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坐上皇帝宝座的**还没坐热,同年突厥的沙钵略可汗就打着为丈人家北周复仇的旗号,联合原北齐守将、营州(今辽宁朝阳市)刺史高宝宁入侵隋朝。
原来沙钵略可汗得了“中风”病:“中”了他老婆千金公主的枕边“风”!
在沙钵略面前,千金公主是左一把眼泪、右一把鼻涕,泣诉着自己的万般痛苦!要沙钵略为她、为他的岳丈、为他的岳丈国报仇雪恨!尤其是当老狼般的沙钵略扑在她身上的时侯,她总是拿这个条件来作交換筹码。
男人爱后妇,女子重前夫。何况这个后妇是如此年轻美丽,沙钵略是十分宠爱这位娇弱美丽的小妻子,于是,“冲冠一怒为红颜”!要为她、为她的父亲、为她的母国复仇!
突厥南侵隋朝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北齐与北周为争夺中国北方杀得难分难解、你死我活时,为了吞并对方,双方都重赂突厥以求得到援助,突厥也就愈发骄横!
在北周击败北齐后,仍惧怕突厥的yin威,保持进贡的惯例。
隋文帝取代北周称帝后,首显了我泱泱大国的高风亮节和威武不能屈的雄风:要老子进贡,没门!不叫你给老子进贡已经是高抬贵手了!
吃惯了白食、如今断了供的突厥,便心生怨恨,起兵入寇!(这又显示隋文帝杨坚是个中华民族的大英雄!
在他面前,“名”帝唐高柤李渊、唐太宗李世民父子俩就是卖国求荣的卑鄙小人!李渊在叛乱反隋之初,为了得到突厥的援助,和叛匪刘武周、梁师都等一样,竟相重贿突厥,还卖“民”:将许多漂亮女人和儿童,送给突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得皇权之初,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不惜与突厥签下丧权辱国的“渭水之盟”——有史记载的中国第一个耻辱条约!均见后文。)
面临突厥的突袭,隋文帝只好抢修长城,急令边防加强戒备,同时令太子杨勇等共同抵御突厥。
52年五月,突厥沙钵略可汗率军卷土重来,而且来势凶猛!除他尽起本部余万兵马外,还联合其它突厥部落,共4万大军,在叛徒卖国贼高宝宁的带领下,大举入侵隋朝!
隋军在大部分战线上,都成功抵御住侵略军!尤其是隋将达奚长儒,仅率3人马,与突厥主力沙钵略可汗率领的万部队拼死血战!在自己隋军损兵折将十之七八的情况下,杀死突厥兵上万余人,迫使突厥兵撤军!
但在53年突厥军又侵犯掠夺天水、武威、延安、上都(今陕西富县)、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北)、弘化(今甘肃庆阳市)等陇西陕北六郡,并打败隋将,想继续南侵,只因为沙钵略可汗的侄儿染干与叔父达头可汗发生矛盾纠纷,只好率军北返。
这一矛盾纠纷使战争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隋军由防御转入反攻!因为隋文帝的策略与长孙晟(祖先为北魏拓跋氏,其第三子长孙无忌系太宗、高宗朝重臣,女儿是李世民的老婆长孙皇后,见后文)的想法不谋而合。
还在北周时长孙晟作为汝南公宇文神的副手,护送千金公主到突厥汗廷与沙钵略可汗成婚,因擅长骑射被喜欢骑射的沙钵略可汗挽留,在突厥住了较长一段时间。
长孙晟除了了解汗廷附近的山川地貌,也了解突厥上层的人际关系。长孙晟深知沙钵略可汗只是突厥名义上的领袖,他的叔侄兄弟阿波可汗、达头可汗、突利可汗各统强兵,割据一方,互不卖账,且互相猜疑。所以,他认为隋朝在刚刚立足的情况下,用武力难于征服突厥,应采用离间计为上策。
于是,他上书隋文帝:“······今宜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通使玷厥,说合阿波,则摄图(即沙钵略可汗)回兵,自防右地。又引处罗,遣连奚、霫,则摄图分众,还备左方。首尾猜嫌,月复心离阻,十数年后,承衅讨之,必可一举而空其国矣······”(《隋书·长孙晟列传》)。
长孙晟的想法与隋文帝的想法不谋而合,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隋文帝深知新生政权尚有稳定、发展、壮大的过程,以目前隋国的军力,还难以战胜、甚至难以抗衡突厥,最好的办法就是分化、瓦解、削弱突厥的力量。至于如何操作的细节,显然对于他这个掌握大局的来说,是有点难度。如今,突厥通长孙晟呈上奏章,隋文帝阅后大喜,即刻召见长孙晟并作了一翻推心置月复的长谈。
随即,隋文帝在外交战线上两路出击。
派元晖从伊吾(今新疆哈密县)道出发,去游说西面的达头可汗阿史那玷厥。达头可汗派使官来朝,隋文帝给予他的班位也比沙钵略的使官高。达头可汗之父是室点密,由于室点密的努力,突厥的势力范围向西一直拓展到里海,是西突厥汗国的创立者。因此,他与哥哥土门被一同奉为突厥民族的两大祖先。作为西部突厥之王,达头可汗心里本就对沙钵略可汗不服,现经元晖的劝说,下属又受到隋文帝的礼遇,便也做起了说客,大挖沙钵略可汗的墙脚:说服了突厥西部的阿波可汗等反对沙钵略可汗,不再听众沙钵略可汗的发号施令。
另遣长孙晟取道黄龙(即柳城,辽宁朝阳县),顺路赏赐奚、契丹等部,让其作为向导,去见沙钵略的弟弟处罗侯。他们之间原来就有老交情,处罗侯见更奚、契丹如此,也就有内附的意图。
53年,突厥内部矛盾加剧,又祸不单行闹上灾荒!
