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漢之爭,是游牧社會和農耕社會的矛盾,不能簡單的說誰對誰錯,唯一的方法是用「進化論」的觀點來解讀。
農耕社會與游牧社會的競爭,使整個人類社會發展。
圍繞這整個大漠草原,從中國到西亞再到西歐,總是不間斷的出現超級強國。
而更廣大的非洲,南亞次大陸,美洲卻不是這樣。
戰國秦、趙軍力最強,是因為他們在抗擊游牧的第一線。
三國時期,董卓的出現或許有偶然性,可是三國率先崛起的是呂布、李鶴、郭汜、張遼、馬超、張繡,不能不說和他們長期在長城一線作戰有關。
筆者水平有限,行文形散而意更散。回來再說東海王,震怒之下竟然親自來到京師與懷帝「對理兒」。和匈奴劉淵決戰的事,還得向後退。
有人會問,東海王在朝中有那麼多親信,如潘滔,劉輿,又有那麼多同盟者,為什麼會發生懷帝獨裁的事?
這首先要說明,東海王不是曹操,他沒有割裂懷帝與群臣的聯系。在表面上看,東海王還是維護懷帝的。在這種情況之下,東海王的親信人微言輕。而三公雖是高官,在任免太守以上官員的問題上只有建議權。
懷帝任山簡督四州,這件事三公無權干涉。這不是廢話,在西漢或有些王朝,懷帝這麼辦就違規。
從東漢開始,皇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他的「秘書」分流了三公的一些權力。其中最重要的是高級官員的任免權,太守以上官員任命權歸皇帝的秘書處,也就是尚書省。目的是讓太守、刺史們更清醒的認識到。你當太守不是那個宰相扶植你,而是皇帝自己看得起你,你要感皇帝的恩。
所以懷帝通過尚書省就能把詔書發下,這個不違法。即使不和三公商量,三公也沒辦法。懷帝不尊重東海王,不理會三公,瞥開中書監。這在兩晉士族執政下可不是好兆頭。這和東海王聯盟大士族的朝廷總方針產生嚴重矛盾。
那麼東海王認為皇帝身邊有壞人,尚書省就成了重災區,替罪羊一定會出在尚書、尚書僕射、侍中之中。東海王晉見懷帝。當面說︰「老臣出守外藩,盡心報主恩,不意陛下左右多指臣不忠,他們捏造蜚言。意圖作亂。臣不敢袖手旁觀。特來入清君側。」
東海王既不想說山簡的事,也不能說。人家表面上不違規,東海王也沒有直接針對懷帝。他的表面意思是︰誰在你的面前說我壞話,誰就是要作亂,你說是誰吧?
懷帝裝傻不說話。裝傻?也許是真傻。東海王也不再追問,竟轉身走了。帝相正式宣告不合。東海王手下將尚書何綏,中書令繆播,侍中王廷、繆胤等一並拿下。請懷帝下詔殺之。懷帝有什麼辦法,只能听話。東海王還撤換了皇宮的護衛。
被殺的繆播、繆胤本是東海王親信。前面說過東海王讓繆氏兄弟去和河間王談判,而東海王自己卻一味麾兵強攻。繆氏兄弟在長安結交了當時是太弟的懷帝,並一路護送,由此又成為懷帝心月復。繆氏兄弟是被東海王派去糊弄河間王的,不顧繆氏兄弟性命,也不明告訴他們。也許正因為如此,繆氏兄弟投向懷帝。而另一個被殺的王延是懷帝的舅舅。
往往軍事家並不冷血,因為他要消滅冷酷的敵人,沒有一腔熱血是戰勝不了敵人的;往往政客異常冷血,因為很多時候,政客要擊倒的卻是‘朋友’,以防止今天的朋友變成明天的‘敵人’。
史書上在此時對懷帝有很多描寫,說了很多傷心感慨的話語,讓人覺得他又無辜又心好。
筆者認為我們看歷史人物,只能看他做了什麼,不能看他說了什麼。您若不信,把秦檜的奏章拿出來看一看,那全是憂國憂民的話。這個時候,他說的再體面,也只能說明他更齷齪。
政客東海王的冷血,在二十四史中是要被大書特書,要使其遺臭萬年。所以這一段故事不管是《晉書》還是《資治通鑒》都描寫的好細致。不過,筆者認為兩個陰謀家辦的齷齪事,沒什麼讀頭,全抄下來只是在浪費讀者的寶貴時間。
在那個封建社會里,不知有沒有菩薩心腸的東海王,這一次,手段卻著實霹靂,令京中大臣驚懼。而千里之外的刺史、太守卻對他多出幾分不滿。東海王開始調不動一些太守了。
從表面看帝相均受傷,其實他們又何曾受一絲肌膚之傷?受傷的是風雨飄搖的大晉,受傷的是黎民百姓。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此言不虛。
這一下,東海王不走了,自領司徒,無論大小政令,統須由他認可,才得施行。
+++++++++++++++++++++
東海王這邊因為三弟去世,牽連出一連串的政事,從而沒能搶先進攻劉淵,從而失去決戰前的寶貴的戰略主動。
劉淵卻搶先攻擊大晉,匈奴劉淵稱王之初便設立了一個完整的目標。短期目標是拿下劉琨的晉陽城;中期目標是拿下關中長安;最終以長安為國都,以並州為前線基地,進而與大晉爭霸天下。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還是骨感的。匈奴的第一個目標就沒實現,不僅沒有拿下劉琨的並州,甚至還被劉琨擠出了並州,這樣拿下實力更強的關中地區就成了痴人說夢。現在劉淵所在的平陽沒有山川之險,還是處于被動挨打的地步。
劉曜建議︰「在魏郡、鄴城發展的石勒、王彌鬧得風生水起,現在各有三四萬部隊,他們倆加起來實力甚至比我們還強。現在我們首要的任務是和王彌、石勒連成一片,這才能互相支持。」
去年劉淵的成功,可以說完全得益于王彌石勒對晉軍主力的牽制。劉淵所在平陽和鄴城之間只隔了一個上黨郡,這樣上黨便成為劉淵防御體系的生命線。劉聰自告奮勇,願意去攻打上黨。
劉曜又說︰「我軍在上黨西部,容易打下上黨的壺關,可是晉廷正在尋找與我軍主力決戰,如我軍去攻打壺關,極有可能演變成一場決戰,所以應調遣王彌、石勒一同攻打上黨。」
鋼指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