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 第二十五章

作者 : 潘荣琨

桃园三结义,成为蒋介石在上海滩的靠山;

以非常之手段募集革命经费,为孙中山创建陆军呕心沥血

一张蒋结盟

中华革命党停止军事行动之后,黎元洪、段祺瑞的北京政府翻脸不认人,拒不承认民国元年之《约法》,使孙中山十分气愤。言情穿越书更新首发,你只来+在多次电促黎、段恢复《约法》未果的情况下,一场新的护法革命行动正在酝酿之中。

这期间,中华革命党人大都已从前线撤回,不时有党内同志来上海拜访张静江。1916年9月上旬的一天,蒋介石独自来到张静江府上。

对于蒋介石的到来,张静江十分高兴。在讨袁战争中,他们有过几次较密切的接触,蒋介石对时局的一些政治见解,尤其在军事指挥上的才华及潜能,颇得张静江的好感,觉得这位经盟弟陈其美介绍的青年,是一位可造之材。但那时,他对蒋介石的为人秉性等了解不深,故未能深交。

后来,陈其美在5月18日遇刺身亡。当时,许多陈生前的亲属朋友因顾忌袁世凯的势力,在陈死后没敢去及时收领他的遗体,而蒋介石却第一个冲在前头,在事发不久即赶到法租界萨坡赛路,将陈其美的尸体运载回自己的寓所,隆重入殓,并撰写了祭文悼念。

当时,张静江因腿脚不便,未及亲临。他正在安排助手周菊人等人,准备去处理陈其美的遗体时,手下人来报,说尸体已由蒋介石运走,蒋当时在现场抚尸大哭,根本不计后果云云。这件事,使张静江对蒋介石的好感陡增,觉得此青年义高云天,是一位颇值得一交的朋友。

此刻,蒋介石一进门,张静江就起身相迎,蒋介石慌忙上前打一揖道:“人杰先生大礼,学生承受不起!”

张静江哈哈一笑道:“好!既如此,我就坐下,你也请坐。”一边吩咐手下沏上热茶,端上水果点心,以贵客待之。

蒋介石似乎未料到张静江会如此客气地接待自己,竟呆愣了片刻。还是张静江首先起话,问道:“介石此番从何而来?”

蒋介石闻言一醒,当即叹了口气道:“唉,此事说来话长。人杰先生贵体欠佳,我还是不说了吧。”

“没有关系,没有关系!”张静江连忙说,“但说无妨。”

蒋介石遂又叹了一声道:“7月底,我奉总理之命,去山东潍县居正部任参谋长。总理此意,乃是要学生训练这支号称中华革命党东北军的部队,以图在山东发展武装,监视北京。♀谁知居正和朱霁清拉起的这支部队,乃名副其实的乌合之众,除少数真正的军人,入募者多为生计所迫的农夫,乃至土匪、囚犯。我费尽了吃女乃之力,竟无法将最简单的军事训练贯彻下去。不久,总理就下令‘规复约法,尊重国会,停止一切军事活动’,我呆在居正部无事可干,便从潍县去了北京。人杰先生知道,北京可乱啦!”

“是啊,”张静江点点头道,“黎元洪当了总统,可段祺瑞的国务院同他的总统府之间又矛盾重重。袁世凯的北洋系统分裂成了皖、直、奉三大派系,南方又有滇唐(滇系唐继尧)、桂陆(桂系陆荣廷);山西有阎锡山,徐州有张勋。这样多的军阀各据一方,北京能管得了吗!”

“我在北京根本就无法立足,”蒋介石接着说道,“军阀间明争暗斗,都有代表在北京活动,可我就是见不到本党同志。难道,总理真的放弃了吗?”说罢,又是一声长叹,话语中,充满了失望和落魄的情绪。

“介石用不着灰心,”张静江道,“孙先生致力于国民革命,绝不会半途而废。对于目前局势,孙先生自有他的打算,我党同志,万不可心灰意冷。我看你能文会武,也见过世面,将来则前途无量。”说毕,顿了顿又道:“但我仍想知道,介石此来有何打算?”

蒋介石摇了摇头道:“能有什么打算呢?我本擅长军事,如今,兵战消停,哪有我可干的事,再说——”他突然打住了话语。

张静江一直细细地注视着蒋介石,到此时,他看出了蒋介石的心思,便直言道:“是否手头有些拮据?”

