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孩子缺什么 第三章责任心淡漠,人格塑造与灵魂升华不能完美结合

作者 : 李石华吕静霞

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特么对于+我只有一句话,更新速度领先其他站n倍,广告少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也是孩子将来立足社会、获得事业成功至关重要的品质。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名成员,既应该享受其权利,当然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然而很多父母都抱怨孩子承担责任的能力很差、不知道主动认错。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现在我国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十分优越,是促使他们从小以自我为中心倾向的重要因素,但不能否认,我们的家庭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该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自己承担责任的观念,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尽量**完成的观念和习惯。

1缺乏对生命的责任心

只要我们拥有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

佚名

有一次中午经过某小学门口,听见旁边放学回家的两个小学生对话:“你昨天杀了几个人?”“杀了5个,杀得血流成河,真他妈过瘾!”听到这里不由得让人大吃一惊,继续听下去才知道,原来他们谈的是电子游戏。这不禁让人感慨,如今不仅是电影电视,连电子游戏都充满了血腥,如此刺激、残暴的镜头和游戏让这些尚未成年的孩子沉迷其中,不能自拔,以至于他们如此缺乏对生命的敬畏。

当这种杀人游戏由屏幕走向现实时,更会让人感到震惊和悲哀。

据某晚报报道,重庆垫江中学一名高三男生找到同级的一名文科班女生,用手掐住女生的脖子,并持刀片威胁要和她谈恋爱,结果遭到女生拒绝,当时男生见围观的人很多,并且在一旁起哄,一时气不过便纵身从楼上跳下,目前该学生仍在重症监护室抢救,生死未卜。

还有报道,有一个五岁的女孩只要家人不能满足她的要求,她就用头撞墙,这可不是假装撞啊,而是真的使劲撞,说是如果父母不答应她的要求,她就去死。还有一所小学的5名13岁小学生在六一儿童节这天,因受到一些男孩的骚扰和侮辱,留遗书相约集体自杀,其中4人手拉手跳水,2人溺亡。6月29日,平均年龄只有17岁的4名少年为取乐、寻求刺激,用殴打方式残忍虐待致死一名妇女。

这一连串的事例足以让人触目惊心。在学业、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和影响下,再加上普遍缺乏有效的宣泄渠道,导致目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

上海2004年的一项统计结果至今仍然让人感到触目惊心。统计结果显示,上海8个区、2500多名中小学生中,有2439(百分号)的孩子曾经有一闪而过的“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在有过自杀闪念的孩子中,1523(百分号)的人曾经认真考虑过自杀。585(百分号)的孩子曾经有过计划,其中实施而未遂者达到171(百分号)。绝大多数的父母对此一无所知。

面对这一连串数字,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中国孩子的心灵变得如此脆弱?又是什么让这些孩子的心灵变得如此冷酷无情?他们怎么可以这么不顾亲友的感受,他们怎么可以这样践踏生命的尊严?

孩子的生命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意味着一切,那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整天劳作不息的动力和源泉。这些含苞欲放的生命刹那凋零,带给整个家庭的是刻骨铭心的伤痛。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教会孩子敬畏生命?

我们再来看看外国的孩子是怎样理解生命的。2000年,在震惊中外的多弗尔惨案中,58个来自中国的偷渡客被人在运送西红柿的集装箱里活活闷死,英国的普通民众怀着悲恸的心情为死难者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更令人感动的是,有几百个肤色不同的孩子手拿蜡烛,为这些死在异乡的孤魂祈祷。还有的孩子拿着各种各样的玩具,玩具上写着“中国制造”,他们流着眼泪说,这些死去的人也许就是为我们制造玩具的人。

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同时,生命又是脆弱的,一旦失去将没有后悔的机会。孩子自杀事件频发,反映出来的不仅是孩子对生命的漠视,也反映出孩子对亲情、对这个社会的淡薄,因此,教育孩子尊重生命尤为重要。

孩子们漠视自己或他人的生命,绝不是与生俱来的“天性”,也不是谁后天的“恶意培养”,而是冷漠的教育忽视了孩子的渴求与希望,是教育的冷漠扼杀了孩子的善良与纯真。拷问良心,教育难辞其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健康,父母的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片面追求孩子的智力教育,忽视了孩子身心健康的培养,忽视了孩子健全人格的教育,漠视了个性和心灵的发展,是失败的教育。