隋文帝乘机命令杨爽、杨弘等为行军元帅,率八路隋军反击突厥!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一战,杨爽重创沙钵略可汗,隋军打得突厥军丢盔弃甲,死亡大半!
而幽州总管阴寿率领数万步骑兵,在卢龙塞(今河北喜峰口一带)将叛国贼高宝宁击溃,夺回平定和龙(今辽宁朝阳)地区。
其它各路隋军也相继奏凱!
同年五月,隋将窦荣定率领9个总管、3万步骑兵从凉州(治今甘肃武威)道出发,在高越原(今甘肃民勤西北)将阿波可汗的突厥军屡次击败!
长孙晟乘机劝诱阿波可汗归隋,阿波可汗犹豫不决。
同年八月,杨坚又派遣高颎出宁州道、虞庆出原州道,两路出击突厥。
也许是隋朝放的风,沙钵略可汗误以为阿波可汗归降隋朝,带兵杀向阿波可汗的驻地,迫使阿波可汗投奔达头可汗,然后率军回击沙钵略可汗。
另一个贪汗可汗,因与阿波可汗友好,被被沙钵略可汗废黜,也不得不逃往达头可汗。
有了两个可汗的加入,壮大了势力的达头可汗就与沙钵略可汗攻伐不已,最后干脆另立山头,建立西突厥汗国,管辖大漠西部与龟兹、铁勒、伊吾等西域地区。
这一来,原突厥汗国就徒有虚名,只得改称东(面)突厥汗国,其头领还是沙钵略可汗。
至此,隋文帝成功地将原突厥分化成东、西突厥。
以狼为图腾的突厥失去了围聚合噬的本性,也就实力顿减!日益强盛的隋朝对付单只突厥狼,也就取得了力量对比的优势,由下风逐渐占据上风!
53年突厥苏尼部万余人归降隋朝,达头可汗也向隋朝俯首称臣!这一来,形势急转直下,沙钵略可汗面临隋朝和西突厥的双重压力!只有向隋朝求和,愿做隋朝的藩属国,岁岁进贡,年年入朝!
沙钵略可汗还心诚悦服的表示:“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大隋皇帝,真皇帝也!”
(57年,沙钵略病死,其子即位。千金公主按照突厥“父死,子娶继母;兄死,弟娶其嫂”的风俗,又嫁给沙钵略的儿子都蓝可汗。)折戟沉沙的突厥人深深被隋文帝杨坚所折服,称他(以后又称杨坚之子隋明帝杨广)为至高无上的国际领袖:
圣人天可汗!
降服了突厥,隋文帝杨坚高瞻远瞩的战略目光瞄向了南方!
当杨坚作为臣子封为随国(今湖北地区)公时,就和相邻的、定都江陵(今湖北荆州市)的后梁(也称西梁)孝明帝萧岿有一定交往而产生的交谊。
然而,风靡政坛的是“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当杨坚取代北周受到尉迟迥、司马消难之流群起围攻时,萧岿也蠢蠢欲动,欲加入反杨战壕!
但当亲自自耳闻目睹尉迟迥兵败身亡、司马消难叛逃陈朝时,萧岿的反杨行动才胎死月复中!他暗自庆幸自己沒有鲁莽行动。
当杨坚称帝登基时,萧岿将那句风靡政坛的口号改成了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风靡政坛的口号:“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敌人!”
他亲自赴长安祝贺杨坚,并送上厚礼:金三百两、银一千两、布帛万段、马五百匹等!
杨坚当然不知道这个送礼的萧岿曾经想送他的命!
老交情加上新厚礼,再加上萧岿又想让他的第六子萧玚娶杨坚的女儿兰陵公主,自然嬴得了杨坚的好感和信任(也自然不知道萧岿曾想反他)。
不果,不做蚀本生意的杨坚没有将兰陵公主嫁给萧玚,只有“赚钱进账”:他让自己的次子晋王杨广娶了萧岿的女儿萧氏(即后来名芳青史的萧皇后)!
这件婚事不知是谁先提起?谁来撮合?但无疑是场政治联姻:要么是萧岿想依附杨隋王朝这座大靠山,要么是杨坚想兼并萧岿后梁这幅小版图。
后梁是位于中国中部的弹丸之地的小国,在南朝与北朝的两个强敌夹缝里生存,由于地处江北,便成了北朝的附属国:先依附西魏、后依附北周、现在也只好依附新生的隋朝。
萧岿要嫁女了,便叫来算命术士,给留在宫中的女儿们算命占卜,结果:皆不吉利!
于是,萧岿想起了早先被认为不吉利而被抛弃的女儿萧氏(史书上无其名,出生时候不详)。
萧氏之母是张皇后,本是娇贵的公主,又是美人胚子,但由于是出生在被江南风俗认为不祥的二月,萧岿便弃之交给六弟东平王萧岌收养。
收养不到一年,萧岌夫妇便双双去世。
萧岌死后,萧氏又被转由舅舅张柯收养。
虽然妹妹贵为皇后,自己也是安平王萧岩的僚属,但张柯仍是家境贫寒,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可怜小小年纪的萧氏,就得干活劳动,活月兑月兑像个村姑!
宫中女儿算命占卜皆不吉利后,萧岿便派人从张柯家中正在干农活的萧氏找来。算命术士给她一算一占:皆是大吉大利!(野史称著名算命术士袁天罡也为小时的萧氏算过命,其命是“命带桃花,母仪天下!”)就这样,萧氏被送到隋都长安,进入宫中。
由于萧氏婉约温柔、天姿国色、聪明伶俐、能文会画、勤劳贤惠,在困境中长大的她又早熟懂事,对杨坚夫妇十分孝顺敬重,深得杨坚、独孤伽罗夫妇喜爱!
夫妇二人便撮合杨广和萧氏早早拜了他(她)们这对高堂。
53年(开皇二年),4岁的杨广与年龄相仿、天姿国色的萧氏进入洞房,两情相悦,决意天荒地老!
