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效,千万别瞎忙 第十八章

作者 : 陶文钧

掌握自己的时间节奏

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节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享受更轻松、更简单的工作和生活。♀寻找网站,请百度搜索+

你必须培养起“时间”意识,懂得怎样运用时间,还要明白时间应该用在哪里,在工作过程中“有的放矢”,力求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管理理论中有个“管理幅度”的概念,指一个管理者能有效地管理多少个工作上互有关联的人或者事物。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人所处的组织规模越大,他的职位越高,他用于协调各种人事关系的时间就越多,实际可掌握的属于自己的时间就越少。这需要他们妥善安排那点时间,尽可能地把握好自己的时间节奏,让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用。

一提高效率要考虑你的生理节奏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情况不一样,男子和女子的情况也不一样,成年人和青年人的情况更不一样。

那么,你是否知道你的体温在什么时候开始升高?

在什么时候达到最高点?

什么时候降至最低点?

你一旦熟悉了自己的生理规律之后,就可以利用时间生理学家的技术来增进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的生理节奏到达最高峰的时候,做体力工作便会得到最佳的成绩。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最高峰大约持续四个小时。

因此,你应该把花费气力的活动安排在体温最高的时候进行。

至于从事脑力活动的人,时间表则比较复杂。

要求准确性的任务,例如教学工作,最好是在体温正在上升的时候去做。

大多数人体温上升时间是在早上8时或9时,对比之下,阅读和思考则在下午2时至4时进行比较适宜,一般人的体温在这段时间会开始下降。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理节奏,每个人的高峰和低谷时间也各不相同。但是我们要利用好自己的生理节奏,有一个习惯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对于那些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来说,这种习惯显得更为重要。

被人们称为“时间管理大师”的哈林史密斯曾经提出过“神奇三小时”的概念,他鼓励人们自觉地早睡早起,每天早上5点起床,这样可以比别人更早开始新的天,在时间上就能跑到别人的前面。

利用每天早上58点的“神奇的三小时”,你可不受任何人或事的干扰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每天早起三小时就是在与时间竞争,你必须讲求恒心,养成早起的习惯,以后你会受益无穷。

二活用零碎的时间

就算把工作和生活安排得再怎么井然有序,难免总还是会在无意中多出一些“零碎时间”。

比如说,依约前去拜访客户,对方却说:“不好意思,我们经理刚好外出,大概20分钟之后才会回公司。”

类似的情况还有“会议延后15分钟开始”“公务车在路上碰到大塞车,暂时无法回公司”等等,由于都是事出突然,根本无法事先预防。

不过,假设发生一次突发状况,就让你多出15分钟的零碎时间,那么累计3次就有45分钟。♀

万一不幸一天遇到4次,这天就形同“浪费”了1个小时。

再假设你一年当中有200天“碰到突发状况”,而且每天都产生了4次15分钟的零碎时间,那么一年下来就相当于有200小时的零碎时间。

以一天工作8小时算,200小时足足是25个工作天的工时!

每一次出现零碎时间时,你都如何运用呢?

是去咖啡店坐坐,还是打电话跟朋友聊天?

用25个工作天去喝咖啡、聊是非,这样的人生未免也太浪费了!

1.把时间化整为零

其实,优秀的职业人士都善于将零碎的时间有机地运用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在车上时、在等待时,可一边学习、思考或简短地计划下一个行动等等。

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短期内也许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但长年累月,将会有惊人的成效。

时间往往不是一小时一小时浪费掉的,而是一分钟一分钟悄悄溜走的。

零碎时间虽短,但倘若一日、一月、一年地不断积累起来,其总和将是相当客观的。

把时间积零为整,精心使用,这正是古今中外很多科学家取得辉煌成就的奥妙之一,也是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优点之一。

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在有效利用零碎时间方面堪称楷模,他曾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时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雷曼的体会更加具体,他说:“每天不浪费、不虚度或不空抛剩余的那一点时间。即使只有五六分钟,如果利用起来,也一样可以有很大的成就。”

我们最宝贵的不过是几十年的生命,而生命是由一分一秒的时间所累积起来的。

没有善加利用每一分钟,时间是永远无法返回的。

假如你想成功,必须认识到时间的价值。

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自小家境贫寒,她必须负担许多家事及家计,每天洗衣、揉面、烧饭的工作都让她从早忙到晚。但她在厨房时,都会随身带着纸和笔,当她面团揉累的时候,就把想到的灵感写下来。就这样一边工作,一有灵感就拿出纸和笔写下来,而这些纸上的内容就是家喻户晓的经典文学名著《呼哮山庄》。

2.合理利用零碎时间

要合理利用好琐碎时间,我们需要做好下面几点:

a提高执行速度

动作的快慢决定着需耗用时间的长短。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闲着无事的老大爷,为了给远方的孙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花上一天的时间。

老大爷买明信片时用了两个小时,找老花镜用了两个小时,找地址用了一个小时,写明信片用了两个小时,投寄明信片用了一个小时。

可笑吗?换了一个动作迅捷的人,几分钟的时间便有能力做好这位老大爷所做的全部事。幸亏这个老大爷闲着无事,有的时间来拿去浪费。如果是一个职场中的年轻人,不被开除才怪呢!

b利用“边角料”时间

我们所强调的时间观念和节奏观念,都是为了提高办事效率.

