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发展到今天,对于性,人们虽不至于“谈性色变”,但总是羞于启齿、遮遮掩掩,而我国在这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青少年尤为严重。♀+言情内容更新速度比火箭还快,你敢不信么?有的女孩子担心坐男孩子做过的椅子会怀孕,有的认为领了结婚证,自然就有孩子了,有的不停追问我是从哪儿来的?还有的孩子把性与“黄色”等同起来……性知识匮乏引起的尴尬与孩子们受到的性教育有很大关系。目前这一代的孩子家长成长于一个性封闭的时代,几乎没有接受过正式、系统的性教育,性教育观念陈旧,认为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则是教唆犯罪。由此可见,对孩子进行科学恰当的性教育是家庭教育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不同年龄段产生的性困惑
如果一个注重教育的家庭却羞于进行性教育的话,那么他们的孩子依然难成一个健全的天才。
佚名
孩子从一出生到进入成年阶段,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其中包括缠绕心头的性困惑,由于这方面的问题总是那样的令人难以启齿,孩子们往往不知该如何解决,于是他们怀着好奇心私下里偷偷了解,结果困惑不仅没能解决,还产生了新的疑惑。这都是由于性教育不足带来的问题。
专家指出对孩子的性教育可以分为幼童阶段(0~6岁)、童年阶段(7~10岁)和少年阶段(11~14岁)。应该来说,孩子进入3岁后,他们会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体,探索性问题,这也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最好时期。
7~10岁的孩子进入了青春期前期,孩子已经有了自我意识,自尊心强,同时爱与同**往,疏远异性。1114岁的孩子开始对怀孕、生育、分娩、**等表现出兴趣,父母作为孩子性教育的启蒙老师,一旦对他们的问题不能给予耐心解答,或讥笑和压抑孩子对事物的探索,将会影响到孩子对性的态度,并会在其后长久地存在很多年。
幼童阶段(0~6岁)会产生的困惑:
三岁的田田长得聪明可爱,家人都很喜欢他,可是有一天,他突然问妈妈:“妈妈,我是从哪儿来的呀?”妈妈一脸的尴尬,不知如何回答,就哄着他说:“你是妈妈从马路边捡来的。”
4岁的燕子刚上幼儿园,第一天,爸爸去幼儿园接她,她很好奇地问:“爸爸,为什么上厕所时,有的小朋友要站着,而我却要蹲着呢?而且有的小朋友长得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以后你长大了自然会明白。以后上厕所的时候要专心点,不要东瞅西看的,记住了吗?”
以上类似的产生困惑时常会在6岁前的孩子身上出现。
童年阶段(7~10岁)会产生的问题:
上小学二年级的佳佳平时喜欢跟社区里的同学毛毛玩“过家家”游戏,有一次,两人玩着玩着,佳佳出口对毛毛说:“你是我新娶的老婆,以后要听我的。”接着把毛毛打扮成新娘子的模样,还凑上前去吻了毛毛一下。毛毛被吓哭了,便跟佳佳妈妈告状说佳佳欺负她,佳佳妈妈对儿子训斥道:“你就不学好……”
9岁的迪迪看电视时看到男女抱在一起接吻的画面,从此以后便对此产生了兴趣,可是每当与爸爸妈妈一起看电视,出现男男女女热烈拥抱的画面时,妈妈就会赶紧蒙上迪迪的眼睛,或者故意把孩子支开。迪迪就问妈妈为什么不让他看,妈妈吓唬他说:“接下来的画面很恐怖,看了晚上会做恶梦。”“可我一点不觉得害怕,还觉得挺好玩的啊。”
710岁的孩子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和好奇,需父母对此进行恰当引导。
少年阶段(11~14岁)会产生的困惑:
上小学五年级的婷婷不知不觉中发现自己的胸部越来越突出,她为此感到很害羞,尤其是遇到男生时会觉得很不好意思的脸红,走路不敢抬头,不敢挺胸,更不敢主动说话,好像是做了错事一样。于是,她偷偷用穿紧身内衣、宽大外衣的办法来掩饰胸部的变化。还刻意地在语言、动作、发型等方面把自己装扮得跟男孩子一样。
上初中一年级的小超最近身体有些不舒服,早上起来发现裤子上有黏黏的东西,小超不知怎么回事,也不好意思问爸爸妈妈。爸爸发现后,告诉他说:“你开始发育了。”“发育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小超困惑地。“这说明从此以后你就是男子汉了,不再跟小孩子一样了。”
11~14岁的孩子面对身体突发出现的变化会茫然不知所措,面对发育上的困惑,父母必要跟孩子讲些有关身体发育的知识。
青春期(15~18岁)会产生的困惑:
18岁的小军发现自己对女生有着难以抑制的好感,于是,开始通过偷偷看有关女性的杂志,来加深这种感觉。还学会了给同班女生写纸条来表达爱恋之情,后来被班主任老师发现了,被狠狠地批了一顿,但他始终无法剪断对那位女生的好感。
高一的安杰和同学小凡谈起了恋爱,可对爱情懵懵懂懂的两人都不知道谈恋爱应该是什么样子,对两性之间的知识知道的更是少之又少。一天,安杰吻了小凡,但接吻之后,小凡便害怕起来:“我这样会不会怀孕呢?”安杰惴惴不安:“应该不会吧,我也不太清楚。”从此以后,小凡一有身体不适,便以为自己怀孕了,背着思想包袱,从此成绩迅速下滑。
以上孩子出现的种种困惑可以看出当前孩子性知识的贫乏,也说明父母和学校老师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任重而道远。
2我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
藏物于匣,越是不让人看,人们就越是想看到,不如将匣子打开,就没有神秘可言了。
近代革命家谭嗣同
一个5岁的儿子好奇地问妈妈:“妈妈,我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妈妈抚模着儿子的头说:“你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
儿子不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仍然不解地问:“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爸爸和妈妈,小孩子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那还要爸爸做什么?”
妈妈说:“爸爸把种子放在妈妈肚子里,然后种子在妈妈肚子里慢慢长大,等成型了,就从肚子里生出来了。”
没想到儿子还不肯善罢甘休:“那种子是怎么放进去的?小孩子又是怎样从肚子里生出来的呢?”
妈妈一听不知该如何回答了,她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会问这么“深奥”的问题,而且自己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便胡乱回答说:“是爸爸在妈妈肚子上打了一个眼,把种子放进去了。”
几星期后,母亲看见儿子和他两岁的妹妹在后院玩,儿子拿一颗草籽在妹妹肚脐上戳。妈妈高声叫道:“你们在干吗?”儿子迷惑不解地望着妈妈说:“我要妹妹有个孩子,这些是我找到的最小的种子。”
大多中国家长都耻于跟孩子谈“性”,或者不知道该如何跟孩子谈这方面的东西,甚至根本没打算让孩子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认为为时过早,担心孩子知道的多了会学坏,便选择了放弃,任由孩子自己在成长的道路上去模索探究。♀
有一所大学有关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对280名小学生进行了一次随机调查,来了解他们获取性知识的途径。其中有225人(占总人数的80(百分号)以上)选择了书报杂志和影视作品,有31人是听别人谈论后了解的,10人是从老师那获取的,只有1人是从家长那得到的。
儿童对性问题比较敏感,但又不愿多求教父母,很多少年儿童的性知识不是来自家长、学校,而是在与同伴的交流或者是从书刊影视中得来的。从这些渠道得来的性知识往往会带给孩子不正确的引导,而许多性心理障碍都植根于童年时期。
实际上,从一个人开始来到世上性问题就会永远伴随着他,而且还会引起各种各样的疑惑和烦恼。家长如果对孩子感到好奇的性问题避而不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起到非常不利的影响。
教育专家指出,对孩子的性教育越早开始越好。因为和学龄前的孩子交谈是最容易的,他们会像海绵那样吸取知识,另外,研究也表明,受过性健康教育的孩子不容易遭受到**和性骚扰。
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多让孩子参加运动,多看健康书籍,把孩子的心思吸引到学习上来,多与孩子交流、谈心,多关心孩子的心理与生理的健康,只要教育得法,孩子就会改变过来的,但有一点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打骂孩子,那样会适得其反的。
3孩子好奇,家长难以启齿
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
明清启蒙思想家王夫之
案例一:琪琪是一名上初一的中学生,有一个比他大七岁、正在念大学的表姐,学校放假的时候两人就像亲兄妹般地经常在一起玩。琪琪很喜欢表姐,人长得漂亮,尤其是笑起来的模样特别惹人爱。