著名的生物学家贝利说: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使人对生命敏感、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敬畏。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应将心灵教育放在首位,先育其成人,其次再育其成才,让他们不但爱知识,更爱生命,爱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生灵。

2错误的教育方式导致责任缺失

作为一个好国民,第一条件是他要能够并愿意凡事尽责,全力以赴。

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一类人,头脑聪明,做事能力很强,但业绩很一般,甚至漏洞百出,而另一类人,工作能力一般,也没有过人之处,但做事认真,敢作敢当,被人称颂,究其原因,是因为前一类人责任感严重缺乏,而后一类人对工作、对他人的责任感都很强烈。♀

曾经看到一个故事,说一名公共汽车司机。一次行车途中,他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用最后的力气做了三件事:把车停在路边,拉下手动刹车闸;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下车;将发动机熄灭。做完这三件事之后他永远地停止了呼吸。试想一下,如果他不那样做,后果会怎样?在转眼即逝的生命瞬间,他将他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还要重要,这就是责任,这就是做人的准则。

责任心是一个人生命的纤绳,良好的责任心可以使人立足社会,获得事业的成功和家庭的幸福。强烈的责任心对孩子健康成长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催化作用,孩子的责任心强,做任何事情都会负责,都容易成功;反之,如果孩子做事缺乏责任感,就很难成功,甚至危及他人,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孩子责任感的缺失使得我们不得不一次次将目光转移到家庭教育、转移到一个个家长身上。

有一位老师曾经故意将一张烂纸扔在教室一进门处,看看谁会主动捡起来。测试结果令人失望,居然没有一个人捡起这张纸。其中有的孩子根本没看到,有的孩子看到后跨了过去,有的孩子踩了一脚,有的孩子看到后迟疑片刻然后走了。就是这间自己天天学习的教室,有了这么一大张如此醒目的烂纸,居然就没人发现它,真让人大跌眼镜。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缺乏责任感在许多孩子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责任感的缺失,责任多半在大人,往往是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使然。

(1)推卸责任式教育

父母为了哄孩子,常常在无意间对孩子幼小的心灵,进行推卸责任式教育,久而久之,就会在无意间给幼小的孩子埋下推卸责任的种子,认为自己的失误都是客观原因造成的,跟自己没关,将来做不好事情都是别人的责任,都是客观条件不具备或者妨碍了自己,而不从主观上找原因。

当他学业成绩不佳时,他就会如法炮制地讲出诸如老师讲不明白、班里纪律很乱等理由;当与同学吵架时,孩子会说是因为同学骂他、同学先打得他;当孩子顶撞老师时,他又会说老师不尊重他,不给他面子;当孩子打破门窗玻璃时,他会说是其他同学在后边撞他导致的,孩子这些理由都是推卸责任式教育买下的种子。

(2)自我牺牲式教育

再苦不能苦孩子是某些大人的观念,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过分自我牺牲,常常会使孩子认为别人都是为他而存在,凡事由着自己天经地义而不知道自己还有反哺的责任,导致孩子缺乏责任意识。

有个孩子喜欢光着脚在地上跑,妈妈让她穿上拖鞋,常常是玩着玩着就把鞋丢到一边了,妈妈只好在地上铺上泡沫,让孩子随意地在地上玩。可是,有一次,孩子竟然光着脚去了厕所,因着凉而发起了高烧。妈妈责怪孩子不听话,孩子却用小拳头拼命捶打妈妈,委屈地哭道:“是妈妈不好,谁叫你在厕所里不铺上泡沫!”

妈妈听了惊呆了,意识到这都是溺爱孩子结下的苦果。现在孩子埋怨家长没有给他铺泡沫,长大后,走上社会找不到工作,相信孩子会用怨恨的眼光说,妈妈没本事为他安排一个好工作。甚至会怨恨大人一辈子!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家长过分呵护,孩子根本无须操心,试想,这样的孩子怎能有责任心?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提出:“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这应是培养孩子责任心应迈出的第一步。

其次,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忧愁和难处,参与社会上的公益活动,引导孩子**思考和选择,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增强孩子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心。

