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湖 红色年代(4)

作者 : 罗鸣

这时,王静瑶从地上拾起一个相框,相框里镶嵌着一张徐大为3岁时的照片。她小心翼翼地把相框收藏起来。

目睹家里的惨状,原本引以骄傲自豪的爸爸,在一瞬间就被打成了当权派,家庭从此被造反派划成另类,一下子家就从温暖幸福、阳光灿烂的境况,打入了黑色黯然的地窖,从此暗无天日;本来优越幸福的家,突然遭遇洪水的冲击,把家庭冲得落花流水,仿佛在温暖的环境,被人推到了万丈悬崖的冰沟,冰寒彻骨。

面对残酷的现实打击,徐大为搞不懂、弄不清、不知道为何世间变化这样快?革命一生的爸爸,咋就瞬间被打成了当权派?家庭咋就突然破碎衰败?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徐大为此刻明白了这句古语的现实意义。他本是**,又是独子,高中毕业后本来是可以选择留城的。可如今家庭突然遭受磨难,前途失去了光明的道路。高中毕业时,他别无选择,出路只有一条: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道路。

徐大为身临其境,随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大军热潮,坐着火车,奔向远离蜀都市600多公里的青山县插队落户,到广阔的天地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好似上天睁眼,才让他绝路逢生,从人生的坎坷道路、荆棘丛林中劈开了一条新的光明通道。

青龙湖公社正在召开迎接知青到来的专题会议。

青龙湖生产队队长耿清明坐在会议室里,像大多数参加会议的农村干部一样,嘴里抽着叶子烟,吞云吐雾,没精打采地听着公社知青办李主任讲话:

这次从蜀都市来的知识青年,分配到我们公社插队落户的知青有5人。他们是从大城市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我们要按上级的指示精神,落实知青政策,用爱心去帮助教育他们,用关爱去照顾他们,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里茁壮成长,真正把他们培养成为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李主任讲得头头是道,会议开得有声无色,但接受知青落户的政治任务还是不敢马虎的。这些年知识青年分批分批地下乡,但都往条件较好的地方去了,没有人愿意到贫穷的青龙湖生产队来插队的,他们那里只是水库里常年的水不缺,可城里的知青哪个愿意下乡吃苦,天天喝水。这次别的地方都安排不下知青了,自然就轮到耿清明来接收了。

耿清明的生产队,之前只来过一个女知青。这个女知青是耿清明一起长大的女圭女圭朋友张大福的二女儿,名叫张慧芳。

张大福为女儿联系到青龙湖生产队插队落户,这是因为青龙湖是他的老家,他是从这里走到青山县城当工人的。

张大福从小是个孤儿,虽然老家没有亲人,但他有一个儿时的朋友,曾经在一起参加过青龙湖的剿匪战斗,他同耿清明是生死与共的兄弟。

女儿张慧芳下乡到青龙湖生产队当知青,张大福是想托当队长的耿大哥关照女儿,就让张慧芳投奔耿清明,在青龙湖插队,好为以后推荐张慧芳返城奠定基础。

今天,耿清明听说这次安排到生产队插队的男知青,是一个从蜀都市大城市来的文化青年,他就满心欢喜,表态欢迎,乐意接收。当然,他也有想法,就是让自己的儿女,与城里女圭女圭接触,让他给大山带来现代的信息,提升本地的鲜活人气。

散会时,在公社的食堂饱餐一顿后,耿清明就回青龙湖了,安排做好迎接知青到来的准备。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青龙湖最新章节 | 青龙湖全文阅读 | 青龙湖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