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 第五十九章

作者 : 潘荣琨

1929年6月6日下午,晴空万里,微风拂煦。♀+言情内容更新速度比火箭还快,你敢不信么?下午2时整,西博会正式开幕。乐队高奏、礼炮齐鸣,声震九天。参加开幕典礼的有国民党中央政府代表孔祥熙,中央委员林森、褚民谊,行政院代表蒋梦麟,监察院院长蔡元培,以及中央各部、各省、市代表和来宾数百人,观众达十万人之多,真可谓盛况空前。

张静江作为西博会会长亲自主持了开幕式。他神采奕奕,格外亢奋和愉悦。他激动地宣布开幕后,由林森升旗,孔祥熙行启门礼。在主会场鸣炮五分钟后,各馆所同时燃放爆竹万响及天地炮,轰鸣声撼天动地。为营造开幕式的热烈氛围,张静江特邀了名伶盖叫天、俞振飞、潘艳霞、戎伯铭、华慧麟等数十名著名艺人,为西博会献上精湛的国技、歌舞、京剧等剧目,使开幕式洋溢着欢快祥和的气氛。

如果把张静江精心设计的西博会,比作一个百花争妍的花园,留给人们许多难以忘却的记忆的话,我们也只能从中撷取几朵张静江亲手培育、浇灌的艳丽奇葩献给后人了。

一座独具匠心的桥,全长一百九十四米,全用木头搭建而成,宛如—道彩虹,一条缎带,一段莲藕,将孤山上的博物馆等众多的馆所与北山葛岭之麓的西博会主会场及展馆连成一体,神形相通,相得益彰,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西博会展览区。在一百多天的展览期间,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参观游览,而且有力地扩大了西博会的宣传力度。因为木桥中间的那个亭子装有无线电、扩大放音机,每天都播送大礼堂的演讲,西博会会歌及戏曲音乐等。西博会总报告书称之为“声闻十里,音遍全湖”。每当漫步桥上,临水凭栏,观悦目之美景,聆音韵之雅奏,无不心旷神怡;每当夜晚置身桥上,望湖上火树银花,听空中迷人乐曲,更给人如入仙境之感。木桥连着山与湖,也连着人与人的心,给人们留下了长长的记忆,直到七十一年后的2000年第二届西湖博览会,仍有不少人主张重建这座桥。但时过境迁,当年那座桥的神韵已随1929年的西博会永远地融进了西湖秀美的湖光山色之中,成了历史,成了永久的纪念。

一首家喻户晓的歌,引出新闻界秀才们的满月复牢骚。张静江决定征集一首西博会会歌,启事发出后,参与者无数。尽管杭州人杰地灵,人才济济,却没有一首歌词令张静江满意,最后,还是选中了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大词曲家吴瞿安所作的会歌,歌词如下:

熏风吹暖水云乡,货殖尽登场,南金东箭西湖宝,齐点缀锦绣钱塘。喧动六朝车马,欣看万里梯航,明湖此夕发华光。♀人物果丰穰,吴山还我中原地,同消受桂子荷香,奏遍鱼龙曼衍,原来根本农桑。

当张静江看到这首歌词时,拍案叫绝,当即批示“送稿酬1000元”,并派专人携款送到南京吴瞿安教授手中。此事成为特大新闻,上海各报纸竞相予以刊载,其文曰:“会歌全文仅七十六个字,每个字的稿酬是10.3元。”那时,报馆给作者的稿酬非常微薄,难免引起秀才们的妒忌。

这首会歌由吴瞿安自己谱曲,采用宋词《风入松》调,曲调优美和缓,很容易学唱。从开幕式开始唱,会展期间天天播放,这首歌像长了翅膀的小鸟,飞进了每一个走进西博会的游客心中,飞进了杭州的千家万户。

一架出尽风头的飞机,轰动了整个杭州。张静江为了扩大西博会的宣传,唤起民众的注意,除设立航空陈列处外,特邀请航空第十路司令部金马号水上飞机举行湖中游行。这在杭州是开天辟地的头一回,谁都不愿错过这千载难逢的良机。8月9日这一天,从新市场到西博会场一带,尤其是白堤到孤山一线,人头攒动,水泄不通。上午10时,金马号飞机从江干飞至革命纪念馆前,游人争相目睹。下午5时,金马号飞机倏然起飞,徐徐上升,轰鸣声夹着观众的欢呼声,声声震耳,掀天揭宇。金马号飞机在空中时而盘旋,时而俯冲跃升,灵如轻燕。数分钟后,直向东北飞去。约二十分钟后,金马号与中央航空司令部的两架和平号飞机编队前来,翱翔湖上,经过会场和各大商店门口时,人们燃放爆竹,以表欢迎。三架飞机盘旋湖中上空,出没白云,蹁跹上下,如彩蝶对飞,似鹰隼下击,令人赞叹不已,不时爆发阵阵的惊叹和掌声。金马号等三架飞机散发的传单上分别写着:

恭祝张主席各委员暨各同胞健康!