寒假的时候,表姐又来琪琪家玩,吃过中午饭后,琪琪一头倒在床上睡着了。当他醒来时,突然发现表姐居然也在他床头的另一端斜靠着睡着了。琪琪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完全没有了睡意。因为妈妈告诉过他,不许和女孩子同床,否则女孩子会生孩子的。但是,琪琪又对身边的表姐产生很大的好奇心,看着表姐那粉红的脸颊就有想模一模的冲动。他大胆地触模了一下,表姐没有醒,这让他的胆子变得更大了,然后又小心翼翼地偷模表姐高耸丰满的胸部,就在这时表姐不经意地醒了。表姐看到表弟琪琪那痴迷的表情,大骂表弟流氓,并把这件事告诉给了琪琪妈妈。琪琪被妈妈狠狠地教训了一顿,骂他色胆包天。琪琪觉得很冤枉,更令他失望的是,表姐从此跟他再也没有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好像对他有了防备之心。而且让琪琪感到疑惑不解的是,很长时间过去了,表姐的肚子并没有像孕妇一样大起来。
案例二:琳琳是个初二学生,父母都是医院的医生,所以家里放着许多医学方面的书籍。在学校生物课老师该讲人体生理卫生这一章节时,没有讲,让学生课下自己看。琳琳对这一章的内容很好奇,但是课本上的内容又很简略,所以经常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对这方面的兴趣。对其中有关两**往的描写性情节读得津津有味,对其中那意味深长的“伏笔”,琳琳的大脑好像特别好使,读完之后,他能对接下来将要发生的情节浮想联翩,在想象中获得满足。
琳琳不仅对文学作品中有关情节感兴趣,而且还对家里存放的医学方面的图书抱有很大兴趣。有一天,趁家里没人偷偷走进爸爸的书房,津津有味地读起医学方面的书,爸爸突然撞了进来,琳琳赶紧把书藏了以来,但还是被眼疾手快的爸爸一把夺了过去。爸爸发现书名是《性的知识》,顿时大为恼火,将儿子狠批了一顿。琳琳搞不清,对性感兴趣难道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对书中那些惟妙惟肖的情节感兴趣算不算是心理变态?
以上两个案例是青少年对性知识了解甚少但又充满好奇心的典型案例。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懵懂的男孩子偷看言情小说、爱情大片和“妇产科”方面的医学书籍,这实际上是对性产生好奇心的正常心理现象。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性激素水平的迅速升高,青少年逐渐萌生性意识,紧张、惊喜、恐惧等是经常会出现的心理。还有的孩子会对性知识产生浓厚兴趣,对异性产生好感,喜欢异性歌手、影星,有了自己的心中偶像,对身边的异性单相思或有意接近、讨好异性,写情书、约会等等,开始有了自己的私人小秘密和私人空间,有的会产生**望、出现性的幻想和憧憬,甚至性冲动。对于生理发育正常的青少年来说,这些现象是很合理的正常现象,家长没有必要恐慌,没有必要进行指责,而应该及时有效地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性教育,树立正确的性观念,使他们认识到**望和性冲动并不是什么低级下流的事,没有必要为此感到内疚和自责,当然也要教育孩子可以做什么,比如可以和异性握手、与异性一起游玩等,也要强调一些原则性的问题,比如不能恣意放纵自己,对感情问题要有责任心等等。
4性知识缺乏带来的身心伤害
性教育首先就是社会人格的文化教育,如果认为同个性的全部发展无关而**存在,就不可能是正确的社会教育。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
16岁的涓涓是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曾代表学校参加全镇举行的小学语文、数学阶段性竞赛。那次,当她上二楼准备进考场时,突然呕吐起来。老师急忙把她搀扶下楼,镇中心学校用车火速将她送往镇中心卫生院。不到半小时,中心卫生院传来消息,涓涓不是病了,而是怀孕了,生下一健康女婴。
这个消息震惊了所有在场的师生。她的班主任老师这时才回想起,近来一段时间涓涓每天来上课,都是外穿一件浅绿色的胖大羽绒袄,原来是为了遮掩身体的变化。
涓涓的母亲知道后悔恨地说:“她咋有了男朋友,家里也搞不清。怀孕后,她后悔的要死。”
这是几年前一个真实事件,而非娱乐性的调侃。如今类似的事件已不鲜见。2007年4月,海南省某市一职业中学一名初三女生上课时突然月复痛,并产下一名足月女婴。经事后调查,该女生与同级男生发生早恋,未经任何避孕措施就发生了关系。这起突发事件不仅令双方家长尴尬不已,也使学校措手不及。
这种事件的发生与孩子们性知识的缺乏不无关系。2001年北京某家媒体报道,北京五中的学生自己设计实施的一项相关问题调查结果,学生们表现出来的性观念让人吃惊。
