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的孩子有些胆小,在大人面前怕说话,更可以练一练声乐,用歌声向这个世界表达些内容。♀言情穿越书更新首发,你只来+”
我的女儿本来就有些胆小,特别是和陌生人说话时,在练了声乐两年后,她勇敢了一些。在外面上遇到外国人会立即先告诉我,然后就用她仅会的几句英语跟人家说:“你好,你叫什么名字?你多大了?”
和我们一起学声乐的家长也这么说,她儿子平时遇到大一点的场合就不敢发言,她想孩子学声乐锻炼一下心里的自信。
从声乐锻炼的气势在她的另一个特长“围棋”里也体现出来,我陪她下棋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一块棋她没走好,她会不服,一定要求重新走一遍,不行又走一遍,似乎有种感觉在告诉她:“这里有棋,只要走对就能走成功。”我孩子围棋的启蒙老师也说:“孩子有种不服输的气势才容易下得出来,我有个学生九岁学棋,一年七个月就从业余一段打到业余五段,他就是比赛时找不到机会不甘心。”
这些认识加深了我对孩子的内在气势的理解,更多的感觉到内在的气势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多么重要。学习需要不服输,工作,事业更需要不服输的气势。所以声乐从小时候就开始锻炼孩子内在的“气势”,这里产生的对孩子的帮助是书本中得不到的。
不过,我的孩子的内在气势被激发后,有时也会让气势高过了头——
前一阵,我爱人和两个家长带着各自的孩子去郊区放风筝,我孩子哪做错了点,有位家长就教育她,教育的内容一浪赶一浪,有些内容与其说教育她不如说是逗她玩,说得六岁的她心里又委屈又生气。我爱人帮腔说:“这位阿姨是我们这里的老大,我们都要听她的,她年纪最大,所以我们谁有错她都要指出来。”我孩子听这话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理直气壮:“你再老说我,我就找我爸爸来打死你。谁说你是老大,我爸爸才是老大,你一根白头发都没有,我爸爸都有白头发啦。我爸爸才是老大。”
我爱人回来跟我说这些,我说:“她有点好强。这好强将来也会表现在她的棋里的,你想不想她这样?”
有了这些个体会后,我就忍不住把这个结论往回推,去研究和观察那些小时候有“潜特长”的大孩子,研究他们在工作中有哪些和小时候“潜特长”相联系的表现?
研究久了,我又得出一个新结论:
“小时候有这种‘潜特长’的人,在进入职场的困难期、动荡期时,尽管心里也会迷惘和难受,但是也会自发地升起一股不甘心的气势,这类人在饱受工作的磨练后,基本上都能磨练出自己的一技之长,磨练出一大套比较有力度的工作思路。于是凭借着这些,他们会在各式各样的工作岗位上月兑颖而出。
——比如前面提到的第一位学员,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化妆品公司,干了不久销售的工作就干不下去了,因为公司的业务转向了,放弃了商场柜台而专攻美容院,他一下子面临技能断层的问题。一旦丢了工作,房子按揭很快就会变成生活里的大山。怎么办?是立即逃避挑战找工作还是接受挑战找出路?
好些同事纷纷辞职。他却很快就进入角色,靠看书,靠看碟子,靠请教,竟然美容培训上象模象样,而且很快就发现很多美容师的问题,让自己在美容按摩、在美容沟通上有了很多独特的见解,于是很快又重新在公司里站稳脚跟找到新的发展位置。
上面提到的另一个学员,和很多财务一样,日复一日数着别人的钱,自己五年后的收入却是可以用小学一二年级的素质计算出来的,他不甘心落在时代发展的后面,于是一边当财务一边去员工宿舍和基层员工下棋,打牌,吹牛,吃喝,一边玩一边了解了大量一线员工的心声,接着他把一份份基层员工给企业带来的“工作成本”写成报告匿名发到老的邮箱里,老板老在想:“这是谁做的好事?”,终于老板在员工演讲大会上听到了有一个小伙子的“上进过程”,接着不久他就别转岗到了总经理办公室,专门研究企业的“精益管理”。
这样的事例总结多了,我就更加相信:
小时候这种潜特长越突出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出现不甘心,于是形成一技专长的决心越大。♀
而那些小时候没有这种潜特长,只会跟着别的孩子的主意后面玩得很高兴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就象今天的很多大学毕业生,十几年都磨练不出属于自己的一技之长,遇到工作困境基本上不知道怎么设计工作思路,相反,抱怨和给自己开月兑的能力到是无师自通。——大家都知道,没有一技之长的人年纪越大,职场越难走,抱怨越多的人,职场里的人脉越散。即使在学校学到了专业的本事,在职场的人际关系的处理中办法也比较少,内心脆弱的时候比较多。
于此,我就得到了新的认识:
大孩子在社会中遇到困境时,能不能出现“不甘心的气势”,就会对他的未来影响很大。
把这段大孩子的职场表现做为这一节的结尾,是很想与天下的家长们交流这个观念:不要让学特长的过程把孩子弄得很“蔫”。孩子将来是要一个人面对这个时间的风风雨雨的,没有内心的气势是要被工作、感情、经济上的挫折弄得经常难受的。同时还想对天下父母说:声乐学习中出现的那种“顶天立地”的歌唱状态很值得父母们为孩子体会其中的好处。
潜特长二:孩子的手很巧,怎么选特长?
