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湖 婚姻破产,希望之光(2)

作者 : 罗鸣

离婚后,徐大为曾经感到人生遭遇了彻底的失败。像他这样的人,从来都是他辜负女人,谁曾料到自己的妻子也敢辜负他?自己多年的好朋友给他戴了一顶绿帽子,这实在是让他百思不得求解?!

像徐大为这样的老板,经常在“花丛”中游走的人,离婚本来就是迟早的事,他的朋友们早就给他下了定义的。不过,他离婚的原因人们都相信是他甩了老婆,另寻新欢,这让他挽回了一些虚伪的颜面。

对于徐大为离婚的真正原因,除了审理离婚的法官知道内情外,他的保密工作做得十分牢固,滴水不漏,就连他的妈妈至今也不知道内情……

耿正武站在他们当年修筑的青龙湖水库堤坝上,望着无边无际的湖水,心中涌动起澎湃的波澜。

青龙湖周边的乡村有的仍然还没有通上电,这里的山民依然过着落后的生活方式。

在寻找水库增收致富的道路中,耿所长同全所职工们经常聚在一起,开会研究、讨论出路,想方设法也没有寻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一条符合他们发展的路子。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实践检验的真理。青龙湖水库是全县最大的水库,库区面积几十平方公里。可我们守望着这么大的水库、这么丰富的水源,却除了放水灌溉农田的作用以外,也就是租给别人养养鱼来获得这点低收益。

耿正武心里想如何才能充分利用资源,发挥水库的更大效益。他站在水库的水坝上,脑海闪现出当年当兵时参加地方修水电站的场景……

修水电站,修水电站,我们也可以修水电站。这不仅能解决当地老百姓用电的问题,为农村彻底改变落后的面貌,为村民实实在在谋上利益,而且电还可以卖钱,为水库管理所增加经济收入。耿正武兴奋不已,立即召集大家开会。

“修水电站肯定是大好事,可怎么去修?修多大?这些都要请专家论证的。”

“修水电站,最关键的是钱从哪里来?”

“请求县里、乡里的支持,寻求开发合作,招商引资……”耿正武站着讲话。他侃侃而谈,神情专注,好似胸有成竹,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希望。

那时建一个水电站的项目,只要县级政府批准了就行,没有过多繁杂的审批手续。

青龙湖水库修水电站的项目,正符合当时县里发展思路,项目报告很快就被批准,开始实施筹建水电站。

耿正武亲自出马,到蜀都市找到了徐大为,把他们要修水电站的项目向他做了报告,请求他出资合作,修建电站。

徐大为在商海打拼多年,已经是站在成功人士的前列,而且具有投资的战略眼光。当徐大为听了耿正武的汇报,又看了县政府同意修建水电站的文件后,他当机立断,同意出资680万元在青龙湖修建一个水电站。

徐大为在蜀都市的事业得到快速发展,经济有了相当坚实的基础之后,他曾想回报当知青的地方——第二故乡。可他正在谋划寻找实施项目时,耿正武的项目与他的心愿不谋而合,在青龙湖修一座水电站正符合他的战略投资目标。

晚上,徐大为坐东,在蜀都市最高级的望江大饭店请客。他特别邀请了几位曾经一起到青山县插队落户的知青。他带着耿正武准时到了望江大饭店。

昔日知青战友聚会,他们见面个个豪放亲热,人人热烈拥抱。耿正武没有看见范仁正,他就问徐大为你没有请范仁正?

徐大为先是一愣,随后就告诉耿正武说,范仁正犯法坐牢了。

耿正武由衷感到惋惜,他没有想到范仁正这个“好人”也犯法了。在这样的场合,耿正武没有敢多问,只是心中感到遗憾。

坐定席桌之后,徐大为首先给大家介绍了耿正武。他说这位耿大哥是从咱们的第二故乡来的,是他下乡插队时结交的最好朋友,最好兄弟。他们那时一起出工,一起劳动,一起修水库,一起在黑夜聊天,帮过他许许多多的忙(但他始终没有说耿正武如今是他的妹夫的秘密)。因此,他提议大家都敬耿大哥一杯。

好!好!好!耿大哥,敬你一杯。

举杯相碰,热情洋溢。知青朋友的友情,令耿正武心怀感激,他憨厚耿直,举杯就干:祝福你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参加晚宴的9个人,第一轮相互敬酒的**之后,徐大为就向大家宣布了他的最新决策:战友们,今天我有一个好消息要向大家宣布,我决定投资青龙湖修一座水电站,让我们的第二故乡也享受现代文明之光,结束点煤油灯的落后历史。

啪啪啪啪,掌声雷动。知青战友们都用赞许的目光支持徐大为的决策。

各位知青朋友,大家好。大为到我们那里当知青时,我们是好朋友,好兄弟。后来,我参军入伍时,他仍然在那里插队。正因为有这段友情,我这次才来省城找大为帮忙,请他出资修水电站。可我万万没有想到,大为竟然如此的慷慨,决定投资,为我们解决了资金的难题。这样,我们修水电站就没有问题了。我们那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我们那里今后有电了,路修好了,发展起来了,请各位多回第二故乡来看看,来走走啊。我敬各位一杯。

一定一定,有机会一定去青龙湖观光,去吃耿大哥水库里的鱼。

到时候你们那里发展好了,我们退休了就回去养老哈。

要得要得!欢迎欢迎!

在同样酷暑的天气里,耿玉兰正在青山县第一中学的教室里,接受的酷暑的挑战。她已现在读高中,正值学习发力的时期。

接到学校的通知,耿玉兰到青山县来参加学生家长会。女儿仍然住在外公外婆的家里。来县城时,她抓了一只正在水田放养的鸭子,捉了一只大公鸡,说是给张姻伯家带来,其实更想为女儿改善伙食,补充营养。

自从耿兰芳到青山县城读初中开始,耿玉兰就与张家走进了,她经常到张家,送来一些农副产品、鸡鸭什么的。说是来看张姻伯、张姻母,其实更是关心女儿,看看女儿平时的生活。

耿兰芳到县城读书后,晚上就住在外公外婆家里,星期天也很少回家。兰芳懂事乖巧,很讨老人的喜爱。张家人对小芳十分关爱,耿玉兰看在眼里,心怀感恩。

耿玉兰又背了来满满一背东西,张姻母就责怪她说:“你上次带来的东西,我们还没有吃完,你又背些来,我们咋过意得去啊。”

“那里那里,小芳在你们这里,给你二老增添了好多麻烦,我才不好意思的。”

“一家人还说两家话,你就见外了。小芳本来说是我的亲孙女,照顾她也是我们的福分,我们很乐意,她读书成绩好,我们都为她高兴,今后她有出息了,能记得我们,我就心满意足了。”

“小芳一定会的。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一定要叫她好好地报答你们的恩情!”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青龙湖最新章节 | 青龙湖全文阅读 | 青龙湖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