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 小戎 第二十二章 众卿谋国

作者 : wuli小星星

此时的秦国,嬴渠梁心中正充满着焦虑,求贤令发出去已是快有一个月了,怎的没有一个士子愿意入秦?就像当年孔夫子不入秦国一般,但不管怎么说,孔夫子还算敬秦国三分,在《诗经》里头编入了不少秦风。♀特么对于我只有一句话,更新速度领先其他站n倍,广告少可现在呢?竟没有一个士子愿意理睬秦国,究竟是秦国交通闭塞、道路泥泞?还是秦国穷弱、危邦不居?嬴渠梁不去想,也不敢想。

这些天,他除了每日批阅公文外,更多是时间是窝在书房里,阅读东方各国的治世名著。嬴渠梁少小入军旅,读得都是些信件、密函,若说属文文采飞扬,但这些治国之道却几乎是一窍不通,更多的都是公父身上的言传身教。对于嬴渠梁而言,这些书纵使不是天书那般,却也是生硬难懂,但他坚信,纵使自己学不成个奇才大才,总也能学成个良才中才吧?

中大夫公孙贾悄无声息地走进了书房。嬴渠梁原先规定,读书的时候不许任何人打扰,但公孙贾和景监他们一起,为保住秦国立下了大功,总不能硬生生地把他给支出去吧?公孙贾拱手道:“君上为国披肝沥胆,公孙贾佩服。只是为人君者,无须事事亲力亲为,君上定是担心求贤之事,秦国地处西隅,列国士子想要入秦并非一蹴而就,尤其是齐燕之地,没有三两个月谈何容易?”

嬴渠梁知道这是公孙贾在安慰他,但还是放下了竹简,道了一句:“中大夫所言甚是,想必是嬴渠梁操之过急了。”公孙贾递上几片竹简,道:“君上还是看看最新的密报吧。”一听到密报,嬴渠梁立刻提起了精神,凭借着他对语言的掌握,很快便将竹简全部拼接了出来,快速地浏览了一番,猛地一起身道:“太好了!中大夫,你和景监他们可谓是大功一件啊!如今魏楚两国交恶,还连带着三晋全部卷入,只怕不日便要交战了,我秦国可算是躲过一劫啊!”

公孙贾淡淡道:“君上一直都为秦国操劳,如今总算有了些见效。只是,魏楚同为大国,全面交战的可能性不大,君上还得为日后做好打算呢。”公孙贾泼了一盆冷水上来,但嬴渠梁并没有埋怨他扫兴,毕竟还只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恁是谁遇到这种事都能笑得合不拢嘴了。

翌日,嬴渠梁召集群臣开了一次小朝会。秦国的朝堂十分简陋,与魏王宫比起来可谓是天壤之别,再加上群臣站的站、坐的坐,显得十分压抑,却又多出了几分质朴祥和。

嬴渠梁道:“最近山东六国之事稍稍有所缓和,但我等更不能掉以轻心。今日本公召集诸位朝会,便是讨论下一步的作为。”

嬴虔身为左庶长兼领上将军,自是有他的一席之地。但嬴虔却突然激动起来,把他那把天月剑往几案上一插,起身道:“前些日子刚平定了陇西三十六族叛乱,但要是细细说来,还是有不少苗头。这三十六族,主要是以刹云的义渠部为首,其余各部或多或少出了点微兵弱将,甚至有些才出了几百人的。经过这次刹云的惨痛教训,那些混在里头搅合的小部族肯定会见风使舵,归附我秦国,但这些小部族内定又有不愿归附之人,到时候只怕还有麻烦事来!”

嬴渠梁此时不表态,他知道行军行伍之事,大哥比他熟悉的多了,便给了嬴虔一个台阶下:“还请上将军谈谈应对之法。”嬴虔道:“对付这些戎狄,咱们自然不能手软。一方面派人去接受他们的归附,另一方面也要重兵压境,以免生变。我看啊!车英那小子就不错,不如这次再派他去!”听到这里,嬴渠梁却是眉头紧锁。上次出兵陇西本就是十分冒险之举,如今大哥却又提出了重兵压境,那东线该怎么办?只是嬴虔提到了车英,这次平定叛乱车英立有大功,升任千夫长。这位年轻将领倒是机智得很,到时候可以去找他问问办法。于是便应允道:“上将军言之有理,此事便交予车英去办吧。”

秦国的老世族中由数孟西白三族最强,此三族皆是穆公以来的军功贵族。而在此三族之中,又数白氏为贵。白氏头目白杜仁是个肚大腰圆的胖子,看似和气的他,此时却是毫不客气地指出:“君上,封地置换一事如今出了些蹊跷,不少老世族都称在封地丈量上出了问题,但公族们却又坚决不放。如此下去,只怕有伤和气啊。”白杜仁装出一副为君分忧的样子,却弄得嬴渠梁十分头疼,封地对于这些老世族而言如同身家性命一般,稍有处理不当便能惹出大事来。

