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旧事 霍去病1

作者 : 墨如枫

站在跟随卫青出征的将领间,霍去病多少显得稚气未月兑,这也难怪他,毕竟他只有十八岁,虽然他已是第二次随舅父出征,不过前次在刘彻的三令五申下被严格保护起来了,说不上有什么实战经验。

此次出征,他的身边几乎聚集了当时最能打的精锐,翕侯赵信,合骑侯公孙敖,太仆公孙贺,卫尉苏建,郎中令李广,左内史李沮,他们被分别任命为前,中,右,后,强弩将军。

他们齐聚卫青的帐下,听候卫青的调遣,为的是能打一场以往不能相比的大胜仗。

在众位身经百战的将军中间,霍去病就像一颗豆芽菜,没用任何光芒,只有那炯炯有神的眼睛,魁梧壮硕的身材能让人印象深刻。

霍去病与舅父卫青一样,父亲都是有妇之夫,霍去病的父亲是平阳公主封邑内一个小吏,母亲卫少儿,她是卫青的二姐。

霍去病和舅父卫青从小都缺乏父爱,可相比之下,霍去病比卫青却幸运许多,卫青是从小苦过来的,霍去病则不同,从他记事起,卫家就已经如日中天,开始权倾天下。

除了优越的生活环境,更让人羡慕的是,霍去病从小就获得了刘彻的喜爱,这当然与刘彻迟迟无子有关,但不可否认,霍去病的机灵与早慧足以赢得大人们的喜爱,因此,霍去病获得了最好的教育。

我始终认为,教育一般能开阔视野,充实知识,增长才干,对于天才,自身的领悟力才是最为重要的,而对于领悟力平庸的人,哪怕是从早学到晚,也不见得能有多大长进。

在这点上,霍去病无疑是很好的说明,刘彻曾经打算要派人教他孙,吴兵法,小小年纪的霍去病却语惊四座,“打仗要看重方略,不必学古代兵法。”(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在信奉条条框框的人眼里,霍去病此等言论无疑是对先贤的辱没和大逆不道,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皇上刘彻同样天赋非凡,有着旷古绝今的气魄。

刘彻欣赏卫青的坚忍与卓越,但卫青显然不是与他同一路人,卫青沉默寡言,过于谨慎,他用兵如神,却不敢越雷池一步,大多数时候,他这个皇上问一句,他回答一句,君臣之间,总像有那么一道隔阂。而霍去病则不同,他从霍去病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可以把霍去病当儿子,也可以当同志,他们可以无话不谈,不存在任何芥蒂。

这在孤家寡人刘彻心里,自然有着不同寻常的情愫。刘彻希望霍去病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作为皇上,他不能带兵杀敌,然而他比任何人都更痛恨匈奴,他希望霍去病能成为他的一双手,在遥远的战场为他杀敌立功。

霍去病的年少时代,正是舅父卫青崭露头角并成为大将军的时候,这位少年的眼中,耳中,俯仰听闻的是舅父的英雄事迹。

刘彻的期望,舅父的事迹双重影响之下,霍去病早早地在心中确立了效命疆场,击败匈奴的志向,为了这个志向,他勤练各种格斗技术,领悟用兵打仗之道。

作为一个稚气未月兑的少年,能有“打仗得看当时情势,不能读古代兵法”的见解实属罕见,更为罕见的是,小小年纪的他,身材魁梧,各种军旅技能极其出色。

有了这些,只能说霍去病有了上阵杀敌的资本,他或许能够成为出色的将军,可是,要成为旷古绝今的名将,有这些却远远不够。

名将,都是从战场上拼出来的。

霍去病就这么新鲜出炉了,至于是骡子是马,战场是最好的证明。

元朔六年的出击,卫青为此作了充足的准备,为了不至于在草原,大漠中迷路,特地找来了曾经出使西域各国,身陷匈奴多年的张骞带路,张骞大名,相信各位是如雷贯耳,不过,此时此刻,我们的主角并不是他,他的事迹,我们以后会介绍的。

出击点选在了定襄(今内蒙和林格尔),西领云中地区,东为代郡,是内蒙高原与黄土高原地带,地形多样,便于隐藏。

而且按以往经验,这里碰上匈奴主力的概率比较高。

现在的匈奴,经过了元朔三年军臣单于死后的一次内乱,实力有所削弱,不过,战斗力仍然十分强悍。

在起初与匈奴的小股部队遭遇后,汉军只斩杀了上千匈奴兵。

此后,卫司令鬼使神差的下令往南退出定襄,前中后右强弩各军分兵驻守云中,雁门,定襄等地。

虽然谁都不明白卫司令葫芦里卖什么药,但令人惊诧的是,卫司令命令霍去病为剽姚校尉,所谓“剽姚”,即是劲疾的意思,卫司令给了他八百精锐勇骑,相当于快速反应部队。

此时此刻,霍去病和他的部队行踪骤然成谜。

不过,除卫青之外,谁又在乎呢?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凭着天子的宠爱,当了不小的官,来到了军营,一脸的傲气。

况且,他们也没时间在乎,因为据可靠情报,匈奴单于带着主力已经开始向南运动了。

霍去病,你就自求多福吧!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汉朝旧事最新章节 | 汉朝旧事全文阅读 | 汉朝旧事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