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 第六十章

作者 : 潘荣琨

张静江还特别注意扶助民营丝厂。+言情内容更新速度比火箭还快,你敢不信么?当时杭州最大的民营丝厂纬成公司,因资金不足,无法开业,张静江为该公司发行债券200万元,以全部财产向浙江兴业银行抵押,由杭州分行承借。因张家系兴业银行股东,分行行长张笃生又是南浔人,故对纬成公司予以积极支持,为该公司渡过了难关。为模清全省蚕桑情况,张静江指令建设厅调查了各县的栽桑面积,总计为2658193亩,桑叶总产量合计18366140担,各县养蚕户为804352户,产茧量计1088000担。从调查统计和生产改革着手,振兴本省蚕桑,开发丝绸事业。

为了振兴农业,张静江指示省农工厅在杭州成立浙江省稻麦改良场(以后改为浙江省农业改进所——作者注),改良和推广优良的稻麦和棉花品种,提倡科学种田,推广速效化肥,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同时,他还在省政府内设立了地政局(后改为土地局——作者注),整顿土地,试行都市地价税,并拟先对杭嘉湖三属进行大三角测量,丈量土地,整顿田赋,然后在全省展开,为财政收入开源。该项工作开展较有步骤,1928年完成户口调查,1929年3月起办理土地陈报,1930年结束。从此人有户,地有籍,纳入正轨。

主政浙江期间,张静江运用改造南京无锡地区电气事业的经验,成立了浙江省电气局,接办民营的大利电气公司,扩建成发电量达15000千瓦的闸口电厂,较好地解决了杭州地区的工业、民用供电问题。而同时创办的杭州市自来水公司,则从根本上解决了杭州市民的饮水卫生和工厂、企事业单位的供水问题。省水利局的成立,则对发展全省水利工程,疏浚河道,加固堤岸防止涝灾及解决农田灌溉起了极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浙江的水上交通运输历来发达,有外海和内河,结构复杂。因无统一管理的机构,显得比较混乱。张静江上任后,对此加以整顿,设立浙江省航政局,在各地分设船舶事务所,举办公司和船舶登记。1930年批准了内河轮船公司一百七十三家,外海轮船公司六十家,还有一些个体户。既加强了管理,增加了收入,也保障了公司和个人的合法利益。

在公路管理方面,他派公路局长陈体诚参加万国道路会议,赴美考察机械筑路及长途汽车运输管理,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大力发展省内交通运输事业。省政府还收回商办杭(州)武(康)公路改为省办,同时开发了莫干山的旅游事业。在莫干山设管理局,并由张静江的亲戚南浔周湘君出资整修剑池和芦花荡景点,创办肺病疗养院,拟把莫干山建设成为一流的避暑和疗养胜地,吸引中外人士登山旅游,开发经济效益。♀张静江原设计从山簏庾村到荫山街建缆车,便利上下山交通运输,但因黄郛的反对,煽动轿夫出来阻挠而作罢。

由于张静江当时所处的复杂政治环境,他在浙江的工作也常受干扰。当然,也有一些是因为他对下面情况估计不足造成的失误。如在强性推广所谓“百万棉”良种上,事前未做好详实的大田试栽,又未妥善做好宣传和技术指导工作,即作大面积推广,致使1930年萧山、余杭、绍兴等主要产棉区减产,损害了棉农的收入,遭到非议和攻击。

张静江虽未受过高等教育,但他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所选用的人,大多具有真才实学,有些还是一流专家。例如聘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洛威尔纺织专科学校进修的周君梅任改良场副场长,兼杭州丝厂厂长。周君梅曾以辑里丝商参加万国丝绸博览会,做过调查研究,向辑里丝商提过改进意见,对蚕丝的改良是胸有成竹的。又如聘法国留学归来的农业专家莫定森担任稻麦改良场场长,利用他的专业知识为浙江农业服务。聘美国留学回来的俞俊民担任地政局局长;聘浙江大学工学院院长、美国理工博士李熙谋任电话局局长;聘德国医学博士周君常为莫干山肺病疗养院院长;聘美国学成回来的吴琢之工程师任公路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后任江南汽车公司和西南汽车运输公司总经理等等。

然而,浙江的老百姓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的父母官张主席夜以继日为之操劳的便民利民之举,却招致蒋介石同张静江的关系再生龃龉。