振兴文化提倡实业之西湖博览会前途远大!

希望各界同志努力发展航空事业,实现总理航空救国遗训!

一副建设与教育的对联,引起了上百万人的共鸣而广为传颂。张静江从青年时代起一直重视教育,为此特请浙江大学刘太白教授为教育馆撰写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

定建设的规模,要仗先知,做建设的工作,要仗后知,以先知觉后知,便非发展大中小学不可;

下联是:

办教育的经费,没有来路,受教育的人才,没有出路,从来路到出路,都得振兴农工商才兴。

这副对联在教育馆门口一贴,像爆出的特大新闻,不胫而走,吸引了无数的参观者,使教育馆热闹非凡。♀

一场扣人心弦的报告会,席无虚座。张静江为了扩大教育效果,还特别约请了一批政府要人和著名学者在会展期间举办“名人演讲”达二十余次。演讲均在新建造的西博会大礼堂内举行,可容纳三千人的礼堂,每次都是座无虚席,有些场次,在走廊及门厅各处都站满了人。这些演讲,旨在提高国人对国家社会政治文化的认识。如外交部长王正廷的《最近外交上的方针》;教育部长蒋梦麟的《教育的四个问题》;中央研究院院长马叙伦的《西湖博览会与科学教育》;考试院院长戴季陶的《西湖博览会与文化的进展》;浙江省教育厅长陈布雷的《出版界与读书界》;军政部航空署署长张景惠的《航空界在中国之地位》;广东省政府主席陈铭枢的《农业为工商业之基础》、军事参议院院长唐生智的《参观西湖博览会的感想》及心理学博士郭任远的《改造社会与改造人格》、上海钢铁厂厂长胡庶华的《中国钢铁业的现在和将来》、西博会副会长程振钧的《本会与商务印书宣传日的意义》、商务印书馆何炳松所长的《物质的国货与精神的国货》等。按照张静江的指示,负责宣传事务的工作人员将这些演讲(有的是即兴演讲)材料整理成册,全部收进《西湖博览会总报告书》中。

西博会的宣传也是盛况空前的。张静江首先为《西博会筹备特刊》书写了气势磅礴的题词:

旭日重光,卿云复旦,阜我民财,薰风载扇,济济胜会,表里湖山,中西瞩目,蔚为钜观。乃戢戈鋋,复修干羽,上比唐虞,下凌汤武,金华银樸,鱼跃鸢飞,接应不暇,目送手挥。方技艺文,粒食衣被,庶事兼综,旁搜利器,心身既治,爰及达人,梯航绝徼,珍异毕陈。施设所急,六府三事,经纬万千,网罗巨细,西顾法京,东望费城,并传盛典,蚤树先声。延览群流,用纪清泰,观听是资,规模敢隘。食货有志,平准成书,南洋劝业,方之蔑如。

张静江调动一切宣传工具,采取全方位的立体宣传,先后制订了会歌、会旗、会徽,发行了纪念章、纪念币、纪念册,出版了西博会专刊、特刊、指南、风情等二十多种,推出了普通广告、特别广告、临时广告及其他广告四大类,形式有牌楼广告、灯塔广告、屋顶广告、墙面广告以及报刊杂志上登广告等,邀请并组成了杭州记者团、上海记者团、美国记者团,以及北京、天津、南京等几十家新闻单位为西博会鼓噪呐喊,是杭州新闻史上的一大辉煌、一大荣光,直到现在还保存着1.3米厚的资料。

新闻界评论西湖博览会最大成功处是花费少、得益多、影响大。西博会召开之前,省内的工商业尤其是丝绸业,面临着颓落之境地,其他行业也奄奄一息。西博会的召开,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对时下中国萧条的工商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血液,对整个中国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不可估量。评论还认为,西博会对国人的教育意义也是重大的,“实在是起到了晨钟警世的作用。”西博会“把提倡国货的思想深入到了民心”,“由于会中兼有革命意识的宣传,民众的爱国热情随之高涨”。西博会还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物质遗产。它在筹备的八个月中,共新建了大礼堂、音乐亭、电影场、溜冰场、新式游艺房、门楼牌楼、博览会纪念塔、革命纪念华表以及大大小小各种店铺等数百种建筑,并将孤山及里西湖范围内的所有道路铺上了柏油,更在西湖中增设建筑了四个码头,其中不少建筑在会后移交给了杭州市政管理,有的甚至沿用至今。

西湖博览会的成功,掀开了张静江主政浙江的崭新一页,而西博会留给后人的思考,更是具有长远的意义。

三“东方纽约”之梦

根据张静江“发展交通,开发地方”的第一步建设计划,浙江省境内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筑路**。