(3)缺乏惩戒式教育

孩子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常常会伴随着产生一些不良后果,如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任务,就会挨老师的批评;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就会导致别人的不信任等。当孩子出现这些不负责任的行为时,大人们总以为孩子小,犯错是自然的,加上孩子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月兑,大人也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原谅了孩子,舍不得惩罚孩子。其实,这是对孩子犯错的放纵。久而久之,孩子就对犯错大不以为然,也就淡化甚至失去了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

有鉴于此,大人需要通过自然后果处罚,提高孩子做出责任行为的自觉性。所谓自然后果惩罚就是能过对孩子承担由于自身不负责任所产生的不良后果,让孩子切身感受到自己不负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所造成的影响,认识并体会到责任的重要性。

培养孩子责任感可以从小处做起,例如孩子借别人的东西,要让孩子按时归还;说话要讲信用;做错事要学会承担责任,勇于认错……我们应教会孩子这些知识,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一个人只要有责任感,有承担责任的勇气,将来在社会上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3事事包办,孩子责任感缺失

每一个**的儿童,他们懂得自己照顾自己,他们不用帮助就知道怎样穿鞋子,怎样穿衣服,怎样月兑衣服,在他的欢乐中,映照出人类的尊严;因为人类的尊严,是从一个人的**自主的情操中产生的。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里的“小皇帝”,父母对他们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早晨起来为孩子准备早餐、收拾书包、叫孩子按时起床,上幼儿园的孩子,大人还要接送,给他们背书包。父母为孩子的辛勤付出,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能有远大前程。但这种越俎代庖的方法,会使孩子在生活上产生依赖性,在学习上产生被动、消极的情绪,扼杀孩子的责任感。♀

除了帮助孩子整理书包外,有的家长还在孩子做口算时,帮孩子检查错题;听写完生字,帮孩子检查错字……这些本来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全替他们做了。

孩子住校了还是家人来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帮孩子拎开水、送饭、叠被、打扫卫生,风雨无阻,每天必到;曾见过一个家长,带的苹果是从家里刨好的,说让孩子吃水果,就得像雇他吃一样,苹果要削好,香蕉要皮剥掉,否则就不给吃……

对此,一位年轻的母亲曾毫不掩饰地说:“从早到晚跟打仗一样,又像是逃难的,可是,不苦行吗?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竞争又那么激烈!孩子可以偷懒,当家长的敢打个盹吗?于是,就得陪着孩子读、哄着孩子学、求着孩子念。”

这样的家长令人肃然起敬,然而,他们的做法却会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在生活上,反正我做不好的时候,老妈会帮我做的;做题草草做完,只管完成,不管对错,反正老爸会帮我检查的。甚至,到学校老师检查作业,他还会理直气壮地说:“我妈没给我装进书包!”这样,孩子在做事的时候就会马虎、粗心,丢三落四,做事心浮气躁,父母照顾不周,还捞一肚子埋怨。如果从小到大家长什么都替孩子做好,在孩子成年以后,在群体中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毫无自信,根本没有能力把事情做好。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诸如穿鞋穿衣、刷牙洗手,都要鼓励孩子自己去做。孩子只有先能对自己负责,才有可能开始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负责。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还要注意与孩子的能力发展相适应,一步一步加强。有能力而不去负责,这是缺乏责任感,没有能力而非要孩子对某些事物负责,这是滥用责任感。滥用责任感会造成孩子沉重的“原罪感”,十分不利于孩子成长。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也希望能够得到父母的信任,把自由选择的权利还给他们,如父母可以经常对孩子说“你可以做好这件事!”“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可以自己选择!”类似这样的话语,这样,孩子就会勇敢地去做尝试,而不是一味地依靠父母。

有位小女孩在她5岁那年,突然对倒垃圾产生了兴趣,一听到收垃圾的铃声就提着垃圾桶去倒。父母为了支持她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对她倒垃圾的事予以表扬,还经常在外人面前称赞她。这样就激发了孩子主动倒垃圾的自豪感,慢慢地把这项劳动看成一种责任。

所以,家长应该给孩子信心,让孩子学会做事善始善终,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家长适时给予积极的帮助和鼓励就行了。这样家长和孩子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4不要让孩子的责任意识受到伤害

这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能引起人心深深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

