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 第六十三章

作者 : 张振鹏

遗憾的是,如今许多孩子只想吃好的、穿好的,什么都想要父母顺着他,总觉得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从来不知道感恩。♀寻找网站,请百度搜索+稍有不称心,就会大发脾气,好像父母欠他的,难怪有人说:“孝子,孝子,孝敬儿子。”

重阳节那天,《解放日报》记者进行了一次随机性的街头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被访的年轻人不知道当天是重阳节,有的知道重阳节,但不知道重阳节与敬老之间的关系。

有机构就亲子关系及孩子尊老敬老的行为习惯,对100名学生做了一次测验,测验结果不得不令人深思:75%的学生回答不出父母的生日;82%的学生不清楚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准确年龄;23%的学生不知道父母的工作单位;46%的学生不了解父母的爱好;61%的学生不晓得父母最要好的朋友是谁;35%的学生在家里从不做家务,自理能力很差……

调查表明,现在的孩子缺少的正是孝心!时代在发展,尊老敬老的美德也应该发扬,并不断赋予新的内容。♀但为什么孝顺这一美德在孩子的身上找不着影儿呢?

实际上,孩子的孝心需要父母来培养。但是,因为今天很多家庭的教育错位,导致了孩子孝心的缺乏与弱化。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孝心呢?

第一,给孩子做榜样示范。

古时候有个少年叫孙元觉,他心地非常善良,对长辈十分尊敬。可是,他的父亲却对祖父极为不孝顺,看到老人年老多病,就很厌烦。

一天,孙元觉看到父亲把祖父装在一个土筐里,要推到山沟里扔掉。孙元觉放声大哭,跪在父亲面前哀求,父亲不理会,硬是推着小车上山去了。元觉在后面跟着,边哭边喊,但也拦不住。♀到了山沟里,父亲将祖父连筐一起扔到了地上。父亲正要转身推车回家时,元觉却哭着把父亲扔在地上的土筐拾了起来,放在车上。

父亲说:“那个土筐咱们不要了!”说着,就要把那土筐给扔掉。

元觉连忙阻拦说:“不,别扔,我有用。”

父亲不解地问:“有什么用?”

元觉一字一句地说:“将来等你也像祖父那样老的时候,我就用它来装你,也把你扔到山沟里。”

父亲一听,大吼道:“哎呀,你是我儿子,怎么能说出这种无情无义的话来?”

元觉说:“父亲,您就是我的榜样。你这样对祖父,我也会这样对你。”

所谓身教重于言传,父母的表率是培养孩子孝心的最好方法。要孩子做到的,父母先要力行。如果身为父母,却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又怎么能期望孩子孝敬你呢?为人父母者,只有以身作则,时时处处孝敬老人,才能使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心灵中播下孝心的种子。

第二,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孝心”训练。

教会孩子同情人、关心人、体贴人、照顾人,并且要长期坚持。如对长辈应有礼貌,早上起床应向父母问声“早上好!”出门上学应对父母挥手说“再见!”见到老师应说“老师早!”放学回家见了父母应打招呼“爸爸(妈妈)好!”父母下班回家,应说“爸爸(妈妈)辛苦了!”长辈给自己东西或替自己做了事,应道一声“谢谢!”长辈病了,应主动问候,并能诚恳、主动地为病人端水送药……

第三,尊重孩子,关心孩子的生活和成长。

父母绝不能用家长作风来替代对孩子的爱。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仅表现了一种亲子血缘关系,更重要的是表现为一种责任。所以,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是爱的最高表现,也是最集中的表现。但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不能是无节制的溺爱,应该是智慧的爱。

第四,培养孩子的孝心,必须从小抓起。

要让孩子从小明理,让他知道,孝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孝心的孩子不是好孩子。让孩子知道妈妈怀胎的艰辛,知道父母的养育之恩。还要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才算是有孝心。有孝心的孩子懂礼貌,会为父母分忧解难。

第五,培养孩子孝心应注意细节。

可以给孩子多讲些古今故事,给孩子机会去行孝,因为真正的孝心要通过实践去培养。平时,告诉孩子应该做哪些事,让他分担一些家务劳动,等等。慢慢地,孝心就会在孩子身上扎根。

是否懂得孝顺父母,不仅表示一个人是否具备了做人的基本标准,也决定他是否能拥有幸福的生活。孝心是一切美德的基础,没有孝心,其他的美德就像空中楼阁一样,只是一句空谈。一个人如果连对父母最基本的孝道都做不到,那他的人生之路一定不会很平坦。

教子小贴士:

“孝,其为人之本也”,只有懂得孝顺父母、感恩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所以,父母要教孩子学会感恩,让孩子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孝敬父母,用一颗真诚的心去与父母交流。如果能教会孩子这些,他的生命就会因为学会了知恩报恩而变得更加美丽!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最新章节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全文阅读 | 父母不该说的10句话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