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江想及自己每日总有近八个小时同床榻有缘,顿生惭愧之感,忙道:“先生此言,令在下深觉惭愧。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发,搜索+你就知道了。但先生睡眠过少,还是要注意的。”
“好了,人杰先生,”孙中山摆摆手道,“我们不谈这个话题。人杰先生此来,有何见教?”
张静江道:“我这个财政部长,实属空名,党内诸多细琐,皆由仲恺(即廖仲恺)担着,令在下深感不安。我想,还是不必挂此空名了吧。”
“人杰先生何来此言?”孙中山呷了一口茶,说道,“据仲恺报告,我党向海外筹借款项,已达300万之巨,还有国内之筹借,尚未统计。这些均是凭你人杰先生的声誉和家产担保的。我党内何人又能有此壮举?我选这个财政部长,没有错。”
宋庆龄也接着话茬道:“人杰先生不必谦让了,‘舍你其谁’呢?”
“这个——”张静江还想进言。
“人杰先生可闻?”孙中山打断了张静江的话,把话锋一转道,“协约国正在劝中国政府参战,段祺瑞正蠢蠢欲动呢!”
“有这等事?”张静江颇为不解地说,“我国国力如此贫弱,自己的事都搞不好,还想派兵到海外打仗?”
“段祺瑞有他的打算,”孙中山说着站起身来,“他同日本军阀早有勾结,企图以此取得日本的贷款和军火,扩充自己的军事实力。”他说着重重地叹了口气,“咱们国内,欲浑水模鱼者甚众,将来,免不了一场军阀混战啊!”
“先生打算怎么办?”
孙中山没有立即回答,在屋里踱开了步,良久,这才说道:“我想该取内外同时下药之法。在国内,力劝参众两院,不要批准政府加入协约国,严守中立;国外,宜请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出面,劝阻中国政府参战。不能劝阻,至少也不要怂恿。”
接着,孙中山叙述了反对参战的诸般理由。其一,欧战本为利害之争,我**事与彼甚殊,不必以人道为由,自驱入瓮;其二,无论英国或德国,均系侵略者,双方皆无公理可言,这是一场强权战争;再如,中国同德国尚有外交途径可交涉,德国潜艇在公海四处出击,击毁大量商船舰只,惟不损及中国船舶,此乃德国留给中国之余地……
宋庆龄站在一旁,早捧了纸笔,逐条加以记录。最后,孙中山又说道:“倘英国也来劝中国参战,则乔治纯为殖民利益所驱动,而心中更无公理可言。牺牲中国利益,保全大英帝国在印度的利益,这种可能,是存在的啊!”
一时间,一种颇显沉重的气氛笼罩在书房内。张静江深恐孙中山忧虑过甚,一边悔自己不该惹出这类话题,一边想着如何能换一个话题,活跃一下气氛。他见孙中山面前的书桌上,堆了一大堆稿纸,便道:“先生最近又在写什么著作?”
“哦,”宋庆龄连忙接口道,“这是他的《民权初步》,他研究了半辈子呢!”
“是啊,”孙中山突然显得兴奋起来,“我将西方民主思想及制度同中国的社会、文化、历史相比较,有了一个中国式的民主制度的构想,人杰先生要不要听一听?”
“当领教悔!”张静江赶忙说。
孙中山随即畅叙道:“民权者,人民的权利也。民权之典型,应举瑞士近来所行之制,即民有选举官吏之权,民有罢免官吏之权,民有创制法律之权,民有复决法律之权,即选举、罢免、创制、复决之四项基本权利。民权方式,不外投票和会议两种,从中央到地方,皆应该设立不同的立法和民主参与程序。”
张静江仔细听着,频频颔首。
孙中山看了看张静江,落座在自己的椅子里,呷了一口茶,继续说:“美国总统林肯曾经说过:‘民之所有,民之所治,民之所享。’此之谓民国,民国而具上述四大民权者,方得谓纯粹之民国。”
说到这里,孙中山指着桌子上堆着的稿纸道:“人杰先生,我写这些,乃因中国民众常似一盘散沙状,俟其忽登民国主人之位时,必手足无措,不知所从。欲发达民权,宜从团结人民、纠合群力始。有此《民权初步》一书,或可教国民如何行使民权之第一步,其当然否?”
“先生睿见,在下深受启发!”张静江回答道。♀
孙中山显得很是高兴,站起身来。张静江见状也连忙站起。他因腿疾不便,不得不用手在沙发扶手上撑了一下,孙中山赶过来扶住张静江:“不要紧吧?”
“无甚大碍。许是坐得久了,有点发麻吧。”张静江连忙道。
宋庆龄在一旁道:“人杰先生还是要注意休养身体,我看你脸色也不大好,眼睛好像也有毛病?”
“是的,是的,”张静江连连点头,“夫人关怀在下铭记。夫人和先生也宜多多保重。”
孙中山默然地点了点头,遂言道:“人杰先生回去,仍宜设法为我党多筹钱财,多事之秋,兵战是难免的啊!”
张静江应允后,向孙中山及宋庆龄告辞道别。
时局的发展再一次被孙中山犀利的目光所洞穿。就在张静江辞别孙中山数日后,北京政府于2月26日突然决定参加协约国,准备对德宣战。
3月14日,北京政府不顾孙中山的劝阻,宣布同德国断交。5月10日,发生众议院议员被殴事件,黎元洪的总统府同段祺瑞的国务院之间矛盾冲突白热化。继之,皖、豫、鲁、陕等省督军宣布**,孙中山电告粤、川、云、贵、湘等省省长,催促其起兵讨伐。6月10日,张勋率兵入京,13日下令解散国会,7月1日偕康有为一道,宣告民国中断,拥废帝宣统,完成清廷复辟。
7月4日,孙中山在上海召集章太炎、唐绍仪、程璧光等人商讨讨伐叛逆计划,决定邀请黎元洪南下继续行使总统职权,逼张勋认罪。8日,孙中山在海军总司令程璧光安排下,踏上了军舰“海琛”号,准备南下广州,建立中国的护法根据地。
孙中山临行前,再次召见了张静江,他心情沉重地对张静江说:“人杰先生,兵战之灾,已是无可避免了。我总是作一些预言,却常常不幸而言中。多事之秋,变乱纷起,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又何尝享得幸福?”
