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售楼员的言行影响着客户,反过来客户的言行也会影响到售楼员的下一步的工作,客户会根据得到的信息和售楼员的继续博弈,售楼员也会根据这些和客户互动下去,直到购买过程结束。
博弈这个词的出处是围棋、或者赌博。其实就是一个互动的意思。现代有一门学科《博弈论》其实质是用数学的方法解释经济学、社会科学的现象。我们不是做学问的,这些问题不去深究,只要学习其有用的地方就可以了。
一般的《博弈论》教材,都是由一个‘囚徒模型’作为入门。
囚徒模型:甲、乙两个人一起携枪准备作案,被警察发现抓了起来。警方怀疑,这两个人可能还犯有其他重罪,但没有证据。于是分别进行审讯,为了分化瓦解对方,警方告诉他们,如果主动坦白,可以转为证人,立刻释放;顽抗到底,拒不招供,一旦同伙招供,就要被判15年徒刑。当然,如果两人都坦白,那么所谓“主动交代”就不那么值钱了,在这种情况下,两人均被判8年徒刑。如果都不招供,将以非法携带枪支罪判处1年徒刑。
在这种情形下,两个囚犯都可以作出自己的选择:或者供出他的同伙,即与警察合作,背叛他的同伙;或保持沉默,也就是与他的同伙合作,而不与警察合作。这样就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甲招供,当庭释放,乙被判刑15年。
2,乙招供,当庭释放,甲被判刑15年。
3,甲乙均招供,共同服刑8年。
4,甲乙均不招供,共同服刑1年。
那么会出现那种情况?
甲会这样推理:假如乙不招,我只要一招供,马上可以获得自由,而不招却要坐牢1年,显然招比不招好;假如乙招了,我若不招,则要坐15年牢,招了只坐8年,显然还是以招认为好。无论乙招与不招,我的最佳选择都是招认。
乙也会这样推理,那样结果就是:3,甲乙均招供,共同服刑8年。
这是所有《博弈论》教材上的标准答案。
真实的情况是这样吗?
未必!
这个结果是与一系列假设分不开的:二人的智慧水准相同、心理承受能力相同、家庭背景、与警察的关系相同等。
毋庸讳言,在现实社会中,这个结果也是经常出现的,原因是私心太重。
为了说得明白,咱们只说二人的性格智慧,不参杂其他的条件。
假设A:甲乙是关羽与张飞,那么结果肯定是:4,甲乙均不招供,共同服刑1年。
因为这二个人绝不会出卖朋友,也不会惧怕被对方出卖。
假设B:甲是诸葛亮,乙是张飞,结果也会是:4,甲乙均不招供,共同服刑1年。因为诸葛亮知道张飞不会招供,但是诸葛亮不能陷自已于不义,于是就有牢同坐,1年而已。
假设C:甲是司马懿,乙是张飞,结果将会是:1,甲招供,当庭释放,乙被判刑15年。司马懿知道张飞是个硬汉,不会向警察屈服,自己和他又没什么交情,干脆招供,让那个呆子坐上15年牢。
假设D:甲是司马懿,乙是诸葛亮。结果必定是4,甲乙均不招供,共同服刑1年。因为二人都是聪明绝顶,知道“不是同路人,事急且相随。”这件事对方防最好的结果就是拒不招供,共同服刑一年。
假设E:甲是诸葛亮,乙是普通人。结果肯定是3,甲乙均招供,共同服刑8年。原因是诸葛亮知道乙肯定会招供,自己若是不招供,就要坐牢15年。
当然要收加上其他的条件的话,结果还是有可能改变。而我要说明的是:不同的人做相同的事情,结果看上去一样,但是其中的奥妙却是肯定不会一样。
这是最简单的博弈,因为只有一个回合就见胜负。在销售工作中很少遇到。销售中最常见的是:动态博弈。博弈一词最早的出处就是指围棋。你走一步,对方走一步,你想赢,对方也想赢。你得仔细考虑对方的想法,而对方出子时也得考虑你的想法,所以你还得想到对方在想你的的想法,对方当然也知道你想到了他在想你的想法。那么这局棋怎么下?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下棋时你知己知彼,可是为什么会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