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狂傲 第二十二章唯有读书高

作者 : 刘昕葆

武都文虽说回家不做家庭作业,也不写字,父亲和三伯父常骂他写的字像鸡脚弹的,难看死了。

父亲看到武都文写的那些字骂他说:“你读了四年书那字写得如此难看,你大伯父、二伯父、三伯父,只读了一年书个个毛笔字写得非常漂亮。那像你这种字啊!”武都文写字就像他性格一样天马行空,时间久了把脾气急躁的武正东也弄得没脾气了。

父亲武正东只好来自己例子教育他说:“我读书时字写得不好,就要挨老师的板子。记得刚上学的半年字写得不工整,每天都要挨板子,也就是一个字写错了,写歪了都被老师打手心。老师说打手心了才长记性,就是这样我才把字练得这般漂亮。字是一个人的门面招牌,人家一看你字写得乱七八糟,能代表读书人吗?”

读书到底有多少好处,读书人是臭老九,读书无用,百一无用是书生。武都文经常听到乡民说这些话,而且还拿他父亲武正东说事:你父亲文化也够高的吧,知识也多,你家还是照样那么穷。

乡民经常说知识越多越反动,知识越多心眼越多,何况知识多了,是非也多。可是父亲武正东不这么认为,他在家门口的大石碑上雕刻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需用意,一字值千金。”来教导子弟。

武都文兄弟对父亲的谆谆教导似顽石不化,你讲你的,我该干什么干什么,这无疑给满腔热情的武正东泼了冷水。眼看恨铁不成钢,气得他脾气日益暴躁,急过之后他也反省自己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育儿女成材是一个父亲应尽的责任。何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儿子也不要太过于着急。

当他每次看到几个儿子疯玩,不求进步,不模书本,心中那种滋味如刀刺。他原本指望儿子将来搏取功名,当国家干部吃皇粮,一来自己脸上有光,二来儿子自己也衣食无忧。

读书在他心目中成了最为神圣的大事,即使自己再苦再累,他也不要儿子休学帮他劳动,挣工分。就是包产到户后,星期天武都金回来帮忙,他都说“以学业为重,家务活事小,学业事大”。

武正东从来不允许三个儿子以任何理由请假,哪怕春季千头万绪,农忙时节他也决不允许儿子耽搁学业。为这事,他与妻子李云花多次争执、吵架,甚至打架。

李云花认为:“孩子耽搁一两天帮忙打个下手,也能减轻他们劳动量。”

武正东坚持强调“学生以学业为主,农业误了一季还可以再来,学生误了学业,就是误了一辈子,哪个最重要?”

李云花反驳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跳出农门的,谁能保证他们都能考上大学,端上金饭碗。”

无论怎么说,武正东坚持自己观点,“误农业,决不误学业”。

武都文无法预知读书对他今后人生到底有多大影响,他没有个明确的坐标,心中也没个底。

既然父亲天天讲,时时讲读书的好处,他只好按部就班地读书。王老师虽说是中师毕业,教学质量虽然优于民办学校,然而毕竟在封闭的山村,自然也好不到哪儿。

王老师家住农村,每天放学了匆匆往家里跑,回家吃饭后帮家里干活。他妻子多病无法参加劳动,加之有四个儿女,一家人就靠他那点微薄工资生活。

如此一来,他也没有多少精力运用在教书育人上。武正东原以为把儿子武都文送到这个好老师门下,结果却事与愿违。

课堂上王老师干瘪瘪的教条,没有妙趣横生的讲解,没有循循善诱的引导,而家中父亲的说教也是深奥难懂,根本没有让武都文懂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到用时方恨少,事不经过不知难”的道理。

武都文对读书没有特别兴趣与爱好,读书的动力也不是来自自己内部,而是外部压力,自然功效不佳。

好在武都文记忆力超强,只要他用心听课,老师所讲的内容他都能明白记住。有时只要老师把课文读一遍,他回想一下也就基本能背诵全文了。问题关键在于他粗心大意,缺乏耐心,作业马马虎虎,潦草了事。特别算术作业他懒得动脑筋,不认真思考,只知道怎样去对答案,而且从来不去问为什么?

所以,每次考试时不是这里出错,就是那里落字掉句。王老师也承认,武都文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脑子灵,反应快,就是到了关键时刻出错,要是改掉了粗心大意的毛病,肯定能读好书。可是王老师却不知道怎样去教导这样优秀的学生,即使是非常有天赋的孩子,却不知道怎样开发他的潜能。

教育的孩子最高的技艺,不是怎样指导孩子学习,而是先开发他的智力和潜能,如果找到开启智力的方法,学习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由于没有激励,考试成绩不理想,武都文时有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难免产生了畏难情绪,他瞅住父亲不在家时干脆呆在家帮母亲干农活父亲在家他是断然不敢的。母亲虽然也希望儿子读好书,将来有出息,但没有长远的眼光,更不会预知将来,所以只有丈夫不在家,她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四年级十月的一天,太阳异常暖和,明媚的阳光撒在泛黄的枯草上,形成了起伏的风景,在风吹林动中似一幅流动的图画。

武都文拿书包出门前想留在家帮母亲挖红薯,但他畏惧父亲去山外修公路前的话,“要是明年考不上重点小学,我也不指望你读书了,你就回来帮我修地球了,到时有你好受的。”想起父亲严厉的目光,武都文只得匆匆忙忙向学校走去。

王老师在一间不大的教室教一二三四年级的学生,每竖一行一个年级。因班级太多,王老师不好上课了,准备把把四年级三个人合并到三年级。

王老师将武都文降到三年级,武都文坚决不同意,他说一来浪费时间,二来没面子,怕人骂他读书不行,讥笑“炒泠饭的”。

父亲武正东知道情况后也毫无办法,也只好同意王老师的意见。可是武都文坚决不同意,他听说白家大队有个村在教四年级,虽说离家远了4公里路,于是他约了侄儿等三个同学去白家村读书了。

整个联系都是武都文全权进行,父亲只出了3元学费。因离家太远,过河次数又多,一到下雨山路泥泞又滑,其他三个同学先后退学了,只有武都文坚持了下去。他说,我就是要用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中途武都文也有几次准备打退堂鼓了,但一想到是自己坚决要读这所学校,如果不读,不仅遭到父亲强烈反对,也怕被人耻笑。

因为这件事被三伯父称为“武家的外交家”。也被乡亲们传颂,称赞他聪明,能干、胆子大,将来是个做大事业的人。为此,武都文也为自己的得意之作,神来之笔引以为骄傲。所以,无论怎么苦,怎么难,他都坚持上学,读书才是自己唯一的出路!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都市狂傲最新章节 | 都市狂傲全文阅读 | 都市狂傲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