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挖煤的?”
“是的。♀特么对于+我只有一句话,更新速度领先其他站n倍,广告少”
“挖煤做啥?”
“推到集市上去卖。”
“一天能挖多少?”
“好几百斤吧。”
如是又问了一些问题,张静江大致有了个概念:村民挖煤是无规律、无组织的,谁想挖谁就来挖。这里的煤取之不尽,但运出去很困难,需用人力车推到淮河边,再以小木船驳运,才能到达皖北的蚌埠。
随后,张静江又带着随从在附近山坡上考察了大半天,到处都是挖煤的坑,每只都挖得不深。村民们因陋就简,反正到处有煤,用不着费手脚去搭棚竖架建筑坑道,花上一笔不划算的冤枉钱。
张静江回到南京后,立即调派专人,组成勘测队伍,赴皖进行实地勘测。勘测结果令张静江大为振奋:田家庵地区原煤的蕴藏量高达7亿吨之多,其煤质优良,适合于运输车、轮船及工厂、家庭燃料用途,是华东地区所仅见的最大煤矿宝藏。
张静江旋即召开建委全体委员会议,会上一致通过了张静江组建“淮南煤矿局”的设想。然而,建矿初期投入所需的资金从哪里来呢?
这其间,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历时十二天。会前会后,因孙中山逝世四周年忌日已到,蒋介石需要借助国父威望,稳固自己的统治。在首都南京,到处是纪念会、演说会及其他会议,这些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把蒋介石同孙中山放在一起去说、去议论。
张静江每日在为淮南煤矿局组建所需资金烦恼不已,但每日听到的却是有关“蒋总司令承袭总理衣钵,功高盖世”之类的议论,气便不打一处来。这天用晚膳时,他突然想起了什么,放下碗筷便起身朝外走去。朱逸民见他一脸怒气,忙问道:“静江,你要去哪里?”
“我找介石去。”
“你烦不烦啊?”朱逸民埋怨道。
“不烦能行吗?”张静江被夫人拦住,将右手拐杖在砖地上连戳了几下,说道,“美化个人,已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他将蒋介石这段时间安排各种活动及组织舆论工具为自己脸上抹金的事略略说了一说,“不仅如此,修建中山陵,为孙先生安葬一事,总需资金1000万元。我决不反对厚葬先生,但如此巨大的资金,必须取之有道。”
“你又听到了什么不好的消息?”
“《庚款借用办法原案》,是先生对外政策中明白规定,必须用作国民教育之用的,可如今却有人想挪为他用。”
“是借修中山陵为名吗?”
“完全有可能,但我还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你想想看,国库如此空虚,介石又要调兵进攻武汉,一场与桂系之间的大战难以避免。庞大的军费开支又从哪里来?现在只有那一项计划庚款,难保介石不会打它的主意!我的建设委员会,没有要过政府分文专项拨款,如今淮南煤矿亟须启动资金,国民教育也需大量投入,计划庚款决不能被挪用!”说到这里,张静江已有些气紧,咳了一声道:“逸民,你不要拦我,让我出去!”
朱逸民见状,只好让开路来,但仍然劝道:“道理是在你这边,但用不着发火。介石这人你又不是不知道,惹毛了,他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朱逸民一边送张静江到门口,一边再三叮嘱:“说话口气软些,不要太冲!”
张静江停下步,回头看了朱逸民一眼道:“好,我记住你的话,尽量不动气。”
张静江此去未能见到蒋介石,他被告知总司令去开军事会议还未回来。他于是给宋美龄留下话:“我很难见着总司令的,此来只是想说一句话,计划庚款切忌挪作他用,望总司令斟酌。”
因为张静江的这一句“望总司令斟酌”,蒋介石终至投鼠忌器。此举,令《庚款借用办法原案》暂时得以维持现状。
然而,1929年间的中国战事,却是频仍不绝。蒋、冯、阎之间时而明争、时而暗斗,蒋介石用于打仗及分化拉拢冯、阎各派部下所花费用数额惊人。张静江见此形势,担心一句“斟酌”约束力不够,庚款随时可能会被挪用,遂在6月上旬召开的第二次中央全会上,以中央监察委员身份,以事关教育、建设发展,裨益国家命脉为由,提出《维持〈庚款借用办法原案〉案》建议,以法定形式约束之。
通览该建议文案,亦可知张静江之用心良苦:
查退还庚子赔款用途,早经总理手定对外政策第五条明白规定,完全划作教育经费而为扩充教育之用。前以铁道部提议拟借庚款筑路,当经政治会议发交教育基金委员会及计划庚款委员会审查。于本年2月19日由该两委员会邀同铁道部孙部长到会审议,决定铁道部提案所以英、俄、意三部分庚款为担保发行公债可以成立;但原案拟发行公债13500万元,拟改为15000万元,此项公债应平分为三股:以一股充教育准备金,一股拨借建筑铁道,一股拨借建设委员会办理建设事业。至一切详细计划及进行手续等,另由教育基金委员会计划。庚款委员会再行会同教育、铁道、财政三部及建设委员会详商办理事情,报告于中央政治会议,复经第一百七十八次中央政治会议议决“照办”在案。兹闻有关于庚款借充建设经费另定办法三提案,惟恐于教育、建设两端发生障碍,为此特将上述经过情形详陈钧会,并请维持中央政治会议议决原案,俾教育与建设诸端均得同时发展。是否有当?敬候公决。
建议者:教育基金委员会计划庚款委员会
提出者:监察委员张人杰
计划庚款虽然得以保留,但由于该款项分配的复杂曲折,张静江在组建淮南煤矿局的经费上,只好另想办法,以使这项工程早日启动。他亲自到南京电厂,商调动用电厂经营所获利润,又不辞辛苦驱车前往戚墅堰电厂,要他们将利润交出。尔后,他又赶到长兴煤矿,作了“暂不将利润作扩大再生产之资金使用”的决定。
