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 第十七章

作者 : 潘荣琨

张静江清了清嗓子,突然高声说道:“我赞同孙先生的意见,除了孙先生以外,没有第二个人可以说这个话,我们遵照孙先生的话去做!”

在权力结构面前,不管与会诸人心中有何打算,但张静江有了这样明确而坚决的表态,就没人再作他想了。友情提示这本书第一更新网站,百度请搜索+陈其美首先表态支持张静江的意见,接着,黄兴、胡汉民、汪精卫等也先后表态赞同。宋教仁见此形势,也不再坚持己见,未来新的中国的体制,就在张静江一言九鼎之后,以总统制的形式确定了下来。

12月27日,黄兴偕同宋教仁动身去南京筹备选举总统的各项事宜,并决定旧历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一月一日,选举临时大总统则安排在了公历12月29日。

29日这天上午,全国十七个省(这期间又有两省宣告**)的代表参加选举,以孙中山十六票、黄兴一票的结果,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政府第一任大总统。1912年1月2日晚10时,孙中山出席了在南京江苏咨议局举行的临时总统就职典礼,当众宣读了誓词:倾覆满洲**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期间,主持制定了三十多种法令,其中包括:

一、不得以嫌疑乱捕清廷旧职人员;

二、禁止仇杀保皇党人;

三、实行民族团结;

四、明令不准刑讯;

五、通令全国禁绝鸦片;

六、禁止买卖人口;

七、通令全国剪辫;

八、严禁女子缠足;

九、解放受歧视的人民;

十、禁绝贩卖“猪仔”,保护华侨。

孙中山颁布的这些法令,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也表现出他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同时,要彻底砸碎几千年的封建枷锁、摒弃**积习、将中国改造成为全新的人民共和国的决心和伟大气魄。

五婉拒任命

张静江对于孙中山当选大总统,从内心感到快慰和激动。这是张静江由来已久的心愿和长期以来为之奋斗的期盼。中华大地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华新纪元的开始,迎来了民族复兴的曙光。连日来,张静江喜不自胜。这期间孙中山再次修改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规定了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并任免文武官员。但制定官制、官规及任免国务各员及外交专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是时,孙中山将着手安排临时政府中央各部总长名单,他自然想到了中华革命的特殊功臣张静江。张静江历年为革命已筹集过数千万元巨款,若无此项,则革命必难成功。

于是,孙中山把张静江找了去,欲请他出任临时政府的财政部总长。张静江听后答道:“总统的厚爱,令在下十分感动。但在下无意为官,请总统收回成命。”

孙中山劝道:“民国虽立,但南北尚未统一,革命军北伐势在必行。政府仍需大量经费,望人杰先生继续助我一臂之力。”

“总统远见,令在下佩服,”张静江答道,“在下也曾想及此,所以拟邀集友好数人,入股通运公司,以扩充实力。在下专心致力于贸易,以此为基石,继续为革命提供资费,同样是臂助之举。更何况在下于为官一道,实不通窍,若出任财政部长,非但不能助总统,反易为总统添乱,尚望总统见谅。”

孙中山见张静江坚辞不就,只好作罢,便安排陈锦涛为财政部总长,王鸿猷为处长。♀

就在孙中山组织政府班子、积极展开建国的各项工作时,袁世凯秘密指使北洋军阀段祺瑞、冯国璋等四十余人联名电请袁世凯代奏,坚持君主立宪,反对共和政体。袁世凯在一夜之间突然月兑下伪装,撤了北方和议代表唐绍仪,撕毁了同南方革命政权签署的所有协议。

袁世凯这一惊人之举,令同盟会中主张议和的领导人如梦初醒,方知孙中山当初预见的正确。于是,南京临时政府召集紧急会议,采取对策。

即使在这样的情形下,政府内仍有人对和议抱有幻想,但在孙中山的力主下,一次短暂的北伐行动开始了。

中原大地烽烟再起,北伐部队以湘鄂革命军为第一军,沿京汉路向北挺进;以江浙沪联军为第二军,沿津浦路向北推进;淮扬革命军为第三军,同烟台的第四军到济南会合;山西陕西的第六军挺进北京。

庞大的军事行动,使南京临时政府耗银颇巨。

早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前,张静江历年已为革命筹资无数,他曾在给吴稚晖的信中说:

中山在美无用筹款(并欧洲亦大可筹),无须承认**美国,先生以为是否?如同人赞成,俟南京一下,或即联电推其来欧洲。需款颇多,此间有林君(医生)福建人,生长南洋,大富翁,弟等拟去运动,英国五君望设法运动资本家,虽不易向他要钱,然而此一时彼一时,照现在情形,稍有热心,已不难运动也。借款为建国运动,报界政界,电费一二千万,弟当可筹,南京一下即要大款。