事实也是,在杨广称帝前,也不纳妾,他钟爱的就是集妻妾于一身的萧氏!陶醉在温柔乡中!
新婚燕尔不久,晋王杨广带着王妃萧氏前往并州(今山西太原)赴任。
54年(开皇三年)四月初一,隋文帝梦见一位天神从天而降,到杨家来投生。
同时,从并州传来晋王妃怀孕的喜讯。
于是高兴的隋文帝便将晋王妃萧氏接来都城,安置在大兴宫的客省保胎。
次年正月,晋王妃生下长子杨昭,即后来的元德太子。
由于是亲家,隋文帝杨坚在妻子独孤伽罗的提醒下,将隋朝驻扎在后梁的江陵总管及部队撤回,使后梁获得了自主权。
这下萧岿高兴极了,因为以前后梁依附的北朝政权,都在都城江陵派驻总管(自然也有驻军),致使他父亲和他自己当的都是傀儡皇帝!如今可以过一过真皇帝的瘾了!
不果,正应了俗话“高兴过了头”,这好瘾没过多久,就在他看见女儿萧氏成为晋王妃的第二个年头,即55年五月,萧岿抱憾离世!终年四十四岁。
他的儿子萧琮(惠宗靖皇帝,史称西梁后主)继位。
萧琮即位后,再也用不着碍于亲家萧岿的面子,隋文帝又重设江陵总管监视萧琮。
57年,隋文帝征召萧琮入朝,萧琮便率领其臣下二百多人来长安朝见隋文帝。
隋文帝明里和萧琮把酒言欢,暗里却在调兵遣将:他派遣武乡公崔弘度带兵进军江陵!
崔军行至鄀州,留下“监国”的萧琮的叔父萧岩及其弟萧瓛等,明知螳臂难挡车,只好带走部分居民逃入陈朝。
隋文帝吞并了西梁,之后干脆废除西梁国,叫萧琮去做莒国公。
这样,杨萧两个亲家就“亲”密无间、溶为一体了:萧梁的国土溶成了杨隋的江山!
后来隋明帝杨广上台,看在是小舅子的份上,封萧琮为梁公(总算沾着他的故国梁国的边)、内史令(宰相),提拔萧琮不少的亲族入朝廷为官。
后梁国虽然被杨坚吞并,但隋文帝对后梁的人民是广施恩泽:不追究后梁人民的死罪,所有后梁人民免去十年徭役赋税!
免去十年徭役赋税!这简直是史无前例的国民待遇!想必,后梁庶族寒民会说这个国亡得好!因为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张三也好,李四也罢,王二麻子也行,不管谁当皇帝,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就是好皇帝!
怪不得南朝陈朝灭亡之后,还有不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某某花”哩(“某某”即“后”和“庭”字)!
这句诗出自晚唐诗人杜牧的《泊秦淮》。
秦淮一带的江南人把种在后院的花称为某某花,花色洁白如玉的叫做玉树某某花。
但诗中的“某某花”并非指花,是指一首曲名《某某花》,又称《玉树某某花》。
曲如其人!这首靡糜之音出自同样荒唐糜烂的陈后主陈叔宝之手!
陈叔宝是个昏庸无能的皇帝,但作艳词却是个高手!
丽宇芳林对高阁,
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
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
玉树流光照某某。
花开花落不长久,
落红满地归寂中。
这就是陈叔宝作的《玉树某某花》词(后两句疑为后人臆加的),一首有名的亡国之音!
看到陈叔宝如此荒唐糜烂、昏庸无能,人们乍也不会想到他是出自陈朝开国君主陈霸先的家族······
但这个“亡国”的开国君主陈霸先却是“南朝第一英主”!
陈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湖州长兴县)长城下若里人。
陈霸先出身贫寒,但自小聪明,好读兵书,并练成一身武艺,大概有点人脉,在家乡担任里司一职。
(隋朝不同时期对农村的行政基层单位会作些微调,但大体是:京畿内,五家为一保,五保一闾,四闾一族,其负责人分别称为保长、闾正、族正;京畿外,设乡、里二级,由隋初的25家到后来的家为一里,——5家为一乡,其头儿分别称为里正、乡长。想必南梁也与此相差无几。陈霸先任里司可能还是个副级村官。)
后来,陈霸先到都城南京做个管油库的油库吏,虽说是小官吏,但也因此揩上了政治油水:不久做了新喻侯萧映(梁武帝侄子)的秘书;约莫在54年(梁大同六年),萧映调任广州刺史,陈霸先随行任为为广州府中直兵参军;因为萧映慧眼独具,看好陈霸先:“此人方将远大”(这个人将来前程必定远大),在他的荐举下,陈霸先不久就出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
陈霸先在太守位上**还没坐热,又赶紧起身离座!
原因是54年年,交州(州会在今越南河内市东北约三十公里处)土豪劣绅李贲发动叛乱,将交州刺史萧咨赶跑,并击破了林邑国(今越南南越)和梁朝政府军的南北夹击,控制了整个北越后,仿效梁朝政制,建立伪政府,自己称帝!
梁武帝便命新州(州会今广东新兴)刺史卢子雄、高州(州会今广东阳江旁)刺史孙冏二人归坐镇广州的萧映和萧咨节制,火速出兵镇压李贲!
官军的失利引起朝廷的误判:卢子雄、孙冏二人暗中勾搭通敌,敕令在广州就地赐死!
这一来就激起卢、孙部下的激变,在部将周文育、杜僧明等人带领下,哗变的将土包围了广州城!
恩师有难,那有不救之理,陈霸先忙率三千精兵,星夜兼程,火速救援,赶到广州将哗变部队打败,将周文育、杜僧明等叛将生擒活捉!
陈霸先的戎马生涯由此开始。
初战告捷,使陈霸先升任交州司马,兼武平(今越南永安附近)太守。
没有实控交州的交州司马陈霸先和新任交州刺史杨日票,“新官上任三把人”!
