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命运之抉择 第99章 为寇前驱之李自成

作者 : 东方奇侠

(.)明末命运之抉择99:更新时间:24-4-79::4。就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王应熊使者赶来,宣布任命杨昭为正三品副将、正三品都指挥佥事,从三品参政说.b.更新

接过印绶与王应熊的一封亲笔信,除了赞扬杨昭一番之外,希望杨昭看到曾英亮相短缺这就算了并保证下次绝不会发生,更是希望杨昭看到同僚之谊,再次接济杨展粮饷,希望杨昭能够率军南下,打通南下通道,或者率军西进,夹击流寇。746

这是杨昭第一次接到四省总督的亲笔信,接过信函,杨昭显得颇为得意,遍示众人道:各位,这是四省总督王公应熊给我等的亲笔函,王公对我们忠勇军,对我们顺庆府还是支持的。

众人大喜,边看边读,都颇为兴奋,而趁着这个机会,杨昭也细细思考未来人事安排?

按理说自己就任参政就应该让出顺庆知府这个职务,但若是自己不管事情的话,可能被架空啊。还有,其他嫡系将领好说,但谯应瑞、冯有庆两个非嫡系将领也应该升为参将啊。

看见众人欢欣鼓舞的样子,杨昭看着众人,连连摇头道:各位,我这里有一个章程,总督大人器重我等,我等可不能无功受禄?大家想想,在月份我们打下顺庆城,2月份攻下广安各县后,大家可以说寸功未立,如果没有立功反而升官,那是不是说不过去呢?

范文光赫赫一笑道:大人所说的虽然言之有理,但也是总督大人对你殷切期望啊,大人若是出兵,以忠勇军的强悍,若派兵南下,攻下合川州那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若派兵西进,占领潼川州那是易如反掌。大人,你想想,如果你率部占领潼川州,那么川中诸将谁个不服呢?

在占领顺庆城后,董克治等人都一直盼望忠勇军能够南下,以光复家乡合州,现在看到总督大人亲笔信函,那更是跃跃**试,纷纷请命。

杨昭赫赫一笑道:范大人言之有理,我等虽然是一些人口中的所谓义军,我虽然年龄尚青,但大家若是跟随本将占领潼川州,攻占合州,谁不会信服我等兄弟的呢?

各位,正如范大人刚才说这是总督大人对我等期望,那么等我等占领潼川州之后,我方正式就任副将、都指挥佥事、参政职务,而各位如果在战场上建立殊荣,本将就表谯、冯两位游击将军升任参将,其他的千总升任游击将军,大家说,这样好不好?

无论如何我不会给大家挡道,若你们立功不能升职的话,到时候可能恨我啊,大家说好不好?

众人以为杨昭推辞,特别是刘豹,更是劝诫道:大人,印绶就下来了,你怎么不宣布就职呢?大人,你就不要推辞了,你可是岳武穆那样的人物,不要说一个副将,就是元帅也做得啊。

杨昭一惊,瞪着刘豹道:刘豹,你闭嘴。你不是不知道一些小人怎么议论本官,说什么为了当知州,**死了王亨吉王知州,为了当知府,与那个史谨宸结仇.

我们也是生死与共的兄弟,大家说说,我是这样的人吗?我是贪权贪利的人吗?不是,完全不是吗?

大家看杨昭如此说,也赶忙闭上嘴,不再言语。

良久,范文光叹息道:大人,我们现在只控制一府之地,我赞成你先不正式就任参政职务。但总督大人说杨展杨总兵兵饷短缺,大人,你说说怎么办呢?

杨昭站起来,来回渡着步子道:杨展杨总兵是我的老上司,没有他的提拔就没有我杨昭的今天,我们是非常困难,但还可以渡过难关。这样吧,令人备齐5千两白银送给我这位老上司吧。

另外,通知知府衙门厨子,从即日起我就喝稀饭,能节省多少粮食是多一点,我们再困难,但不能让杨总兵饿到什么。

到了七月中旬,这天大家正在议事,两个消息更是让坐卧不安,那就是李自成兵败被杀,南明弘光帝被清军所掠走。

原来,攻占北京城后,清军以主力攻打李自成残部,而与南明方面则相安无事。

在去年年末,清军与李自成部相持于潼关城下,在今年年初,清军调来红衣大炮,以红衣大炮猛攻潼关,经过九场大战,李自成兵败,潼关失守。

在这个时候,李自成知道自己孤掌难鸣,决定采用回避的方式,以占领两湖地区,以此作为根据地,

与蛮清、明军周旋。

当时大顺军共有两大战略集团,一部驻扎在陕北(简称西路集团),由李过、高一功等人通下,抵挡蛮清英亲王阿济格从山西方面的进攻。

而另一部大顺军主力,为李自成亲率(简称东路集团),包括汝侯刘宗敏、泽侯田见秀、磁侯刘芳亮、绵侯袁宗第、义侯张鼐等大将,大顺政权的高级文官丞相(大顺的正式官衔是左平章国事)牛金星、军师宋献策等人,还有包括皇后高氏在内的眷属,兵员约为十三万。

潼关失守,西安不可以守,看到蛮清步步紧**,李自成不等与西路集团汇合,直接率部经过蓝田、商洛等陕南山区,退往湖北襄阳,与守军白旺生汇合后,准备向南逃窜,依托江南半壁江山以与蛮清周旋。