“此非先生之过,”张静江愤愤然道,“实乃黎元洪、段祺瑞这帮执政者,争权夺利,制造纷争,陷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
“人杰先生所言有一定道理,”孙中山说道,“执共和国政之人,以假共和面孔,行真**手段,以致今日之变乱。然孙文虽领导革命,却始终未能有自己的军队,无力制枭孽于一二,此孙文之过也!”说到这里,孙中山长长地叹息一声。张静江细细看去,觉着自己敬仰的先生比之数月前,又憔悴苍老了几分,心中不禁涌上了阵阵痛楚。
“所以我思虑再三,”孙中山又继续说道,“认为欲争取真正共和,非具两大伟力不可,一为陆军,二为海军。此番我去广州,将致力于此,因此——”
“先生不必再说,”张静江接过话来,“静江一生追随先生,必鞠躬尽瘁,此当聆先生教诲,以非常手段谋先生建军所需之经费!”
三非常筹资
张静江心事沉重地回到府上,避开家人,径自来到书房。他点燃一支雪茄,反复揣摩中山先生的一字一句,既为纷繁复杂的局势担忧,更觉总理嘱托重似千钧。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为革命筹措大量资金,成了张静江殚精竭虑的问题。
那时,中华革命党向海外借款,已超过500万元,悉数用于党内庞杂之开支。对于张静江来说,借款这条路几至山穷水尽。而自己在海外的经营,因欧战的持续不息,已生机渺然。国内,他虽然一直经营着丝绸棉纺业及部分钱庄,也因不断补贴党内费用,一边进一边出,极难有储蓄之数。张静江动足脑筋,一时也难想出个良策来。
8月14日,北京政府终于正式向德国宣战。9月1日,应孙中山之邀,在广州举行的国会非常会议上,通过了《中华民**政府组织大纲》。接着,会议选举了孙中山为中华民**政府大元帅,唐继尧、陆荣廷为元帅。于是,中国形成了以段祺瑞为首的北京政府及以孙中山为首的广东军政府对峙的局面。
在军政府大元帅就职典礼上,孙中山特请了张静江代表国会授印。是时,军乐齐鸣,万众瞩目下,张静江手捧大元帅印端坐台中。孙中山步履庄重地走来,面对张静江,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礼毕,张静江将印交到孙中山手上。这时,会上掌声爆起,一时竟如惊雷骤发,滚滚不息。
孙中山的军政府正式成立后,经费异常之困难,张静江一俟会议结束,便赶回上海,积极筹集。然而,当时情势令他一筹莫展,一时半刻之中,竟无分毫能够援资南方,孙中山建立自己的军队,也只能停留在梦想的阶段。
是时,军政府内的唐、陆二元帅,压根儿不听调遣,除了海军程璧光的一点兵力,孙中山可说是光杆一条。于是,一个怪诞现象在广州出现:军政府有政府而无军,军阀们有军而目无政府。更有甚者,孙中山亲自任命的广东都督莫荣新军阀,竟以捕匪之名,将大元帅府数十名卫队官兵悉数杀戮。军阀们公开挑战孙大元帅之举动,令人侧目!直至孙中山亲率“同安”、“豫章”两舰,向督军府开炮,才将此事平息。
1918年1月31日,北京政府下令向西南各护法省作战,南北战端再开。
在国内军阀混战纷纭之时,张静江终于想到了一个有效的生财之道,打算联络同是江浙财团大亨的虞洽卿,开办一个证券交易所,利用证券市场的买空卖空,来敛集钱财。他将自己的想法对拜弟蒋介石说了,蒋拍手叫好,说:“我就是苦于没钱,既然有此无本买卖可做,何乐而不为呢?”
张静江笑了笑道:“不过,筹本资金还是要的,完全买空卖空,不足以取信于股民。”他说着看了看满脸尴尬的蒋介石道:“介弟,你不用为此事犯愁。届时,如需入股资金,我会替你代垫。”
正当蒋介石跟着张静江忙于筹建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时,孙中山于3月4日由广州发来一电,要蒋介石“速赴粤,以军事计”。蒋介石捧着这份电报,一时拿不定主意,张静江却毫不犹豫地对他说:“介弟擅长军事,蒙总理如此器重,决无不赴命之理。”
“那这边的事怎么办?”
“介弟不用操心,”张静江答道,“我知道介弟心思。其实,我极赞同介弟在军中的努力,还是去军界打实基础为第一要务。交易所的事,介弟有空来看看,我期待介弟在军界一露峥嵘!”
3月12日,蒋介石即动身赴穗,途中又写了《今后南北两军行动之判断》,上呈孙中山。蒋介石到穗后,便被孙中山授以上校军衔,派驻汕头,任援闽、粤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主任。蒋介石果然不负孙中山重望,表现神勇,他担负了所有作战计划的拟定工作,并在实战中运用自己在日本时所学炮兵知识,极大限度地发挥了粤军炮兵的作用,使粤军在同北洋军阀吴佩孚部的激战中,旗开得胜,迅速转入在福建的对敌全线总攻。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