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花好月圓 四 前因(下)

作者 ︰ 花朱

杜文玉十歲時,阮夫人又給她生了個弟弟——杜文近,因阮夫人生杜文近時已屬高齡產婦,又是難產,生下孩子後身子一直不太好。一個剛出生的嬰兒加上病弱的母親,這一年杜家的日子有點不太清閑。杜文玉大多時間都花在了照顧幼弟和陪伴病母上。杜長言和杜文遠也很忙。新皇登基,天下不穩,西宋和東秦對大慶皇朝虎視眈眈,屢屢挑釁,大小沖突不斷,宣州衛指揮使丁萬山接上級命令,要求宣州衛勤練兵馬、隨時待命,杜長言要每日帶著杜長遠去練兵場練兵。

其實,大慶建國至今,後魏的勢力一直未曾徹底拔除,十幾年前就在宣州一代還發生過謀亂,是宣州衛指揮使領著轄下幾萬人馬平的亂,雖然時間很短,卻也給當地百姓帶來小少的災難,許多人妻離子散,不知所蹤。杜乾、杜坤、杜方、杜謹、杜信就是當時戰爭中幸存的孤兒,後被杜長言收留、養大,從而留在了杜家。

然而不等外敵入侵,內戰先爆發了。

貞明三年五月起,大慶國內穎北、西岳相繼大旱,接著又是瞿州、阜州蝗蟲遍地,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貞明三年十一月,災情雖然得到緩解,但由于災民太多,許多人無法安置。同年臘月中旬,位于川地的南川王府,朗朗晴天突現彩虹,五光十色甚是耀眼。一時間,川地南川王府出現祥瑞吉照的傳言在民間傳開,跟著傳開的還有南川王其實才是天命所歸的真命天子的流言。

先帝兒子不少,但存活下來的不多,除了繼承皇位的老三安王即慶仁帝外,老五封了川王,封地在川,因川地在大慶南部,又被稱做南川王;老七封了梁王,封地在梁,最小的兒子老十六封了冀王,但一直留在京都未去封地。

這種股流言自然也傳入了宣州,杜文玉听到流言的第一反應即是,天下要亂了。無風不起浪,這種流言,怎麼可能隨隨便便傳出來,跟著流言傳開的,不知道又是多少流離失所,多少無家可歸。

這種流言在貞明四年新年初達至頂峰,猶其在流離失所的災民當中,隨著災民漸漸涌至京都,流言也跟著傳入。在此之前,慶仁帝已得到信息,當時听聞即大怒,即刻命令京城守備吳光柱著手調查流言一事。

吳光柱人手還沒安排好,南川王即在貞明四年的元宵節過後,在自己封地的南川王府舉起「清君側」討伐慶仁帝的大旗。在討伐檄文中,南川王稱自己才是先帝原本屬意的繼承大統之人,並且擁有先帝立其它新帝的詔書,而慶仁帝假仁假意,不忠不孝,蒙蔽了先皇視听,並采取威逼脅迫手段,最後在不明真相之下將皇位傳于慶仁帝,是以上天降災難于民間以示對慶仁帝的懲戒,百姓何其無辜,卻要受他連累,無家可歸,親人失散,骨肉不得團聚,南川王還稱他本無心皇位,但不忍天下蒼生民不聊生、衣不蔽體、流灕失所,為天下百姓著想,不得不率眾伐之,檄文康慨陳詞、有理有據,把慶仁帝氣得差點吐血。檄文發布沒幾天,南川王隨即在川地自立為帝,稱「慶和帝」。

杜文玉對南川王的說法嗤之以鼻,真要是為天下百姓著想,就不會發動內亂了。要真是先皇欽定的人選,有先帝的遺詔,早干嗎去了,為何慶和帝登基都兩年多了才拿出來說道,再義正言辭,只不過拿來堵悠悠眾口,為自己的叛變找個合理的理由而已。有明白如文玉者,也有不明是非者。天下多的是為生活所苦的流民,他們是不會對此做出理智判斷的。再說亂世出梟雄,也有一部分人,正想著借此機會謀個出人投地,榮華富貴。

天下百姓哪管誰當皇帝,只要能讓自己吃飽穿暖,有活路,誰當皇帝都可以。南川王的檄文發出後,得到不少不明真相的百姓,猶其穎北、西岳、瞿州、阜州等地的災民擁護,紛紛加入南川王的討伐大軍。

