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萧苏心河在王敖的陪伴下站到高高的城楼上,远远眺望敌人的营帐。夕阳下的阵营旌旗鼎盛,显示出强大的军容。敌人的最后一路三万余人的大军在一个时辰前抵达,正在西南角有序地安营,至此忠王叛军的兵力已达十一万众,若再配合三路军各一千名高手,加之城内策应的暗藏势力,京城守军绝对处于极大的劣势中。
事先谁也没想到,敌人会来的如此之快,皇上现在忧心忡忡,食不知味,满朝大臣也都苦着眉头,只有逸萧苏心河两人依然心情不错,逸萧还不忘不时开一开他的“低趣味”玩笑。非是他们二人没有压力,实际上朝廷对这一战已经失了信心,现在全靠他二人力挽狂澜了,只是他们必须要保持强大的斗志,为自己也好,为激励士气也罢。
王敖指着正前方最近的敌人营帐道:“那里就是洛北齐的大营,他每一战都会把自己的营帐四周插满旌旗,一来为了激励士气,二来也显示他每此都身先士卒,将士用命。那批高手应该就在中军营后,大战一旦开始,他们可以在任何一刻出现,不消一刻钟就可以攻到城下,我们的箭矢对他们根本无用,情况着实堪忧。”
“若没有这批高手,忠王的大军要攻进来需要多久?”逸萧第一次面对下面密密麻麻的营帐,这也是他第一次对上这种阵仗,急需临阵补课。
王敖恨声道:“他们休想!京师重地素来防守极严,城门都是采用最坚固耐用的檑木,涂以防火石粉,不怕撞烧。而且这里城高墙厚,除非我们退走,在有人守城的情况下想要破坏根本不可能,即使冲车到了门前也无用。兼且护城河阔达三丈,引的又是上游活水,无论是游过来还是将水引走都是不可能的,只能用云梯搭桥一途,而这样又必定会暴露在我们的弓矢之下。所以只要我们箭矢未用光,他们就绝不可能登上城墙。”王敖说的信心满满,对于守城器械也是如数家珍,二人都感到了他在这方面的老练非常,放心下来。
“看来最难对付的还是那批高手,现在他们人数与我们相若,都是三千,相信朱雀团也足以应付城内的杀手,如果是打硬仗,即便出城对阵也不会输多少,何况是我守他攻。这次一定叫他们吃不完兜着走。”逸萧兴奋起来道。“可惜昨晚应该带着朱雀团来的,现在则已经没机会了,因为城门已经被封死了。”
“这样未必是坏事,起码现在敌人应该还不知道我们三千华家军的位置。以华族长之能,必能运用种种惑敌之计,令敌人以为华家大军还在原地待命,大利于我们奇兵突袭。”苏心河说完略为思考了一下又道:“我们要防的还是敌人会在晋王部队到达之前,以高手强行登上城墙,再配合大军强攻,这样我们城内的人手就少了。一旦挡不住,即便华家军在城外能成功偷袭到敌人,也是于事无补,试问三千人如何能在短时间内破坏十万大军的攻势。”
“已经犯过的错误决不能再犯,否则就永远也没有机会翻身了。逸兄弟可以出城去带领华家军由西门入城。顺利的话明晚就可以到达了,待会我会去请示皇上安排接应事宜,免得到时候出岔子。”王敖说完看着逸萧,等他发表意见。
逸萧苦中作乐道:“看来我又得跑一趟了,真是辛苦命。我今晚连夜出城,带人从上游渡河过来。只要我们守得到晋王大军到来之时,这场战役就稳胜了。待将叛军赶回老家,我就去奈何天打薛亦然的**。哈哈……”
王敖为逸萧介绍了京城以西的地理情况,上游运河最近的一座桥距离京城竟然有百里之遥。逸萧不解地问其原因,王敖解释道:“这不奇怪,当初建城之时是为了防止北方的敌人攻来,那时晋王还是我们的敌人,所以我们故意在京城近处不设桥梁。如果守不住城池,也可以借南门逃遁,由于有运河阻拦,敌人无法短时间内追及。不过后来忠王转战北方,收服了大片领土,晋王也转而投诚,使得北方再无后顾之忧。没想到这一设计现在反而用来阻挡忠王的大军,令他只能由南门攻城。”逸萧心道原来如此,幸好自己将队伍留在百里外,倒是省了不少脚力。
三人商量过后,王敖匆匆进宫去见皇上,留下两人从城楼上下来,逸萧忽然问道:“皇上是个怎样的人?”
