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泽绝非一个超月兑到完全不顾及个人私怨的人,何家的砖好,难道别家的就不行么?非也,既然如此,为何要卖一个人情给何家?
无非为了将来好办事罢了。
李芳泽需要一笔钱,一笔巨款,至少两万两,除了何家,她暂时找不到一个合适可以出资的。
………………………………………………………………………………………………………………
今晚,周汇成没有回来,这倒让李芳泽颇有些不习惯,以往这时候,她总是要和他一起读书的,有时相互探解经意,有时则是她给他讲课。
这世上也许什么都不可怕,除了习惯之外。人一旦习惯了某种事物便很难割舍,难以割舍便会失去自我。
就像酒鬼习惯狂饮,烟患习惯狂抽,一天也离不得,若要离时,性子也便了,或躁或狂。
像李芳泽这样一个离开了亲人了的人,便容易习惯与人亲人般的相处模式。
李芳泽想,周汇成倒像她的儿子了般。
一天见不着便像妈妈当心儿子一样,生怕他又在哪里闯祸了。
李芳泽叹息一声,熄灯睡觉。
次日,衙门无事,李芳泽便呆在家中躺在床上温书。
算算时间,如今已经十二月了,二月就要考试,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长大的李芳泽于考试上虽然身经百战,但是依旧还是有些紧张。
因为对于四书五经,老实说,她只能算得上一知半解。
当然,如今的大儒也未必对四书五经就完全读通透了。王国维算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学者,但是他却说,《尚书》他有一半不能理解,《诗》也是十之有二不通透。他说,这也并不是他一个人不能理解,自汉魏以后的“大师”,对诗书的解释,也只是强为之说罢了,并没有解透。
历史学家傅斯年更是直言:汉儒之师说既不可恃,宋儒的臆想又不可凭。
等到明末,在顾炎武的影响下,朴学,即俗称的考据学盛行后,略微补充了宋明经学的疏空,但只是略微而已。
到了现代,因教育制度的改革,能读经典的更少啦,就是李芳泽自己虽然是历史系毕业的,但在读经上的水平,还是差的不止一星半点。
值得庆幸的是,李芳泽的手机上还有清朝朴学的书籍,倒给她减轻了不少麻烦,日夜攻读,涨了不少知识。
给李芳泽带来影响最大的无疑要属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此书继承了考据学的原则,从考证训诂解释儒学的原本意义,观点与宋明理学完全相对。
李芳泽是戴震的拥护者,自然和朱熹就不在一条心上,但是科考的内容又以朱熹的经文为主,这种状态,对于李芳泽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
忽的想起王阳明先生,他的心学正在发展中,她是否可以浑水模鱼,也来一发,搞个自己的学派,打到朱圣人?然后创立唯物学说?
哎呀呀打住打住,当务之急还是温书,把经书背扎实了,有了功名再说,以后要是真干起来,也好有驳倒当下儒者的资本。
李芳泽立刻把思绪拉回到书本之中。
“气煞我也!气煞我也!”屋外忽的传来周汇成气急败坏的叫声。
李芳泽立刻套上衣裳出门去看,但见周汇成一脸的气愤,大步疾走过来。
“今日不是放假的时候,怎么没去上学?”她问。
周汇成不回答。
李芳泽见他那气鼓鼓的样子有些可爱,便揶揄道:“谁把咱们的赣北周郎气成这样了?不怕周郎手中的利剑么?”
周汇成气冲冲进了她的屋子,重重地往椅子上一坐,拍桌道:“这群钻进钱眼里的狗奴才,真是有了天大的胆子了,连我的东西都敢贪墨!”
李芳泽心中一动,最近反贪反腐反的太多了,以至于对这样的事十分敏感。
“怎么了?谁贪墨你什么东西了?”
“哼!”周汇成冷哼一声,说道:“前段时间我叫人做了三百件厚棉衣赠给养济院,谁知道昨日下学回家,在街上碰到有人穿那棉衣的,但那人却不是养济院的,待我问时,才知道养济院里的霸王把衣服偷偷地拿到乡间去卖了,卖了百把件!钱全和院长分摊了!李叔叔,你说这气不气人?“
李芳泽见他衣服下摆比平日皱的多,问道:“你莫不是去打那霸王了?”
“是!”周汇成怒气不见,语气很冲,“今早上没去上学,去修理了他一番!”
“你呀!”李芳泽伸出食,指点他的脑袋,无奈一笑,“你误了学,夫子又要骂你的,等会你怎么和你父亲说?再说了,你不是官,你就是打了那霸王一顿,能解决问题么?”
周汇成皱眉:“他总是要怕我的,若以后再敢犯事,我便再打!”
“真是不开窍!”李芳泽说,“你有你的事,你能时时管着他么?若是不能,他必定是要再犯的,既然如此,你又何必白费力气去教训他?”
周汇成沉默了半晌,呐呐道:“我终归气不过罢了,君子见不平之事,难道不该挺身而出么?”