蒋介石脸上一红,没有作答,算是默认了。

“介石不必为些许小事发愁,”张静江诚恳地说,“你先安顿下来再说。”

于是,张静江一边着手为蒋介石做些安排,又给了他一笔不算小的生活费用。这天晚上,张静江亲自将银票交予蒋介石,蒋介石刻意推辞,张静江抚着他的肩头道:“英士老弟乃我知己,你受他照护最久,也把我当做兄长吧。英士老弟为国捐躯,非但你我等损失,亦是革命事业之最大损失。英士既去,不能复生,我当会像他在世时一样,对你多加照护的。”

蒋介石闻听张静江这一番肺腑之言,心中的感动难以叙说。眼下,正是他事业上难寻方向、政治上又失去了陈其美这一靠山的艰难时刻,此番来沪的一路上,他就大有今不如昔之感慨,不知回到上海后,该往哪条路上走。♀如今,张静江这位资深望高的“元老”人物肯如此待他,真是莫大的幸运!顿时,他热泪盈眶,对着张静江深深一揖道:“人杰先生如此器重学生,学生如何承受得起?学生——”

张静江一把将蒋介石扶住道:“介石今后不可再在我面前称学生!如以英士老弟的身份而论,咱们亦可以兄弟相称。”

蒋介石连连摆手道:“这怎么可以!这怎么可以!”而心中,却暗自窃喜不已。

“这事就这么定了。”张静江说着,略略沉吟了片刻,又道:“正好,汝为(即许崇智,时任中华革命党总部军务部长)老弟也在上海,我本要同他结盟。如今你来了,不如来个‘桃园三结义’,不知你意如何?”

这番话,对蒋介石来说不啻是喜上加喜。如能得此二位大人物提携,今后必将前途无量。于是,来不及细想及谦逊,忙不迭地答应下来。

第二天,张静江便去找许崇智商量结拜之事。

许崇智出生于广州的一个名门望族,祖父和父亲都曾在朝廷为官,说起来同张静江可谓“门当户对”。他入同盟会比张静江迟了好几年,是在辛亥革命爆发前的1911年春季,在福建加入的。

许崇智很会用兵,屡建战功,辛亥革命后被举为福建海陆军总司令。南京政府成立后,他被孙中山任命为民国陆军第十四师师长,二次革命失败后加入中华革命党,在孙中山身边辅助军务,很为张静江所看重。因张静江同孙中山的特殊关系,许崇智对张静江也十分敬仰,两人相交益深。

张静江见了许崇智之后,稍稍打问了一下近况,便直奔主题道:“汝为对蒋介石印象如何?”

“蒋介石?”许崇智一愣,不知张静江为何突然提到此人。想了想道:“我对他印象不错。”

张静江听罢点了点头,继续看着许崇智。许崇智见张静江这副神态,笑着问道:“人杰先生莫非想将他举荐给我?”

“你先别乱猜。”张静江也报以一笑,“我想听你说点具体的。”

许崇智想了想道:“我和蒋介石的相识,最初是在中山先生那里。不久,蒋介石被派往东北组织军队起义,这期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蒋介石根据世界局势和国内政局的变化,写了《上总理陈述欧战趋势并倒袁计划书》。在这封信中,他以犀利的笔触,深刻地指出了二次革命的种种弊端,如‘命令不统一,统御无方’、‘遍地发动、多方直事、不足分袁军之兵力’,提出要‘力矫过去不规则之弊’,要‘集中一点注全力,聚精锐以赴之,是为今日第一之急务’。他还具体谈到了以浙江为根据地的设想。这是一个极具睿见的主张。当时,我正在辅助中山先生筹划组建革命军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军,中山先生将此信转我阅后,我觉得蒋具有丰富的军事知识和对时局的一定洞察力。后来,居正同朱霁清在山东临时招募了一支部队,该部成员复杂,作战能力极差,须派得力干部前去训练。我想到了蒋介石,向中山先生推荐,中山先生对他的那封信也留有较深的印象,当即表示同意。”

“这么说来,汝为也认为介石是一个人才?”张静江问道。

“的确如此,”许崇智点了点头,“蒋介石出发去山东前,我同他长谈了一次。”

“因为你是军务部长,必须面授机宜?”张静江打探地说道,语气中不失揶揄之意。

“二兄又要取笑我了!”许崇智笑道,“面授机宜谈不上,算是履行组织程序呗。不过,”他顿了顿道:“那次长谈,使我感到蒋介石胸中确实有货,他曾在日本学过军事,又有在国内多次参与军事行动的实际经验。那次除了商谈赴山东的有关事宜,他对我党军务还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令我刮目相看,觉得此人今后大有发展前途。”