苏心河知他尚未见过皇上,动了好奇之心,略为思索了一下道:“他是一个不想做皇帝的皇帝,是一个只想像平民百姓一样安静过生活的人,皇位只是别人强加在他身上的一种负担而已。幸亏他很勤勉,因不想百姓受苦而没有选择逃避。他曾有言,如能让百姓免于战乱之苦,他宁愿放弃皇位,但现在大敌当前,他又能事事躬亲,国事依旧处理的井井有条,显示他又是坚毅不屈之辈。如能撑过这一劫,我相信这个国家会迎来一场繁荣。”
逸萧心中惊讶:“原来他是这样一个人,倒是出乎我意料之外。不过也幸好如此,起码我不会因为给一些不知所谓的自大狂卖命而感到不值。你的眼光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希望他将来会是个好皇帝吧,待以后回想起现在的事,我也能骄傲一下,因为那会儿的太平盛世将会有我现在一份功劳。”
“仗还没打你就开始幻想将来了,真不知该说你性格好还是坏。不过有你在的确让我轻松不少。这两个月我的压力很大,那时候真怕你赶不到。要我独自面对敌人,我实是没多少信心的。”苏心河感叹地道。
“你少有这般尽吐心事的,我还以为你会将所有事藏在心里呢,看来我的熏陶功不可没,你可得感谢我才行。”逸萧说完哈哈一笑,不等苏心河的反应大步去了。他不敢去找情芷菡,生怕她会跟着去,辞了苏心河后便连夜出城。
凭他现在的脚力足以及得上健马在平原上全力奔驰了,天明前一个时辰就赶回了华家大营,简云已将三千大军移到了山上树林中扎营,好方便隐蔽。逸萧介绍过情况,着简云留下领军,自行带着拓跋宏和五百朱雀精兵团朝上游运河桥行去。为了保险起见,又派出探子先他们一步去前方查探地形,以方便隐蔽行军。
五百军旅不等天亮就偃旗息鼓、马踏无声地绕过运河上游一座石桥,由西向北向一座林木茂盛的彼秋山驰去。
据说这座山上的树林在夏末之时就已经开始变黄,京城依旧烈日炎炎时,这里就已经开始秋高气爽了,给人以此夏彼秋的感觉,此山也因而得名。据王敖介绍,这里的山路隐蔽非常,直通京城西门,原本是当年为了抵抗北方敌人时用来出奇兵绕后击敌的,从山上到西门只有小半天马程。
就在逸萧领着大军快到山下时,前方探马奔了回来。一名探子神色凝重地禀报,前方发现军队隐迹在山上。逸萧一惊下连忙追问,那名探子答道:“我们的小队刚到山下,就听到山上隐约的马嘶声,模上去的时候只见到上面一处处的简易营帐,都是临时刚搭起来的,应该是刚到不久。那里林木太深,我们不敢细查,不过起码有上万人。他们都不插旌旗,也不生火造饭,分明是在隐蔽行藏,怕人发现。”
逸萧心念电转,根据王敖的情报,北方只有晋王的队伍正在赶来,照约定那应该是十天之后的事情了,难道忠王叛军事先早有预谋,在这里埋伏了一支大军?逸萧细想又不可能,随即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留下几名精兵团员在山下守着,逸萧展开身法一个人上了山。时值初秋,山上满是红叶,阳光下有如一团团火云簇拥在一起。逸萧没有欣赏的心情,他将灵觉散到最远,小心翼翼地向上攀去。没走多远,果然听到山腰处人声传来,对方都是尽量压低声音,但依旧被他听了个一清二楚,只听一人正抱怨道:“这些天赶的都是夜路,大家都辛苦极了,现在又不让生火,连口热饭都吃不上。也不知道将军是怎么想的,这样人困马乏还怎么打仗,到时候死的可不是他们那群当官的。”
“别抱怨了,待会被伍长听见保证你吃不完兜着走。打你个几十鞭子看你还有心情废话。”
“这里的天气真不好,秋天了还这么热,真让人受不了,早知道好穿些衣服来。”
逸萧灵觉感到山上的人大都聚在一起,三五成群,不敢冒险擒一个下来拷问,听了几句见听不到什么重要消息,无奈悄悄退了出来。
回来路上他左思右想,这股部队很有问题应该是晋王的军队,可是既然到了为何不入城?回到精兵团休息地后,他先吩咐人快马回去通知简云将大军带过来,自己则带着精兵团远远避开彼秋山,继续向京城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