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節來源*****
80年代末,中國暴發了出國留學,在當時中國年輕人出國留學的目的多種多樣,有家里經濟寬裕想幫孩子鍍金的,有想出國求學然後拿綠卡的,也有想學習國外先進管理經驗然後回國創業的。但為了豐富自己的人生體驗而留學海外,無疑最能體現「70後」這代人的獨特個性。
據教育部2008年的統計數據顯示,1978年以來中國有超過121萬的人選擇出國留學,每年出國留學人數由1978年的860人增加到2007年的14.45萬人,30年來增長了167倍。
早在1988年就加入出國留學的高明,毫無疑問是留學生中的先驅。高明總認為自已的人生與自已的名字一點也不相符,一點也不高明,好像總是作出一點也不高明的傻瓜式的選擇,高明出國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在父母的安排下很被動的被送到了英國。對于為什麼在糧食公司當一個小小的科長的父親能有錢送自已出國留學,高明已經不敢再往深處想了,而選取擇留學英國,因為英國在化學研究和教學的方面名氣而來。英國許多大學都是尖端領域的研究中心所在,在同行中倍受尊重。在利物浦大學念研究生的一個中國學生高明來說,他就是沖著這個理由來的。他堅信選擇到英國可以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研究能力,而且可以開拓視野。可是現在在快畢業了,還是滿天的星星,還是那麼調皮的眨著那些美麗的眼楮。只不過,與高明在一起的相戀了三年的女朋友換成了只有成箱的啤酒罐。
1992年,利物浦大學念研究生的一個中國學生高明來說已經22歲。
他就躺在房頂上那麼看著天上的星星出神。
臉上吹拂著晚風,就象少女的手在輕輕的撫著他稚氣未月兌的臉頰。偶爾的,也會流下一滴眼淚,少年的眼淚。卻沒有聲音,不知道是為了星星的美麗落淚,還是為了青春的漂泊感傷。
樓下傳來了留學生們粗獷的跟狼嚎一樣的歌聲,很煞風景。
高明沒有反應,他好像入定了一樣就那麼在出神。
被揉爛然後又重新鋪開舒展的信上女孩娟秀的筆跡已經看不清楚了,船艙里面的燈光穿出來的時候已經很混暗了。但是還那麼拿在他的手上,不知道是準備看還是不看。人總是有很多時候說不清楚自己想干什麼,就是腦子一片空白。這種經驗大部分是從青春期開始的,原因往往和愛情有關——高明兩個因素全佔了︰第一,失戀了,第二,在青春期沒有經歷過。
是的,失戀了。
人生的第一次愛情,就這麼失敗了。
1992年,留學英國的高明被一個戴藍色的頭巾女孩甩了,原因是「想留在英國」這是個很現實的原因,如果只是這樣高明只會難過,令他感到惡心的是為了留在英國,女孩嫁給了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對于高明現在的心情來說,不僅僅是心痛,更多的是惡心。如果是在2003年,高明不太會為失戀的事情苦惱,因為很快就會有另外一個美國的女孩填補他的痛楚。解決失戀痛楚最好的方式就是再找一個,哪怕是代替品,也會暫時緩解痛楚。雖然他以後會單身幾乎是可以肯定的事情——女孩都不傻,結婚的話還是要找現實的,浪漫不能當飯吃,但是起碼不斷的會有女孩喜歡追求浪漫的情調,林志遠也會不斷的遇到這些女孩。
時代進入21世紀,對大學里面年輕漂亮愛做夢的女孩們有最大的吸引力的不是奔馳寶馬,不是it精英,是漂泊的生存狀態和充滿新奇感覺的男人,每次歸來都會給他們帶來新鮮的故事和重逢的激動的男人,譬如自由作家、導演、攝影師、遠足的歌手,當然,也包括高明這樣清秀的沉默寡言的留學生。
但是在1992年,在留學生的愛情還在和婚姻直接掛鉤的時候,高明的失戀在他的心里的打擊不亞于拿破侖•波拿巴遭遇了滑鐵爐的那種絕望的感覺。
是的,失敗了。
人生的失敗——不能責怪已經22歲的高明小題大做,初戀的時候我們都不懂愛情,但是都最看重愛情。
于是我們都會有過那種徹底失敗覺得人生無望的感受。
22歲的高明就是這樣。
高明失戀的時候就是只能躺在留學生公寓的房頂上出神了。
因為失戀,留學三年多的高明還干了一件傻事,就是在學校與教導主任打了一架——這是很嚴重的事情,就是對于留學生來說,和老師吵架等于是自己給自己作小鞋,何況是打架?更不幸的是還是教導主任,結果,學校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當然人郁悶和憤怒總是需要發泄的時候,不過高明選擇的這個方式是打架而已。問題就是你跟誰打不行,非要跟教導主任?
