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游击队毕节受编
红二、六军团不费一枪一炮进驻了毕节城,近一年来,这支转战数千里,四处苦奔波的红军队伍暂时摆月兑了国民党十几万大军的追剿,有了栖息之地,战士们也可以过一个安稳年了,两个军团上下欢欣鼓舞,士气高扬。军团首长贺龙、任弼时、王震、夏曦等看到乌蒙山中的黔西北大地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便遵照“石阡会议”精神,准备以毕节为中心,开辟川滇黔边区,建立革命政权。
入城当天,红军便张贴了署名毛泽东和朱德的安民布告,除了土豪劣绅闻风丧胆、仓皇逃窜外,毕节人民都生活在一种安定祥和的气氛中,各行各业照样开张做生意。红军部队休息时,战士们硬拉着在旁边观望的老百姓去坐去喝茶吃饭的感人情景,让不少饱受欺凌的干人和穷汉感动得热泪盈眶。红军战士走到那里,都问寒问暖,尽可能地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大家感慨地说:“这真是我们劳苦大众的军队啊!”很多商店和住户的门上都用红纸写着“欢迎红军”四个大字。
第二天,军团首长召开了会议,专门研究如何发动群众,建立新的根据地。贺龙说:“毕节地区地势险峻,毕节县又是三省交界之处,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民族复杂,武装林立,人民群众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反抗情绪十分高涨,我们需要尽快地把他们组织起来,参加革命。”任弼时说:“鉴于毕节地区武装林立的特点,我们在建立革命政权的同时,可以组建一支‘贵州抗日救国军’,以‘抗日救国’的名义把他们收编起来,发展成为革命的队伍。”其他领导对这个建议纷纷赞同,贺龙当即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贵州抗日救国军”。但是,这支军队由谁来统领呢?任弼时又说:“这个不难,毕节城里就有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可以担此重任。”贺龙问:“你是说周素园老先生?”任弼时说:“对,就是他,同盟会的元老,贵州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原贵州省副主席,只有他在毕节才能服众,才有号召力和震撼力!同时,有他出任‘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对国民党在贵州的统治是一个沉痛的打击。”王震说:“只是看他肯不肯出山。”任弼时说:“国共合作期间,我与此老有过交往,他为人正直,有着强烈的革命热情和坚强的革命意志,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就愤而离职,在家潜心钻研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我看没问题。”听任弼时这么一介绍,大家都对周素园老先生充满了信心。贺龙说:“贵州省工委的邓止戈同志组织联络了四五支地方部队,我们可以以他们入城的先后顺序编队,编成贵州抗日救国军的支队,由我和弼时同志亲自出面请周素园老先生担任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大家纷纷同意。这时,邓止戈带着席大明前来汇报工作,向军团领导讲述了席大明部策应红军入城的经过。贺龙高兴地说:“你们做得很好,现经研究准备成立中国工农红军贵州抗日救国军,收编活动在毕节地区的革命武装。现令席大明同志带队入城,编为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一支队,任命席大明同志为司令员。此外,为加强对第一支队的领导,我们决定委派红六军团****部长李光清任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一支队政治委员,选派政治干部和军事干部帮助一支队在毕节进行政治训练和军事训练。”
邓止戈和席大明高兴地领命而去。不几天,由于时局和形势的需要,红二、六军团给席部配发了一部分服装、军饷和补充了一些武器弹药后,命令席部开赴毕节西部的杨家湾、赫章等地区执行扩红、筹饷任务。
再说阮俊臣领导的游击队在1935年夏发展到一千余人后,原计划向水城、普定发展,打下织金建立根据地。但由于攻打织金县城时,过早地暴露了部队的实力,遭到国民党原王家烈部“九子枪团”新式装备的抵抗,只得撤了回来。这时,阮俊臣觉得队伍大了,目标也大了,必须要有一个全局的谋划,要有一个有政治远见的人来担任最高领导。于是,他便把部队由织金,经大定瓢儿井,选好川、黔、滇三省交界处的黄塘梁子作为根据地,安排黄于龙总负责,搞好部队训练和后勤保障,防止敌人的突然袭击,同时还派联络员李凯到毕节进行侦察,任务是探听国民党情报,购买枪支弹药。随后阮俊臣带着警卫班及身边工作员二十多人,回到四川老家,寻找过去带他搞兵变的那些有才能的人来领导队伍。
在四川,经过东奔西走,左询右转,终于在川南的家乡古宋找到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游击纵队,会见了特委书记、纵队政委余泽鸿。纵队接受了他的请求,阮部隶属川滇黔边游击纵队,接受党的领导,执行党的任务。纵队随后派作战经验丰富的红军干部、共产党员彭云辉到阮部,加强阮部的政治领导和军事领导。阮俊臣非常高兴,在从红军游击纵队接来彭云辉同志的同时,又联络了原从石宝川部拉出的王国全部近百人的队伍带来黄塘梁子归属游击队。