李芳泽道:“你是对的,见不平之事,是该挺身而出,但也要讲究策略。你看你,逃学去打了他一顿,气倒是出了,却要被夫子和你父亲批评,且事情也没解决是不是?这叫得不偿失。我如今在衙门当差,正辅佐县尊整顿吏治,你若是跟我说养济院出了这样的事,我会袖手旁观么?”
她叹息一声:“你啊,终究年轻了些,做事冲动,也不顾后果,日后定要吃亏的。人们常说,要三思要三思,是哪三思啊?思前、思后、思侧,你今日去打人前三思了没有?“
周汇成嗫嚅道:“未曾……”
“所以,你看,你这般意气行事,不仅事没解决,还要遭夫子你爹和我的批评。以后可要记住了,再不可这样冲动。“
“我定铭记于心。”周汇成这才散了怒气,只是还有些沮丧。
李芳泽欣慰点头:“这事你就不管了,你先回去给夫子和你爹去道歉,务必要说清楚为何没去上学,别又和你爹打起来了,知道么?”
周汇成起身:“知道了,我这就回去。”
“诶,等下!“李芳泽又叫住他,“你一大早就怒气冲冲的,肯定也没用早饭,肚子饿了吧,陪我吃饭了再回去。”
周汇成笑了起来:“还是叔叔细心,这般体谅我!”
………………………………………………………………………………………………………………
养济院是专门收养那些孤、独、残、病不能独自生存的百姓的地方。洪武年间,太祖诏令天下郡县设立孤老院,即现在的养济院。
玉山县田少人多,生存压力大,以至于不能自养的人很多,所以玉山县的养济院规模也颇大。
李芳泽走进去看时,见里面房舍有四五十间,有瓦房,也有草房,其中草房居多。
整个院子里散发着一股老气的霉味。
今日天气不错,老人们大多在屋外晒太阳,有的正把棉衣被子拿出来在晒。
这些人穿的并不好,棉衣上经过多年的穿戴磨出了许多小洞,能看得见里面颜色发灰的棉絮。衣服上还有许多补丁,想来是很大的洞了,不得不补上。
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身量单薄,艰难地提着水桶,往水缸的方向走去。
养济院啊养济院,使孤贫有所养,但他们被政府收养之后真的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么?
答案是否定的。
李芳泽叹息一声,走过去帮那小孩提起沉重的水桶,问道:“孩子,你们院长在哪?你这样的小,怎么叫你干这样重的活?”
院长原本也是被收养的,被官府选举出来帮忙管理养济院。
那小孩定定地看了李芳泽一会,不答反道:“大官人,您是笑面罗汉李大官人么?”
笑面罗汉?李芳泽心中好笑,她和张寓秋风扫落叶般整顿衙门内部之后,一人得了一个外号,她被叫做笑面罗汉,张寓被叫做鬼面青天。
所谓罗汉,是江西的方言,因罗汉面目狠厉,所以江西人把那些有暴力行为的恶人叫做罗汉。
这样看来,原本这外号是带一点贬义的,可是因为李芳泽整顿的是恶人,百姓认为罗汉是佛家里除恶惩凶的,所以笑面罗汉倒又演变为褒义了。
李芳泽笑着点头:“是我,你认得我?”
她轻而易举地把木桶抬起将水哗啦啦倒入水缸。
那小孩忽然大哭起来,拉着她的袖子,十分伤心的说:“小人何等幸运,遇到的大官人,小人听说大官人是惩治贪吏的大善人,大官人一定要给我们做主啊!”
忽然,一个人隔老远大叫一声:“李神秀!你不要命了么,瞎说什么?!”
那人疾步走过来,忙把被称作李神秀的男孩拉扯到一边,转脸则谄媚地对着李芳泽:“李官人您安好,小的是养济院的管事罗毕,您亲举玉趾到敝处,真是蓬荜生辉啊……您这边请,小的给你准备茶水。”
李神秀在罗毕身后一脸愤怒和不甘。
李芳泽不理罗毕,问李神秀:“你姓李名神秀?”
李神秀点头:“回大官人,是的。”
李芳泽笑道:“真是缘分,原是一家人。神秀,你这名字取的真好呀!神秀一词,一言山川神奇秀美,二言人物聪明俊秀,给你取名之人对你期望颇大。”
李神秀殷切地望着她:“小人这名字是本县正德二年的大老爷给小的取的。”
罗毕见李芳泽丝毫不理会自己,再一旁颇为尴尬。
于是忍不住插话道:“李官人……”
还没说完,李芳泽便打断了他的话,说道:“你上前带路。”
“是是是……”罗毕应道。
李芳泽向李神秀伸出手:“来,神秀,跟我一起去。”
罗毕忙说:“大官人,这小东西是个不晓事的,当心他冲撞了您。”
李芳泽冷冷地看着他:“没叫你放屁就闭上你的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