当时,尽管蒋介石因党内派系及同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之间的争斗,无暇顾及对中国**武装力量的围剿,但他无时无刻不把中国**看成是威胁自己的最大心月复之患,无时无刻不在考虑选择适当时机,消灭**。而**则在南昌“八一”起义之后,**同朱德率部于井冈山会师,建立了第一支红军武装力量,继而在全国其他地区,如海陆丰、赣东北、湘鄂西、陕北等地,红军武装如雨后春笋般地诞生。这一切,使蒋介石如坐针毡。尤其是赣东北地区以方志敏、邵式平为首的红十军,更是声势浩大,其势力已进入浙江西部。而浙江省的党组织也在不断开展斗争,**浙江省委于1928年3月在上海召开了由周恩来参加的省委扩大会议、通过了《浙江党部目前任务》、《农民运动决议》及《改造党的组织》三个决议案。之后,以浙西南山区为主要根据地,陆续发动了农民暴动,如奉化莼湖暴动、亭旁暴动(该次暴动中成立了浙江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亭旁区苏维埃政府——作者注)、兰溪暴动,及平阳、永嘉、瑞安三县联合大暴动和永康、武义联合暴动等。

蒋介石的意图,是要张静江从军事需要出发,对省内公路的建设,应首先考虑浙赣边境及浙东、浙南地区,以作“剿共”之用,而张静江重点考虑的却是浙江省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计。浙赣铁路(杭江铁路)建设问题亦然如此。由于两个人的出发点不同,导致矛盾进一步加深。这是毕生追随孙中山领导的民族革命、以国家图强和民族复兴为己任、致力国家建设的张静江,同一心想取得对中国的统治地位的蒋介石,在政治立场、政治追求、政治目的等重大原则问题上的根本冲突,其中是非曲直,历史自有公论。但由于蒋介石大权在握,张静江最终成为冲突的输方。

其实,张静江以杭州为中心、建设浙江交通网的计划,并不仅仅是为修路而修路,这其中孕育着他一个酝酿多年的更加宏伟的计划,即把杭州建设成为东方的纽约。

张静江对杭州可谓是一往情深。

1927年,国民革命政府建都南京后,当时中央最高的指导机关是政治会议,往往在必要地点设置分会,政治分会对于地方政治问题的决议,可以直接交由地方政府执行。北伐革命军克复东南一带后,国民党中央党部在上海、浙江设置政治分会,因为张静江是革命的老前辈,又是浙江人,理所当然地成为浙江政治分会的主席。后来为求行政推行方便,又请他担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主席。从那时起,他就同杭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第一次参政浙江期间,尽管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活动在国民党中央上层,但在他的指导下,浙江的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成为各省的模范。也正是从那时起,一个气势恢宏的把杭州建成“东方纽约”的梦想,逐渐在张静江的脑海里诞生。

然而,正当张静江为着自己的梦想殚精竭虑、全力奋斗之时,因在筑路、“二五”减租等问题上同蒋介石产生分歧,最终导致张静江辞去浙江省政府主席(后文另作交代,此不赘述——作者注),他的梦想也随之烟消云散,成了一枕黄粱。

也就是在张静江被悲观失望的愁云所笼罩、他的老朋友吴稚晖和李石曾相约来杭州看望他时,他的这一“东方纽约”之梦,方大白于天下。

这一天,吴稚晖、李石曾来到杭州,三位共沐风雨多年的老朋友相见,真是百感交集。

一阵问候之后,张静江沉重地叹了口气道:“敬恒、煜瀛兄,不瞒你们说,我自接受浙江省政府主席之职的那一天起,就发誓要为家乡建设多做实事。”张静江说着连连咳嗽了几声。

“人杰兄不急,”吴稚晖连忙起身安慰张静江,“事遂人愿,你不必过于计较。”

“我这不是计较,”张静江恢复了平静道,“我是感叹世事如梦,空有一身抱负。事实上,我对浙江的建设,的确考虑颇多。我也知道自己年老体弱,不堪重任,如能择一佳地,做出成绩,也不负先总理对我的知遇之恩。”

李石曾一直默默地看着张静江,感叹颇多,这时接口道:“人杰兄的心思,我是明白的。”

“知我者,煜瀛兄也!”张静江又道,“我到浙江不久,就以主要精力来实现我多年的‘东方纽约’之愿望。”

“东方纽约?”吴稚晖倒是第—次听闻此说,颇有点意外。

“唉,算了。”张静江又叹息一声。“如今还谈这些做啥?一枕黄粱罢了。”

“不,人杰兄,”吴稚晖坚持道,“这几年,浙江的建设事业蒸蒸日上,人杰兄也因此名播四海。倒是这‘东方纽约’,我可还从未听闻,说来听听,也让我做回梦吧!”

李石曾也急切地劝张静江道:“是啊,人杰兄,快说给我们听听!”