彭云辉到阮部后,就任军事总指挥,负责部队的作战训练。这时阮部改编为三个大队和一个警卫队。黄于龙任一大队队长,兰绍文任二大队队长,王国全任三大队队长,康海平任警卫队队长。游击队利用黄塘梁子周围的地理环境,在毕节对坡、林口以及四川叙永的水潦、云南镇雄的母享、黑树桩等地,时而集中行动,时而化整为零,巧妙地同敌人周旋,密切与边区纵队的行动协调,挫败了三省军阀的重兵“围剿”,革命烈火越烧越旺,部队发展到两千多人。
1935年冬,部队转移到云南威信,与边纵失去了联系。1936年初,阮俊臣打听到毕节党支部又恢复了活动,便派联络员高风前来联系。高风经过多方打探,通过联络标志和接头暗语,终于找到了毕节党支部,见到了中共贵州省工委负责搞军运工作的邓止戈同志。高风回到部队,阮俊臣迫不及待地问:“怎么样?有没有消息?”高风说:“我见到了贵州省工委委员邓止戈同志,他说,我们部队的旗号叫‘贵州游击队’,应该多在贵州境内开展活动,接受党在贵州省工作委员会的领导和统一指挥,实现中央的战略目的,广泛开展武装斗争,准备迎接后续长征的红二、六军团,在以毕节为中心的川滇黔边建立新的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现在红二、六军团已经实行战略大转移,从黔东南向黔西北挺进,很快就会打到毕节,邓止戈同志要求我部逐步转移到毕节近郊一带活动,以策应红二、六军团进占黔西北。”
阮俊臣高兴地说:“这样也好,好长时间与边纵失去了联系,我们成为了孤军奋战。立即通知部队,从今天开始,我们恢复‘贵州游击队’的旗号,重返黄塘根据地,继续与毕节支部保持联系,准备迎接红军大部队到来。”阮俊臣带领部队转移到了黄塘并逐渐向毕节县城靠近,邓止戈派来的交通员翟先哲也找到了贵州游击队驻地,通过联络标志和联络暗语,见到了阮俊臣,并对他说:“邓委员通知你部立即到毕节与红军会师。”阮俊臣立即兴奋了起来。
当听到要与红军会师的消息后,游击队员们个个欢欣鼓舞,决心跟定红军,干一辈子革命。游击队驻地的对坡、何官屯等地的群众一片沸腾,公开张灯结彩、杀猪出粮,热烈为游击队庆祝胜利。这时,阮部又进行了一次整编,阮俊臣任司令员,彭云辉任参谋长。游击队下设五个大队:第一大队队长阮俊臣(兼),副队长康海平;第二队队长兰绍文,副队长阚世方;第三大队队长魏绍周,副队长刘正才;第四大队(警卫)队长黄仇,副队长叶绍奎;第五大队队长孙绍清,副队长肖占清。此外,部队还在黄塘设置司令部和招待所。
为了与红军主力胜利会师,阮俊臣除留部分队伍驻守黄塘老营外,便把司令部从黄塘移驻对坡,并留下第三、四、五大队由彭云辉负责指挥,在此集结待命;阮俊臣则率领第一、二大队及主要游击队领导约四百多人,雄赳赳、气昂昂地直接驻进毕节,扎在大横街。这支革命武装,从来没有这样舒坦过。
阮俊臣到达毕节的当天,在邓止戈的率领下,受到了红二、六军团首长的接见,并按照部队入毕的先后顺序,被改编为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阮俊臣被任命为支队司令。
红二、六军团首长对这支部队非常重视,不仅委派二军团某部政治部主任欧阳崇庭任三支队政治委员,还抽调红军营连干部姚显廷、文元贵、石志成、李有阶、钟品山、游怀武等到三支队去加强政治工作和军事工作的领导,调配了一部分新参加红军的青年学生充实到三支队,为这支队伍的革命化输入了新鲜血液。同时,红军首长又赠送了三支队枪支、弹药,并授予了两面写有“中国工农红军贵州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字样的红旗,还派人给对坡的三个大队送去了军饷,对三支队寄托了厚望。
不几天,红二、六军团领导闻川滇黔边游击纵队在强敌围攻下,处境十分困难,便把接应的任务交给了三支队。于是,三支队在阮俊臣、欧阳崇庭的率领下,立即指向川南地区,去寻找接应余泽鸿部。
2周素园出任司令
孙云妮给父亲留下了字条后,带着她的“碧云十六骑”匆匆赶往毕节,在外公家住了下来。两天之后,国民党部队望风而逃,红军部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毕节城。孙云妮站在欢迎红军入城的队列中,看着一队队威武雄壮的红军战士和一面面鲜艳的红旗,听着那首雄壮、悦耳、动听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其他红军军歌,这个见惯了保安团队与国民党军的大家闺秀,心里想,这样才叫军队啊,于是也跟着高唱“跟着毛委员,打出新世界”。可是,红军已经进城两天了,还是没有陆光强的消息,她的心里不由焦急起来,便跑去问外公:“外公,我想当红军,可是还不知道人家红军要不要我这样的千金小姐呢,陆大哥怎么还不来?”周素园笑笑说:“别着急,别着急。我因不满蒋介石及军阀统治,于1925年月兑离旧政,拒绝要职聘任,隐居家乡毕节,近十年来常阅新书,读了许多中外名著,尤其是马列主义著作,以追求革命真理,寻找指导人生的正确思想,探索解放中国的革命道路,从而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抗日救国方针上,看到了祖国的希望。现在,我不光要送你去红军队伍,我自己还想当红军呢。”正说着,家人来报,有红军首长来访!周素园激动地说:“快,快,有请。”连忙放下手中的书卷,站了起来,迎向门外。只见在家人的引领下,走进来了几名神采奕奕的红军首长,其中走在最前面的正是早年的故交任弼时!两人一别十余年,今朝居然在自己的家里相见。令他更吃惊的是,这位应该才三十多岁的老友,看上去却已经五十有余了,真是历尽艰辛,饱经风雨啊,革命斗争原来就是这样的残酷!