在对739名中学生的调查中,488(百分号)的学生认可婚前性行为。其中有99(百分号)的学生认为,一见钟情就可以发生性行为,甚至有25(百分号)的学生认为:“只要给好处,就可以发生性行为。”
调查中178(百分号)的学生承认曾与异性拥抱,101(百分号)的人承认曾与人接吻,在“是否发生过性行为”一栏,7人填了“有”,22人拒绝回答。♀
另据报道,一个“青春健康”的调查在北京、天津、广州等12个城市展开,结果显示,婚前性行为比率很高。至于青少年感染性病、艾滋病、吸毒等事件,更频频见诸报端。令人遗憾和担忧的是,这类事件似乎并未促使社会各界下决心强化性健康教育并采取行动。
“以前是孩子不懂大人的事,现在是大人不懂孩子的事。”这是许多现代家长的苦恼。这份调查资料又一次让家长们惊讶地张大了嘴。“我们确实有必要对孩子们进行系统的性教育。”一位家长说,“以前总觉得孩子小,还不懂,现在看来,我们的眼光太老了。”
当前学校开展的青春期教育仍然处在一个教育的空白点。不少中学生对记者说:“老师讲生理卫生课,连她自己脸都红,就隔过去不讲了,让我们自己看。”老师对此问题的看法是,虽然他们觉得讲性知识很有必要,但站在讲台上又开不了口,觉得挺不舒服。也许让学生们生活在“真空”中更安全,结果却是适得其反,越来越多的孩子们产生了愚蠢的行为。
2000年4月29日,《文汇报》发表了一篇新华社的稿件,题目为《婚前性行为呈低龄化趋势》。记者调查发现,怀孕而接受人工流产、中期引产手术、宫外孕手术的未婚少女逐年增加,最小的年龄仅13岁,患宫外孕的少女平均每月一例。大多数未婚少女缺少避孕乃至怀孕的相关知识,有的中学生停经数月却不知是怀孕,有的甚至将月复中已经明显出现的胎动误认为是肠痉挛,结果导致承受巨大痛苦的手术,严重损害身心健康。
至于性教育,早在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就郑重提出,应当在男孩子首次遗精之前,在女孩子来初潮之前,将性的知识教给他们。应当说,这是一个科学的建议。可半个世纪过去了,至今未在中国成为现实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5因性迷失走上歧途
性困惑主要是缘于缺乏性教育。
佚名
案例一:兰兰是初中一年级学生,聪明活泼,班里的学习委员兼语文课代表,深得语文老师的爱戴,两人如同知己无话不谈。一天放学后,兰兰去语文老师那交作业本,多呆了会儿,便拉起了家常,俩人越说越投机,最后兰兰神神秘秘地从书包里掏出一个漂亮的手提袋给老师看。老师好奇地问里面装的什么神秘的东西?兰兰让老师猜,见老师猜不到,很神气地将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原来是五颜六色的信,有的是鸽子形、心形、还有苹果形,在桌子上堆成了一座小山。兰兰得意地炫耀这些班级里的几个男生给她写的“情书”,大概有六七十封,这么多的情书仅仅是她升入初中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男生写给她的,足以说明她在男生中很引人注目,很受人欢迎。
兰兰随手拿起两封落落大方地读了起来:“老婆,我好想你……”“老婆嫁给我好吗?我会好好对你……”“老婆,还在生我的气吗?……”
老师一听急忙叫停,指责道:“小孩子之间怎么可以这样称呼?老婆老婆的,这是随便可以叫的吗?兰兰,你要知道你还是学生,要全身心的投入学习……”
“行了,老师。”兰兰还没等老师说完便不耐烦地打断了老师的指责声,“您也太土了,都什么年代了,还跟老太太一样思想守旧。现在五六岁的幼儿园里的孩子都知道老公、老婆的了,我们现在都是中学生了,已经严重落伍了。”
兰兰歇了口气,接着说:“老师,您知道现在什么女孩子最让人瞧不起吗?”老师被问得瞠目结舌。
“那就是没有人爱,没有老公的女孩子。”
“这是谁说的?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单纯了。”
“老师只有您不知道,其实我们心里都是这么认为的。”
老师面对这样一位让她欣赏的优秀学生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
案例二:小罗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勤奋刻苦,性格内向,很少与同学来往,平时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在老师眼里是,他是个不惹事的老实听话的好学生,常常被当作那些不遵守纪律、爱打架斗殴的孩子的学习榜样。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老师眼里的这位好学生在寒假后被学校开除了,原因是曾多次猥亵一个小女孩。师生对这一消息很是吃惊,怎么也无法将猥亵这个字眼与眼前这位勤奋刻苦的花季少年联系在一起,可是,事情就是这样发生了。
