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 小戎 第五章 唇枪舌剑

作者 : wuli小星星

今天上论战台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自称赵国士子赵烨。台下顿时一片热闹,有表示鄙夷的唏嘘声,也有表现惊讶的议论声。卫鞅并没有发声,只是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赵烨,因为他深知“高手在民间”这一千古道理。至于公子昂,因为根本不懂洞香春的行情,便也选择和卫鞅一样,在一旁默不作声。

赵烨礼数颇为周全,又是微微一拱手,缓缓说道:“赵烨这厢有礼了!”此言一出,台下又是一片哗然,有说他虚张声势、繁文缛节的,也有说他为人谦恭、隐而不发的。雪歌刚好干完了杂务,见到人聚一处,便也起了从众心理,跟了过去。来到论战台前已经是里三层外三层,幸好雪歌腿脚灵活,还是当年那个铁榔头,总算稍稍挤进去了一点。

赵烨道:“诸位皆知!两个月前,六国会盟于大梁,商议分秦事宜。然而时至今日,除了先前商定的六国分工之外,却不见任何动静。在下以为其中必大有文章!”在一旁喝酒的一名黑衣商人和一名身量较小的黑衣剑士此刻也将目光凝聚到了论战台上。

赵烨继续说道:“赵国早先答应与陇西三十六族联合,两线起兵,如今却是杳无音讯,若说是被秦国识破,却也不见斥候传闻秦国向西调兵迹象。魏国作为联军主力,四十万大军更是未见向西一步,河西之地仅有六万老弱之师驻守。齐燕两国的粮草、兵甲来了不过数千,楚国也是按兵不动。唯有韩国派了三万人马一直驻扎在魏国境内。”

赵烨将所有现象统统归纳整理了一遍,在那样一个信息技术极其落后的时代,像赵烨这样的可以算得上是路路通、包打听了。台下的众人此刻都被赵烨吊起了兴趣,揣测他接下来会说什么。卫鞅本也是口舌快捷之辈,但如今碍于公子昂在,想起了老师先前说的:“想要在魏国发展,小心说话。”只好低下了头。

却是一旁的雪歌口无忌言,不假思索地就问了一句:“那秦国呢?阁下以为秦国在干什么?”众人的目光纷纷聚焦到了雪歌身上,就连在一旁的商人和武士也站了起来,倒是弄得雪歌有些尴尬了。赵烨笑道:“这位姑娘问得好!秦国听闻六国会盟,定然知道其中缘由。秦国此刻定在想方设法分化六国,使得大计泡汤、泥牛入海。然分秦事宜,却是六国国君钦定,于六国皆是有利,秦国若是真能说得动列国国君,那也只能算是天不亡秦!”

众人听闻此言,又是一片议论,不过这一次大多都是赞同赵烨的,一旁的商人和武士却似乎是松了一口气,重新坐到了席上。赵烨此刻话锋一转:“然而不才以为,分秦灭秦之事之所以如此拖拉,不在其他五国,便在魏国庙堂!”卫鞅和公子昂一听到有关魏国庙堂之事,立刻提起了精神。尤其是公子昂,就在不久前,魏王让他重回朝堂,显然是这位王兄对自己有所器重,对于此类消息,自然是甚为关心。

赵烨突然变得阴沉起来:“安邑人士或许都知道,魏王前日里提拔公子昂和白圭上了朝堂。这公子昂本是魏王之弟,又颇有才干,提拔他倒也无可厚非!然则这白圭,本是商人出身,平时多有善举,扶助魏国农商,但从一白身一跃成为大司空,实属怪哉!在下以为,分秦之事迟迟不成,便在于这魏国朝堂之争!分秦计策本是出自公叔丞相,然主持六国会盟的却是庞上将军。近日来,公叔丞相的身体每况愈下,甚至极少上朝,魏王必然担心丞相一事,却又担心庞涓一家独大,便将公子昂与白圭提拔上来,起到制衡作用,诸位以为然否?”

赵烨讲到这里,点到为止,不再多讲,给宾客们一个留白的空间。众人的反应大相径庭,有人喝“彩”高度赞扬的;也有人嗤之以鼻,认为他无凭无据,胡说一气;还有些中间派,大体上同意赵烨的观点,但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太对劲。

但不管怎么说,赵烨都是大胆的,敢做敢为的。纵使是在那个言论自由的时代中最言论自由的酒垆里发表高见,一旦走了出去,还是极有可能被一些小肚鸡肠的权贵给盯上的。轻则查水表,重则直接给和谐掉。

赵烨此时默默地离开了洞香春,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拦着他。唯有一旁的商人对着武士指指点点,比划着什么,那武士便迅速起身,负剑而出。

公子昂还算是有些修养的,他既然是来感受自由风气的,自然就不会把一国之士子给轻易和谐掉。但他心中却有说不出的滋味儿,今天的这番话算是点醒了他,魏国如今朝堂势力复杂,且先不说那老辣的公叔痤,单单是庞涓就够他喝一壶了,而新上来的白圭更是一个极大的对手,将来更是说不定会杀出哪路人马?于是便扔下一句:“洞香春名士云集,果真名不虚传。鞅兄,在下还有要事,先行一步了。”

卫鞅拱手一揖作别,却又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赶忙叫来了雪歌:“雪歌姑娘,那天你醒的时候落了个包袱在我那儿,今天竟忘记带了过来。我过几天有空了再还给你,你若是这几天有闲暇之余,也可来丞相府领取。”雪歌一时想不起来自己哪里来的一个包袱,当她刚想问卫鞅丞相府地址时,卫鞅居然已经离开洞香春了。不愧是未来的商君啊!

梅姑却把雪歌叫住了:“雪歌,你第一天来可能还不太清楚。洞香春的侍婢是不准参与论战的。虽然你今天问出的问题很有水平,但我还是要扣你一天的工钱。”雪歌此刻欲哭无泪,这才上班第一天,工钱就被黑心老板给扣光了,怪不得餐饮服务行业的劳动力流动特别频繁啊!但嘴上却只能应下了。梅姑转变了语气,问道:“你似乎对天下大势也有些了解?”雪歌不知该怎么回答,总不能说自己是穿越人士,凭空多出两千多年的知识吧?便随便找了个理由:“安邑城内有的是见多识广的人,我都是听来的。”梅姑笑道:“这样啊。你以后倒是可以去北城墙那里看看,那里尽是些奇人在城墙上写的文章。”

原来,安邑非但名流云集,也有不少大隐隐于市的世外高人,所谓“高手在民间”嘛。这些高人们或许上不起洞香春这等高档之处,便只能在较为冷清的北城墙上写下自己的见解,不得不说有些还是有其独到之处的。而阿三作为北门的门卒长,每天便有这么一项任务——抹去城墙上的字。

此时此刻,阿三便正带队干着这活。战国之世,树漆十分珍贵,因此阿三他们只能拿着磨石一点一点的磨去,不过阿三却时常能够乐在其中。作为门卒里面少有的粗通文字的人,只听他顺着城墙上的字念到:“闲来无事,水上一水。砖上加一,砖下保持队形。可有人能在砖上写下这样的十五字?”“什么东西!”阿三读得一腔怒火,最近不知怎么的,城墙上写的东西越来越蹩脚了,这不是增加他们的工作量吗?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秦风 小戎最新章节 | 秦风 小戎全文阅读 | 秦风 小戎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