老太师甘龙的权杖跺地有声,缓缓道:“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如此鸡毛蒜皮的小事,你竟也拿上朝堂来说?若是嫌自家封地不够了,老夫倒是可以拿出些来给你!”站在甘龙身后的杜挚也跟着一起发话:“为了秦国,老太师都自愿献出三十里封地,你们难道就不能向老太师学学吗?”甘龙微微一笑,白杜仁此刻无言以对,在他身后的孟凯和西乞茂却是窃窃私语。

甘龙借机发挥,起身道:“君上!老臣以为,秦国当务之急是应当继续奉行先君新政。秦国之所以越打越穷,便在于先君操之过急,若是君上能够沉下心来,励精图治,秦国必有崛起之日。”甘龙所言倒是一点不差,就在少梁大战完毕之时,嬴渠梁还曾和公父吵过,究竟是该继续进军,还是班师回朝。若是继续,则秦国就会被打烂掉;若是回朝,则有可能前功尽弃。但是归根结底,还是秦国底子太薄、太弱。

嬴渠梁起身,一拱手道:“老太师所言不假,秦国之穷、之弱,便在于国力得不到积累,便全部赴于战场。故本公继位以来,不再对魏国用兵,便是希望国力得以积攒。老太师作为先君重臣,还望稳妥掌控此事。”

散朝后,孟西白三族头领无不是对甘龙议论纷纷。孟氏头领孟凯首先吐槽:“这老太师怎的处处与我们作对啊?就算他献出了三十里封地,可他自己好歹也是半个世族啊!”白杜仁哼了一声,道:“这你还看不出来?先君在位的时候,甘龙、嬴改这班人就没少给咱们难看!”西乞氏头领西乞茂应声道:“这些年要不是因为打仗,他们也不会给咱们好脸色看。如今新君即位,他能不抓住机会重掌朝政吗?”

原来,甘龙并不是秦国本土老世族,而是鲜有的由山东入秦的士子,曾与嬴改一起扶助秦献公上台。秦献公即位之初,整肃朝纲、迁都栎阳,以示同魏国复仇到底,并任命甘龙推行新政,甘龙这才成了秦国重臣,并受领封地,成为了半个世族。后来秦献公急于收复河西,新政的事情半途而废,但甘龙依旧镇守栎阳,处理内政,最终成为了三公之一的太师。甘龙虽说与吴起这般的激进派截然不同,但任何一种改革都是利益的再分配,得罪这些本土老世族是必然的。

嬴渠梁一回到书房,便召见了车英前来。

嬴渠梁拍了拍车英的肩膀,笑道:“上次平定戎狄叛乱,车英可是立有大功啊!今天朝会,上将军还当面推举了你。若是有陇西部族想要归附我秦国,就派你去吧。”车英一拱手道:“谢君上和上将军器重。”嬴渠梁不高兴了:“还客气个甚啊?上将军推举你,是看你有真才实学,你若像个老秦爷们,就爽快地答应了。”“嗨!”车英一声应允,而后又话锋一转,“君上为何如此断定会有陇西部族前来归附?万一只是上将军一厢情愿呢?”嬴渠梁道:“陇西三十六族认义渠部为老大,现在他们的老大被打残了,还不得重新找个老大啊?”

方才言毕,公孙贾又走了进来。此时的公孙贾拿着的不再是装竹简的信筒,而是一大张羊皮纸,显然是草原部族的玩意。公孙贾道:“君上,公子虔所料句句属实。大驮、黄戎、白匈奴等十二部联名上书,决定归附我秦国。”嬴渠梁接过羊皮纸,笑道:“车英啊!看来这次你非去不成啦。我大哥说,以防不测需要重兵压境,你觉得呢?”车英沉思片刻,道:“上将军的忧虑不无道理,陇西部族定有不肯归附之人,但重兵压境,却又是大材小用了。君上只需拨给末将三千轻骑,末将便能确保无事。”这个想法虽说看上去有些大胆,但见车英并非空口白话之辈,嬴渠梁还是答应了他。

送走了公孙贾和车英,嬴渠梁突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虽说上次陇西大捷是他即位以来的首功,也很大程度上为他洗刷掉了丧权辱国的罪名,但毕竟后事繁多,容不得半点马虎。而现在,陇西十二部归附,山东六国自己又乱了起来,接下来要等的就是士子入秦了。

给事中黑伯见状,便上来询问情况。嬴渠梁满脸喜悦地道:“黑伯,演武场走起。”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秦风 小戎最新章节 | 秦风 小戎全文阅读 | 秦风 小戎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