如果一个小时就把需要两个小时办的事情办完了,其效率就提高了一倍。♀将更多的事情安排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这多么有意义!

时间在鲁迅先生的笔下被比做海绵里的水,只要挤,便会有。

做事情只有快,却不懂得“挤”时间,也是不完美的。名高效能工作者要养成种敢于挤、善于挤的精神。

c.善于利用假日

按照中国的有关规定,每个人每年节假日的休息时间为1011天,再加上周末的时间,一年就会有130天左右的假期。

如果你把这段时间巧妙地加以利用,也一定会有所收获。

著名数学家科尔用了三年的全部星期天解开了“2的62次方减1”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数学难题。

这三年的星期天多么有意义啊!

其实,时间就在我们手中,就看你怎样去利用它。

三懂得适当作息

科学研究表明:为了能够得到休息,我们的心脏在一天二十四小时中也有不跳动的时候。因此一个善于平衡自己的工作与生活的人应当知道忙里偷闲。

如果我们希望有用之不竭的活力,希望过一种容光焕发的、充实的生活,那么学会“忙里偷闲”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里,忙里偷闲不是一个贬义词。

当你需要在繁忙的事务间歇安排一些额外的时间做你想做的任何事,你才拥有充实自己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如果你不使自己重新焕发活力,你就不可能努力工作下去。

其实,很多人应该能够发觉到,如果你在工作中不注意休息的直接后果就是工作效率的低下。中国古人讲,“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身处激烈的竞争之中,每个人如上紧发条的钟表。因此,一名高效工作者应当注意工作中的调节与休息,不但对自己的健康有益,对事业也是大有好处的。

1.积极休息,反而能够发挥效力

最能够发挥效力的休息是积极休息。

一名高效能的工作者应当学会积极的休息,因为这是维持高效率工作的重要条件。

之所以称之为“积极的休息”是因为这种休息有别于单纯的歇息,是为了保持工作效率而主动去做的休息。

既然称为“积极的”,就是希望这种休息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最大的效果。

一般而言,办公室的工作会使人感到疲劳,大都是因为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使得血液循环不良,导致身体疲惫。

所以,如果你一直保持着一个姿势工作,那么在休息的时候,建议多做一些反方向的动作,使原本受压迫部位的血液得以畅通,使筋骨得以舒展。

这些动作确实很有效。

心理学家们认为,疲倦的感觉是生理自然发出的警告,提醒我们身体某部位超负荷工作了。如果置之不理,将增加身体的负担。

所以,旦出现了警告信息,让负担过重的部位恢复正常,才是明智之举。

在职场中,有经验的老员工一般把休息时间定为3分钟,虽然没有科学上的依据,但3分钟正好是很多事情最小的段落。一通电话、一回合拳赛,都是以3分钟为一单位。

如果超过3分钟,可能会因为中断太久,无法保持原来的状态立即继续先前的工作。这一来,休息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至于这3分钟的使用方法,可以因人而异。

为了使疲惫的身心得到休息,你可以放下手边的工作,或走到窗边活动一体,或稍作走动,听听手机里自己喜欢的音乐。当然,3分钟只是大略估计而已。只要能达到效果,两分半钟或是两分钟也是可以的。

只要觉得身心能保持最佳状况,一点儿也不疲劳的话,继续工作也未尝不可。如果硬性规定每工作一小时就得休息,说不定会打断正在进行的工作,不但无法提高工作效率,反而降低了效率。

更何况,干一会儿就休息一会儿,只能算是浑水模鱼,而不是“积极的休息”了。

午休也是一样。

如果无视工作进行情况,只因为时间到了就休息,往往会打断正进入状态的工作。

所以,如果手边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就不妨在告一段落后再休息。

2.懂得适可而止

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中许多人“硬熬”着不肯休息,非要工作有眉目或完成差不多时才会丢掉工作而休息,这时恐怕已为时过晚。

