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湖 插队青龙湖(1)

作者 : 罗鸣

欢迎知青大会激昂表决心,鲜染红色年代淋漓尽致;贫穷大山迎接城市知青,欣喜遇到善良热情村民;老知青喜闻要来新战友,心情激动前往乡场迎客;山乡路途风景如画,青龙湖神秘传说诱惑人……

蜀都市的知青到了青山县后,县知青办召开了热烈欢迎的隆重大会。欢迎大会在县礼堂隆重举行。

会上,县知青办张主任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欢迎广大知识青年积极响应伟大的号召,走上山下乡的道路,来到我们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是你们实现人生理想,磨砺意志,茁壮成长的一次锻炼的大好时光。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是一所大学校,在这所大学校里,是培养社会主义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大熔炉,我祝愿你们在这个熔炉里,练就一颗红心,用所学的知识,来改变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你们一定会大显身手,大有作为的……

张主任的欢迎辞讲完之后,就是知青代表上台表决心的议程。

范仁正作为知青领队代表,义不容辞地走上主席台,先给大家敬了一个礼,然后就慷慨激昂、抑扬顿挫地发言——

我们知识青年,积极响应伟大号召,抱着一颗红心,满腔热血,参加农村社会主义革命事业,来到广阔的天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一定要高举红色革命的大旗,站在斗私批修的前列,在广阔的天地里练就一颗红心,将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扎根农村干革命,到最艰苦的山村去,到革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我们美好的青春献给党,把我们的聪明才智献给农村,把我们的理想播种在农村广阔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叭叭叭——会场掌声雷鸣。范仁正的发言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他倍受鼓舞。

由于范仁正在会上表的决心大,表现强烈,态度坚决。因此,在分配下乡的地方时,知青办就把他安排到了全县最偏远、环境最艰苦、生活最贫困的地方——青龙湖公社石坡头生产队。徐大为有幸同范仁正分配在同一个公社的青龙湖生产队。

这批从蜀都市来青山县下乡的知识青年,是被分散安排到各个公社插队落户的。汪向阳分到了其他公社,刘国庆和曾秀英分到了同一个大队。

李显高被分配到高坝公社,与徐大为的公社相距几十里路。徐大为幸灾乐祸,从此,他们这对冤家对头,暂且分离,隔断了纠葛。

这批下乡知青,他们就在青山县各奔东西了。从此,他们中间的人,有的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了……

徐大为去青龙湖生产队这天,耿清明就按公社的安排,到县城来迎接他。石坡头生产队的队长就请耿清明,把范仁正带到青龙湖公社。

这天天刚亮,耿清明就从家里出来进县城了。他在离开家时,还特意叫妻子李桂花晚上做好饭菜,迎接远到而来的知青,为他接风洗尘。他走出家门后,又转后回来对李桂花说:“晚上,把张慧芳也叫来一起吃晚饭,让他们相互认识。”

张慧芳来青龙湖生队插队一年了。她听说生产队分来了一个蜀都市的男知青,她心情高兴,就准备到青龙湖公社去迎接新战友。

“要得!那饭钱要生产队出啊?”李桂花就问丈夫要钱。

“你啊,一点亏都吃不得,我知道,走了哈。”

“去吧,早去早回。”耿清明承诺生产队给饭钱,李桂花听了心里乐滋滋的。晚上一家人能跟着吃好的,还能捞点油水。

青龙湖公社距青山县城100多里路程。从县城有一条简易的公路通往青龙湖公社。那时青山县还没有开通到青龙湖的公共汽车,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搭乘拖拉机。耿清明来县城接徐大为、范仁正时,县知青办李主任就为他们找好了去青龙湖公社的一辆拖拉机。

耿队长就领着徐大为、范仁正搭上了回青龙湖公社的拖拉机。

驾驶室只能坐两人,师傅已经早就安排了别的人坐,耿队长就同徐大为、范仁正坐在车厢里。

夏日的早晨,太阳还没有升空,气温不高,空气爽朗。坐在车厢上的徐大为,暂时忘却了家庭的遭遇,抛开了离别爸爸妈妈的伤感,满怀好奇地一路观看大山的风景,心情也就随着青山绿水、正午的太阳一样亮亮堂堂。

“我们到青龙湖公社要坐好久的车?”徐大为问耿队长。

“从县城到乡上,有近100多里路程。拖拉机的速度一小时能开20多里,如顺利的话,坐5小时就可以到达公社,我们只能到公社吃午饭的。”

范仁正说:“好好,听耿队长安排。感谢你来接我们,耿队长辛苦你啦。”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青龙湖最新章节 | 青龙湖全文阅读 | 青龙湖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