经过三年艰苦战争,终于将李贲的叛乱势力铲除。陈霸先因功加授督七郡诸军事!
按下葫芦浮起瓢!南边的李贲叛乱平息没多久,南梁北面却发生大祸:发生侯景之乱!
侯景是北魏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鲜卑化羯人。因左足生有肉瘤,两脚右短左长,走起路来便一瘸一拐,故有人称他为侯拐子!
真是像俗话“拐子拐,一肚子拐”所言,你可别小瞧这个侯拐子,由于狡猾多诈,在高欢的东魏时,官儿高居司徒,兼定州刺史,拥兵十万统治河南地区!
高欢是迫于与西魏对峙的压力才利用侯拐子,临死时特别叮嘱儿子高澄:“侯景狡猾多计,反复难知,我死后,必不为汝用。”要提防侯景!
果不其然,高欢一死,高澄继位,侯拐子就立马拐向:发动叛变!
叛徒侯拐子先想投靠西魏,西魏权臣宇文觉(北周的实际奠基人)深知其人,不愿引狼入室。
向西不通,又被东魏军追赶,走投无路的侯拐子便拐向南行,率部来“投降”南梁。
梁武帝给予侯拐子很高的待遇:河南王、大将军、持节!
之所以厚待侯拐子,梁武帝是想借助他的力量北伐成功!
是狗就改不了吃屎的本性!侯景不仅是拐子,更是魏延——天生反骨!
梁武帝寄望于侯拐子北伐,哪知侯拐子第一个伐向自己!
侯拐子站稳脚跟后,便罢黜梁武帝,“拥立”南梁皇家宗室萧正德为傀儡皇帝,改元正平。549年(梁太清二年),侯拐子率叛军攻破梁都建康(今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被困饿而死!
握有大权的侯拐子在立了萧纲和萧栋两个傀儡皇帝后,干脆让自己这个拐子成了飞天拐子:自己称帝,定国号为汉,改元太始。
侯拐子将自己的朝代定为“汉”,实是矇人眼目,或曰坏女人立牌坊!
侯景——这个坏女人养的鲜卑胡人,在他上台前后,对汉人实行大屠杀!从都城杀到乡野!血雨腥风弥漫着三吴大地!
以前北方五胡乱华的悲剧再度在中国南方上演!
疾风知劲草,危难见英雄!
55年(大宝元年)正月,陈霸先率领大军从始兴(今广东省北部的始兴县,粤北第一古郡)出发,与萧绎(梁武帝萧衍第七子)部下都督王僧辩会师!
经过二年多浴血奋战,终于到552年(大宝三年)三月,彻底摧毁了侯景的暴乱势力!拥立萧绎在江陵称帝(即梁元帝)。
建康决战时企图逃亡的侯景被部下所杀。
王僧辩让这个侯拐子“享受”与篡夺西汉的王莽同等待遇,身手异地:双手应北齐之请交给侯拐子的旧主方北齐的高洋(高欢次子,篡夺东魏建立北齐),头颅送至南梁新都江陵,尸体则在建康暴尸街头!建康的百姓将侯拐子的尸体分食殆尽!
就连他的妻子溧阳公主(被侯拐子强行霸占的南梁公主)也一吃为快!
他的肉吃完了,剩下的尸骨烧成灰后又有人将其骨灰掺酒喝下!
在江陵,则将他的脑袋枭首示众!然后又把他的猪头颅煮下,涂上漆,收入武库遗臭万年!
554年(梁承圣三年),西魏攻破江陵杀死梁元帝。王僧辩与陈霸先拥立萧方智(梁元帝萧绎第九子)为梁王。
555年(承圣四),王僧辩在北齐的压力下要迎立北齐扶植的傀儡萧渊明为梁帝。
同年九月二十七日,,陈霸先在苦劝无效的情况下,只好突袭杀死王僧辩,拥立萧方智正式为帝(史称梁敬帝)。
陈霸先任尚书令、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兼扬、南徐二州刺史。
萧方智的称帝、王僧辩的死、陈霸先的大权在握,引发了王僧辩部下及一些皇室王公的反对、内讧!反叛浪潮此起彼伏!神武的陈霸先将这些叛乱一一平息!
于是,陈霸先威望日隆!权力越大!被控制的萧方智不得不在557年(太平二年),“禅位”于陈霸先,南梁灭亡!55年(永定二年)三月,陈霸先派人将被己封为江阴王的萧方智杀害,年仅十六岁,追谥为敬皇帝。
出身寒门的陈霸先,凭着才智英勇和心狠手辣,完成了“从村官到皇帝”的蜕变!
他自立为帝(史称陈武帝),建立大陈(史称陈朝),改元永定!
陈霸先虽然风光称帝,但他收拾的却是经过胡人(侯景)破坏、内讧战争造成的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河山!
经过三年(他只在位三年)的努力,陈霸先任贤使能,政治清明,使江南社会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文化得到保护和弘扬!
陈霸先的品格也彪炳千古:“加以俭素自率,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羞,裁令充足而已,不为虚费。初平侯景,及立绍泰,子女玉帛,皆班将士。其充闱房者,衣不重彩,饰无金翠,哥钟女乐,不列于前。及乎践祚,弥厉恭俭。故隆功茂德,光有天下焉”、“帝雄武多英略,性甚仁爱”、“后院无金翠之饰,不设女乐”······故后来的文人墨客、王公政客,都给予陈霸先很高的评价!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可惜他生了六个儿子五个早夭,唯一幸存的幺儿衡阳献王陈昌不但人俊而且才俊,却偏偏又在战争中成了北齐的俘虏,后又相继成了灭了北齐的西魏、篡夺西魏的北周的俘虏。人家“三朝元老”,陈昌却是“三朝俘虏”!