如今由“性”引发的暴力案件,犯罪主谋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并不鲜见。权威数据表明,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中30(百分号)是性犯罪。他们的犯罪情节、他们对性的随意叫人吃惊,他们对暴力的“迷恋”让人恐惧。
青少年出现这样的问题,与在学校和家庭中所受到的教育程度有很大关系。调查中发现,犯罪青少年的家长知识层次较低,绝大多数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文盲占了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职业多以农民个体户或无正当职业为主。这样就制约了其对子女的教育,容易导致教育的两个极端:一是过分溺爱,造成青少年以我为中心的心理畸形,为所欲为;二是任意打骂,使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缺少与父母的沟通。这两种教育方式都容易让孩子走上犯罪道路。
6谈性绝不能回避的教子话题
在寻找童年这座神话之宫的入口的时候,我总认为有必要在某种程度上使自己变成一个小孩子。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才不把你看作一个监护这个世界的看守人,一个对世界发生的事漠不关心的人。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
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在飞速变化着,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十几年前的中国,人们还认为大学生谈恋爱是不应该和不道德的事情,而今天的孩子却认为大学生谈恋爱理所当然,这与孩子生活学习的环境不无关系。
当今社会,丰富的物质生活,加上报纸、杂志、电影、电视、电子杂志,特别是网络等各种媒体的“十面埋伏”,形形色色的信息无不刺激着孩子们的感官,让孩子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来自于外界各方面的影响,其中不乏性方面的影响。此时,家长如果不注意用正确的性知识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不让孩子性知识的丰富与身体的性成熟同步发展,将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产生性困惑,如果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还有可能误入歧途。因此,及时对孩子进行性知识教育是家长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与孩子谈性,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家教话题。
在西方此方法的状况也不容乐观,否定童贞的严重后果正困扰着美国社会。由于青少年过早的性行为,出现了大量少女妈妈。为了抚养孩子,她们中有的不得不辍学。由于她们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且缺乏谋生能力,她们的孩子很难得到应有的教育。这些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长大后又重蹈覆辙,走上父母的老路。这样形成恶性循环,进而形成了一个就业率低、犯罪率高的社会阶层。
这已经成为美国严重的社会问题。现在,美国大部分的中小学生倡导青少年推迟性行为,并发起了保护童贞的运动。
有人会说:美国的性观念太开放才出现了这么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国是个很传统的国家,中国的孩子不至于这样。
这种估计未免太乐观了。中国加入wto后,西方国家对中国这个具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早已垂涎三尺,他们想方设法把自己的产品打进中国市场,他们利用近百年来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营销手段,对刚刚入世的中国消费者施加影响。在他们使用的各种商业伎俩中,就不乏采用等办法引诱青少年上钩的手段。今天在大街小巷上随处可以看到充满**的性感内裤、内衣广告、化妆品广告等等;网络、电影、电视,特别是美国所谓的“好莱坞大片”中也时常充斥着**的场面。