德国哲学家康德

有位上小学五年级的小女孩在一家购物超市门口捡到一个钱包,里面只有5块钱,但是,小女孩为等失主来认领,在门口等了足足两个小时,也没有见到。第二天,她把钱包交给了老师,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回到家后,小女孩把这件事告诉给了母亲,心里期待着能得到母亲的表扬,没想到母亲不但没有表扬孩子,还对她责备了一通:“妈妈在家等你半天回来吃饭,你不知道妈妈心里有多着急,为了那么个破钱包在寒风中等两个小时,真是找冻啊。”小女孩听了心里很委屈,很失望。

孩子捡到钱包努力寻找失主是责任心很强的表现,他会猜测到失主心里一定会很着急,虽然里面仅有5块钱,但对于失主来说会很重要,于是,他不顾天气严寒,不顾母亲在家焦急的等待,站在超市门口等待失主前来认领。最后没有等到失主,也没有把钱包归为己有,一个小学生能这样无私地为他人考虑是非常值得表扬的品质,但是母亲却对孩子的这种责任心不但不加以保护,还给孩子泼冷水,对孩子稚女敕的心灵无疑会造成负面影响,搞不清哪些是他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孩子在生活中变得冷漠,麻木不仁,没有爱心,没有责任感。

人本主义学者罗杰斯认为:人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内在趋势。孩子在不懂事的时候都会表现出各种主动尝试的愿望,这正是一种责任心的萌芽。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最好方法,莫过于肯定和赞赏孩子的愿望和行为,即使同时指出不足也不要紧;扼杀孩子的责任心,最好的办法也莫过于经常性的否定和指责。

当孩子做了一件值得表扬的事,或者一件事没做好,家长进行破坏性的批评,会使孩子发现负责任等于痛苦,以后就不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曾列举出父母常使孩子产生痛苦联系的话语:

使用难听的字眼傻瓜!骗子!不中用的东西!

侮辱你简直是个饭桶!垃圾!跟你那死爹一样!

为难叫你不要做,你还要做,真是不可救药!

压制不要强词夺理,我不会听你狡辩。

强迫我说不行就不行!还敢顶嘴!

威胁你再不学好,妈妈就不爱你了!滚出去!

央求我求你看一会英语吧,儿子。

贿赂只要你这次考100分,我就给你1000块零花钱。

挖苦洗碗,你就打碗,真行,以后还要做大事,做梦去吧。

这些批评、伤害性的话语,会逐渐让孩子觉得自己无能,随之依赖性增强,责任心也随之萎缩了。

人的责任心不是先天遗传的,是靠社会的后天培养和教育而逐步形成的。责任心要从小培养,当孩子有了一点这样的意识时,就要予以鼓励和保护,诱导和教育,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进而成为美好的德行。

刘女士带儿子到公园玩滑梯,眼看儿子玩得欢,她也痒痒了。趁人少,她也爬上滑梯,但滑下去时,却挨了个蹲儿。“哎呀,好疼。”她表情痛苦地向儿子撒娇。小家伙飞快地爬上滑梯,当快滑下时,夸张地张开双脚撑着地,喊道:“妈妈看,这样滑,就不会挨蹲儿了。”看着儿子的一举一动,她感动地笑了。

这位妈妈挨蹲儿时看向儿子的痛苦表情,激发了儿子感受他人痛苦的爱心,有助于孩子以后社会责任感的建立。妈妈“感动地笑了”,又通过“移情”法,把孩子教妈妈滑滑梯做法归因为孩子的懂事和聪明,孩子得到大人积极的评价后,他以后就会强化这种行为。

5让孩子学会勇敢地说:这是我的错

儿童的心灵需要极大的关注和爱护。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由于孩子年龄小,犯错误是经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孩子是伴随着错误成长的。”是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而我们做家长责任就是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大胆地说:“这是我的错。”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首任总统,美国**战争大陆军总司令。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任期结束后,自愿放弃权力不再续任,隐退于弗农山庄园。华盛顿被尊称为美国国父,学者们则将他和亚伯拉罕林肯并列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乔治华盛顿出生在一个大庄园主家庭,家中有许多果园,里面种着苹果树、桃树、梨树与李子树,还有一棵父亲从大洋对岸买来种下的品种上佳的樱桃树。这棵樱桃树长势很好。春天来了,树上开满了白花,散发出阵阵芬芳,许多蜜蜂都围着它辛勤地忙碌着,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结出果实了。