陈霸先称帝后,频频遣使请北周释放陈昌及陈顼(陈霸先长兄陈道谈的儿子),北周口头许诺而实际不放。
559年(陈永定三年)六月二十一日,陈霸先病逝,享年57岁。八月甲午,群臣给他上谥号曰武皇帝,庙号高祖。丙申,安葬于万安陵(今南京郊区)。
陈霸先死后,因陈昌被扣、身边无皇嗣,让他的侄子陈蒨(又名茜,陈道谈的长子)捡了个大便宜:继位称帝(史称陈文帝)。
此时的北周反而一改前态,立即将陈昌及陈顼释放,图的就是制造陈朝的内乱(一山容不得二虎),它北周好混水模魚。
陈昌回归途中,自持是开国之君之子,理应子承父业,便先发了封信叫他堂兄陈蒨让位,口气自然是生硬不客气!
不是到嘴的肥肉、而是已经吃进去的肥肉那愿吐出?!陈蒨便派心月复大臣侯安都去“迎接”陈昌,渡江时,乘无人之机,侯安都将陈昌推入江中淹死!对外谎称是陈昌因船坏而溺死。
陈蒨的这一阴谋得到了报应,怎么得来的就怎么交出去!
他死后由儿子陈伯宗(史称陈废帝)继位。陈伯宗“继”了两年就难以为继:被他的亲叔叔陈顼踢下了台!陈顼上台(史称陈宣帝)后的同年,陈伯宗不明不白地死去,年仅6岁!
这个陈宣帝是个精子旺盛的皇帝!其子女数应位在中国皇帝群中的前列:史书有名记载的儿子就42个(3个早夭)!女儿没有(或无法)详列,但史料有这么一句“第二十四女临川公主母曾美人”!致于这个“第二十四女临川公主”是否是幺女还不得而知;但“第十四女宁远公主”却名载史册:她就是隋文帝杨坚绯闻中的女主角之一——宣华夫人!
也该陈朝运数将尽!陈顼其他3个儿子那个儿子接班不好,偏偏陈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最早投胎,而且是皇后柳敬言所生!嫡出嫡长子——陈叔宝成了雷打不动的皇位继承者!
陈叔宝当上皇帝后(史称陈后主),荒废朝政,而迷恋于酒色!他特别宠爱发长七尺、才辩敏锐、姿色妖艳、倾国倾城的贵妃张丽华。前文提及的《玉树某某花》就是陈后主特意为张丽华所作。
除此之外陈叔宝还拥有孔贵嫔、龚贵嫔、李美人、王美人、张淑媛、薛淑媛、袁昭仪、何婕妤、江修容等等、等等。
陈叔宝上朝时,百官启奏国事,他还将张丽华抱在怀里或坐于膝上,共决天下大事,说是“共决”,其实王公大臣无不听从张丽华的。故建康小朝廷,“不知有陈叔宝,只知有张丽华”。
为了这些美人也即为了自己,他不惜耗费巨资新建三座yin窟:只见“望仙”、“临春”、“结绮”三阁金碧辉煌!高耸入云!宛若人间仙境!
陈叔宝就在这yin窟里成年累月、没日沒夜地和如云的美女们耳鬓厮磨!时不时还要拉来尚书、中书令等宰相大臣陪他一块玩儿,将朝政抛到九霄云外!。
上行下效。虽然食着皇禄,但江山毕竞是你陈叔宝的江山,皇帝不急太监急个啥?!
因而,国家机器是低效率运转,国家边防也就疏于防范!疏于防范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隋文帝多年来在陈隋边境调动军队,有时演习,有时还真刀实枪小试牛刀露一手进行佯攻!弄得陈军的弦繃得紧紧的,结果陈军发现自己是虚惊一场。久而久之,便麻痹懈怠,隋军的攻扰也就成了“狼来了”的故事。
更要命的是,既然国君陈叔宝都这么腐化坠落,那就必然衍生出国家政冶**!繁重的赋税、残暴的刑法、前腐后继的贪官污吏,使人民怨声载道!
隋文帝杨坚认为攻打陈朝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殿外,朝霞初露,晨色熹微。
殿中,高坐在龙椅上的隋文帝杨坚,神色庄重而严肃:“众爱卿,今天朝会的主题就是:讨伐不讨伐陈朝?”
早年主战派请战伐陈,而隋文帝却“再言伐陈、伐梁者,斩立决!”打那以后,文武大臣就没敢半个字提及伐梁、伐陈!谁也不想梁、陈没伐着(就是伐着了也是你杨家的江山,不是国家的。古人是这么认为),倒先把自己的脑袋伐掉了!
于是,殿内一片鸦雀无声。
“嗬嗬,怕啦,怕斩头啦。”隋文帝笑道,“那是在朕没有提议、而你们擅自动议的情况下。今天朕已提出伐不伐陈的议题,众爱卿尽可暢所欲言,伐也罢,和也好,都毫发无损!”
那些“众爱卿”仍然默不吱声:能混到在中央“位列朝班”,都是谙熟官场、政技炉火纯青的政客老油子!
“揣摩上意、再投其所好、谄媚拍马”是他们保官、升位的不二法门!
何况有上次朝会的教训。现在,主子没有亮出底牌,奴才们也就不敢贸然出牌。
隋文帝见百官们不松口,便換了个方式。他从袖袋里抽出一卷黄麻纸,向殿下百官扬了扬:“前几天陈朝換了驻我朝使节,新使节向我呈上陈叔宝签署的国书,大意是叫我们两国搁置争议,维持现有疆界,化干戈为玉帛,大家相安无事,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众爱卿意下如何?”
······
“怎么?!还没有人发言表态?!”隋文帝见百官仍保持沉默,话音不禁愠怒起来,“伐不伐陈是国家重大战略方针!如果在这么至关重要的问题上都无所考量,三缄其口,岂不是尸位素餐?!既然素餐,那是不是非逼得朕叫你们吃素:扣罚俸禄!或干脆回家吃老米去!”
