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節來源*****
近代以來,帝國主義在中國利用不平等條約賦予的特權,強迫中國開埠通商,在不少城市建立了擁有治外法權的租界.然而,由帝國主義列強直接建立和統治的殖民地城市,在中國大陸上卻只有香港和青兩個城市.德國強租膠州灣,開始了對中國沿海城市十七年的殖民統治.青成為德國在中國的橋頭堡,是進而向中國北方擴大勢力範圍的基地.其後,因德國在一戰的失敗,使青成為日本軍國主義軍事佔領的目標,引發了巴黎和會上中國的外交失敗和華盛頓會議魯案問題長期談判.中國在付出重大代價之後,才使青主權得以在1922年12月8日回歸中國.究其禍源,皆因德國對青的佔領.
從十九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德國皇帝和外交部,海軍部和民間學者就一直在就選擇一個中國沿海嶼作為殖民地海港進行權衡論證,經過反復比較,最終選定膠澳.從1897年德軍佔領膠澳至1914年退出青的十七年間,德國在原膠州灣周圍和原即墨縣沿海海灣建立了一個被稱為東方的瑞士的名星城市,開始了青的近代化進程.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對殖民地單純的經濟與原料掠奪不同,德國是把青作為永久殖民地進行長期投資建設的,十七年間一直是由德國政府進行財政撥款建設城市.這種高明的城市設計理念,使青在頭十年便一舉超過早三十年建港的煙台,躍居沿海城市進出口的第二位;在前三十年間便超過山東省國民產值七倍,成為全國四大輕工業中心,金融中心之一,全國五大工業城市之一.德國人在青創立的土地制度更在德國和全歐洲推廣,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樣板.孫中山先生還專門邀請這位青土地制度的始作俑者到廣州,探討中國土地制度改革問題,終于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張.青的城市設計與建設,不但在山東,而且在全中國都有相當高的參考價值.
一,城市發展戰略目標
德國在青的城市發展戰略目標,有一個逐漸明晰的過程,其初衷是建一個海軍基地和儲煤港,作為與在中國與列強角逐的支撐點;其後便逐漸定位于將青作為德國在遠東的貿易基地,造成第二個香港,把青建成德國永久的模範殖民地.
綜合現有的文獻資料,可以透視出德國在青城市發展中的設計理念主要是:以青為龍頭,以膠濟鐵路沿線和全山東月復地為龍身,以黃河口至黃河河套為勢力範圍,以膠州灣和沿嶗山灣海域為海上通道,幅射中國沿海城市和亞洲太平洋與歐美.
總體發展戰略為:一城,一港,一路,一海洋.德人是完全按照西方模式塑造一個具體而微的柏林城,西方資本主義繁榮時期的城市設計理念zhan有主導地位,在當時半殖民地中國顯然具有超前的以市場為中心的綜合城市功能.
1一個面向全世界的貿易自由港與自由地;
2一個以鐵路橫向分布南北縱橫連結的山東與中國北方的經濟中心與金融中心城市;
3一個風景優美,高效城市管理的宜于生活與創業的生態城市;
4一個有廣大發展空間的可持續發展的海洋城市;
5一個全面開放,能吸納中外文化精英,促進中西文化交融的文化城市.
6一個法治嚴明的文明城市.
二,城市空間布局
一規劃空間
從國土概念上說,德國在佔領青550平方公里的地方,市域劃分為市區和鄉村區,市區分為港口區,鐵路站區,歐人居住區,華人居住區;在膠州灣潮平一百里內的中立地區尚有6500平方公里的中德共管區.
德國工程師按照歐洲風格設計好一個現代化城市,使青象一個歐洲港口城市.德國人用十七年的時間,把一個鄉村變成一個經濟繁榮的都市.德國人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政治體系和行政管理制度,城市布局合理,市內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設施,高標準高質量的共公工程,如令人羨慕的電力系統,現代的下水排水系統,現代化的學校,相當高的衛生標準,有馳名亞洲的海水浴場;經過十年的城市綠化,使昔日荒山禿嶺變成花園式的城市;青成為亞洲最清潔的城市,達到了讓青人引為自豪的碧海藍天,紅瓦綠樹境界.