当时的建设委员会除了财政部例行拨付的每月3万元办公经费,别无财源,这几笔电厂煤矿的经营盈余,就成了建委开办淮南煤矿的惟一资金来源。即使这样,开矿基金仍缺一大截,而建委的经济委员会也拿不出更多的办法。张静江只好兜着自己的老面子,四出筹款。
这样一来,原计划在1929年第四季度初开张的“淮南煤矿局”,一直拖到次年春节过后,才正式组建成功。
淮南煤矿一经组成投产,立即显现出它的富裕矿藏的魅力。1930年4月开始采矿,日产煤量就达到二百吨。这一消息刺激了江浙地区的一大批商家,主动提出参股,欲将资金投入用以扩充开矿的大型设备和铺设新的电力线路。可惜的是,在淮南煤矿正式投产的同时,一场战争阴云已密布中华大地。该年5月,中原大战正式爆发,以冯玉祥、阎锡山为首的反蒋联盟,集中了七十万大军,在陕、晋、鲁、豫四大主战场,向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及其收编的杂牌军展开了全面的军事进攻,双方投入兵力达到一百三十余万,动用了飞机、大炮及各类特种兵团,战争规模可谓空前。
5月2日,蒋介石在首都南京举行誓师仪式,宣布同反蒋派拼杀到底。8日,蒋亲自渡长江北上,坐镇徐州,指挥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战。
战争的硝烟,迫使大部分投资者退出了对淮南煤矿的参股,这可急坏了张静江。他亲自赶到上海,邀集了几位商界挚友,向他们分析了形势和投资的利弊。他说:“中原战端,乃国内权力分配之争的爆发,无论什么结果,当政者仍需为人民生计、国家建设考虑。蒋总司令同与之作战的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均系我党优秀领导者,一旦权力分配达到平衡,则百事皆和。”
“但战争是残酷的,”有人提问道,“当军事力量的盛衰决定政治取舍的时候,又有谁能保证南京的政权不发生变故?”
张静江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昂头道:“依据目前形势,没有一个人能准确判断这场战争的结果。但静江有这样的信心:其一,蒋总司令亲自坐镇徐州,必有良策。其二,退一万步讲,不管这场战争结果如何,天下仍是先总理所创立之国民党之天下,政权仍是先总理所创立之中华民国之政权。静江致力国家建设实业,于国有利,于民有利,于任何当权者亦有利。诸位仁兄,还用为投资淮南煤矿担忧吗?”
张静江一席开诚布公的肺腑之言,使在场诸人信心大增。不久,淮南煤矿得到了用于扩大生产的资金,一批大型设备源源运抵田家庵,供电线路也铺设了几条。至该年年底,煤矿日产煤量已达到两千吨。
当日产量达到两千吨时,张静江亲自来到淮南煤矿局本部,召开了一个扩大的工作会议。除了矿一级的领导,会议邀请了各工段乃至生产小组组长参加。在会上,他即兴发言道:“淮南煤矿能有日产两千吨的成绩,乃在座诸位的努力与贡献。我们的国家,让战争和危害折磨得千疮百孔、贫穷落后,这是任何一个爱国家、爱民族的人所不能容忍的,而我们的国家要兴旺发达,就必须依靠像在座诸位这样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得失的奋斗者,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去建设国家,造福人民!”
随后,张静江要求参会者,对煤矿的采掘多加研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改革和创新各种工艺,扩大规模,争取在两年之后,使煤的日产量达到五千吨,乃至二万吨!”
为了淮南煤矿的发展,张静江还运用了行政手段,为淮南煤的营销开拓市场,以下这款公函,便可见其行事之一端:
请采用淮南国煤致南浔铁路局公函
径启者:查淮南煤矿系本会主办之国营事业,所产烟煤灰轻磺少,挥发高,火力强,极合铁路机车及工厂锅炉燃用。本会首都戚墅堰两大电厂及津浦、京市等铁路现均采用该项煤斤,成绩极为良好。贵局提倡实业素具热忱,对于优质国煤自必乐于采用,兹嘱淮南包销福源公司代表张书君前来接洽,即希查照赐予延见为荷。此致南浔铁路管理局。
建设委员会委员长张人杰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十一月四日
再说在那年的淮南煤矿局本部扩大工作会议结束后,张静江在煤矿局主要领导成员陪同下,视察了原煤外输的运输线路。从矿区出矿的公路运输,到淮河的水路驳运,直抵津浦铁路。每到一处,他都详细听取这些中转单位的报告,对各地的装卸量和运输的负荷进行分析比较,因而对煤的辗转运输所产生的问题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回到南京后,他立即召集了建委各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专家进行研讨,一致觉得现有的运输状况,一方面造成了原煤在反复的中转中损耗,使产煤量打了折扣;另一方面,这种辗转运输既费时又费力,无形中增加了不少费用,扩大了成本。而且,从矿区的生产趋势来看,今后日产量的快速增长已成定局,这对津浦铁路现有的运载能力是个严峻的考验。更何况,津浦线自诞生之日起,似乎就是以战争服务为主要目的,它所连通的地区,一直是国内战事最多的地区,它所经过的重要站区,几乎全是军事上所谓的战略要地。
“为了田家庵,我们必须另起炉灶!”张静江提出了这样一个设想。经过充分讨论,会议最后决定,建筑一条以运煤为主的淮南铁路。
张静江构想的这条淮南铁路,其实也是他矢志继承孙中山遗志、完成孙中山生前制定的实业计划的一部分。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