周素园兴奋地握着任弼时的手,连忙招呼他们在客厅坐下,叫孙云妮亲自端茶。任弼时说:“革命征途千万里,水西遗恨不寻常啊。周老先生别来无恙?”周素园说:“记得当年骑白马,转眼又是白发人。山河破碎,国难当头,我虽隐身书斋,却一直忧虑天下,有了你们这些真正的革命者,中国是有希望的。”任弼时说:“周老先生,关于你的情况,我党贵州方面的负责人之一邓止戈同志已经向我们汇报过了,现在在国民党元老中,有老先生这种精神和境界的,已经不多了,真让我们佩服不已啊。”听说邓止戈,周素园立马想起了那个教书先生模样的年轻人,想起了他们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那是八月中的一天,在几位毕节中学青年师生的陪伴下,邓止戈来到了他的府上做客。只见这位年轻人风度翩翩,谈吐不俗,一开始就产生了好感,于是他们从世界格局,中国形势开始聊起,直到最后共同探讨马克思的著作。周素园这位老一辈革命家和学识渊博的学者,由衷地对这位年轻人佩服起来,便说:“你这名字挺有意思呀。”邓止戈说:“我原来不叫这个名字的,但后来看到祖国山河破碎,军阀割据,战火连绵,民不聊生,才改为现名,希望能在有生之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止住干戈,让老百姓能够过上太平日子。”周素园止不住赞叹道:“年轻人,好样的,有志气,有志气,要是中国的年轻一代都这样,还何愁总理遗愿不能实现?”但令他想不到的是,这位年轻人居然是共产党在贵州的负责人之一,一时间感慨万千。
任弼时向周素园介绍道:“这位小胡子将军,就是贺龙同志;这位大块头,就是王震同志。”这都是赫赫有名、让国民党军队闻风丧胆的一代名将啊,周素园不由紧紧地握住他们的手,一种荣誉感油然而生,说:“久闻诸位将军大名,素园佩服不已,今朝红军占领毕节,是毕节百姓的福气,可惜我行将老朽,无能为力,只是我外孙女孙云妮仰慕红军威名,一心想当红军,不知能否收下?”说着,便把孙云妮拉了过来。贺龙看着眼前这位英姿飒爽的女孩,高兴地说:“我们不但要收下这位女兵,而且还是特意来请你老出山的。”孙云妮见这位著名的红军首长亲口答应收下了她,不由高兴得****灿烂,笑靥如花。周素园说:“哎呀,我这个半老头,能为红军做什么呀,倒是我有个晚辈,以前在陇承尧的部下做连长,后来参加武装暴动后,在游击队里当中队长,现在红军大部队来了,还请首长速召他们归队。”贺龙说:“这个就请周老先生放心,我们的地方武装由邓止戈同志出面联络,已经逐步归队。现在我们就是特意来请您老出山。”周素园模着花白的头发说:“贺将军你看,我这样的老朽还能当兵?”贺龙笑着说:“当兵嘛,是老了点,但当司令嘛,却正适合!”周素园和孙云妮不禁一齐吃惊道:“当司令?”贺龙说:“情况是这样的,我们搞军运的同志在黔西北地区组织发展了几支地方革命武装共有四五千人枪,我们把他们组建成中国工农红军贵州抗日救国军,旨在和团结一切进步武装,联合抗日,打击反动势力。这贵州抗日救国军的司令,非您老莫属,因为在黔西北地区,只有您老有这个威望和魄力,可以统帅和号令这支军队。”周素园略一迟疑,说:“这个问题非同小可,能否容我思考两天?”贺龙说:“好的,就请周老先生两天后答复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