南川王的反叛也是謀劃許久的,金銀糧草準備亦很充足,很快將災民收編入隊,發放了武器。使叛軍一下子增加了好幾萬。

有了這些力量,南川王隨即馬不停蹄,揮兵北上,打了慶仁帝一個措手不急,接連攻破好幾個城池,待朝庭軍隊整裝南下時,叛軍已攻至涑水一帶,佔了大慶朝三分之一的領土。

慶仁帝聞後既驚又怒,他非嫡非長,不過命好,要不是上面的兩位兄長,早早地離開了人世,先帝臨終前兩年一直臥床養病,做為先帝存世的最年長的兒子,又一直勤免恭孝,得父皇看重,順理成章的接管了朝堂之事。先帝駕崩後,又順理成章地承繼皇位。慶仁帝皇位的取得看似簡單,兵不血刃,實則來之不易,為了贏得先皇信任,他朝堂之上兢兢業業,先皇病塌之前衣不解帶。好不容易老皇帝去了,自己得了皇位,還沒來得及品味坐擁天下、至高無尚的權力滋味,就被南川王來了這麼一手,他怎能不氣不惱。惱怒之余,又暗恨自己登位之初,顧及兄弟情誼,沒及時處置了南川王,如果登位之初就將其召回京城圈禁起來,何至今天,不知要費多大周折,甚至被取而代之也非不可能。

慶仁帝一面譴兵派將,極力圍剿南川王及其所領叛逆,一面積極整頓朝綱,消除癮患。將冀王拘禁在京都冀王府,命人嚴加看管。又派人將梁王傳召入京,待梁王入京後,像冀王一樣看管起來。並將六部人員與三王關系密切的換了一遍,貶的貶、斥的斥,慶仁帝一翻雷霆變動,令朝中大臣一時戰戰兢兢,人人自危。

貞明四年十月,伐叛主帥戚元啟老將軍旗下的騎都尉陳知昂突然率部下叛降,導致戚將軍及手下將士10萬人被困澤度嶺,南川軍則趁機攻打息烽府,息烽府位于大慶中部,不管是水路還是路路都是貫通大慶的交通樞紐,因其交通便利,息烽府十分富足、商業十分繁華,如果息烽府被攻下,大慶朝真是汲汲可危了;戚元啟老將軍帶兵多年,深得先帝和慶仁帝信任,沒想到臨老臨老,吃了這樣一個敗仗,要不是此時形勢不容,他真想以命謝罪。一世英名,毀在個毛頭小兒身上,就算最後得勝還朝,自己還有何顏面去見陛下!戚老將軍每每望著嶺下圍著自己的叛軍就垂足頓胸。

慶仁帝得到處此戰報,氣惱非常。西宋和東秦對大慶朝虎視眈眈,磨擦不斷,只是礙于大慶兵強馬壯一直攻而不得,此時內亂,他們豈肯放棄如此大好機會,時遠、顧敏、石繼光等要駐守邊關,肯定不能調動;戚元啟被圍澤度嶺,尚需援助,指望不上。從距離上看,只有從京都出兵息烽才是上上之策。

此時內憂外患,哪一處都疏忽不得,萬一一個疏忽,輕則割城讓地,俯首稱臣,國力大減,重則國破家亡,身首異處。哪一個結果都不是慶仁帝想要的。

可派誰領兵讓慶仁帝一時難以決斷,朝中可用的將領本就不多,有陳之昂事件在先,能讓慶仁帝放心使用的就更少了,十幾萬大軍呢?誰掌握了這部分兵權,誰諒決定了大慶朝的皇帝由誰來做,人心難測,不得不防,成王敗寇在此一舉,這件事上是絲毫失誤不能有的。此時慶仁帝長子,晉王李辰風力排眾議,極力推薦派六皇子李辰景領兵出征,晉王理由很充分,李辰景自十二歲時起就投身軍中,武藝高強、作戰勇猛,且懂兵法;其次,李辰景是皇子,其帶兵出征,更能激起底下士兵的士氣。晉王一番話令慶仁帝茅塞頓開,此時還有誰比自己的兒子更可靠的。

經過一夜深思熟慮之後,第二天一上朝就封六皇子李辰景為三軍主帥,領京兵六萬,另從宣州衛、睢陽衛各調兵兩萬,共十萬大軍,翌日出發,平逆叛亂,解息烽府、澤渡嶺之危。

時至今日,杜文玉都記得父親初接到出征命令時,既興奮又憂心的復雜表情。做為軍人,只有在戰場才有展示自己雄心抱負的機會;但家中弱妻幼子,自己這一走,生死兩茫茫,真是放心不下。

文玉理解父親的心情,阮夫人更是明白丈夫的心中想的是什麼。所以她們再是不舍,再是擔心,仍默默地為杜長言父子準備出征用的一應物品,默默地送他們父子出征。臨出征的那天,杜文玉領著杜文近跟著應挺著虛弱身體的母親,將父親和哥哥送出好遠好遠,直到連馬蹄踐起的灰塵都沒了蹤影,母親仍望著他們遠去的方向發呆,要不是阿近吵著肚子餓,還不知要站多久。此後的一段時間,母親都神情不屬,有時半躺在床上喝藥,端著藥碗卻不知想到了什麼,半天不往嘴里送,文玉知道,那是母親在掛念父親和哥哥,戰場上刀槍無眼,那是自己的至親,她怎麼能安下這顆心呢。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花好月圓最新章節 | 穿越之花好月圓全文閱讀 | 穿越之花好月圓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