如今,面对财政异常拮据之时,张静江又一次挺身而出,约请南浔同乡褚民谊,以商人身份捐款10万元,经临时政府财政部转呈孙大总统。孙中山当即咨请临时参议院议决采用,充为军饷。这次捐助,系民国初期捐款数最大的一宗,对当时政局的稳定,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是时,南京政府还向日本借款30万元,但日方要求需有中国国内有资财实力的人担保。张静江又同上海巨商朱葆三等人一道,为南京政府的这笔借款做了财产担保。

张静江在为南京政府提供经费捐助的同时,也一直未间断对北方反清斗争的经济支援。其资助革命党人暗杀清廷宗社党领袖良弼,就为一例。

当时,袁世凯不断对革命政权耍手腕,使党内部分同志始终不肯放弃和议幻想。但主战派却不断给南京鼓气。云南都督来电说:“乘此朝愤,何敌不破,乃甘堂袁氏之愚?”蜀军都督也发电至南京称:“袁贼狡诈,和议缓兵,以备彼党准备破坏之诡计,逆迹昭彰万人共睹。和议决无可信之理,我军万不可听……”

更有四川的革命党人杨禹昌、黄之萌、张元培等,身携炸弹,潜入北京,在丁家街向袁世凯投掷炸弹,造成袁的卫队重大伤亡。三勇土虽英勇就义,袁世凯却被此举吓破了胆。是时,六路北伐军锋芒指向北京,其势强劲,袁世凯深知再同革命党对抗,不会有好处,于是又一次使出两面派手法,同南方革命政权周旋。袁世凯一面继续派出代表唐绍仪同革命军秘密谈判,一面暗中联络满人中的极右势力——坚持君主立宪反对共和的宗社党,同该党领袖良弼秘密勾结,准备同南方革命政权作一殊死拼搏。

孙中山及时洞悉了袁世凯的两面派手段,遂将南北秘密和议的内容公布于世,使袁世凯在清廷中遭到孤立。于是,袁世凯便称病不再入朝。这样,同南方对立的满人势力,从表面上看就成了以良弼为首的宗社党了。

在这种情形下,北方的反清斗士便酝酿了一场暗杀良弼的行动。然而,他们却缺乏行动所需之经费。

为此,京津同盟会军事部长、时任天津清军兵站司令副官的彭家珍于1912年1月中旬秘密南下,来到上海张园。

彭家珍,字席儒,四川金堂县人。陆军武备学堂炮科毕业,后任清军排长教练官,提调天津兵站司令部副官等职,1911年初加入京津同盟会,曾会同张绍曾策划过北方起义,对张静江资助蓝天尉、张绍曾等人起义的事知之甚详。当行动遭遇到经费问题时,他便想到了张静江。于是,他一到上海便直奔张静江寓所。

张静江热情接待了彭家珍。

寒暄数语后,彭家珍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要求,张静江二话没说,当即开了一张南北通用的银票给了彭家珍。他同时又叮嘱彭家珍说:“对于暗杀,我党领袖向不为然。前年3月汪精卫、黄复生欲暗杀摄政王载沣;去年5月黄兴欲暗杀两广总督,领袖均予劝阻。领袖认为:‘以天下恶人,杀不胜杀也!致之势力未破,其造要不过甲乙之更替,而我以党人之良搏之,其代价实不相当。’你们此行犹望慎重,宜以不牺牲党内精英为前提。静江言尽于此,尚望珍重。”

彭家珍听闻之后,默然不语。也许,他早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但张静江一番肺腑之言,仍令他深受感动。

彭家珍回京后,于1月24日弄清良弼新宅在西四牌红罗厂。翌日,便着军装、携佩刀、炸弹到良弼宅访问,等候多时,良弼未归,遂辞出,刚出门不几步,良弼归来。当良弼下车时,彭家珍以递名片做掩护,顺手投下炸弹。良弼左膝炸断,两天后命归黄泉;彭家珍当场壮烈牺牲,年仅25岁。

张静江闻讯后,面向北方,默立良久。

功成身退,致力于社会改良运动;忧国忧民,

发起成立“进德会”和“俭学会”

一吾行到此水西流

宗社党领袖良弼的死,引起了清廷的极大恐惧。对革命党人的这种激进手段,宗社党人模不清底细,心有余悸四处逃避。袁世凯见同宗社党的合作已无出路,便指使段祺瑞等人通电主张共和。

