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女謀江山 第一百七十四章 點評晏殊

作者 ︰ 納蘭烙烙

炘炎看著外面,放下手中的車簾「娘子,看來這晏殊家真的開始辦喜事了,只是這富弼真的是王安石的政敵嗎?」。

蘇洛冉抱起車上的軟枕,歪著腦袋「司馬光的摯交好友,自然是王安石的政敵。而這晏殊素來就是個故舊守思的人,自然也就是不懂事情的好壞,不知事情的發展,只知道女婿如何便如何的人了。」

蘇洛冉笑著說道「給夫君您說個事情可好?」

炘炎抬頭「何事?」

蘇洛冉笑起「晏殊本來就是個少年得名的主兒。晏殊,從小聰明好學,5歲就能創作有「神童」之稱。景德元年(1004年),江南按撫張知白听說這件事,將他以神童的身份推薦。次年,14歲的晏殊和來自各地的數千名考生同時入殿參加考試,晏殊的神色毫不膽攝,用筆很快完成了答卷。受到真宗的嘉賞,賜同進士出身。宰相寇=.==準說道︰「晏殊是外地人」皇帝回答道︰「張九齡難道不是外地人嗎?」。過了兩天,又要進行詩、賦、論的考試,晏殊上奏說道「我曾經做過這些題,請用別的題來測試我。」他的真誠與才華更受到真宗的贊賞,授其秘書省正事,留秘閣讀書深造。他學習勤奮,交友持重,深得直使館陳彭年的器重。三年,召試中書,任太常寺奉禮郎。」

蘇洛冉再度說道「大中祥符元年(1008)任光祿寺丞,他父親去世,他回到臨川(今江西撫州)服喪,服喪期未了就被召回任職,跟從皇上到太清官祭祀。皇上令他編修寶訓,做了同判太常禮院。不久,母親去世,他請求等服期結束後再任職。皇上沒有允許。又被調任為太常寺丞,被提升為左正言、直史館,做了升王府記室參軍,掌書寫箋。年中時,遷升為戶部員外郎,做了太子舍人,不久又做了知制誥、判集賢院。過了很長時間,做了翰林學士,遷升為左庶子。皇上每次向晏殊詢問事情,都是用方寸小字把所問的內容寫在小紙片上給他。晏殊把自己的建議寫好後,連同那個小紙片都裝在一起呈給皇上,皇上對他的謹慎嚴密很欣賞。乾興元年(1022),年僅12歲的仁宗繼位,劉太後听政。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想獨攬大權,朝中眾官議論紛紛,束手無策。晏殊提出「垂簾听政」的建議,得到大臣們的支持。為此,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加給事中,後任禮部侍郎知審官院、郊禮儀仗使、遷樞密副使。因反對張耆升任樞密使,違反了劉太後的旨意,加之在玉清宮怒以朝笏撞折侍從的門牙,被御史彈劾。」

玉王炘炎笑起「哦,你那個是的的晏殊嗎,娘子。」

蘇洛冉點頭「可不是?」

玉王炘炎點頭「他可有什麼愛好?」

蘇洛冉想了想「晏殊愛好教育。天聖五年(1027),以刑部侍郎貶知宣州,後改知應天府。在此期間,他極重視書院的發展,大力扶持應天府書院,力邀範仲淹到書院講學,培養了大批人才。該書院(又稱「睢陽書院」)與白鹿洞、石鼓、岳麓合稱宋初四大書院。這是自五代以來,學校屢遭禁廢後,由晏殊開創大辦教育之先河。慶歷三年在宰相任上時,又與樞密副使範仲淹一起,倡導州、縣立學和改革教學內容,官學設教授。自此,京師至郡縣,都設有官學。這就是有名的「慶歷興學」。」

玉王挑眉「慶歷興學?有意思。」

蘇洛冉笑起「慶歷二年(1042),晏殊官拜宰相,以樞密使加平章事。第二年,以檢校太尉刑部尚書同平章事,晉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學士,兼樞密使。慶歷四年,因撰修李宸妃墓志等事,遭孫甫、蔡襄彈劾,貶為工部尚書知穎州,後又以禮部、刑部尚書知陳州、許州。60歲時以戶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節度使(今陝西西安)。後調到河南府,官餃被轉到兵部。因病,晏殊請求回京城醫治。病好以後,請求再出京任職,皇上特意把他留下來,讓他為自己講經釋義,讓他五天到自己這里來一次,按宰相的規格對待他。過了一年,晏殊的病情加重了,皇上想前去看他。晏殊知道後就立刻派人捎信給皇上,信中說︰「我老了又重病在身,不能做事了,不值得被陛下您擔心了。」不久就死了。皇上雖然親自前去哀悼,但仍因沒能在他臥病時來看望他感到遺憾,特地二天沒有上朝。贈給晏殊司空(三公之一)兼侍中(官名,門下省長官)的官爵,賜謚號為「元獻」,在碑文的首款篆寫了「舊學之碑」四個字。