二結構空間
甲,青城市內部空間結構指城市內部土地的功能分區.
1青區為市區主體部分,依德國首都柏林城市規劃建設,街區命名全部用德國名.
房屋純粹是德國式樣,建築材料與建築方法均援引德國本土規矩,房屋限制在18米以下,房距為4米;在市區特別重視交通,衛生,房屋的堅固耐與防火設備.區內有總督官邸,商業區,居住區,法院,醫院,警署,鐵路車站,山東鐵道公司,德華銀行及各外國銀行,領事館,俱樂部等.
2大鮑區華人居住區,街名純用中國名,房屋限高為兩層,房距為3米,注意下水,衛生與防火.
3碼頭區街名用中國與德國名相混,除港口外,為實業區.
4別墅區
5鄉村區以李村為中心.
青的土地利用,由土地勘測制度,分配制度,立法制度和公共設施保障制度,來影響城市社會經濟的空間結構,形成三個層次:一是城市市區土地,二是城市規劃土地,三是城市行政管理區的土地.由殖民當局控制土地開發,政府制定長遠發展戰略並負責開發,每一種開發,甚至打井供水,也都留有余地,留下足夠的土地供日後擴建.
乙,青城市外部空間結構指城市行政關系,由青城市本身城鎮體系所組成的空間體系.德國利用修路權,將膠濟鐵路貫通山東東部和西部,與濟南相連,這樣山東就成了德國進入整個中國的大門,青與濟南成為雙核心耦合結構的經濟區空間結構,以青中心城市與鐵路沿線為依托,橫向分布形成一系列衛星城市,形成雙源型城市經濟區,輻射產生出魯中經濟區和膠東經濟區.
青的新增長區集中在一個增長的軸線上,形成類似慧星尾的形狀,是一種慧星式大都市.青的這種外部空間結構,所產生的結構系統流態,就是人口流與物質流從分散向集中高密度集聚,能量從低質向高質集聚,高強度運轉,而技術流與信息流則是從無序向有序連續積累,從而使貨幣流能在流通中增殖.
三,城市產業定位
一產業戰略
1產業體系因為青是德佔殖民地,所以它與中國原來的城市功能不一樣,一開始便形成一種以海港,鐵路與月復地城鎮農村及濟南的水平產業體系.德國取鐵路沿線左右30華里的鐵礦與煤礦建立工礦業,建制鐵廠,修船廠,機車廠,打通與中國沿海城市及世界各大城市的貿易通道;在實業區則主要是建電廠,屠宰場,自來水廠,在輕工業方面則主要建德華繅絲廠,面粉廠,精制鹽廠,特別是建了日耳曼啤酒公司,獲國際金獎,成國青的名牌.
2產業性質由于當時德商看不到青投資的遠大前途,德國在青的這些廠大多是由殖民當局自營,或原先為為私人企業因經營不善也由當局收買下來.德國以建城,建港,建鐵路和城市美化,綠化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與創業環境,以某些行業的驚人業績造勢,卻並不強求商人.造勢達到相當程度後,各國的銀行金融業及領事館紛紛前來青,使青很快成為區域金融中心,北方物流中心,國際海運重鎮.海關的稅收在1907年成為全國第七大港口.
3產業功能德國人在營造人工生態區之後,把重工業,輕工業和服務業聯為一起,把中心區與月復地資源聯為一起,使生產中心,物流中心,資源中心融為一體.
一交通業
德國人從中國奪取的修路權,一條是膠濟鐵路北線,即從膠州灣經濰縣,青州到濟南,一條是膠濟鐵路南線,從膠州灣經萊蕪到濟南.德人後又取得了津浦鐵路北段濟南到天津的修建鐵路借款權,擬由德人借款建的設山東境內的兩條短鐵路是:高密--韓莊線與津浦路相連,濟南--順德線與京漢鐵路連接,得開采嶧縣的煤礦,另外又修了與坊子--張店煤礦相接的鐵路,可以開采淄博的煤礦.德國還取得煙--濰線與開--兗線的優先借款權.