浙江省的公路在张静江到任以前,总长仅有五百余公里。又由于大部分公路由各地商人开发经营,各自为政,缺乏统一规划,因而显得支离破碎,断断续续。常常是一条路走到一半便中断了,隔了几十公里,又有另一截公路冒出来。公路路基、路面、宽度等,均不符合筑路标准,养护也不经常、及时,致使路况极差。

张静江上任后,首先开筑了浙苏干线两条。一条是杭长线,从杭州出发,经余杭,北向武康、湖州,再向西北,经长兴进入江苏境内,全长二百四十多公里。这也就是著名的“京杭国道”浙江段,可以经由江苏西南部,直接通向首都南京。另一条是杭平线,从杭州向东,经海宁、海盐、平湖,沿海向东北延伸到江苏境内,全长约为二百三十公里。

这两条标准公路的建成通车,迅速赢得了民心,极大地鼓励了士气。于是,一鼓作气,又在浙江西部,开筑了浙皖干线杭徽路,即由杭州向西,经余杭、临安、昌化,一直西行至安徽省歙县(徽州),长约二百二十公里。在浙东沿海,又修建改造了鄞奉海线,由宁波(鄞县)经奉化,向南到达宁海,长一百二十公里。

所有这几条线路,均由杭州始起,形成了浙江省内以杭州为中心的公路网络。而作为网络中心的杭州市内的道路及近郊公路,张静江则指示建设厅加以整理、拓宽,并视情增修了一些路段,使市区道路与各公营、私营的支线密切衔接,连为一体。

在公路建设捷报频传的同时,张静江又责成财政厅长朱家骅进一步整顿税收,压缩支出,剔除中饱,广开财源,增加收益,配合建设厅筹募了一定数量的经费,实施了他筹划多年的杭江铁路修筑计划。杭江铁路横跨钱塘江,因而又专门拟定了建造钱塘江大桥的方案。但由于当时财力所限,建桥计划一直未予启动,故将杭江铁路的起点改设为钱塘江南岸的西兴镇。从西兴镇出发,经萧山,再向南经诸暨、义乌,西转金华、汤溪、龙游、衢县,直至浙江省的最西南端、浙赣交界的江山县为止,全长三百三十六公里。另外,由金华向北至兰溪,同时建筑支线二十三公里。杭江铁路一期工程,西兴镇至金华段,于1932年3月6日建成通车。后来由国民政府铁道部将其延伸至江西省会南昌,再经萍乡通到湖南株洲,与粤汉铁路连接,改名为浙赣铁路,成为横贯我国东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

建设这条铁路,是张静江花费多年心血反复斟酌的一号工程。因为在他看来,浙江南部各县,物产丰饶,但因交通不便,运输困难,致使当地资源优势尽失,百姓不能获得相当利益,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与浙北地区形成了极大反差。然而,正是这条对浙南山区百姓有百利而无一害、且可连通我国东南的铁路干线,在筹建之初,却招致社会上许多的非议。

因为修建铁路所需资金巨大,以至当时浙江省库的公款罗掘尽空,不得已之下,张静江呈请中央核准,发行浙江建设公债500万元。他利用一部分公债与杭州电厂作抵押,从中国银行借款270万元,投入铁路建设。这些举动,以及铁路通车的日期渺茫,遥不可知,令一些目光短浅的浙江人看得心疼,他们纷纷指责说:没见过这样只知道花钱、不知道俭用的人,唉!浙江真是出了败家子……听到这些议论,张静江只是淡然一笑。他对身边的人说:“不要为这些风言风语所动摇,加紧建设,尽快完工,流言飞语自会销声匿迹。日后,这些人将会为我们今日之举动唱赞歌!”

张静江顶着巨大的压力,执着地前行。果然不出他之所料,杭江铁路建成通车后,为浙南山区提供了极大的交通便利,深藏山区多年的货物源源不断运往外地,促进了山区的经济流通和发展,百姓无不拍手称好,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褒奖。因此,尽管杭江铁路于1933年12月全线通车时,张静江已辞去了浙江省政府主席职务,但人们为纪念他在浙江交通建设上的至伟厥功和在杭江铁路建设中首屈一指的作用,特在钱塘江南设了一个“静江站”。

张静江主政浙江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由于他思想开拓,敢于运用自己的经济智慧,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而致成效显著。这其间,他为振兴浙江蚕丝业,实行了蚕桑统制。1928年,他授意将省农业试验场和蚕种场合并,成立浙江省蚕丝改良场,禁养土蚕,推广改良种。1929年创办的杭州丝厂,采用日本多条式立缫车,对蚕茧统一收购,禁缫土丝,提供机缫,生产“紫龙牌”高匀度厂丝,与日本丝相竞争。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最新章节 | 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全文阅读 | 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