1911年1月16日,在清帝溥仪满足了袁世凯提出的六条要求并决定退位之后,袁氏立即出山,对革命党人进行疯狂镇压。

此时的袁世凯,不仅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集团的支持下,夺取了清朝的政治、军事大权,而且把目光紧紧盯着觊觎已久的大总统职位。在此之前,冯国璋按照袁世凯的授意,已在湖北向革命军发起疯狂进攻,于11月2日攻下汉口。27日攻克汉阳后,更在龟山上架起大炮猛轰武昌,以凌厉的攻势逼迫革命党人向其就范,以实现一箭双雕的目的。

12月1日,在英国领事馆盘恩的撮合下,南北双方宣布停战三日,并一再拖延。至9日,双方分别派代表在武汉议和,18日改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厅进行谈判。2月上旬,南北议和正式告成。

南北谈判曾受到一些激进的和中下层革命党人的坚决反对,而英、美、日、俄、德、法等帝国主义出于各自的国家利益,却以同文照会方式,胁迫南方革命党人“必须尽可能迅速地达成足以停止目前冲突的协议”。

张静江对局势的发展忧心忡忡,然而,日夜担心的事情还是一步步地向他逼近。孙中山在大多数旧官僚、立宪派和温和的革命党人的胁迫下,被迫作出让步,表示“只要清帝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首推袁氏”。

1912年2月11日,袁世凯电告南京临时政府:“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公认。今由帝政一跃而及之跻,实诸公累年之心血,亦民国无穷之幸福。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

次日,清帝溥仪正式宣布退位。

有了袁世凯这样的保证,孙中山当即履行诺言,向参议院送交了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的咨文,并向参议院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自决定让位于袁世凯之后,一直在深思制约袁世凯的办法,最终得出两点:一是让袁到南京就职;二是逼其进行就职宣誓,对全体国民作出公开承诺。于是,自2月中旬以来,孙中山就一直不断地电催袁世凯来南京就职,但袁世凯却担心离开了自己的北方势力范围,一旦人到南京,反易被革命党人操控,故迟迟不肯赴宁。孙中山无奈之中,派出蔡元培、汪精卫、宋教仁专程赴北京,迎接袁世凯。

孙中山此举,令袁世凯大为难堪。但他毕竟为一代枭雄,于仓促中使出手腕,导演了一幕欺诈骗局。他一面派人布置盛大的欢迎会,恭迎孙中山特使来京;一面暗地召集手下干将曹锟等人,密谋在北京发动一场“兵变”。

就在蔡元培等人静候袁世凯择日启程的时候,2月29日深夜,京城内突起变乱,一大批土兵在城中鸣枪号炮,放火抢劫。喧嚣声惊醒了睡梦中的蔡元培等人,他们从卧室阳台上看去,只见城内数处起火,枪声此起彼伏,男呼女喊的惨叫声隐隐传来。

次日,当他们再次见到袁世凯时,袁世凯就有了一副沮丧的面孔。袁的副官告诉蔡元培他们:因闻袁即离京,士兵哗变,将官们镇压不住,袁亲自出面,才将兵变镇住云云。

待副官介绍完毕,袁世凯苦笑道:“你们看看,你们看看,我人还没走,就闹成这样。我一旦走了,该将如何?”

这一幕大戏,还真的将蔡元培他们蒙住了。蔡当即致电孙中山:袁似不宜离京就职。

孙中山接电后只好再作让步,同意袁世凯在北京就职,但为今后对袁有所制约,仍坚持要其进行就职宣誓,在国民面前表态。

袁世凯得到孙中山这个态度,心中窃喜,于宣誓一事也就不再计较。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届临时大总统,并郑重其事地保证,将共和进行下去。

3月21日,孙中山以临时政府名义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他在正式解职前所能做的最后一件大事了。《临时约法》的公布,旨在抑制袁世凯的独裁手段。在《临时约法》中,显要地载明:“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3月25日,袁世凯派出新任的内阁总理唐绍仪,到南京办理了政府权力交接事宜。交接后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最重要的军事、外交、内政及财政大权,悉数为北洋军阀和君主立宪派所掌。

4月1日,孙中山正式宣布解除职务,临时政府和临时参议院旋即迁至北京。

对于孙中山辞职的决定,张静江内心有着说不出的沉重。他所向往、追求并为之奋斗了十余年的革命事业,就这样落入了窃国大盗袁世凯的手中。他的心中像针扎一样痛,食不甘味,夜不成眠,常常仰天长叹:“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时,吴稚晖刚回到国内,得悉孙中山辞职的消息,不胜惊愕、忧伤,立即去找张静江。谁知一见面,张静江就劈头盖脑地向他发问:“敬恒兄,你说说看,这是什么道理?咱们不顾一切追随孙先生革命,到头来革命成果却拱手让给了袁世凯!”

