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风云 第95章 步步惊心

作者 : 横笛落梅

次日一早,赵国代相春平君接到了相国信平君廉颇举家出逃的消息,心中十分恼恨。他急忙召见上卿魏加、楼梧,中书令郭开、近侍赵禹、中枢府令希卑这些人来商议。

魏加愤愤不平地说,“廉颇这是叛逃!要撤职罢官。”

郭开不以为然地说:“廉颇并没有像虞卿当年那样挂相印而去,他能去哪里?只能去繁阳暂避一时,繁阳如今也是赵国的地盘,廉颇不能算是叛国。---他怕什么?他怕失去名节,裹挟入诸公子的嗣位之争而已。廉颇是个老滑头!-----他心里想的,如果春平君大人得位,他廉颇是老臣,纵使不为我所用,也没给咱们使过绊,最后如愿以偿告老退休,也奈何他不得。如果他公开支持春平君,就可能要挑头与赵偃、李牧、庞煖这些人对敌,这老狐狸也是两面下注。”

春平君:“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希卑:“不如派人去繁阳,暂时安抚一下廉颇。这样使他中立,不会轻易倒戈易帜,投靠到对手那里去。”

“好,那就派遣使者去走一趟,让他安心守住繁阳,不必再操心邯郸的事情。”

“原定今日朝中举行的宣百官推戴疏之事如何?”

魏加:“建信君(文成侯)联合几十位官吏呈上的推戴疏,原本是想让相国廉颇宣,可他跑了,---不辞而别。这件事情不如就让中书令郭开大人来办,最为合适。只要我们先拔了头筹,加冕了君主之位,量那赵偃也是落了下风。如若其不服,胆敢拥兵叛乱,正好可以通令全国讨伐叛逆,他们军力虽不弱,可要跟大半个赵国的军马对敌,恐怕还要掂量掂量。-----还有,太子殿下可以向秦国紧急传书,告知这次秦赵严重冲突,乃是赵偃、李牧等人公开谋逆所致,冤有头、债有主,让秦国吕不韦也麾军对敌,联合秦国的力量,一举荡平李牧这些人!”

“行,就这么办!”

郭开推辞说道:“我这中书令,只是个内宫君王身边的当值,权不出内宫,在外是有名无权的。这件事情嘛,还是让上卿中的某一位来办合适一些。”

春平君仔细看着建信君等人的推戴疏,“写的好,说的好!-----我看,就让希卑大人来当朝宣吧。”

“此外,此事务必要快刀斩乱麻,占得先机!----凡是当朝反对或私下聚集议论是非的人,一律先撤职查办!----郭开大人,你要尽速设法取得君王首肯的诏书,不要有何差池。”

近侍赵禹操着娘娘腔说:“反正大王也醒不了了,不如就起草一份诏书,加盖玺印罢了。”

魏加阴险地说:“让御医再给君王好好诊治一番,-----国葬的事情早办为好。”,他这是在暗示先把病重的君王弄死再说。

郭开反对,“不行!----君者,授命于天,就是天生龙子。尘世俗人岂可大逆不道妄为?---诏书的事情可办,就算办了,我郭开也是一心为着赵国的社稷安危着想,岂是私心而为?---无论怎样,赵国需要速立储君,先安定下来再说。”

------

这样,众人约定,在君王---赵孝成王为驾崩之前,暂不提及即位之事,当时私定“诏书”指定春平君为国家储君,出面料理国葬事宜,其实这跟嗣位并无啥两样,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暂时安抚国人民心、争取个合乎礼法、仪轨。

朝堂之上,近侍赵禹当众宣着建信君等人的“推戴疏”——原定的希卑换成了赵禹,就是为了把这事情办得“非正式”一些。春平君紧闭嘴唇、观察着众朝臣的反应。对于嗣立新君这样的大事,又面临诸位太子们死命相争的局面,多数朝臣避之惟恐不及,所以多是默不作声。-----凭谁都知道趋利避害嘛!推戴疏很快就宣完了,可除了在那上面签字的十几个官吏鼓掌称贺,其他人如泥塑木雕站立不动、缄口不语,春平君对此是大失所望。

春平君肃然表态,“建信君等公卿大臣的美意,在下自然是感激不尽,受宠若惊,吾也希望更好地为赵国民众服务。嗣立新君是赵国的国家大事,方今我王病重,人事不省,亲自指定储君的事情恐怕是不能够做到了。眼下赵国的局面必须迅速恢复稳定,图新图强。无论诸位心中有何种想法,就请说出来,只要是为了国家利益和大局着想,都请开诚布公、畅所欲言。我春平君是没有任何私心杂念的,宠辱不惊,更不会贪恋王权。必须要为赵国选择一位民心信服的君主,才能保的宗庙祭祀不绝、江山稳固。”

好一个引蛇出洞!

