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掠夺了我们的脸 第十一章

作者 : 陈染

1、与另一个自己相遇

通常时候,一杯清茶,一段白天的独处的寂寞时光,或者入睡前一段铅华洗尽的夜晚,窗外是早春或者暮秋细密的凉凉的风,cd机里响着绵绵长长的带着苦涩又显得疲倦伤感的音乐,它就走来了,它那样真切地走近我,靠近我柔软的心,伫立下来,然后,我们相视而坐,细语般交谈。♀寻找网站,请百度搜索+

然后,我们会被一阵现实的喧哗所打断。譬如有人敲门,或者只是一阵急迫的电话铃声,它忽然就匆匆离去,头也不回一下就离开我。它是那样的脆弱与虚幻,那样地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我必须在现实的嘈杂中努力挣扎着进入一种“深度”,才可以打开生活之外的另一扇窗,保存它,保存住我的另外一种生活,才不至于被广阔而强大的现实洪流所完全地湮没。

感谢上帝,让我享有这种短暂而神秘的只在内部发生的生活,而更多的人群,早已在尘世粗砺的摩擦中退化或者断绝了这种“信息”,他们的全部激情似乎只是在人群之中拼杀,完全忘记了还有另一扇窗通向自己,与另一个自己相遇。

更多的人死于**。

也依然有人迷恋心碎,哪怕只是一瞬间。

2、一间自己的屋子

浮华的这个城市

我依然愿意,与之

保持审慎而适度的隔膜

固执地走进一个

非现实的屋子,萍水相逢

我的缺陷将在这里盛开花朵

半颗心在这里隐居

神疲力倦我奔赴而来,你让我

与自己重逢,相伴

半颗心,给外边的喧哗

脸上虚构着成熟的现实

我和我的身体秘而不宣

我向身体里的敌人致敬

安魂曲垂挂在指间,我只

躲在键盘上默哀未亡的心弦

窗外依然是她他们的世界

依然是她他们的天

偏僻处,我心甘情愿

凝神谛听纷乱的云朵

曲尽而人不散,怀抱城市夜晚的

余温,我低声诉说晚安

3、哪个“我”才是我身为自己的时候

一些细微琐碎的小事,经常在夜间我忽然醒来时,在脑际盘桓萦绕不去,停滞下来。结果是,接下来的睡眠就此被打断,无法继续。

那都是些什么样的小事呢?譬如,几天前的一个会议上某一个人的某一句话,或者某一个人的某一个小动作。记得当时我并不以为然,但是几天以后的夜深人静月白风清时分,它便会清晰地跃入我的脑中成为一个问题,我常常会顺着彼时明晰的思路展开联想。这样的夜晚往往会出现一次无声的不太长的“自我交谈”,然后得出一个隐蔽在深处的判断,之后朦胧睡去。

我在这样的夜晚产生的判断,往往被后来的事实证明大多是有根据的。

为此,我常常诧异:我基本上算是一个敏感的人,为什么一些判断我无法在当场捕获而是在几天以后忽然冒出呢?我想,首先,我算不上是一个精明的人;其次,我怀疑自己的意识拥有一些迷障,易于被聪明的人引向歧途。但是,幸好,我有一个连我自己都常常会忽略忘记的潜意识,它把一些信息不知不觉储存起来,适当的时候出其不意地跳入到我的意识中来,神秘而叵测。

我曾在《我和另一个我》中,提到一个人同时也是另一个人。

现在,我想,有的人可以同时是三个以上的人:

1.人群中“我”常常是一个“别人”。

2.思维状态时“我”是一个成熟理智的人。

3.潜意识中“我”是一个复杂微妙的人。

……

在我们的人群当中,有多少人不是如此的呢?

我被现实分割成诸多面,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游戏规则”中“游戏”,至今没有“分裂”。甚至由于写作,我连自己最为内在的东西业已外化,而那些所谓内在的东西,掺杂了多少身为他人之时的感受,也未可知。

哪个“我”才是我身为自己的时候?

其实,我知道,很多的人,一辈子谁也不是。

4、记忆缅怀老家旧相识

连日来看美国作家怀特的书,断断续续,有时只消看上那么几段文字,我心里的状态立刻就被拉回到一个旧远、旷漠、伤逝、怅然的意境,仿佛梦境里回到旧居,熟识的气味色调在周身弥漫。然而,这似乎与怀特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那样的一种远在异国他乡的午后低沉的情绪似乎一直缠绕在我的生命中,不曾离去。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谁掠夺了我们的脸最新章节 | 谁掠夺了我们的脸全文阅读 | 谁掠夺了我们的脸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