在这种**横流的形势下,中国家长应该汲取西方国家家长过去对孩子性方面过于放纵的教训,认真地与孩子讨论性问题,为孩子设立性行为的界限,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性行为,并和孩子一起抵制各种性的诱惑。
孩子如何顺利地通过性的风暴期,在未来享受到美好的幸福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的关怀和引导。
可以说,抓住性教育这一关键,是时代对每一位家长提出的迫在眉睫任务。为了给孩子传播正确的性知识,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性观念,父母一定要将以下的细节做到位:
(1)将正确的性观念传达给孩子
调查统计表明:青少年对性问题感到神秘的约占40(百分号),对性感到恐惧的占35(百分号),对性感到羞愧的占25(百分号)。
据此,家长不得不对孩子的性教育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不能正确地认识性和对性冲动的孩子,通常会自我否定,进而会出现压抑、早恋、焦虑、自卑和变态等情况,影响学习和心智完善,严重者可能导致犯罪。
家长应引导孩子成熟地看待性:告诉孩子不拿性开玩笑或者侮辱他人;尊重他人的**部位;不偷看、不故意接触别人的**部位;尊重异性,避免过分亲热。
家长应引导孩子坦然地看待性:告诉孩子每个人的发育时间不尽相同,身体变化也有差异;每个人都会因为性器官的发育成熟、性激素的增加而产生**,青春期的性冲动是很正常的事情。
家长应引导孩子有责任地对待性:告诉孩子青春期是为今后构筑基础,培养自己各种能力,并逐渐走向**的一个重要阶段,把经历放在学习上,是对自己未来负责的表现;要敢于拒绝异性过分的要求,同时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有过分亲热的行为表示,以免产生误会。
(2)不要把对孩子的性教育全部都推给学校
有的家长会说,学校不是也有性教育吗?为什么要我们家长来做这件事呢?和孩子谈性怪难为情的。的确,学校里也开了生理卫生课,可是其教育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往往不是知识过时,就是教育时机落后。
今天,发育较早的孩子一般在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就进入青春初期了,可是目前学校的生理卫生课却安排在初二年级。学校的性教育普遍落后于现实,在教育时机和教育内容上都存在错位。在教育时机上,该教的时候没教,该导的时候没导,在教育内容上,孩子们最关心的是性心理,可是老师们教的尽是性生理。不能从性心理方面指导他们怎样消除性困惑,这样的性教育就聊胜于无。
既然学校使这些处于性知识饥渴中的孩子无法解渴,那么,如果家长尤其是同性家长在家中又不给孩子辅导性知识,孩子就很容易出问题。
专家指出,性教育并不能只是家长讲、孩子听,其实更重要的是孩子讲、家长听。否则,家长弄不清楚孩子究竟想了解什么。其实,当孩子把积压在心里的情绪和秘密全都说出来时,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3)抓住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最佳时机
父母在男孩初次遗精或女孩月经来临之际或之前不久,给他或她讲一讲有关遗精或月经的知识很实用,即使不是未雨绸缪,也是小雨来得正是时候。
当男孩子在某个夜里或早上一觉醒来,突然发觉自己身体里流出一种黏糊的、吓得自己一跳的物质时,他们这时最担心的是这样的倒霉事究竟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每天都有?这时的家长就应当抓住这个时机,一方面向他已经长大表示祝贺,另一方面告诉他有关遗精的知识。
如此施教,时机就算把握得好。如果这项工作提前一两年做,当然也可以。但如果在孩子读幼儿园时就开展这项工作,就大可不必。
(4)告诫孩子为什么不能早早偷吃禁果
一份调查结果表明,在偷吃禁果的孩子中,超过1/2的孩子是家长老师眼里公认的好学生;超过1/3的孩子来自重点中学;在这些孩子初次发生性行为时,100(百分号)不用安全套;发生性行为后,家长和老师100(百分号)不知道有这么回事;这些孩子对学校与家庭的性教育100(百分号)不满意!
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告诉孩子不能偷吃禁果几乎是所有家长的重点话题,可是由于家长对这个问题阐述不力,至少是“告”其然而不“告”其所以然,所以孩子们基本上没有听进去。
一旦家长发现孩子“食禁”的真相后,不是暴跳如雷、气急败坏,就是黔驴技穷,宣布断绝关系。这些家长哪里知道,是他们的性教育不到位,没有说到点子上孩子才出现行为。否则,孩子也不至于会走到这一步!