但在退却过程中,李自成患了一个战略性失误,随后导致满盘皆输,最后身首异处。

襄阳地处长江上游,通过襄阳更可以沿着汉江直下武昌、南京,可以说要保卫武昌、金陵,必须先保证襄阳、四川掌握在自己手中,否则的话,对方顺江而下,必然势如破竹。

在南宋初年,爱国将领岳飞攻占襄阳六郡,如此南宋方转危为安,如此方有与金国谈判合议的基础。

再说了襄阳不比潼关,潼关是山城,而襄阳不但地势险要,更是一座水城,对水战不精的蛮清来说,要攻破襄阳,难度应该远远高于潼关。

再看实力,李自成完全可以一面守住襄阳,一面进攻湖广省。自从襄阳建制以来,李自成经营襄阳已有年余,为了阻挡左良玉明军北上,在襄阳地区有袁宗第、白旺统帅的7万精锐生力军,还有占据陕北的高一功、李过集团现正通过甘肃宁夏汉中向襄阳地区而来。

但无论如何李自成患了一个战略错误,他不顾白旺在襄阳留下一支精锐部队,以保卫根据地,阻止清军南下的建议,率领大军倾巢南下,进攻武昌。

占据武昌的大军阀左良玉依托湖广地区(即今日的湖南湖北),虎踞武昌,有大军数十万人,可以说兵强马壮,其实力在南明各大军阀之中首屈一指。

虽然左良玉在南明诸军阀之中实力首屈一指,但在与流寇作战中,则胜负参半,看见李自成大军沿着襄阳顺江而下,左部在荆河口大败后,左良玉自感独木难支。

而恰在这个时候,南京城内爆发假太子案,也就是有人冒充崇祯皇帝的太子来到南京,挑战弘光帝朱由菘的统治地位,而东林党人趁此机会制造舆论要求弘光帝出让皇帝宝座。

皇帝怎么说让就能让,弘光帝再傻也知道其中利害关系,派出有关人员彻查,并斩杀了来人(综合各方面资料来看,这个人还真的不是崇祯的太子,崇祯的太子先是被李自成掳掠,在山海关兵败后,走散,最后孤苦无依,与其兄弟先后投奔其在北京的外公,被其外公出卖,交给了蛮清,最后被凌迟处死)

在这种情况下,左良玉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打出清君侧的口号,准备打到南京,辅佐伪太子登基,但没有料到自己则在半路上病死了。

而对南明弘光帝来说,左良玉反叛可以说只是一个开端,与此同时,在将李自成驱逐道湖北后,多尔衮立马将攻击重心放在东面。

到此时,一直想联清灭闯的南明王朝已经大势已去,就像宋朝两次灭亡一样,在北宋末年,妄想联合金国灭掉辽国,在南宋末年,妄想联合后起之秀蒙古灭掉金国。

这次南明王朝一样,面对后起之秀的蛮清,竟然妄想与之联合,灭掉李自成的大顺。

这帮饱读史书之辈道理说得头头是道,但还是将历史悲剧一幕幕重新上演,后起之秀的蛮清在灭掉大顺军后,调转枪头立刻攻打南明。

蛮清兵分两路,一路由英亲王阿济格率领,以追击李自成为名,深入湖广地区,歼灭南明湖广羽翼。

而另一路则有豫亲王多铎率领,兵临淮扬。

在这个时候,大明前线将领一片混乱,接连爆发内讧。

先是兴平伯高杰被暗降清军的河南总兵许定国**杀于河南睢州故兵部尚书袁可立府第,巡抚越其杰、参政袁枢和巡按陈潜夫只身逃回金陵。

在这种情况下,清军迅速南下,连续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

寄予厚望的江淮防线根本没有任何人关心,南明就像一个回光返照的举人一样,被人轻轻一推,轰然倒塌。

被人吹嘘为一代忠良的史可法,在扬州也稍稍做了一点抵抗,但无奈其长期坚持联蛮灭顺的政策,再加上对清军进攻没有丝毫防备,整个扬州城不到数天就落入清军之手。

在扬州,由于扬州军民奋起反抗,多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扬州大屠杀,史称扬州十日。

《扬州十日记》记载:“诸妇女长索系颈,累累如贯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满地皆婴儿,或衬马蹄,或藉人足,肝脑涂地,泣声盈野。”

“……行过一沟一池,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至一宅,乃廷尉永言姚公居也,从其后门直入,屋宇深邃,处处皆有积尸……”

近十日时间,扬州万百姓被满洲大军屠戮殆尽,这比前世南京大屠杀,可以说惨烈百倍千倍,自此以后,扬州这个江南最繁华的地方,到36年后,还没有恢复到昔日的繁华。

蛮清大屠杀吓坏了弘光帝君臣,在清军渡过长江,攻克镇江后,金陵城乱成一团。

看到局势颓废到如此地步,弘光帝希望像宋高宗那样无心抗敌,而是选择逃跑到杭州主持大局。

五月十五,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南明大臣,在钱谦益、臣赵之龙、王锋等人率领下,竟然献南京投降清兵;

五月廿二,弘光帝逃到黄得功军营,这个黄闯子本来准备继续抗敌,但其部下田雄、马得功则决意降清,在黄得功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痛下杀手,射杀黄得功之后,活捉弘光帝朱由菘。

如此清朝俘虏弘光帝,送往北京处死,弘光帝在位仅一年,南明政权暂时覆灭。

而在湖广地区,阿济格跟随在李自成后面一路追击,蛮清不但占据陕西商洛地区,河南邓州、唐州地区,湖广襄阳府,而且迅速攻占了大顺军刚刚占领的武昌府,将刘宗敏弓弦勒死。

而李自成则如丧家之犬,一路南逃,在湖通山县南九宫山被忠于明朝的程九伯打败,尸骨无存,如此在弘光帝2年(公元645年)6月上旬,大顺政权与南明政权相继被消灭。

明末命运之抉择99: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明末命运之抉择最新章节 | 明末命运之抉择全文阅读 | 明末命运之抉择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