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第四章

作者 : 张振鹏

教子小贴士:

一位母亲这样写道:“因为把孩子当朋友,所以会尊重他,和他平等交流和沟通;因为把孩子当朋友,所以父母不会纵容他;因为把孩子当朋友,所以会和他一起劳动,一起分享;因为把孩子当朋友,所以不会向他隐瞒自己的苦恼,让他分担父母的忧愁……”做孩子的朋友,表现了父母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也体现了父母的家庭教育智慧。♀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发,搜索+你就知道了。把孩子当朋友吧,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和孩子都会受益。

请放下父母的架子

德国心理学家黑尔加·吉尔特勒这样告诫父母:“如果您放弃权力,放弃您的优越感,那么您得到孩子信任和尊敬的机会就更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这样做的父母却是极少的。

有个男孩今年12岁,在家里他总是不爱说话,一说话就会顶撞父母,这让父母感到很苦恼。可是,在同龄人面前,他却是个很开朗的人,经常眉开眼笑地和同学侃侃而谈。这实在让父母模不着头脑,他们不明白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叛逆。

男孩的母亲找到了孩子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分析和对比了孩子在家和在外面的表现后,对这位母亲说:“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和父母出现了隔阂,而这种隔阂往往是父母造成的。♀”

母亲惊讶地说:“我和他爸爸都非常关心他,经常对他的生活和学习嘘寒问暖,难道这样做还不够吗?”班主任笑着说:“其实不是不够,也许是太多,或者关心的方式不对。”

看着母亲疑惑的表情,班主任继续说:“与孩子沟通,重要的是父母要放下架子,不要把自己凌驾于孩子之上,不管自己说的对错,全要孩子接受,这样,孩子不会服气,也不会尊重父母。”

这时,母亲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这我们还真没想到,看来,我们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不能端家长的架子。这样说来,我们真的做错了。”

从那以后,男孩的父母改变了对待他的态度,渐渐地,男孩变得愿意和父母交流了。

可见,要放下架子是很多父母没有想到的。许多父母误认为自己对待孩子很关心,其实,如果不能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因为,父母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不知道他的问题在哪里,也就无法“对症下药”。

不要以为孩子还小,就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如果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会与父母对立起来。♀所以,父母要想和孩子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就必须放下架子。这样做,孩子会感觉父母在乎他的存在,就会愿意与父母交谈。

刘梅的女儿已经两岁了,小家伙非常可爱。女儿出生,刘梅在她身上寄托了无数的美好愿望。刘梅看着女儿一天天地长大,内心十分开心。

身为一名教师,刘梅深知“娇惯”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所以她对女儿要求十分严格,有时甚至忽略了女儿的感受。长期以来,女儿都很害怕刘梅,刘梅也感到这没什么不好。可是,有一件事情却让她改变了对待女儿的态度。

那天晚上11点多了,劳累了一天的刘梅想要马上休息,可是,女儿还在兴致勃勃地玩着。刘梅耐着性子对女儿说:“乖,咱们睡觉了。”孩子摇摇头,继续玩玩具。这时,刘梅不由分说将她的衣裤月兑掉,塞进被窝,孩子却哭着钻出了被窝。

刘梅心软了,心想:还是再让她玩一会儿吧!半个小时之后,刘梅再次哄女儿睡觉,女儿的精神头却越来越大,哭着还是不睡。刘梅火冒三丈,开始高声责骂孩子,在她的责骂声中,孩子哭声越来越响。

刘梅更恼火了,朝着女儿的小上“啪、啪”拍了两下。孩子哭得更委屈了,还挣月兑着要爬下床,嘴里不停地说:“到姥姥家去,到姥姥家去。”刘梅把女儿按倒在床上,心里嘀咕着:好大的脾气呀!不料,孩子却一咕噜爬起来,挣扎着要下床。

孩子的这一举动让刘梅深有所思:虽然孩子还小,还不会完全表达自己的意思,但她有自己的思想,也是一个个体。虽说自己让孩子睡觉的动机不错,但是,对待孩子的方式却不能让孩子接受。不能仗着自己身为父母,就粗暴地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刘梅的反思是正确的,在孩子面前,父母应该有原则,不能太娇惯孩子。但是,这并不代表父母要太过强势,试想,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可以用“拳头”和孩子说话,那么,等到孩子长到比父母还高的时候呢?到那时候,孩子的“拳头”已经比父母的“拳头”还硬,他会不会用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或父母呢?

所以,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应该放下父母的架子,提起理智的态度,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受到了尊重,他一定会从心里尊敬父母,也会变得更加懂事。那样,父母看孩子,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毛孩子了,而孩子看父母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了。

那么,到底要怎样做才能放下父母的架子呢?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入手:

第一,为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身为父母,应该负起对孩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园。父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好孩子的榜样,不能因为情绪原因,对其他家庭成员和孩子随意斥责。要注意营造家庭成员之家互相关怀、互相帮助的良好气氛,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环境。

第二,做个“深入人心”的好父母。

要想做个好父母,首先要抓住孩子的心理,要以理服人,不要以势服人。用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孩子沟通。这样,孩子才愿意向父母吐露心声,才能从“不听话”变为听话,从“对着干”变为愉快合作。

第三,主动与孩子交流,耐心倾听孩子。

孩子之所以不喜欢和父母说心里话,而喜欢和朋友交流,就是因为父母总喜欢凌驾于孩子之上,不能耐心地听他诉说。其实,孩子十分渴望与父母交流。因为没有兄弟姐妹,他是很孤独的,如果父母能与他分享喜怒哀乐,那他一定会非常开心。所以,父母要主动与孩子交流,耐心地倾听孩子。

教子小贴士:

都说孩子长大了,就和父母有一道深深的鸿沟。其实,大多数时候,这道鸿沟是父母自己亲手挖下的。“解铃还需系铃人”,父母要想逾越这道鸿沟,就必须放下架子去和孩子交朋友,去学着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如果孩子能把你当成知己和一面镜子了,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最新章节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全文阅读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