善优秀文化作品奖励办法,培养高素质文艺评论队伍,形成有利于文化精品创作生产的激励机制。

第三,着力提高传播媒体建设管理水平。《意见》强调,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更好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意见》提出,要着力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健全应急报道机制和舆论引导机制,坚持*主义新闻观教育,加大虚假新闻治理力度。要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方针,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支持重点新闻网站加快发展,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加强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讯工具等的引导和管理,广泛开展文明网站创建,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要加强传播能力建设,发展现代传播体系,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办好新兴媒体,创新业务形态,加快推进“三网融合”。

第四,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意见》提出4项重点任务:一是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坚持建设、管理和使用并重,提高天津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使用效率和综合效益,继续做好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服务,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设计,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为群众提供高水平的公共文化服务。二是坚持城乡统筹,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鼓励文化单位面向农村提供服务,支持演艺团体深入农村演出,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三是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及时总结群众文化创新经验,推广大众文化优秀成果,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四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第五,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对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实现了跨越发展。《意见》强调,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发展步伐,显著提高质量效益,显著提高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意见》提出,要加快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发挥国家级园区作用,精心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推进文化产业带建设。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要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加快培育龙头和骨干企业,引导社会资本在国家许可范围内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要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加快文化科技成果转化,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发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作用,积极争创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要促进文化消费,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引导文化企业多生产群众买得起、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提供群众喜欢的文化服务,投资兴建更多适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第六,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这些年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从根本上说得益于改革开放;今后文化发展要实现新的更大跨越,归根到底还要靠改革开放。围绕这项任务,《意见》从5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一是加快推进一般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率先全面完成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任务。巩固拓展文化企业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支持国有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支持其吸引社会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运行机制,全面推进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二是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重点发展图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演出娱乐、影视剧、动漫游戏等产品市场,办好文化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加快建设一批大型文化流通企业和文化产品物流基地,建立天津文化产权交易所,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三是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逐步实现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主要面向直属单位转为面向全社会。四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为文化改革发展创造良好条件。继续执行文化体制改革配套政策,对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再延长五年。五是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打造“感知天津”等活动品牌,鼓励优秀院团和精品剧目出境演出交流,充分展示天津的良好形象。发展文化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推动图书、音像、影视等文化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第七,努力建设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意见》强调,要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一是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加强对年轻人才、高层次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形成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梯次分明、素质优良的文化人才队伍,努力打造人才聚集高地。二是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引进文化拔尖人才、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三是要加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完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措施,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四是要加强职业道德和作风建设,引导文化工作者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守社会责任,加强自身修养,弘扬科学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努力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

第八,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意见》强调了3点:一是切实履行政治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化改革发展领导权,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组织实施、一同检查落实,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二是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好配强文化领域各级领导班子,把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理论水平高、熟悉文化工作、善于驾驭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局面的干部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研究文化发展特点和规律,提高文化素养,努力成为领导文化建设的行家里手。三是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推动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发挥文化领域各部门各单位主力军作用,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调动各部门积极性,支持*党派、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发挥作用,推动文联、作协、记协等文化领域人民团体履行好联络协调服务职能。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大力支持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市委书记张高丽同志在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把天津建设成为文化强市,是全市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围绕这一目标,努力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创造和传播体系,打造文化旅游、津派表演、群众文化、文艺创作等知名品牌,搭建文化旅游合作、文化科技结合、文化投资融资、文化产品交易、对外文化交流、文化人才聚集等重要平台,加快建设*主义理论研究、动漫产业、3D影视、数字出版、传媒创意、纪录片生产等国家级重点基地,在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创新文化体制机制、提高文化发展科学化水平等方面走在前列,探索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天津特点的文化发展路子。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总书记对天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要求,加快实施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不断开创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推动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官场无红颜:非常女领导最新章节 | 官场无红颜:非常女领导全文阅读 | 官场无红颜:非常女领导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