对这个问题,吴稚晖照样不解,深思片刻后,他答道:“人杰兄不必为此耿耿于怀,孙先生这样做,必有他的道理。”

“孙先生为革命出生入死,有家不能归,有国不能回。”张静江气呼呼地接言道,“如今,天下大定,他却退了,唉,这叫人真正难以忍受!”

“人杰兄,”吴稚晖劝慰张静江道,“孙先生海阔胸襟,非常人可比。他创立同盟会,领导革命,目的就是推翻**政权,建立共和。如今,鞑虏既倒,共和已建,于国家于民生,喜莫大焉。至于个人的进退,又何必计较呢?我想,孙先生就是这样想的。”

张静江不再做声,拖着病腿在室内来来回回吃力地走着。良久,驻足问道:“敬恒兄,你说咱们该怎么办?”

吴稚晖也想不出个头绪,便说:“煜瀛兄就要回国了,等他回来,咱们再好好议一议,怎么样?”

张静江点头道:“也好。”稍顿片刻,又说道:“不管谁当总统吧,总之,咱们还是继续做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才是。”

二组建进德会

3月中旬,李石曾来到了上海。

这一天,李石曾、吴稚晖相约蔡元培同去拜访张静江。那时,蔡元培还在临时政府中担任着教育总长(至是年7月辞职)之职。他原本绍兴进士,在绍兴中西学堂任监督,后又到上海南洋公学执教,曾参加创建光复会,任副会长,后又创立中国教育会,任会长。他同张静江也是老朋友,又是小老乡,这次相聚,大家十分愉快。

言谈间,便提起了先前的话题。蔡元培听了吴稚晖的叙述,说道:“我是主张教育救国的,既然人杰兄无心参与政治,不如从教育入手,做些事情。”

张静江道:“愿闻鹤卿兄高见。”

蔡元培便进一步解释:“教育,非办学一项,教育的总义,在于教育全体国民,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

“鹤卿言之有理。”吴稚晖说,“现在的国民,愚昧懵懂的不在少数,盖中国久衰不盛也!彻底唤醒民众,应该从提高民族整体素质入手。”

张静江扭头问李石曾:“煜瀛兄,你看呢?”

李石曾尴尬地一笑,说:“我刚回来,许多情况还未弄清楚,人杰兄有何高见,小弟洗耳恭听。”

张静江也不推辞,遂言道:“鹤卿、敬恒的见解,静江非常赞同。鞑虏虽除,然满清所留下的**积习却处处可见。大的不说,像吃花酒、娶小老婆等陋习,在如今的社会上也是甚为风行。这是一种道德上的衰退。又如鸦片对国人的伤害,使中国积弱不振,等等。这种社会风气之颓败,极其严重地阻碍了我们民族的振兴。我也想通了,总统不一定孙先生来做,但社会风气的彻底改变却是我等一定要去做的。否则,共和共和,积习依旧,还不是满清那一派陈腐不堪的气象?”说到这里,张静江停顿了一下,用**辣的目光扫视着在座的几位好友,喻示出他又要下决心做一件大事,“我想就由咱们几位,发起一个改良社会风气的运动。若能使国人有所觉悟,也不负了孙先生对咱们的一番器重。”

“我举双手赞成。”李石曾抢先表态,“溥泉兄(即张继)也在上海,不如请他也来参与。”

蔡元培也表示赞同地说:“煜瀛兄此议甚佳。溥泉与敬恒,一个是《民报》编辑,一个是《新世纪》主笔。昔日的东西相映,如今珠联璧合,岂不美哉?”

吴稚晖连连摇手,说:“秃笔一枝,何喻珠璧?小弟不才,届时尽一份力罢了。”

“敬恒兄用不着谦虚,”张静江说,“搞社会风气的改良,宣传民众是主要手段,敬恒兄的一支笔,大有用武之地。至于溥泉,是老会员了。民国前五年,他钻到法国西北部森林中去研究无政府主义,颇有一番心得,对蒲鲁东、巴枯宁等大师的学说,也知之甚详。鹤卿说得非常贴切,珠联璧合,这场运动必会大有起色。”

此后,他们又考虑到广大民众的需要,便由张静江、张继、吴稚晖、蔡元培、李石曾五人发起,在上海成立了“进德会”。

由于这五人在同盟会中身份非同一般,张静江功勋卓著又是有名的江浙富豪,蔡元培是政府教育总长,张继更有入主临时参议院主政的呼声(张继后来于1913年4月出任第一届国会参议院院长),合其力而号召于民众,的确非同凡响,一时间入会者甚众。按照张静江等人的主张,“一切从我做起”,以图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力。于是,他们制定了严格的入会章程,其各条各款,均出于对入会者自身行为的约束。通过自身进德,增进社会道德规范也。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最新章节 | 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全文阅读 | 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