市內交通,則因地勢建設大街,人行道,獨輪車道,街道兩旁廣植樹木,街兩邊設路燈.
二電信業德國人設青到煙台,青到上海的海底電纜,山東電報局則加強了山東鐵路的電信聯系,還在濟南和濰坊設德國郵政交換局,使城市與全山東信息暢通無阻.德人還擬輔設從歐洲到青的跨洋海底電纜.
三旅游業
1注重以信息吸引游客1912年德國當局用德文和英文出版《青導游手冊》,廣泛介紹青的景點,次年又出版英文《青指南》.唐案:青和大陸的信息滯後.就是號稱先進的上海,最新的資料也只能找到1997年的,外商投資找不到可供選擇的地點與相關企業.
2在大青為背景,將青與山東各地的名勝景觀串連起來.德人的導游材料一個明顯的特點,是除詳細介紹青景點外和可娛樂的項目外,還介紹山東各地名勝地.唐案:旅游信息正是我們最差的地方.直到前幾年,從海外到青旅游的客人,下了飛機不知該到何處去吃住,不知道下一個可去的景點在哪里,在青飛機場找不到相關材料.
3舉辦夏季音樂會,舞會,游泳會,騎馬會,射擊會,登山會,設圖書館,博物館,療養院,旅館,菜館;特別有被稱為東亞一流的海水浴場,在海水浴場舉辦音樂會,發行彩票,近設海濱飯店和山林公園供游人休息娛樂,被稱為盡善盡美
四,青的城市功能
城市功能主要是生活功能,生產功能,服務功能.青城市雖然帶有明顯的殖民地性質,但歷史地看等城市功能的整體性,仍然有可借鑒之處.由青城市結構質的規定性及其層次性,開放性而造成城市的整體性功能.青成為集金融,貿易于一身的綜合性城市.
1,經濟自由區的功能因為青實行經濟自由區和自由港制度,且市內的水利,電力,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齊全,使青成為貿易經濟型自由區.自由區擴大外資利用,便于引進先進技術設備,並帶來一套標準化,規範化,專業化的生產體系及科學的管理.可以幫助出口擴張,發展對外貿易和轉口貿易;可以調整產業結構,通過自由區帶動周圍地區國民經濟的發展.德人在青實行自由港制,將整個租借地都化為自由港範圍,後又改為自由地區制,將免稅區限于埠頭附近,簡化關稅管理稽查手續,加速了港口貨物吞吐,促進了商貿發展.由于青的港口與鐵路相接,有龍頭有龍身,所以建港之後,超過有三十年開港歷史的煙台.1907年膠海關的稅收成為全國第七大港口.1909年貿易超過大連,次于天津,在北方居第二,出口居第北方第一,1910年出口再超過天津;青1913年的土貨出口值比1901年增長70倍,比1902年增長30倍.在海運中,英國居第一,日本居第二,德國晚起,但居于極優越的地位,在船次與噸位上,約佔青海運的二分之一.德人的海運航線主要是國內的香港,上海,煙台,牛莊和俄國的海參威,日本的長崎及西歐各國.
2,經濟中心由鐵路,海港,交通,通訊等內部功能造成的以市場為中心為主要內容的經濟中心.城市功能的主要作用形式表現為對山東月復地的滲透與幅射.青成為進出口商品的集散中心與組織者,以城市和輕工業帶動月復地農副產品的發展,並變月復地為工業品的銷售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促進了青生產力的發展.
3,金融中心青依托廣闊的經濟月復地,形成發達的市場網絡,完善的交通,通訊設施,良好的流通環境,吸引中外銀行和金融機構.德華銀行首先在青開設支行,其後,俄華銀行,匯豐銀行,正金銀行等七大銀行在青設行,青成為環黃海和中國北方的金融中心.德華銀行並被授權在青發行紙幣和輔幣,該銀行發行的紙幣佔德國在華發行量的四分之三.成為支持德國產業和青建設的資金來源.金融中心成為經濟中心的最高形式.在青城市建設中,在資金借債,外匯調撥,債券發行方面的發展,青的金融業與月復地形成金融網絡和金融市場,對國際經濟,商業,貿易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青由此成為山東的金融中心.