有一天,父亲交给华盛顿一把斧头,要他把影响果树生长的杂树砍掉,并再三叮嘱,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砍伤正在结果的果树。在果园里,华盛顿挥动斧子,不停地砍着。突然,他一不留神,砍倒了这唯一的一棵樱桃树。

华盛顿意识到自己闯下了祸,害怕受到责罚,就用杂树把樱桃树盖起来。

傍晚,父亲来到果园,发现了被砍的樱桃树就知道儿子犯下了错误,但他装作不知道,还表扬儿子说:“你真能干,一个下午不但砍了这么多树,还把砍断的杂树都堆在了一块儿。”

华盛顿听了父亲的夸奖,脸一下子红了,惭愧地把实情告诉了父亲,还请父亲责备他。父亲把手放在孩子肩头,意味深长地说:“失去了一棵树,我当然很难过,应该批评你,但我同时也很高兴,因为你鼓足勇气向我说了实话,没有说谎或找借口,我就原谅你了。你知道吗,我宁愿要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孩子,也不愿拥有一个种满枝叶繁茂樱桃树的果园。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儿子。”

尚未懂事的华盛顿望着父亲,不解地问:“为什么承认错误会比一千棵樱桃树还珍贵?”

父亲尊尊教导说:“一个人敢于承认错误、为自己的错误负责,他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

华盛顿从未忘记从这个事件中学到的东西,他一直像小时候那样诚实守信,受人尊敬和爱戴直至生命结束。

华盛顿从父亲那学会了勇于担当的品质,这对他一生的成长都产生了积极影响。每个人都会有做错事的时候,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当孩子做错事情,重要的不是错误本身,而是我们成人怎么样让孩子认识到他的错误以及承认错误。

为什么孩子都很害怕犯错误,害怕承认错误呢?因为他们害怕承认错误后会挨骂、挨打,或者有人会看不起他。

其实,孩子不承认错误,就等于错上加错,这是比犯错更严重的后果。做错了事,只要改正就好,但是如果做错了事用撒谎的方式去隐瞒,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逃避责任的恶习,最终酿下更大的错误。

如果孩子只是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却看不出自己到底错在哪儿也是不行的。所以,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成人要帮助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把道理讲明白。然后给孩子改过的机会,从精神上善待孩子,才能从根本上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6多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

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美国前总统里根

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它是每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一个人只有具备责任感才能自觉地学习、工作,并做出成绩。责任感也是当今孩子应着力培养的重要方面,从小培养起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习惯,长大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但是,纵观现在的孩子,责任感缺失成为一个较为普遍和严重的问题,许多孩子不知道学习为谁而学,做事马虎草率、不认真,不关心结果,出了问题习惯推到别人身上。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以下情景:

镜头一:

平时都是妈妈叫乐乐起床,有一次妈妈醒晚了,眼瞅着孩子快要迟到了,就急忙叫醒孩子,给孩子穿衣服、备饭。孩子最后还是因迟到受到了老师批评。而孩子不但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反而理由充分地告诉老师说:“今天,妈妈起晚了,没能早点叫我,这不能怪我。”

镜头二:

孩子做事没有耐性,尤其不喜欢写作业。每天放学之后,他总是磨磨蹭蹭地拖延时间,等到临睡觉的时候,作业还是没完成……

镜头三:

值日生打扫卫生,可是卫生工具没归位,门窗没关,教室里却空无一人。

这样的类似镜头并不在少数,乍一看,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像话,缺乏责任感。细一想,这完全是孩子的错吗?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什么不妥当的地方呢?

有位儿童教育学家说:“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你怎样引导他。没有不称职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孩子绊倒了,母亲教孩子骂“凳子是个坏坏”;孩子把碗碰翻了,妈妈忙怪自己没放好;孩子上学,妈妈怕误了点,一个晚上醒三次。

另外,父母为上小学的孩子喂饭、替孩子背书包、陪读,这些都是做父母习以为常的疼爱孩子的错误方式。西方一位教育家针对这种现象指责说:“我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要教育他们的孩子推卸责任。一个不懂得承担责任的人是不会有任何出息的!”