早先朝会主战派请求伐陈,遭到杨坚的否决;未发言的主和派暗自庆幸押对了宝!
他们心想,这次嘛,想必皇帝还不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既然皇上催逼发言,何不趁机迎合上意,立它一功!
因而,有主和派出班奏曰:“启奏陛下,陈朝乃我隋朝小弟,兄弟之谊,是应该搁置争议,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隋文帝似笑非笑、哭笑不得:“嗬嗬,用朕的话来回敬朕,以子······”他本要说的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觉得不妥,便改囗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倒蛮有一套的。”
“怎么?陛下,难道我主和又错啦?”那个主和派一脸茫然。
“还有哪位爱卿高见?”隋文帝犀利的目光朝全场一扫。
上次主战派挨批,现在主和派好像也不怎么样;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使这些善于揣摩上司心理的官油子,这次抓了瞎!既然抓了瞎,就不能瞎说:胡说是浑,沉默是金!
“你们不说,那朕只有唱独角戏了。戏唱得好不好,望多赐教。”隋文帝无可奈何地双手一摊,“首先,请大家不要相信‘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这种鬼东西!因为世界上根本就没这种鬼东西,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只有战争贩子才会鼓吹这种鬼东西麻痹对方;也只有傻爪弱者相信这种鬼东西,将自己的安全寄望于敌人的友好,这无异于是与虎谋皮,希望恶虎变成绵羊、屠夫放下屠刀!这可能吗?”
这是小学生都能答的问题,于是群臣高呼:“不可能!”
“再说‘搁置争议’。”隋文帝继续道,“这争议不是一般的争议,更不是鸡毛蒜皮的争议,而是利益攸关的国土分裂!如果这也能搁置,好了,今天可以搁置这块,明天就会搁置那块,那国土就可以随意让敌人去占、去掠夺、去瓜分好了!那还要朝廷政府干吗?那还要你们这些当官的干吗?那还要我这个皇帝干吗?要的还不都是些软蛋、脓包、窝囊废!还吸着民脂民膏,浪费人民的血汗!众爱卿,对不对?”
“对!”这声调沒有刚才“不可能”高。
“要当国君,”随着情绪的激动,隋文帝的话音也就越来越激动,越铿锵,“就当名副其实、全国的国君!不是安于现状,当半个国、当山河破碎的国君!那是庸君、昏君、懦君!至于你们,人们怎么说你们当官的来着?”
“陛下,从哪方面说?”有大臣小心小声问道。
“是呀,是有很多种说法。”隋文帝端起茶杯呷了口浓茶,“朕有次在闹市微服私访,看见一个卖红薯的扯着嗓子在吆喝!众爱卿猜他吆喝什么?”
“陛下,大概是吆喝价廉物美之类的话。”有人应道。
“这是常识,但这个人很独特,他这么吆喝:‘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朝殿上一阵哄然大笑!
隋文帝轻轻拍了拍御案:“你瞧、你瞧,市民们笑可以理解,可朕不明白你们为什么也笑。这分明是在说你们,这分明是人民百姓对那些庸官贪官的不满;也是他们对当官的一种为民作主的要求,不、是无力的草民们的乞求;是对我们朝廷的考问:你们到底是不是为民作主的政府?!”
揣摩到皇帝意图的百官们,刹时一片哑寂!
“望你们记住这句吆喝,当作座右铭:‘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如果有谁不为民作主,那朕真叫他回家卖红薯去!决不含糊!”
众大臣是面面相觑!
“朕听了他的吆喝后,也想出、也算是自己的座右铭:称帝不为国作主,有如狗屎加粪土!”
满殿文武大臣听后无不惊愕地“呵”了起来!
“作为帝王的‘作主’,就是对内关心国计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外既使不能拓土开疆,也起码要捍卫国土海疆的完整!而不是搁置!一句话:治出民富国强!”
大殿响起热烈、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掌声并没有使隋文帝洋洋得意,反而使他繃着脸:“这掌声响得还为时过早,陈朝还在隋朝的版图之外哩!此一时,彼一时。朕以前为什么不同意伐陈,因为面临外敌、又是强敌的突厥,怕招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大悲剧!现在强敌被我们灭的灭、臣服的臣服,剩下的就是内政问题了。不错,江南人民是我们同文同种的兄弟,但那儿的统治者把那儿划为一个国家,只要国与国之间存在,就会有战争!就不可能世世代代好下去!说这种话的人最好见鬼去!国与国之间今天不战不等于明天不战,那华夏就永无宁日!人民永远生灵涂炭!所以,不是朕想做什么统一大帝,朕只是铁肩担道义、担重任:统一,是人民的需要!是我华夏民族的需要!如今的华夏远大于炎黄时期,一寸土地一尸首,一滴海水一滴血,祖国的毎一寸河山,每一滴海水,都是先辈们用生命換来的!夺回它、捍卫它,是我们后代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殿又是一阵热烈的掌声!
隋文帝好似听若无闻,话音铿锵有力:“以我们最小的代价、以江南人民最小的损失,拿下陈朝!如若做不到,你们都滚蛋!为什么?因为朕引咎辞职!最先滚蛋!”说罢,将陈叔宝的国书朝御案上奋力一掷!
为了稳操胜券,为了减少敌我双方的损失,除了作通常应作的军事准备外,隋文帝还别出心裁地在5年(隋开皇八年)三月,罗列陈后主罪恶2条,用诏书形式在江南散发3万份!首先发起宣传攻势,以瓦解陈朝人民的斗志,争取他们的民心!
阅遍中国封建时代的战争史,除杨坚外,还没有第二个皇帝、统帅或将军会在战前向敌方散发传单,而且是3万份!这在印刷术并不发达的当时,几乎是天文数字!
这又是杨坚的聪明、高明过人之处:早在一千五百年前,他就知道大打心理战!而事后我们看看隋军的势如破竹和陈军的兵败如山倒,这一心理战无疑起了巨大作用!