最直接的後果就是開除了學籍,只差兩三個月就能拿到的碩士研究生學位泡了湯,三年多的努力化為烏有。
在高明的心里,是愛情和事業的雙重失敗的嚴重打擊。
夜色中星星在對他眨著眼楮,就象小時候一樣。那時候在故鄉那個北方的城市,他就喜歡躺在小院的房頂上面看星星——那個時候還沒有這麼多的樓房,都是平房。他總是喜歡幻想很多莫名其妙的東西,後來自己也不知道在想什麼。
只是有一個感覺一直留在他的心底。
是的,男孩子小的時候都有這個幻想,那就是在戰爭中當個戰斗英雄。
這是個多麼純真浪漫的想法,尤其對于生活在內陸閉塞的小鎮上一個有著當將軍的叔叔的男孩子來講。遠遠的離開這個叫做故鄉的地方,再也不要回來,自己去在戰場上打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下。可是自從叔叔家的哥哥,戰死在老山前線,他的叔叔無論如何都沒有讓他加入軍隊,不但如此,在他留學之時,還從國內傳來了叔叔從軍隊中退了出來,到了地方成了一個公安部門中的一員。
雖然在現實中,他遠離加故鄉,但是卻沒有加入渴望的軍旅生涯,而是加入了萬千留學大軍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但是,他的人生因為初戀的失敗發生了變化。
被開除了學籍,這讓他如何面對對他寄與厚望的父母——這是個多麼嚴重的後果?
基本上意味著他作一個化學工程師的夢想的破滅。
愛情沒了,現在事業也沒有了。
還有什麼呢?
22歲的高明看著天上的星星,慢慢的撕碎了手中的信。
他躺在甲板上,慢慢的伸出雙手。
握緊的雙手慢慢的打開。
在晚風中,破碎的紙屑片片如同蒲公英一樣隨風飛舞。
遠遠的,有的飛的很高,有的飛的很低。
有的飛到看不見的地方,有的飛到身邊翻滾著。
無論飛到看得見看不見的地方,結局只有一個。
就是消失在這個世界上,無聲無息——只是林志遠這個時候還沒有意識到,原來,這就是他和他未來的那些弟兄們的宿命。
猶如蒲公英般的天涯浪子飛舞在世界各地,有的看得見,有的看不見。
但是宿命只有一個——就是無聲無息的消失,從此不為人知。
好像從來沒有來到這個世界上一樣。
——但是22歲的高明是萬萬想不到這些的。
他的腦子里面只有一個念頭——假如我可以再重新開始。
是的,我們誰沒有想過這個念頭呢?——假如可以重新開始,我肯定不會這麼活。
但是,怎麼可能作的到呢?