小提示:您是不是也发现过:有的孩子在三四岁时就明显比别的孩子手巧?!——这时家长就该多关注一下了,手巧并不是一种普通的现象,而是可以为孩子的未来带来很多帮助的“潜特长”,是值得以此为方向选合适的特长的方向。
“孩子的手很巧对长大后意味着什么?”这也是我经常观察和思索的主题之一。相信很快也会成为很多家长关注的主题。因为只要对孩子有好处的事,爱孩子的家长都会本能地感兴趣。
我孩子出生时,院子里前后出生的孩子有十几个。这些孩子几乎是天天在一起玩耍,闹得这个院子的管理者老想把公共草地给封了。
三四岁后,有的孩子就显得比别的孩子手巧,穿珠子穿得很快,拼个拼图、用纸叠个东西等都明显比别的孩子做得快而好。
每看到这种现象,我就想起老话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
有了这些认识,在我带孩子选特长、学特长前,我就很有兴趣去研究:
“小时候增加‘手巧’的锻炼,会对孩子未来的职场技能有什么贡献呢?”
为了多研究些有用的东西,我在培训时特别留意那些“领悟”比较快的学员,一有机会就去设计一些话题,想抛个砖引出个玉,引他们说说小时候的“潜特长”。
有些孩子就会谈到小时候“手巧”的事情。
比如有的学员会说她小时候学写字,大人告诉她写字的要决是“心正,人正,手正,字正”,她被熏陶几次后写字时很快就进入新状态,对原来的姿势、笔画等有了新调整,再琢磨琢磨,写出的字就象模象样起来;
再比如有的学员会提到自己小时候能用纸能叠好多东西,比如飞机、青蛙、纸钱包等等
而那些“领悟慢”的学员,很少有人提到小时候“手很巧”,问他们小时候有哪些手巧的表现时,好多人都没有实际内容的回答。
再看他们写的字,基本上都是笔画比较生硬,没有什么变化,有的写出的字甚至很象“铁丝扭在一起”。
领悟力快与慢似乎是个抽象的问题,没多少家长在引导孩子成长时会很重视,很多家长自身也没意识到领悟力在职场发展中的特殊贡献。
举个例子。
有段时间,我们在业务培训课之外总会提一些职场法则,比如“工作之根”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我;我做培训咨询时常与学员经常分析,课后也会与学员们对此再交流。经济出版社约书稿时,我还特意写进了《想在领导的前面》这本书里
工作之根,说得通俗些就是“工作就好象一棵树,树要长大长得好,必须让根千方百计往土里钻,钻到土里还不行,还要往深里钻,不然容易站不稳;往水份多的地方钻,不然活得不滋润。——所以,我不只是会做工作,还要千方百计把工作做尽可能多的细节中去;我不但要把工作做到细节中去,还要把那些能对领导、客户产生影响力的工作细节千方百计研究出来,做到位。接着我就走在了升职生薪的大道上。”
家长都是有工作经历的人。
工作经历多的人都知道,进入职场是要重新修炼很多东西的,比如怎么在工作细节上出品质,怎么在市场出业绩,怎么想在领导和客户的前面等等,职业分析里管这三点叫“工作的主根”。如果这三点上长期没有作为,那这个人很可能长时间在跳槽中找希望,找来找去找不到持续发展的工作舞台。最后很容易身心疲惫,年纪越大职场越难混。
但是,我研究学员们的职业表现后发现,领悟力慢的学员改善自己比较慢,改变自己倒不慢,与此同时,打开职业前景的路好漫长。好些人平时对周杰伦的歌和专集很有感觉,但是此时对“工作之根”却没有什么感觉。怪不得周杰伦年纪青青储备的财富就以亿计啦,都是我们这些大孩子省吃俭用给塑的金身。
但是领悟力快的学员会更快地改变自己和改善自我,然后因为自我的改善而打开了职业前景,前面提到小时候写字“手很巧”的学员与众不同,她对“工作之根”这个职场概念领悟得很快也很深。
她是在大外企做文员的,学到“工作之根”后,就给自己做了新定位,于是找机会成为医药推广代表,开始她也是和医生们找机会熟悉,可是在同事中的业绩不突出;后来多次受“工作之根”熏陶后,她的灵气就被撞击出来,以后她拿出不少时间和一些小医生、小护士熟悉,等大家熟得无话不说后,她对那些大医生的背景就了解得多了起来,和大医生接触的机会也多了起来,她的业绩很快就成为当地市场的第一名。与此同时,接受“工作之根”熏陶的其他医药代表也很多,那些只把这些“工作之根”当道理、领悟却不深的学员业绩改善始终不大,有的混了几年依然在外企是个小医药代表。
前面提到的那个小时候用纸叠东西手很巧的学员,她在职场上也有独特的表现。
她毕业后做了办公室的文员,开始也是不得其法,工作两年后没什么进展反而孕育出一肚子想跳槽的心思。在她听了“工作之根”的职业概念后,一下子开了窍,交流几次后思路就打开了,以后领导交待她的事情她一定会“争取做出品质”来,别人做完了事就做完了,她却会把自己总的思路和结果做个口头汇报,或者发个邮件给领导;如果一下子找不到思路的事情,她也会找机会把自己的想法和领导说了,请领导给指点一下,这样的事情做多了,领导就觉得这个手下用起来和称心,交代的事情很放心,于是领导就把更多的事情交给她做,她也随领导的提升而水涨船高。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