果不其然,春平君的“坦诚无私”感染了一些不明真相的人,赵国的小司徒李竟立即就站出来说道,“代相心胸坦荡,实乃德高诚笃。下官觉得秦赵两国的仇怨不共戴天,秦国又何时真正遵守过合约?观乎百年历史,秦人背信弃义之举不胜毫末,那样我们又为何与秦国和谈?----恕我直言,李牧等将军此番在晋北大捷,大长了国民的志气,这一仗打得好哇!----不但歼灭了秦军1万,而且消灭了我赵国的心月复之敌、万人唾骂的王龁,赵人无不欢欣鼓舞呀!臣请赦免李牧等将军违令之罪-----”

另一位臣子戴宜也站出来:“李牧、庞煖等将军不但不应受罚,还应当褒奖啊,不能责备胜利之师!”

上卿魏加见状皮笑肉不笑地怂恿道,“好,言者无罪,有过则改。还有谁赞同这两位的谏议?”

又有几个大臣站出来直言不讳地要求将推戴储君的事情拖延到二太子(赵传)、三太子(赵偃)返回都城之后为好,如若君王实在无法指定嗣位人选,就由三公九卿大臣“投票”选举,甚至可以扩大吸收再低级一些的官员参与进来,这样不至于诱发内乱、避免赵国国内的动荡。

事实很清楚,尽管诸多大臣们都没有明说支持太子赵偃,可时间拖延下去明显对他是有利的。尤其是众人建议赦免李牧、庞煖等军事将领,其实就是在抗议春平君等人的“和秦”政策。

春平君宽怀大度地表示,这些问题都可以考虑,王国的政坛是容得下不同意见的,确实是属于此前考虑不周的事情,也可以加以修正和调整,有一些事情也可以暂时搁置、缓一缓再办。

------

当夜,月光皎洁,春平君在相府的园林里摆下盛宴,宴请群臣,众人俱各欢喜、其乐融融,笙歌舞娱,觥筹交错,都为赵国代相春平君从善如流感到欢喜。

小司徒李竟屡被劝酒,喝得酩酊大醉,被人搀扶着跌跌撞撞来到池塘边的柳林里方便。“我----我没醉-----没醉呀---这么好的酒,如何能喝醉呢-----”一条黑影蓦然从林中闪出来,一条棍棒横压着小司徒李竟的咽喉,将他死死顶在一棵树上,喉结碎裂的声音,李竟手脚抽搐几下、一命呜呼。杀手将其尸身抛进池塘,逃匿而去。

“小司徒怎么不见了?”有人询问、找寻。“他去林中方便了,---咦,怎么还没回来?”

不多时间,就听见有人呼喊,“司徒大人醉酒落水啦!----快来捞人啊!---”

就这样,当朝的反对派们一个个被人杀害,有的是遭遇车祸(马车翻车折断脖子),有的不小心滑倒、头触石块,还有的因为“抑郁症”上吊自杀,也有一些是因为用错草药、死于医疗事故的-----春平君、上卿魏加、中枢府令希卑、中书令郭开一伙人疯狂迫害、杀害持异见的朝臣,搞的邯郸百官人人自危,再无人敢于公开唱对台戏。一些聪明一些的官员或称病闭门不出、或设法逃离邯郸、投奔太子赵偃或干脆逃离赵国。-----真个是“假惺惺引蛇出洞,恶狠狠屠戮忠良!”

看官,那个胸中有数的建信君此时在哪里呢,他正在干什么?据说他这阵子迷恋上了狩猎,早已领着一伙人外出打猎了!

临走的时候,建信君还去拜见春平君,告诉他-----这次,一定要给他打几只白色的狐狸回来,将名贵的白狐皮敬献给未来的赵国之主----春平君大人!

春平君兴奋地将自己的花雕弓送给建信君(文成侯),“难得文成侯此番盛意和忠心,您就等着咱们君臣朝堂相见吧。---这次,文成侯鼎力推戴的功劳,自不敢忘。享国之时,定当力举。”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大秦帝国风云最新章节 | 大秦帝国风云全文阅读 | 大秦帝国风云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