在一本由中学生的性行为调查报告组成的《藏在书包里的玫瑰》一书中,绝大多数女生反映,由于过早进行性行为,她们的生活轨迹发生了重大改变,至今仍有心理崩溃的感觉。如果事情放在现在,结局就会大不一样这些当事人,当初无一例外是为自己纯真的、青春萌动的爱情,自愿付出这人生的第一次;几乎所有人当时都紧张无措,没有一个人从这第一次中体味到快乐;一旦女方怀孕,那些男方万分惊慌,谁也不敢负责;她们没有一个最终是和自己的“第一个”结为夫妻的!当然,这也说明:她们的家长对她们的性教育不很在意。在禁果问题上,家长应当告诉孩子,什么才是符合社会期望的判断,把它说清楚、说到位,让孩子自己明白后果、好坏,而不是把家长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也就是说,家长只能引导孩子,孩子的青春要靠他们自己负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7孩子早恋了,家长怎么办
早恋现象,就像是希腊神话里的潘多拉盒子,打开它,种种灾祸就会纷纷飞出。所以,有必要将它紧锁。
佚名
现在,十几岁的孩子在几年前就知道“爱情”这个词了,再加上现在的影视剧里男女明星们出神入化的形象表演也诱导孩子们心中的爱情枝芽悄悄地萌发,异性的突出表现及特长,如学习好、长相好、品质好等,往往都会使他们产生倾慕之情。
早恋是一朵带刺的玫瑰,孩子们常常被它的芬芳所吸引,但要触模,就会被无情地刺伤。那么,家长应如何对待孩子的早恋问题呢?
有一个上六年级的小女孩跟妈妈提到同学间的“恋情”,妈妈放低姿态,以同龄人的语气问女儿:“你有喜欢的人吗?”或者“有人追你吗?”
小女孩脸上红扑扑的,有些不好意思,见到妈妈如此近距离地和自己谈心,就透明地告诉妈妈说:“反正你是我妈,我就直接跟你说吧,我们班上第一名的男孩追过我。”
“你呢?你喜欢他吗?”
“他对我表示过,我对他说以后不要这个样子了,也就没事了,相处得就跟其他同学一样。”
“其实,这也没什么,我小学的时候对我们班上的一个男生还产生过好感。”
“真的吗?快说说。”说到这,小女孩起劲了。
“嗯,我俩都是班上的尖子生,不过他比我学习还要好,我很欣赏他,但也没跟他说过话,那种好感也就慢慢退却了。”
“现在的孩子比过去开放多了,可以一起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但要把握好分寸。小孩子没什么人生阅历,还不懂什么是爱,往往把好感、倾慕等同于爱。其实,爱还包含了一种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在学习的阶段不好好学习本领,将来在社会上立足的资本都没有,还哪有力气去爱啊?”
“嗯,妈妈说得有道理,怎么才能把握分寸呢?”
“就是不能太放纵自己,随随便便发生关系,特别是女孩子更要注意保护自己,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女孩若有所悟地点点头。
早恋往往牵扯到性教育的问题,如果大人一本正经地和孩子聊性,将是很尴尬的事情,大人无从开口,孩子无所适从。大人怎样和孩子谈论这方面的话题,更容易让双方接受呢?
有一个上高中的女孩告诉妈妈,她身边的一个女孩子同时和几个男朋友交往,怀孕了,但男朋友不承认会是他的。妈妈借机教育女儿说:“这样的男人一点责任心都没有,根本不值得爱。但也不能完全怪男的,女孩子首先对自己就不负责,同时脚踏几只船,这样的女人也不值得男人去爱,只能是自食其果。”
妈妈和女儿就像是朋友、同龄人一样,无拘无束地谈论着这个本来让人难以启齿的话题。女儿还告诉妈妈说,有一个同学爱上了班上的一位男生,在与男友交往时,不小心怀孕了,男友抛弃了她,她只好一个人走向冰冷的手术台,选择人流。
妈妈教育女儿道:“这种把感情当儿戏,随随便便以身相许,爱情的道路肯定走不长远。避孕的方法有好多,自己都不知道爱护自己,还企求男人来爱,不是太可笑了吗?女孩子以为为男友怀了孩子,就等于拴住了男人,不是太幼稚了吗?”