5年(隋开皇八年)十月,隋文帝一纸诏令将次子晋王杨广从温柔乡调往血与火的战场!去指挥统一国家的最后一战:消灭南朝最后一个、但也是最富裕、强盛的陈朝!
不到2岁的他,身为都讨大元帅,统领个总管、5·万大军、兵分八路,雄赳赳、气昂昂挥师南下!
“东接滄海,西拒巴蜀,旂旗舟楫,横亘数千里!”
这八路大军是:晋王杨广师出**(今属江苏);秦王杨俊兵发襄阳;清合公杨素誓师永安(今四川奉节);荆州刺史刘思仁由江陵东进;庐州总管韩擒虎由庐江(今安徽合肥)向前挺进;吴州总管贺若弼兵出广陵(今江蘇扬州);蕲州刺史王世绩由蕲春发兵;青州总管燕荣由东海(今江蘇连云港)赶来会战。
5年(隋开皇八年)十一月,隋文帝杨坚亲自到定城(今陕西华阴东),主持南征陈朝的誓师大会!
隋朝伐陈如此大的动作,不可能不让人知,因而,有探子和地方上的文武官吏将所获情报奏报给陈都建康朝廷。
陈后主听说隋军要攻打自己的陈朝,不知他是故作镇静,还是因为昏庸而确实不把它当一回事;不知他是安慰自己,还是想给朝臣吃颗定心丸。他轻描淡写地道:“怕什么,有王气在此,上天自会保佑!想当年,(北)齐兵三来,(北)周师两至,都被我们打败了!如今隋军来了又有什么用呢?凭的就是长江天险!”
一帮谄谀取容的臣子马上附和!
**拍得舒服的陈叔宝照样回到yin窟,照样钟情酒色!照样写他“黄色”的诗词歌赋······
撇开迷信的“王气”和两胜的史绩不谈,陈叔宝的“镇定”也不是不无道理。
因为北方政权要攻打长江之南的南方政权,必须突破长江天堑!在当时科学并不发达的冷兵器时代,长江天堑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鸿沟!
这就是为什么三国时期的东吴、东晋十六国时期的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朝、金宋时期的南宋王朝等,能较长时间偏安一隅的原因。
昔日,曹操麾师3万想灭掉东吴、符坚统兵97万(另有6万民夫随军)想灭掉东晋,都满以为驱使百万雄师攻打是以石击卵,拿下东吴、东晋易如反掌!
岂知一战,“雄师”成了熊师:一个兵败赤壁!一个溃败淝水!相同的是:都“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典故均出自淝水之战),仓慌逃窜回到老家北方去了!
如今,杨广统率的隋军只相当于、甚至不到符坚统率的一半,隋军的行军路线也几乎和符坚的(前)秦军一样,但是杨广沒有重蹈符坚大败的覆辙!
在隋军八路大军中,有3路是水师:杨素部、王世绩部、燕荣部;路“海军陆战队”(水、陆师混成军):杨俊部;其余4路皆为陆军。其战略部署大致是:由隋文帝杨坚第三子杨俊控制3路隋军,切断长江中上游的陈军与陈都建康的联系,并进而围歼之;下游5路由杨广统领作为主力正面攻打陈王朝的心脏——建康!总司令当然还是杨广,联军参谋长(元帅府长史)是高熲。
十二月,杨素率领水军从巴东出发,拉开了再次中国统一战争的序幕!
他沿三峡东进,与由江陵西上的荆州刺史刘仁恩部汇合后两军相五配合,水陆兼程。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将上游的陈军歼灭或像赶魚虾似的赶到汉口,与从襄阳进军并屯驻汉口的杨俊会师,在汉口收网围歼欲东援建康的陈军,为下游友军攻打建康创造有利条件。
到第二年、即59年正月初一,长江下游隋军乘陈朝欢度元会(春节)之际,杨广军出**、贺若弼兵出广陵、韩擒虎军出庐江分路渡江突破陈军防线,并积极向前推进!
与此同时,王世积统率的水军控制了江西地区,从西南侧翼直接威胁建康;燕荣一路水军则进行远程战略迂回,已控制三吴,威胁建康东南侧翼。
五路水、陸大军形成了对建康的合围钳制之势!
但隋军真正攻打建康的先头部队也就6万余人,而建康守军尚有万余人!
无奈只会yin乐、不懂军事的陈后主不听部将的劝告和军事上的计策,利用自己优势兵力乘隋军未形成合围之前将他们分割并各个击破,拒敌、乃至于败敌于都城之外,而是将陈军撒退到城里:保自己的狗命要紧!
隋军因为人少,也不敢贸然出战,只围不战,等待主力军的到来。陈军本来也可乘此等待援军,届时形成里外夹攻隋军的良机,而事实上他们的镇东大将军任忠已率军自吴兴(今浙江湖州南)归来驰援建康,陈叔宝派他去守朱雀门(建康城南门)。
但是,愣头青陈后主被这相峙峙得不耐烦了,正月二十日,在他的突然命令下阵军奉命仓促出战,万大军在白土冈南北列阵2里,首尾进退当然是互不知晓。
而且,愣头青陈后主又犯了临阵“斩”将的大忌:他在战前还去和大将萧莫柯的老婆鬼混,两人通奸!
萧莫柯知道此事后,原来极力主战的他,当然不愿载着绿帽子替陈叔宝卖命,只作壁上观,因为万一陈叔宝因胜利而活下来,他极可能不但“赔了夫人”,还要“折”自己的性命!
白土冈的贺若弼军初战不利后,改变策略,集中攻破薄弱的孔范军,导致陈军全线溃退,贺若弼乘胜从北掖门攻入台城(建康宫城)。
但捷足先登、攻入宫城核心的是韩擒虎。韩擒虎军占领秦淮河南岸石子冈(今江苏南京雨花台)后,陈朝守将任忠请求投降,并打开北岸的朱雀门,将韩擒虎迎入城內。
迫不及待的韩擒虎只带领5士兵,直扑皇宫,要“擒贼先擒王”:捉拿陈后主,抢得头功!
