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第五章

作者 : 张振鹏

平等交流促进孩子成长

父母和孩子怎样才能和谐地相处?父母要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成长?教育好孩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父母要树立一个正确观念:孩子也是有自尊的人。友情提示这本书第一更新网站,百度请搜索+

教育家卢勤在定义“儿童”这个概念时郑重地提出:儿童首先是人,是**存在的人。父母不能把孩子当成一件东西、一件玩具,也不能把他当成任由大人支配的附属品。

是啊,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父母很容易就会把他当成自己的附属品,很容易忽略他的感受。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儿时留在心底的阴影正慢慢地显现出来,此时,父母再想回过头来解决这些问题,就不那么容易了。

有一个女孩,3岁时父母就离异了,她和母亲一起生活。遗憾的是,母亲并没有给她一个温暖的家,由于母亲对前夫非常痛恨,脾气也变得越来越暴躁,她经常把这股怨气发泄到女孩身上。

所以,从11岁开始,女孩就渐渐和母亲疏远了,虽然她们还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形同陌路人。当母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女孩的心已经离母亲越来越远。

最后,悲伤的母亲找到了心理医生,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母女关系比以前有了一些改善。但是,要恢复到正常的亲子关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母亲与女儿近十年的不平等沟通,已经在母女俩之间形成了一道隔阂。隔阂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自然也不会一下消融。

孩子的心是敏感而脆弱的,当父母把他当做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不强迫他,不打骂他,尊重他时,他就会把心灵的大门朝父母打开。

有个男孩,在他4岁时,因为父母工作很繁忙,就把他送到女乃女乃家生活,一直到上中学才把他接到身边。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时候,父母却离他很远,没有给他足够的关爱,所以,他和父母的关系不是很好。

上中学后,男孩的成绩不太好,父亲很生气,就开始斥责他。♀在这期间,男孩开始怨恨父母从小把他丢给女乃女乃,也恨自己的成绩不能提升,所以就开始自暴自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和父母都没有交流,也不和老师、同学交流,以至到后来得了自闭症。

这又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虽说这两个家庭的情况比较特殊,但还是给父母一些启示。因为很多父母平时与孩子的交流也或多或少有些不平等,很少顾及孩子的想法。

其实,一个平等、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才是真正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健康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孩子的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他说话的时候要用心去倾听,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他。这样,当亲子间出现问题时,也会通过轻松愉快的沟通解决。

有一位企业家,他的儿子已经读高中了,长得人高马大。这个孩子非常聪明,可就是不爱学习,天天上网。这位企业家在当地赫赫有名,在200多人的企业说一不二。结果,他把在企业里的作风用到了家里,当他看见儿子上网时,上去就是两个耳光,从来就不跟孩子说什么。

可是,他的这种“教育”方式并没有让儿子回头。为了儿子,他特意请教一位教育家,想让教育家帮忙解决孩子不爱学习的问题。他与教育家谈话时非常客气,他们就孩子的问题做了很多沟通。

有一次,这位企业家又请教育家吃饭。吃饭时,教育家不喜欢吃辣的,这位企业家马上让服务员上口味清淡的菜;当教育家喝完水后,企业家马上再倒满。教育家观察到,在吃饭的过程中,这位企业家时刻观察着他的需要,没有丝毫怠慢。

于是,教育家对企业家说:“我教你一个教育孩子的一个大秘诀。如果你对待孩子,就像你现在对待我一样,你们之间什么问题也没有了。”

在生活中,像这位企业家父亲这种强硬做派的父母很多,他们也许知道,对孩子应该尊重,但却总是不能低下他们“高贵的头”。

亲子间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当遇到问题时,沟通是最重要的法宝,要打开沟通的大门,父母首先要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他,从而让他能够健康地成长。

教子小贴士:

对每一位父母来说,孩子都是最应该珍视的财富,在他什么也不懂的时候,父母教给他做人的道理,当他面对困境的时候,父母的谆谆教诲能帮他渡过难关。而这一切,都是以平等地对待孩子,平等与孩子交流为基础的。

附:父母不该说的类似的话

很多父母在说话时,不允许孩子插嘴,其实这是对孩子的极大不尊重,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会影响孩子与人交往能力的发展。所以,为人父母者一定要学会真正尊重你的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交流与沟通。

除了“大人说话,小孩不许插嘴”,父母也不应该对孩子说类似如下的话: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大人的事,小孩不要管。”

“少管闲事!”

“大人的事,你少啰嗦!”

“看你还敢不敢插嘴?我打死你!”

“胡说八道!”

“这有你的什么事?”

“你给我滚远点!”

“哪凉快哪待着去!”

……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最新章节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全文阅读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