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与娃哈哈 第一百零八章

作者 : 罗建幸

关于渠道

经过十余年的编织,娃哈哈独创的联销体网络已经遍布神州大地。特么对于+我只有一句话,更新速度领先其他站n倍,广告少与总成本领先战略一脉相承,娃哈哈用最小的费用,整合了中国一流的饮料经销商的渠道资源和社会资源,打通了流通管道。

更重要的,变相预付款的联销体保证金制度,让企业掌握了主动权,解放了销售人员整天催款讨钱的沉重枷锁,销售人员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市场推广和管理方面,营销工作走向良性发展轨道。

但是联销体体系以“义利”为纽带,与直接指挥的“直营队伍”比,企业的控制力低。娃哈哈额联销体系属于长渠道,中间环节多,企业的终端控制力弱,不利于有拖欠货款习惯的各类商超终端网点的拓展。

联销体不是娃哈哈的核心竞争力,对一些新产品而言,反而是“阻碍力”。

多年前,宗庆后放言,“永远经销制,永远不直营”。但是,此一时,彼一时。面对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康师傅、统一不约而同的城市直营,面对大卖场迅猛发展,便利连锁遍天下的现代流通业革命,在大中城市市场,娃哈哈联销体的软勒越来越明显。

近年来,宗庆后本人也不得不承认,“联销体系,本身是企业的渠道管理策略,不是核心竞争力,以后可能会有所变化。”

建议,未来的娃哈哈销售渠道多条腿走路:在大量的二三级和农村市场,坚定不移的走联销体渠道路线,在大城市则可以走一定信用额度支持的普通经销制,条件许可,也应该直接设营业所/销售分公司,开展重点终端直营。

25年来,娃哈哈坚持“建立农村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避实就虚”的销售区域策略,积累了力量。最近几年,“营养快线”“爽歪歪”的接连上市,娃哈哈发起了城市攻坚战,初战大捷。但未来娃哈哈要在城市里长期耕耘,正面攻击可口可乐们的坚固阵地,还任重而道远。

关于市场推广

娃哈哈的市场推广讲究“势”,讲究全方位推广。其中电视广告的投入是重中之重,无处不在、“狂轰烂炸”的娃哈哈广告是产品销售的“第一功臣”。从当年企业存款仅10万元签下20万元的电视广告投放合同起,此后,娃哈哈的广告投放一发而不可收。

从1988年的几十万元,到1990年的1000多万元,到1996年的1亿多元,到现在每年的10-20亿元,广告投放量年年位居国内饮料食品企业首位。

从1990年起,娃哈哈广告每晚必在“新闻联播”的黄金时间段亮相,十年如一日,是央视累计投放量最大的客户。只要产品推向哪个地方,以电视广告为主的娃哈哈宣传攻势就打到哪里。各地广告媒体都期待着娃哈哈营销人的到来,因为他们一到,广告媒体就有了生意。

2006年,中国电视广告费总收入约400亿元(其中,中央台130亿元),娃哈哈一家的投放就近2%!几乎每天,娃哈哈在各级电视台的广告有数百甚至上千次。

娃哈哈的广告策划和创意讲究“实用主义”,理性诉求,情感诉求,哪个对销售最有利就哪个。娃哈哈的广告评不上什么广告金奖(这一点,世界第一大广告主――宝洁,也一样,追求实用的广告策划和创意,不在乎什么华而不实的国际大奖),但很有销售力。

“促销活动要搞就搞大,搞出气势!”短期销量最大化的娃哈哈促销活动往往大手笔,并常常有电视广告的强力支援。同时,娃哈哈也重视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的渠道奖励,每年花费数亿的费用。

追求“大投入,大产出”的娃哈哈市场推广,虽然有一定风险,却是娃哈哈产品高速增长不可或缺的因素。

相信,未来的娃哈哈一定会一如既往的重视市场推广的投入,再节约也不能缩减广告费。

但是,娃哈哈将一半的广告预算投放权由各个区域支配的做法值得商榷。毕竟,媒介投放要讲究专业性,许多连“cpm、grp、reach”都不懂的销售人员去谈广告,不知要浪费多少钱,还存在大量**的可能性。

未来,娃哈哈媒介投放权,应该回收到总部,最好与专业的媒介投放公司合作。

关于组织构架

作为超600亿元规模的横跨饮料、食品、保健食品等十大行业的大企业,宗庆后身兼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竟然没有副总经理,全中国只有娃哈哈一家;竟然不采用业内通行的事业部或品牌(产品)经理制,而仅仅停留在简简单单的中小企业才用的直线职能制组织构架阶段,真的不可思议。

娃哈哈虽然有百余个生产型子公司遍布各地,但他们仅仅是“生产”而已。全国运作一步棋”,产、供、销、人、财、物集权于总部,并且由宗庆后一人和相应职能部门统一指挥。

拥有3万员工的娃哈哈,职能部门层级只有四级:总经理――部级(副部级)――科级(副科级)――员工,这是一个超级扁平化的组织!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宗庆后与娃哈哈最新章节 | 宗庆后与娃哈哈全文阅读 | 宗庆后与娃哈哈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