致以韩擒虎是如何“擒”得陈后主这只纸老“虎”的,史书有两个版本。
野史是“门前韩擒虎,楼上张丽华!”说的是韩擒虎都已经杀到yin窟门前了,陈后主还在楼上与张丽华荒yin作乐,作性生活的最后冲刺!
正史是韩擒虎部冲进皇宫后,皇宫是空空如也!
于是韩擒虎下令进行地毯式搜查,就差没挖地三尺,也没发现陈后主!
这可不好!自己没抢得头功倒是其次,主要是怕陈叔宝万一逃出,虽说他是昏君庸材,但在古代,“皇帝”还是人们心目中的精神领袖,他要是振臂一呼或被挟持振臂一呼,不否定有些陈朝人还会跟他反隋!
韩擒虎一急一气,眼睛瞪得铃铛大:“什么?都沒见?搜!再给我仔仔细细地搜!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于是,韩擒虎部下又第n次认真搜查起来,当一伙士兵来到后花园时,看见一口大枯井。士兵们伏在井口,只见井里黑咕隆咚,便叫喴起来:“有人吗?”“有人吗?”井里除了他们“有人吗?”“有人吗?”的回音二重唱外,没有其它声音。
“那就往井里投石块:投石问路!”有些士兵出点子嚷叫着。
“别投!别投!有人哩。”井里传出急促慌恐的喊声。
士兵们放下绳索吊籃,要把井里的人拉上来。拉着、拉着,感到异常吃力的士兵们埋怨起来:“这个死皇帝,吃喝民脂民膏吃得这么肥!这么重!”
等士兵们拉上来一看,原来是一拖三:除陈叔宝外,还有他的妃子张丽华、孔贵妃,而且三人紧紧地抱在一起坐在箩筐中!
(后人把这口井叫“胭脂井”,愤恨者叫“耻辱井”。)
同时被俘的还有被陈叔宝软禁的宗室王侯一百多人,这些人是陈后主怕他们趁乱政变而被软禁的。
在隋军将士的欢呼声中、在胜利锣鼓震天的响声中,伐陈隋军统帅总司令杨广进入建康城!
他命令高颎封存国库,不得动一钱一物;收存图书典籍。
又把陈朝人民厌恶的施文庆、沈客卿、阳慧朗、暨慧景等奸佞枭首于市,争取民心!
享有“人间嫦娥”美誉的张丽华也在清溪旁被处斩。死时仅三十一岁,留有遗言:“妾死后,乞葬于秦淮,因妾来自秦淮,出身下贱(其父兄穷得靠编织席子谋生),不敢与后主合葬。”后人按她的遗愿葬于秦淮上游赏心亭井中。
在如何处理张丽华的问题上,隋朝死敌唐朝人写的《隋书》又不忘将隋明帝杨广黑了一把!说杨广为张丽华的美丽所动,想纳她为妾;但自己的部下、元帅府长史高颖,以“武王灭殷,戳妲己。今平陈国,不宜娶丽华”为由,将张丽华杀在清溪旁。由此,杨广对高颖恨之入骨!
这又是对杨广的恶毒攻击!此时的杨广才2岁,而张丽华已经是3岁,相差岁,在那个早婚早育的时代,这几乎就是一个代沟的时段!如此年轻又贵为皇室亲王的杨广,天涯何处无芳草?非得找一个比自己大一代的“二锅头”?
根据陈朝本身的旧官吏的言行和记录皇帝《起居注》而综合编成的《陈书》,则要比《隋书》客观、真实、公正得多:记述的是恰恰是杨广下令处决了张丽华!
张丽华的二儿一女随父亲陈叔宝、皇亲宗室及文武大臣同被押至隋都大兴城。
她的大儿子,被陈后主废掉原太子立为太子的陈深,在隋明帝时,官至枹罕(今甘肃临夏县东北)太守;小儿子会稽王陈庄性格暴躁且丑陋(大概像陈叔宝),也成了昌隆县(今四川江油)令;最幸福的应是她的女儿陈婤,成了隋明帝宠幸的贵人!
正月二十二日,乖乖就擒的陈后主又奉杨广之命乖乖地写下诏谕,命令陈朝各地主政官无条件地向隋朝投降!
各地主政官也乐得奉“旨”行事。
只有吴州(治今江苏苏州)等地守将拒不投降,被宇文述、燕荣的隋军打败;陈后主的同父异母弟、陈宣帝第十六子岳阳王陈叔慎在湘州(今湖南长沙)率兵顽抗,苦战数日,终被隋军俘虏,死时年仅十八岁。
至此,历经五帝,共三十三年(557~59年)的南朝最后一个王朝陈朝被灭!它所属的三十州、一百郡、四百县统统纳入大隋帝国的版图!
杨广领军在佂灭陈朝的过程中,对百姓则是“秋毫无犯”,可谓仁义之师!
对陈朝国库里的丰厚资财也是封存而“一无所取”,可谓军纪严明!于是,“天下皆称(杨)广为贤”!
岂止是贤,更是伟大!作为年青英明的统帅,亲自指挥收复了南中国!而且引起“蝴蝶效应”:琉球也于同年归附中国(如今却被狗日的日本侵占霸着)!
父子同心协力,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从而结束了自东汉以来四百年的战乱、自西晋以来三百年的分裂局面!使社会稳定,实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融合,创造了有利于人民和社会发展的新世代!
隋文帝款待萧琮,让萧琮杯酒失国权,吞并了西梁!
又几近兵不血刃地拿下陈朝,还送来个琉球!
隋文帝近乎温柔的将大江南北一抱就统一了中国!
所以,统一大帝隋文帝杨坚要比横杀六国的暴君秦赢政智慧得多!也仁慈得多!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