由于青城市在二十世紀初建城時期較短,原先設定的工業中心的目標因德國資本家的短見沒有實現,卻為二三十年代青成為全國輕工業中心預留了很大的空間.
4,文化中心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城市的人格訴求,城市文化本質上是人與城市的關系,以人為中心,為人服務.
德國侵佔膠州灣後,希望用另一種方法滲入中國市場,那就是發展中德文化關系,並且認為貿易不是隨著旗幟而是跟著語言和文化而發展的,我們必須建立德國的文化模式,它的影響可以遍及全世界,特別是龐大無比的中國市場.因此,教育成為德國殖民者擴張的一種武器,他們的策略是把青建成東亞的文化中心,以促進德國人本身的經濟利益,和向中國大規模地傳播德國精神生活.在德國佔據青的17年間,青開始了她的現代教育.先後開辦了1所總督府學校,26所蒙養學堂,10余所教會學校,4所職業學校和1所特別高等專門學堂.
1912年清帝退位,一大批清朝王公貴族,高官大吏,士大夫寄寓青.來青寓居的有的時間長,有的時間短,其中有恭親王溥偉,軍機大臣徐世昌,那桐,陸潤庠,總督張人駿,周馥,趙爾巽等.當時全國共有9個總督,在青寓居的就有7人之多;此外還有部長一級的官員呂海寰,勞乃宣,劉廷琛,于式枚,省部一級的譚延闔,李家駒等等.這些人大都有深厚的儒學根基,多出身于翰林,對當時青文化思想界的影響不可小視.
某些西方傳教士和漢學家崇尚中國傳統文化,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德國人衛禮賢.衛禮賢原為傳教士,德佔青後來此建禮賢書院.他欽佩中國文化,自稱姓衛,名禮賢,字希聖,山東人,信奉儒教.他將中國的《周易》,《道德經》,《呂氏春秋》等20多種經典著作譯為德文出版,有的轉譯成英文,還寫作出版了大批介紹中國歷史,文化的著作,出版了定期刊物,回國後又創辦了中國學院,成為世界上著名的漢學家.他在青期間,還建立了一座尊孔文社,並在社內建藏書樓,請勞乃宣主持社務,邀請上述的中國士大夫參加活動.
青的城市文化,使青能在短時間內吸納大批人才,並為其後德國在青與山東的發展開拓出很大的空間.德國文化策略是從長遠滲透的戰略目標出發的,培養青城市所需的各種人才,又可在中國政界培育親德勢力.
青原是一個文化極為落後的集鎮,在不到十五年間有了中國高層傳統文化與德國文化的交流,這在全國是不多見的.中西文化交融,如果不被社會動亂打斷,本來可以成為影響青市民素質的重要文化源泉.
五,生態與環境
1改良土壤德國在青設立山林局,調查土壤成分,深翻土改良土壤,依土質施肥,築堰保持水土,築壩儲水.
2植樹造林昔日青不但沒有樹林,連青草也不長.德人獎勵造林,保護樹木,市政部門引進成千上萬種樹種試種,最後選了宜于青栽種的樹木65余種.殖民政府推行德國經營山林法,投資30萬馬克,計劃每年造林50—100公頃,在嶗山利用坡地的三分之二造林.至1914年官造林達1200公頃,徭役造林2000公頃.還在市內大量種植梧桐,在全國帶了個頭,各地仿照青造林種梧桐的城市很多.
3用嚴法保護樹林:凡在林區或接近樹林的地方吸煙或擲煙蒂者,處1—20元罰款,或兩周拘役,或當眾施笞刑25杖.折斷一棵樹,即砍掉破壞者的一個手指.
經過幾年的示範,中國當地農民也開始造林,人工營造了一個綠色家園.青成為一個綠樹花叢覆蓋的城市,讓外來者一入青即感到罕有的愉快.
4全市乃至沿膠濟路全線性的衛生檢疫.在1902年的山東各地蔓延的瘟疫,幾乎沒有在青為害.
5每日用海水噴灑路面,保持路面光鮮清潔.