每个人的体力与耐力都是有限的,到了该休息的时候,就应该毫不迟疑地放下工作,否则就会和下面这个故事的女主角一样。

数年前,美国img公司聘用了一位精力充沛的女业务员,负责在高尔夫球场及网球场上的新人当中,发掘明日之星。

美国西岸有位网球选手,特别受她赏识,她决定招揽对方加盟img公司。

从此,纵使每天在纽约的办公室忙上12小时,她依然不忘时时打电话到加州,关心这个选手受训的情形。

他到欧洲比赛时,她也会趁着出差之际,抽空去探望探望,为他打理打理。

有好几次,她居然连续一周都未合眼,忙着飞来飞去,追踪这个选手的进步状况,偏偏手边还有一大堆积压已久的报告。

可悲的事终于在法国公开赛上发生了。

照原订日程,这位女业务代表不必出席这项比赛,但是她说服主管,为了维持与那位年轻选手的关系,她要求到场。

主管勉强应允,但条件是,她得在出发前把一些紧急公务处理完毕,结果她又几个晚上没合眼。

最后,她终于乘上了飞往巴黎的飞机,但时差及重大赛事产生的压力感随之而来,这位非常积极能干的女士,到最后已是大脑空空,她尚未觉悟到“事倍功半”的道理。

抵达巴黎当天,在一个为选手、新闻界与特别来宾举行的宴会上,她依旧盯着那位美国选手,并且时时为他引见一些要人。

当时是瑞典名将柏格独领风骚的年代,他刚好又是img公司的客户,也是那位年轻选手的偶像,自然她就介绍了他俩认识。

然而,令人难堪的事却发生了。

柏格正在房间与一些欧洲体育记者闲聊,她与年轻选手迎上前去。

对方望向这边时,她说:“柏格,容我介绍这位”天哪!她居然忘了自己最得意的这位球员的姓名!

她实在是精疲力竭,过度疲劳使她大脑刹那间一片空白。

好在柏格有风度,尽力设法打圆场,解决了尴尬场面,可是这位年轻选手却面红耳赤、张口结舌,心中更是难过得不得了。

从此他再也不相信img的业务代表是真心对他了。

可悲的是,她一片苦心,却由于疲劳过度这单纯的因素,而造成无可挽回的失误。她发掘的这位选手后来果真打入世界排名前十名,却从此再也不是img公司的客户了。

也有人每天孜孜不倦地苦干10余小时,其实大可不必如此。

比如,并不是每一个创作都是缓慢而痛苦的,据说米开朗基罗雕刻大理石的速度比一般的石匠还快。

人应该知道适可而止,只可惜不懂得这个道理的人何其多。

一件工作完成了,就是完成了;可是总是有这么一类人,明明知道即使再做修正和改进也已经无关大局了,却依然要喋喋不休地说长道短。

如果一件事还有很小部分的改进余地,但必须多费上两日、甚至两周的工夫,做好还是放弃为好。因为这部分工作的完美与否已经不会影响到目标的完成了,如果再花大量的时间在这些边边角角上,是一种明显的浪费。

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不管做什么工作,当领导给了你某项工作后,就要抓住工作的实质,当机立断,立即行动,毫不延缓,这才是真正的忙出高效!

每一个追求高效的人都是行动家,不是空想家;都应该是实践派,而不是理论派。

马上行动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做事的态度,也是成功者共有的特质。

什么事情你一旦拖延,你就总是会拖延,但你一旦开始行动,通常就会一直做到底;所以,凡事行动就是成功的一半,第一步是最重要的步,行动应该从第一秒开始,而不是第二秒。

一犹豫不决,是效率的敌人

长久地迟疑不决的人,常常找不到最好的答案。

在山间丛林中,一只老虎前来觅食。

茂密的松林遮蔽了老虎的视线,它不知道此时猎人布置的陷阱就在附近。

这时,老虎看到前方似有猎物出现,于是奋力追赶,忽然老虎的脚掌被一个铁圈钩住了。老虎想挣月兑束缚,但是铁圈把它牢牢地固定在了原地。

这时,手拿猎枪的猎人出现了,他一步步向老虎逼近,老虎似乎感觉到了死亡的预兆。眼看着就要端起猎枪的猎人,老虎不再犹豫,它用尽全身的力气,猛地挣月兑了铁链。

但是,老虎的脚掌却留在了铁圈上。

老虎忍痛离开了这个危机四伏的危险地带。

老虎断了一只脚自然是很痛苦的,但是因此而保存了性命,就是聪明的选择,所谓“断尾求生”。

当领导者面临艰难的抉择时,也应该像求生的老虎一样,果断地做出取舍,不要犹豫不决,才是高效率的执行者。

先哲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犹豫不决是以无知为基础的。”这是因为这类人对事物、对工作的处理方式,总是缺乏快速、敏捷地分析与判断。

对工作缺乏全局地理解和判断,不能审时度势,不能抓住问题目的要害,因而显得非常没有效率。

所以,英国家莎士比亚说得好:“智虑是勇敢的最大要素。”

犹豫不决,是效率的敌人,是成功的障碍。

在患得患失之后你会发现机会已经溜走了,那么,,再埋怨和懊恼又有什么用呢?有勇气、有智慧、有胆略的人是不会犹豫不决的,他们懂得把握机会、速战速决,效率是高效能人士的追求目标,只有牢牢把握住效率的先机,才会与成功越来越接近。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要成效,千万别瞎忙最新章节 | 要成效,千万别瞎忙全文阅读 | 要成效,千万别瞎忙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