晏殊雖多年身居要位,卻平易近人。他唯賢是舉,範仲淹、孔道輔、王安石等均出自其門下;韓琦、富弼、歐陽修等皆經他栽培、薦引,都得到重用。韓琦連任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富弼身為晏殊女婿,但殊舉賢不避親,晏殊為宰相時,富弼為樞密副使,後官拜宰相。」

蘇洛冉拖起腮,冥思「這就是晏殊的晚年。」

玉王炘炎問道「晏殊的成就,娘子總結下唄。」

蘇洛冉擰眉「真宗死,命章獻明肅太後權掌國事,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都想單獨見太後奏事,一時相持不下,晏殊挺身而出,建言太後垂簾听政,丁、曹二人皆不得見,議遂定,這一建議,對穩定當時的政局,起了重要作用。仁宗朝,西夏元昊反,天下弊于兵,晏殊時任宰相兼樞密使,建議仁宗罷監軍,不要以陣圖授諸將,使得諸將對敵時能審時度勢、隨機應變。他還建議整頓財賦制度。這些建議均被仁宗采納,並取得很好的效果,終于使元昊俯首听命。晏殊為人剛簡威猛,待人以誠,雖處富貴,但生活相當簡樸,並且樂于獎掖人才,當世名士,如範仲淹、孔道輔、歐陽修等,皆出其門,又能識富弼于寒素之中,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晏殊執政時,範仲淹、韓琦、富弼皆受重用,台閣也多一時之賢,做了許多有利于國計民生的大事,為史學家艷稱的「慶歷新政」,實際上是由晏殊總領其事的。晏殊被罷相,範、韓、富等被貶,「慶歷新政」遂宣告失敗。任地方官時,他曾大辦學校,培養人才,歐陽修說「自五代以來,天下學廢,興自公始」,並非虛譽。」

玉王炘炎手指輕敲桌面「嗯,倒是一個開源節流的賢臣。」

蘇洛冉點頭「晏殊的文學成就更大,晏殊一生寫了一萬多首詞,大部分已散失,僅存《珠玉詞》136首。晏殊作品《全宋詩》中收其詩160首、殘句59句、存目3首。在《全宋文》中僅存散文53篇。《東都事略》說他有文集240卷,《中興書目》作94卷,《文獻通考》載《臨川集》30卷,皆不傳。傳者惟《珠玉詞》3卷。汲古閣並為1卷,為《宋六十名家詞》之首集,計詞131首。有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行于世。世稱「撫州八晏」(晏殊、晏幾道、晏穎、晏富、晏京、晏嵩、晏照、晏方)。晏殊在文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貢獻。他能詩、善詞,文章典麗,書法皆工,而以詞最為突出,有「宰相詞人」之稱。他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他的詞語言清麗,聲調和諧,如其閑雅之情調、曠達之懷抱,及其寫富貴而不鄙俗、寫艷情而不縴佻,寫景重其精神,賦于自然物以生命,能將理性之思致,融入抒情之敘寫中,在傷春怨別之情緒內,表現出一種理性之反省及操持,在柔情銳感之中,透露出一種圓融曠達之理性的觀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浣溪沙》)、「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蝶戀花》)、「念蘭堂紅燭,心長焰短,向人垂淚」(《撼庭秋》)等佳句廣為流傳。他既是導宋詞先路的一代詞宗、江西詞派的領袖,還是中國詩史上的一位多產詩人。有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行于世。」

玉王炘炎挑了挑眉「娘子,怎麼評價此人?」

蘇洛冉搖了搖頭「我無法評價,但是史書記載晏殊入朝辦事後,當時,天下無事,容許百官各擇勝景之處宴飲,當時的朝臣士大夫們各自飲宴歡會,以至于市樓酒館,都大設帷帳提供宴飲游樂的方便。晏殊當時很窮,沒錢出門游玩宴飲,就在家與兄弟們講習詩書。一天皇宮中給太子選講官,忽然皇帝御點晏殊上任。執政大臣不知為什麼皇上選中宴殊,轉天上朝復命,皇上說︰「最近听說館閣大臣們都嬉游宴飲,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與兄弟閉門讀書,這麼謹慎忠厚的人,正可教習太子讀書。」晏殊上任後,有了面聖的機會,皇帝當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語言質樸不拘,說「為臣我並非不喜歡宴游玩樂,只是家里貧窮沒有錢出去玩。臣如果有錢,也會去宴飲,只是因為沒錢出不了門。」皇上因此更欣賞他的誠實,懂得侍奉君王的大體,眷寵日深。仁宗登位後,得以大用。」

玉王炘炎笑起「文見智慧,誠實守信。可當大用。」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驕女謀江山最新章節 | 驕女謀江山全文閱讀 | 驕女謀江山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