我们来看看外国是怎样教育孩子学会承担责任的吧。

美国前总统里根小时候和小伙伴踢球,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窗踢碎了。父亲没有责怪他,在对邻居进行照价赔偿后,把儿子叫到跟前,对小里根说:“玻璃是你打碎的,应该由你来承担责任,由于你现在没钱,我先给你垫付上这笔赔款,你要利用暑假去打工,用把钱还我。”结果整整一个暑假小里根拼命干活,才还清父亲为他垫付的15美元赔偿款。

美国的普通家长也非常注重从日常的小事开始教育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一位父亲周末带着8岁的儿子,到儿童游乐园玩,为了得到优惠价,他一次买了十张一个月的门票,交给孩子保管。孩子高兴得了不得。一张票可以玩遍转椅、小火车、滑梯等几个游戏,结果等坐完轮椅,其余的票都被儿子弄丢了。父亲看着儿子愧疚而充满期冀的眼神,没有责备他。但为了让儿子吸取教训父亲,学会承担责任,没有再花几美元为儿子重新买票,而是故作轻松地说:“找不到,这次我们就不坐了,下次记着把票保管好了。”儿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虽然很想接着玩其他的游戏,也只能恋恋不舍地离开。

国外的这位父亲在儿子犯错误后,抓住机会教育儿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注意方法和效果,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儿子,以免儿子因感到受委屈而想法推卸责任,这对孩子人格和人品的教育和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懂得,从孩子呱呱坠地那天起,他就是一个**的人。作为一个**的人,仅仅有文化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格和人品,而且,这一点将日益成为孩子将来在社会立足的关键因素。对孩子的责任心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引导,是我们家长责无旁贷的责任,家长不必无所不能,而应该让孩子亲自去体验。

7榜样越多,孩子责任心越强烈

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越小,他的生活经验越有限,那么生活鲜明的形象对他的影响就越强烈。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责任心是以认识为前提的,没有是非标准,责任心就无从谈起。孩子由于年龄小,其辨别是非真假的能力、意志力、坚持力很差,责任意识尚未巩固成形,他们常常是以权威人物,主要是老师、家长的行为作为其判断的主要依据,并且通过无意识模仿而习得相应的语言、行为、习惯,因此,权威人物自身的责任水平在孩子责任心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榜样作用。

一般说来,孩子模仿榜样的语言、行为、习惯,有如下几个阶段:先是榜样人物事迹使孩子感动,让孩子有惊叹、佩服、敬慕之心;再是这些事迹内化为孩子的认识和需要、激情,使其产生跃跃欲试之念;最后付诸行动,或模仿或由模仿进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

孩子身边的榜样,可以是历史英雄人物、身边各行业人物、教师、父母或者孩子的玩伴。孩子的生活环境主要在家庭里,接触最多的就数父母了。

托尔斯泰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从混沌初开的孩童到学会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的成人,这个成长的历程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本身来说是一面镜子,无时不在影响着孩子。要想让孩子成长为有责任感的人,家长必须从自身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

比如,面对孩子玩完玩具后的残局,妈妈可以伤心地说:“小玩具,是谁把你丢这儿了,你是不是想回家,我送你回家好吗?”于是把玩具拾起来,放回原处。孩子开始时会比较好奇,时间长了,他会学着把玩具收好放好。

有的时候家长可以有意识地与孩子谈谈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完成一项工作或克服困难后的愉快心情和成就感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感觉到责任意识的重要性,人的一生总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前进。

但由于孩子的能力有限,他们的模仿是没有选择性的,父母的一些坏习惯、不文明语言,做事拖拉的习惯,自私自利的品行,都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被孩子效仿,这些是应该竭力避免的。

同伴也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同伴是孩子成长中不可少的挚友,在和同伴的相处中,孩子都有和他人竞争合作学习的**。

隔壁的兰兰是扬扬的好朋友,她一看完书就把书放得整整齐齐。一次,扬扬和兰兰一起看书,兰兰看完后把书放好,可扬扬把书丢在地上,妈妈可以对他说:“扬扬像兰兰一样乖,把书放放好。”扬扬一听,高兴地把书放好了。

很多英雄人物事迹流传古今,也是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的典例。家长可以利用英雄人物事迹影像片、故事、书籍作为培养幼儿责任心的教材,使孩子了解关心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心,并以此引导幼儿做小事做起,逐渐培养成既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又对自我负责的**个体。

榜样越多,孩子的责任心会越强,孩子的心灵会因为榜样的存在而不再孤寂,会因为榜样的存在而变得坚韧。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我们的孩子缺什么最新章节 | 我们的孩子缺什么全文阅读 | 我们的孩子缺什么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