=================================================================================================
貨輪的汽笛響了。
高明坐起來。
夜色中,他看到港口越來越近。
他知道,這個地方在地圖上是法國的土倫。他的腦子里面想到的,就是拿破侖。
是的,波拿巴•拿破侖,那個他從小就知道的偉人。
一個軍人,一個傳奇,甚至是一個神話。
但是在他眼里,拿破侖首先是個軍人,其次才是偉人。他讀過很多遍拿破侖的傳記,知道「土倫」這個地方以及和土倫隔海相望的科西嘉對這個個子不高的偉人意味著什麼。讀過拿破侖傳記的人都會知道,科西嘉的拿破侖就是在土倫戰役中初露鋒芒,開始其輝煌的軍事生涯。1793年,法國南部的土倫發生了王黨叛亂,反對大革命。拿破侖作為炮兵上尉參加了進攻土倫的戰役,但土倫屢攻不下,拿破侖建議,首先奪取港灣西岸的小直布羅陀炮台,從那里轟擊港內支持王黨的英**艦。這樣,敵人必然棄城保艦逃往大海。上級采納了拿破侖的建議,特地任命他為炮兵副指揮。經過拼死沖殺,革命軍終于佔領炮台,向英艦開炮。果然不出所料,英軍慌忙逃向地中海。革命軍趁勢發動全面進攻,終于攻佔了土倫。24歲的拿破侖因表現出軍事天才,被破格提升為準將。
從此,一代偉人拿破侖誕生了,在法國戰神的帶領下法**隊橫掃歐亞大陸,成為經久不息的傳奇。
土倫越來越近,高明看著漸漸接近自己的歐洲大陸,心情漸漸的升起一種激動——他總是能夠這樣,在根本和自己不相干的地方激動半天,譬如在長城他也會激動。不是為了別的,也許是讀了太多的歷史的緣故。
200年前,土倫成為拿破侖的發跡之地。
200年後的今天呢?
一個叫高明的中國青年,丟掉了自已學業生涯,丟掉了自已的事業夢想,在掛著米字旗的英國客輪上,也在接近土倫。
在看拿破侖傳記時,他還是一個孩子,他肯定沒有想過在書中的土倫會成為改變他一生命運的一個地方。
如果他在日後想起來那天,肯定是想的當時為什麼要去那個酒吧?如果沒有跑出學校的中國留學生公寓,老老實實的在某個地方呆著,後面的故事還會發生麼?肯定不會,他會跟其余的留學生一樣或者回到中國或者著一個借口留在英國,不管拿到拿不到畢業證,找個工作還是沒有問題的——1992的中國,大學生還不象現在這麼泛濫成災,何況自己的父母多少也是有點關系的?
問題是他不僅跑出了學校,還去了那個酒吧。
而且還在他滿腦子郁悶,想著拿破侖的英雄傳奇的時候,帶著瞻仰偉人的心情的時候——當然他沒有做夢成為拿破侖,後來也沒有,不過容易被這種歷史人物和名勝古跡感動是他一貫的毛病而已。
但是種種的偶然湊在一起,就成為某種必然。
從更哲學的角度看,實際上都是必然的。
因為他高明希望生命能夠重新開始,他又是個喜歡冒險喜歡挑戰自己的年輕人,哪怕他對法國一點興趣都沒有。但是他還是會去的。
原因很簡單,就是忘記過去,從新開始。
是的,從新開始自己的生命。
再活一次。
如果現在告訴你有這麼一個地方,你們說你會去麼?
反正,他是去了。
而且,一去就是10多年。
從此踏上這條血雨腥風撕心裂肺的不歸路。
一直到現在在非洲被當地的民兵武裝們攆的滿山跑,在伊拉克被新西蘭友軍的機槍和迫擊炮揍的找不著北,都是一條不歸路。
這就是必然的,沒有別的解釋。
因為高明就是高明,高家的孩子天生就是為了戰場而生,高家的男人從來都是死于非命的,這是這個家族不可抗拒的詛咒,在命運的安排下,早晚會走上那條路。
路往往不是你自己選的,上天就給你選好了——他在後來最郁悶的時候,就這麼對自己說。是一種解月兌,但是也帶著某種哲學味道。
就是走上這條不歸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