返觀青的城市化過程,德國人營造了一個生態學特征良好的城市,城市真正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復合,使人類棲息環境符合從自然--鄉村—集鎮—城市演變的生態演替過程,社會,經濟,自然得到協調發展,物質,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態進入良性循環.
六,經營與創新
一經營城市市政服務業
1上水道青供水困難,德人自1901年始在海泊河河床挖了3口井,設水泵所送水到儲水池,再向市內供水,後增到28口井;1905年在其支流挖4口井,1907年到李村找水,建供水6000立方米的水泵所,設5米深的濾水井,送配水池,使青人飲用到清潔的水.
2下水道1901年按德國方式,將市內污水,雨水和糞便分開排放,設拉圾箱,由官府派專人清除拉圾,糞便,使昔日臭氣沖于的海港清潔秀麗.
3官設屠宰廠官設屠宰廠東亞是第一流的.該廠由官府投資75萬馬克于1904年建立,1908年再擴建,成為規模宏大,設備齊全的屠宰廠.同期,發布肉類檢驗規則,不準私宰,屠宰全過程都要有獸醫檢驗,否則不準出廠出售,禁止注射各種液體.保證衛生安全.
4車夫管理為便利游客,專門建了人力車夫的宿舍,收容車夫,內建食堂,澡堂,洗濯室,電燈,自來水一應俱全,車輛統一制修,車夫統一著裝.
二制度創新以土地制度為例
德人在青的土地制度,可概括為兩主一補,一是鄉鎮土地稅,即德佔後土地使用未變的土地,依從前的丁糧章程按土地等級納稅;二是城市土地稅,即政府從民間收買後又賣給市民的土地,按地價收稅;一補是補充土地稅的土地增值稅.1904年該稅制被引入德國本土實行,並在歐洲推廣.
自1898年1月起,德人在青及附近地區一萬八千余畝,作為政府的城市土地儲備地,留足殖民政府公用地,軍用地後,其余的土地則分為若干小塊有計劃地向私人拍賣.德人頒布的土地出售章程,要求買主將欲購土地的用途事先報告,並不得擅自變更土地利用計劃,必須于指定時間內按陳報計劃辦理;土地轉售漲價的三分之一歸公,政府並有以地主陳報價格收買該項土地權力;政府二十五年未賣出的土地,政府征收額外費,額外費不超過該土地估計價格的三分之一;買主買地時交百分之六的地稅,地稅以後隨時依地價計算.孫中山先生在廣州邀請青土地制度設計人單威廉後得到的主要經驗,亦即國民黨在台灣實行土地改革的土地國有,漲價歸公政策.
這個政策,是鑒于當時上海土地倍受土地投機之苦,為防止投機商壟斷土地抬高地價的對策.該土地制度的實行,為當局城市儲備了足夠的公用建築土地,可對城市發展進行嚴格的控制,政府可防止隱報土地,並可從土地資源價格的增價中獲得財政收入.
結論
青城市的建立和規制,是德國對中國侵略的結果,是德國在中國建立殖民地城市和擴大勢力範圍總戰略的一部分,而且是其核心部分.純粹從經濟和技術層面上說,德國在青十七年間青經濟的騰飛,首先受益于科學的設計理念,在城市空間布局方面充分利用了港口,鐵路,城市,海洋與縱深月復地的優勢,使青如游龍入海,海闊天空,真正是一天等于二十年的發展.面向海洋的擁灣開放,與國際社會的密不可分的海上聯系,高效的行政管理系統,人工營造的生態環境,信息的快捷便利,面向世界的大青胸懷,充分發揮城市功能科學的管理,都是德國在青城市近代化方面成功的原因.這些歷史經驗,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亞洲四小龍的經濟起飛中再次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德佔時期,青發展為山東經濟中心與金融中心已經初具規模,極具潛力.
切中陳弊的土地國有,增值歸公城市土地儲備制度,大有文章可作.
德人的文化策略是把青建成東亞的文化中心,以促進德國人本身的經濟利益.未來城市的競爭是文化的競爭,如真能把青建成東亞的文化中心,重視教育,重視人文科學,重視人才,必將使青迎來新的二十一世紀永恆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