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极无聊中,除了以前的看书,我想到了一个颇好的耗费时间的办法,平稳惬意,还陶冶精神,就是练字。尤其给穆虹丽写的信,我会先写个草稿,再认认真真地誊写一遍,尤其觉得有个好句子的时候,还想过是不是该用毛笔,虽然自己的字差得似乎不配用,好比眼下这个工作,我上班时特意穿戴笔挺的西装的话,只会贻笑大方一样,况且离了字帖写得更是没有规律,更是差了许多,除非每个字都在字帖中找到样例。
不自信中将这个想法信中一经提及,穆虹丽大为赞同,回信说生日聚会以后头一封信中的那首写小雪的小诗就很好,尤其“匝地声入梦,迷情花满天”这句她非常喜欢,计划春节回来了马上誊到笔架上面,由她提前买好了好看的便笺纸,另外这回要我来写了,所以要我认真练字,这是她的头一道谕旨。顺便又提及“赠梅春尚远,折柳冷无残”多少显得晦涩难解,而“自别伤怀日,一心待婵娟”令人动容,无论怎样,抄写在一起了会很耐看。我得了这话像真的领了圣旨,回家翻找出多年前就束之高阁的笔墨纸砚。得益于北京蕴含丰富、无孔不入的空气,放在阳台的砚台盖子上的土只差一点不能育花生草,高中时代一时兴起为练字而买的廉价宣纸像病重垂危者的黑黄面皮,或许沾上墨水就会支离破碎的一命呜呼了,看来只能去买新的来用,眼下只好暂时放弃了写毛笔的打算。不过即便硬笔书法也该有摹本,便再找出自己钟爱的一本名为《旧拓等慈寺碑》的字帖,从里面找一样的字,实在没有时只好用自己那点可怜的书法基础勉强琢磨着大概一样的笔体写了,满怀期待地寄出去。这期待是穆虹丽能够看到时欣喜爱惜,也包含着等待看她的回信里会写什么感想,而且比起以前对于等待的焦躁难耐心境,如今反而觉得是一种乐趣,甜蜜而且充实。
这样联系了两回,到底买了纸笔开始了毛笔字的练习,每次挑出一二张以为还好的和信件一并寄给穆虹丽。并且发现这种联系方法再好没有了。可以打发空闲,可以提高写字能力,可以培养耐心---无论是写字、还是等待穆虹丽的回信,还增加了给她写信的更多乐趣---这些是如今都再也没有的感受了,永远没有了,数字化的通讯,快速、便捷,也不得不说方式决定了它的轻易和随便的态度。很多方面科技能力的过度发达同样会永远地抛弃了不少或许值得珍贵的形式,凡事没有完美无缺,产生的优点中也必然会有起着相反作用的因素。
穆虹丽的回信也多了,其中提到了她的舅妈陈晓菁只是临时受命,毕竟朱招娣偶尔代替一下可以,长时间地不去报社出勤是不可能的,而陈晓菁去上班无非打发一下平日的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