“这样一个人才,汝为何不同其结为至交?”张静江适时将话题引到结盟一事上来。

“这个——”许崇智沉吟道,“我倒没有想过。”说罢,忽然醒悟道:“二兄莫非——”

“我确有此意。”张静江接过话来说道,“我同英士老弟的关系,你是知道的。英士看重介石,与其结盟,折辈以兄弟相称,但介石在我面前始终以学生自称。英士捐躯,介石义举入殓。从这两点,可见介石为人的谦谨与义气。我已答应介石,当以英士之愿,对其今后尽加照护。既如此,不如索性结盟,反而名正言顺。介石既可造就,于我党事业诚为益甚,不知汝为兄以为然否?”

张静江的话说得如此明白,许崇智只能进,不可退了。况且他自己的势力基础在福建、广东,缺乏的也正是江浙方面的配合,张静江乃江浙财团大佬,自己早有与其结盟之意。多出一个蒋介石,难说此人今后不会飞黄腾达。这样一个结盟,只有利而无弊,何不乐而为之?

当然,许崇智压根儿不会想到,就是这位蒋介石,在结盟之后,依靠他的力量逐步取得军权,羽翼丰满后,却恩将仇报,利用1925年8月20日发生的廖仲恺被害案,采取突然袭击的方法,强行收缴了他最得力的许济、莫雄部队的枪械,莫须有地历数了他“十大罪状”,威逼利诱他“毅然独断,保全名节”,“不如暂离粤境,期以三月,师出长江,还归坐镇,恢复名誉”,并信誓旦旦地表示:“如有一毫违心之论、不忠之意,皇天后当殛之。”最后逼其交出国民政府军事、财政首脑的权位,取而代之。这是后话。

再说许崇智答应了与蒋结盟之事后,张静江即告知蒋介石。蒋介石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鞍前马后地操办起结拜事宜。几天后,张静江、许崇智、蒋介石三人正式焚香换帖,结为金兰。张静江年长许崇智十岁,列为大哥;许崇智与蒋介石同龄,但比蒋早出世五天,位列第二,蒋便自然成为“三弟”。结盟之后,他与张静江之间的称呼也有了改变。他尊称张静江为“二兄”(这里的“二兄”之称谓,系按张静江在家族中的排位而来——作者注),而张静江则称他为“介弟”。

对于张静江这种至诚至性的提携,蒋介石倒是一直铭记在心。他后来在1921年1月10日致张静江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

关于弟以后之处世行事,请兄随时指教,以冀有成。弟自知尚有贤贤嫉恶一日之长,惟养气功浅,加之自少欠缺居敬功夫,持之不能恒久,故随俗变迁之病仍不能免。每用自戒,而终未能痛改为恨。季陶为我益友,而公则为我良师也。

信中,蒋介石对张静江的感佩敬仰之情,跃然纸上。

蒋介石同张静江结盟之后,便留在上海跟随张静江一道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二义肩担重任

1917年2月上旬,张静江去拜访孙中山。孙中山住在法租界莫利哀路29号的寓所,是一幢两层楼的小洋房,这是海外华侨见孙中山处境困难,又经常跑南闯北,在上海未有固定的宿点,便集资为他买下的。

孙中山见是张静江来访,便把他直接引进自己的书房谈话,而未像接见其他人一样让座客厅。其时,宋庆龄一直伴随在孙中山身侧,她亲自去沏了茶来,正打算离开,孙中山招呼道:“人杰先生难得来,你也一道坐下谈谈吧。”

张静江细看孙中山,见他面容略显憔悴,一副疲惫之态,深为担忧地说道:“先生为国事操劳过甚,尚望注意身体。”

“不妨事,”孙中山笑了笑道,“孙文年过知命,尚不算老,些许疲劳而已,人杰先生不用担忧。”

宋庆龄在一旁插话道:“话虽如此,可你算算自己一天只休息几个小时?你又不是铁打的。”话语里,颇有埋怨之意。

“每日三四小时足矣!”孙中山莞尔一笑,“人之一生,太过短暂,用于睡眠,岂不可惜?今后,你不必再劝我了。”

宋庆龄幽怨地盯了孙中山一眼,不再言语。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最新章节 | 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全文阅读 | 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