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祖宗是建文帝朱允文,这个我已在报纸上讲了一些。建文四年六月,朱棣的军队打进南京金川门,文帝见大势已去,本想自杀。翰林院编修程济力劝说,朱棣只是占了京城,很多地方的人还在观望,不如出走到云贵,那边消息没有那么灵通,或者还能举旗反攻。少监王钺也跪在地上提醒文帝:高皇帝升天之前,留下一个宝匣,并且交代说,如有大难,可以带宝匣出走。文帝听了突然醒悟,决定出走。众人一起赶到奉先殿左侧,找到了这个金色宝匣,打开一看,里面装着一方玉玺。原来当年高祖在死前曾传谕,见此玉玺如见高祖。但大家都认为,朱棣既然敢谋反,文帝若拿着玉玺出去想让朱棣投降,只能是白白送死;不如带着玉玺逃亡,或许将来还有用处。程济又献计说,当年高皇帝也曾为僧,最后建立大明朝;今天皇上有难,也可剃度为僧,这样便可平安出城,他日定能打回南京。众人都说是好计策。程济立即为皇上剃去头发,换上袈裟、僧帽、僧鞋。当时在殿上的五六十人痛哭流涕,都表示要随从逃亡。建文帝说,这么多人一起行动,势必引起怀疑。兵部侍郎廖平建议,随从不必多,更不可多,挑选没有家室之累又有膂力三人即可。于是当场决定杨应能、叶希贤称为比丘,程济称为道人,这三人左右不离建文帝,其余人等分散逃走。通过皇宫的秘道4人来到了长江边,只见一条小船早已等候在那里。船中一位道士名叫王升,叩头拜见了建文帝,说臣已在这等候多日了。一行人等乘夜逃月兑,第一站来到吴江县的史彬家中。”
忠远听到这里好奇的问:“怎么和央视热播的电视剧《郑和下西洋》的情节是一模一样的?”
礼成说:“忠远,民间传说不是全部都是假的。我们家流传下来的历史就是这样说的。”
文翔附和说:“民间传说很多是真的。在开封就有这样的传说:开封城,城摞城。后经考古证实,在北宋的都城下还埋着战国时魏国的国都—大梁。”
礼成接着说:“九月,文帝他们来到襄阳的廖平家,大家商议后便决定前往贵州。这时文帝的头发也慢慢长长了,程济献计劝文帝打扮成道士,这样知道文帝变成了道士的人就更少了,文帝就更安全了。朱棣在皇宫找到了两具烧焦了的尸体,已无法辩认,但有太监说是文帝。为了掩人耳目,朱棣对外宣称文帝已**而死,以绝天下人拥护文帝之心。但朱棣一直不放心,他让锦衣卫用酷刑对每个可能知情的人进行讯问,终于获知文帝已出走的真相。但朱棣已一再宣称文帝已死,所以他只能通过锦衣卫秘密去找文帝,而不能公开通辑文帝。
明**告诉了建文帝什么秘密?这个秘密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关于文帝在贵州,人们有什么传说?
关于让姓的人是建文帝后裔一事,并非作者杜撰。曾有让姓的人公开宣称自己是建文帝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