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效,千万别瞎忙 第八章

作者 : 陶文钧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对于任何一名职场人士来说,不论身处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应该记住一条职场中大多数都默认的“潜规则”:应该让自己去适应环境,不要指望他人和环境来适应自己。♀友情提示这本书第一更新网站,百度请搜索+

在职场中,我们一旦成为公司和团队的成员,就应该认同它的文化,让自己融人所在的公司和团队,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在公司和团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在此基础上的忙碌,往往才能获得相应的回报。

事实是,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就是我们自己,而通常不愿意改变也是我们自己。正如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讲:“大多数人想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很多情况下,问题出现后,我们通常不愿意检查自己是否有做错的地方并改正,而常常过分相信我们自己是对的。

我们通常寄希望于对方发生改变,环境发生改变,但这是不现实的。

一如果环境很难改变,不如改变自己

有时候,在公司和团队中,个人与整体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比如我们和同事发生了分歧,我们总是希望他自己醒悟,是他错了。但现实是,即使他错了,没有你的主动的说明,他通常是无法知道的:每个人都活在自己认为对的世界里。

这个时候我们要知道一个事实:如果环境很难改变,那不如改变自己,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要知道,我们不改变自己,就无法改变别人,我们也就无法让事情得到解决。时间久了,双方都会形成偏见。

而一旦到了这个程度,作为员工,唯一的结果可能就是辞职,或者是被辞退。

而这些其实是不用发生的,如果我们能在此前改变我们唯一能改变的:我们自己。

下面就是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我的一个朋友,原来在一家跨国公司工作,工作很有成绩,和同事关系也不错,看起来一切都不错。

突然有段时间,他经常跟我抱怨起他的老板来。

今天说老板又给他瞎布置任务,布置的任务根本没有意义;明天说这个老板真不会办事情,跟客户谈话都不知道怎么谈;第三天又抱怨其他的。

开始时我很谨慎的提醒他,对这种情况,你首先要有所适应,再想办法改善。♀但看起来他没有什么改变,过了一些时候,他依然对自己老板抱怨连连,只不过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

终于有一天我对他说,如果你再抱怨下去,你的职位可能会有些危险。

他并不相信。

结果被我很不幸地言中中。

三个月后,他果真被这个公司给辞退了。

在他对老板有了成见之后,我已经给了他忠告:他的老板有没有问题?

肯定有问题。

但是,除非他自己想改变他自己,作为下属你改变不了他的。

很遗憾,我的这位朋友不懂得“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的道理,到后来不得不另寻出路。

另外一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客户的公司里。

这个公司的一个副老总有很多优点,例如经验丰富,任劳任怨,忠诚踏实。但同时也有很多缺点。

最大的缺点就是非常不善于沟通,公司的很多员工对他有意见。

但是他自己意识不到这一点。公司的老总也不觉得这是一个什么大问题。

直到有一天,公司的一些骨干员工跟总经理说,要么你把他辞退我们留下,要么你留下他我们走人,这让老总处于一个非常尴尬和困难的境地。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员工发现他们改变不了自己的副总,他们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的态度:就是要老总做出决定,要么你让他走人,要么我走人。

其实最后还是那句话:你不能改变别人,你唯一能改变的是自己。

上面这个故事最后结果是什么呢?老总决定让那个副老总走人,而留下那些骨干。

我们可以看得出,其实在这种情况下,老板或上级的地位也好不到哪去。

上面案例中的老总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很显然,他没办法改变副总的工作方式,也没办法改变员工对这位副总的看法,他唯一能改变的,也仅仅是自己,要求自己去做一个决定:辞掉副总,留下骨干。

想想许多经理和老板的无奈吧:员工执行力太差;员工太不用心;员工要求太多;员工有跳槽的想法;员工太战略眼光……这个无奈的单子还可以无限延伸下去。

员工如果能勇敢地改变自己,尽快适应环境的变化,就能快速地融入团队,取得成功。管理者也一样,如果管理者自己改变了,你的员工也会随之而改变。

而唯一要提醒大家的就是可能需要一点点耐心等待改变的到来。

二时刻反省和改变自己的行为

关于如何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在教育界,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四颗糖”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

有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一个同学,赶紧将其制止。

事后,他责令学生去自己的办公室,而自己在外面去了解情况。

等他回到办公室,发现那名男生正在等他,便掏出第一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准时。”

该男生本来以为自己既然犯了错,很可能上来就要挨一阵批评,但是没想到校长会先给了一颗糖,他有点吃惊的接了过来。

陶行知接着又掏出第二颗糖,说:“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

该男生又将信将疑地接过糖。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这一颗也是奖励你的。”

这时那名男生已经被感动得哭了:“校长,我错了。我不应该采取这种方式。”

陶校长这时掏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再奖励你一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陶先生自己出人意料的行为,轻易地改变了学生的行为。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要成效,千万别瞎忙最新章节 | 要成效,千万别瞎忙全文阅读 | 要成效,千万别瞎忙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