张静江拗不过两位老友的真诚恳求,闭目静思了—下,说道:“二位仁兄,杭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你们是知道的,其天然地理位置的优越,其实远胜上海。东边,”张静江边说边比划起来,“它濒临东海,与上海、江苏在东、北部相连,从南到西,则接福建、江西、安徽。杭州人烟稠密,人口逾五十万众。杭州又是一座有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吴越文化底蕴丰厚,从南宋移都,至南宋鼎盛时期,这里商贾云集,人文荟萃。然而,它徒然占有地利,却未能善尽人事,至今工商业不振,非但无法同上海相比,甚至较之广州、天津,也瞠乎其后!”

“人杰兄说得倒是,”吴稚晖点点头道,“不过,杭州本地少有资源,却是事实。”

“敬恒兄,此言差矣!”张静江连连摇头道,“这是一种误解。你看呀,英国的曼彻斯特,虽不产棉花,却成了世界棉纺业的中心;再如法国的克鲁梭,虽不产煤和铁,而竟成为全国的重工业中心。杭州是我国东南的大都会,毗邻之各省,物产丰富。江苏、安徽、江西、福建,盛产煤、铁、铜、锡,以及棉花、木材、毛竹,即使浙江本省,资源也不见少。

“再者,杭州的手工制造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檀香扇、阳伞、刀剪等,制作精良,远销海外。还有药材制作、棉麻纺织等等,都有相当高的水准,重点予以扶持,必将形成气候。”张静江顿了顿,又继续说道:“杭州还是江南最具盛名的丝绸集散中心,其丝织、印染业水平之高、质量之好,深受西洋青睐。”

张静江越说越激动。他品了一口青茶,站起来边踱着步边说:“敬恒兄、煜瀛兄,杭州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资源,不知二位仁兄可曾想过?这就是杭州优美的湖光山色。随着世界潮流的发展,休闲嬉戏将是未来人们崇尚的生活方式之一,静江斗胆预言,若干年后,它将成为一大产业。在这方面,杭州大有文章可做啊!”

“我明白人杰兄的意思了,”李石曾道,“当初人杰兄有意以杭州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所以先发展交通,建公路网以及杭江铁路。”

“可是,”张静江突然激动起来,“介石他却因了军事的需要,极力干预我的建设计划,我不理他,才——”

“算了,算了,”吴稚晖连忙打断张静江的话,他生怕隔墙有耳。“过去的事就不去提它了,不知人杰兄今后有何打算?”

张静江看着吴稚晖,也理解了他的难处,便道:“不说便不说吧!但我确实有一番雄心,拟以杭州为中心,集中一批人才,锐意进取,在五到十年内,使杭州迅速崛起,致科技发达、文化先进、工商繁荣、生活富裕、环境优美,成为东方的纽约,为全国城市建设树一面旗帜。”说到这里,他长叹一声道:“如今,我已无力张罗这些事了,今后怎么办,待我再行思考,予以定夺吧!”

“人杰兄,”李石曾婉言道,“不必过于心灰意冷。中国的事,太复杂,由不得你的理想主义驰骋。也许,是我们的国情决定了杭州不可能成为东方的纽约。战事不断,少有宁日,许多建设计划,也许只能束之高阁了。”

李石曾的这番话,使张静江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良久,他才重新说道:“煜瀛兄的话,提醒了我。是的,国情如此,凭静江个人能力,又如何能一厢情愿地去做这等浩大之工程?煜瀛兄、敬恒兄,静江参加革命,为了什么,你们二位是最清楚不过的。一不为权势,二不为金钱,静江我毕生所盼,惟愿建设一个新的中国。二位仁兄请放心,静江尚有绵薄之力,一息尚存,就要为国家建设做点事情。‘东方纽约’之梦,在我手里不可能实现了,但静江坚信,早晚一天,杭州必将会成为当之无愧的‘东方纽约’,这个梦想一定会实现的!”

实事求是地说,张静江的“东方纽约”之梦,真可谓目光深邃而前瞻,胸怀宽广而远大。然而,他的这一梦想,在当时一心只想把杭州作为南进江西、剿灭“共匪”的“桥头堡”和跳板的蒋介石眼里,不免显得幼稚可笑。因此,他的梦想在当时条件下无法实现也就不足为怪了。只有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中国**的领导下,杭州人民重新拾起张静江当年的诸般设想和规划,加以发展和创新,如发展地域文化和旅游特色经济产业,重办西湖博览会等等,扬长避短,与时俱进,“人间天堂”才得以焕发生机,获得新生。

四“二五减租”风波

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制约,张静江没能实现把杭州建设成为“东方纽约”的理想,但他在主政浙江期间所推行的若干政策,以及为浙江百姓所做的大量实实在在的事,真可谓惠泽民生,利在千秋。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最新章节 | 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全文阅读 | 蒋介石的幕僚军师 张静江传奇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