这位母亲善于抓住电视节目或旁边普通的事件,或是无意间谈到的话题,来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要比刻意地给孩子上政治课效果要好得多。
发现孩子早恋后,有的家长如临大敌,对孩子横加指责;有的家长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有的家长气急败坏,把孩子骂个狗血喷头。但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逆反心理都特别强,如果处理不好,极有可能引起事态恶化。
早恋对于青少年来说是正常的,家长不必感到惊慌。每一位父母都是恋爱的过来人,想想自己年轻的时候,是否也曾对某个异性产生过好感?既然自己也曾经历过,那么你的孩子凭什么就能绕过去呢?
8孩子网恋了,这样引导最有效
孩子形成网瘾的原因不在于网络本身,而是家庭教育偏颇导致的。
佚名
尹忱是个上初二的女孩子,父母都在外地经商,平时工作很忙,便把她寄宿在了一个远房亲戚家,父母除了为了提供生活费之外,也不关心她的成长和精神生活。在亲戚家没有跟她年龄相仿的玩伴,因此,她放学后生活觉得很无聊。有一次,尹忱跟同班同学去网吧,从此迷恋上了网络交友蓝烟灰,以此来打发无聊的课余生活。
蓝烟灰的出现让尹忱找到了精神上的知音,两人谈的很投机,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使得本来对网络有着一丝警戒心理的尹忱完全放松了警惕,不久两人就确立了恋爱关系,尹忱的学习成绩由此受到很大影响。
男友蓝烟灰通过与尹忱的网上交流,得知尹忱家庭条件不错,家里很有钱,便动不动以各种理由向尹忱借钱,并承诺保证如数归还。尹忱以为男友真的缺钱,每次都充满同情心地多给他几十块钱。
交往了两个月后,尹忱提出见面,但男友始终不肯露面,一个月后还从网上突然消失了。于是,尹忱每天在qq上等,长时间上网,变得神情恍惚,目光呆滞,学习成绩落到了班级第三十几名,当月电话费陡增至千元之上,可是蓝烟灰的qq却一直没有亮,尹忱这时才警觉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如今,人际情感的淡漠愈来愈严重,网恋便成为人们联络感情、进行心灵慰藉的重要工具,但网恋毕竟是虚幻的,单从新闻媒体披露的因网络而起的社会事件中不难看出,网络使用者的年龄、层次极为复杂,因此被别有用心的人作为行邪作恶的工具。
对于几乎毫无自制力、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的青少年来说,过多地接触网络以及网恋的危害性更大,这会使他们产生内向、孤僻的性格,做事情急躁、冲动,对网恋寄予厚望;网络以感性的虚幻世界蒙蔽青少年的理性思维,使青少年无法经受现实生活的挫折、打击。如果青少年沉迷于网恋而遭到打击,势必会影响他们的情绪j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中来。
奇怪的是他们宁愿上网跟陌生人聊天也不愿意跟父母诉说自己心中的苦恼。更让父母尴尬的是,说网络不好,孩子会认为你跟不上时尚;说聊天室太乱,孩子发觉你拿不出证据……
父母不尊重孩子,不照顾孩子的精神生活是孩子网恋和沉迷网络的原因。每个孩子需要被理解、被倾听,也许,热闹一阵之后,最终还是会归于沉寂,但对网恋中的孩子,家长不必如临大敌,应把它当做孩子成长的一个转折点,用理解、理智、宽容、包容的方法来处理,从尊重孩子出发,以朋友的身份,跟孩子沟通。
帮助精神空虚的孩子走出网恋,让孩子远离网络游戏,父母应鼓励孩子多与小伙伴去外面踢球或者玩耍。家里的电脑最好不要装网络游戏,如果不是父母工作需要,家里的电脑配置不要过高,以免孩子自己装网络游戏玩。
如果网恋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习,家长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孩子朋友似的交谈。在交谈中一定要把握好语言、方式,切忌伤害孩子稚女敕脆弱的情感,造成孩子逆反和抵触心理,或者给孩子成长留下阴影。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网恋与网瘾是分不开的。凡是有网恋的孩子,都是网迷,精神世界空虚,没什么兴趣爱好。因此,父母可通过读书看报、唱歌跳舞、绘画、种花草、家庭旅游等活动,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充实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样的孩子,即使进入“网游“网聊”,也不会沉迷其中。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