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小花和阿郎後,靈芝仍每天在洪太太的攙扶下到布店里來,洪太太對做生意不在行,賣布扯布都常出差錯,洪老板想關門停業一段時間,等靈芝分娩後再開門營業,可靈芝不同意,擔心這會讓布店的生意流失,後來經一位常來布店買布做衣裳的太太推薦,才招來了一位叫玉芬的小姑娘,店里的生意又恢愎到從前樣。
靈芝在布店里一直沒見到吉野來取衣裳,心中甚是納悶,用手撫模著凸起的肚子邊走動邊想,一見到洪順回來就忍不住問,洪順安慰她耐心等待,然而一個多月過去了,吉野仍是沒來。
後來洪順從劉長官那里獲知,王干事被上級任命為收容所新的管事,撤換走了先前的那位長官,王干事接手收容所後,就開始全面清理整頓收容所,獲得了上級的支持。
王干事先是組織收容所的管理人員對食堂和廚房進行了整治,針對日本戰俘的飲食特點,提出「飲食健康」的衛生策略,通過一系列的治理改造,日本戰俘們漸漸地發現每天的膳食在不斷地趨于清淡可口。由于上級的供給有限,王干事主張帶領部分戰俘到郊外采摘鮮女敕的野蔥和蕨苔,獲得外出的幾名日本戰俘十分興奮,在衛兵的帶領下,沿著郊外的羊腸小道往龍頭山方向走去,一路上樹木蔥郁、花開半夏,各種不知名的鳥兒從身邊飛來飛去,嗅著草木芬芳的氣息,幾名日本戰俘恍惚回到了自己的家園,相互間嬉笑打鬧,但一見到路邊生長著的野蔥和蕨苔,就高興地跑了過去,每當挖出埋在土地里白白的野蔥果時,都忍不住拿到鼻子邊聞著野蔥果散發出來的香氣。衛兵們帶著他們一直爬上龍頭山頂端,站在山顛俯視著整個古城,幾名日本戰俘深深為古城的寧靜秀麗所傾倒,禁不住伸出大拇指連連稱贊。回到收容所後,眼見他們手里提著滿滿的野蔥和蕨苔,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笑容,其他的日本戰俘不由對他們投去羨慕的目光,尤其是那對日本夫妻,走過來拿起新鮮的野蔥和蕨苔,眼神放光,主動要和他們一起洗摘,晚上吃著親手采摘的野蔥和蕨苔,一個個笑著樂開了花。
那對日本夫妻在吉野太郎的照料下,身體日漸康復,這天他們找到馬翻譯,向馬翻譯說明了用意後,馬翻譯帶著他們一起試著走進王干事的辦公室,王干事見到他們,忙站起來迎他們到椅子上坐下,又去倒了茶水來端給他們,熱心地詢問他們有什麼事,夫妻二人誠惶誠恐地通過馬翻譯向王干事轉達他們的想法︰
「從來到這里幾個月,都沒有洗過一回澡,能不能給我們解決一下洗澡的問題?」
「等我們考慮一下,看能不能騰出一間空房子,建個淋浴室。」王干事微笑著說道。
夫妻二人听完馬翻譯給他們轉達後,著急地一個勁地向王干事連連擺手,王干事不明就里,只見他二人同馬翻譯嘰哩哇啦一番後,馬翻譯笑著轉向王干事說道︰
「他們不習慣洗淋浴,希望能弄成澡桶,這樣一年四季都可以輪流洗上熱水澡。戰俘里有幾個會制作澡桶,不用咱們動手,只需給他們提供工具就行。」
「哦,是這樣啊,那就安排衛兵按照他們的需要去把工具材料買來交給他們。但也總得有一間空房子才行。」王干事邊說邊想,最後決定將自己居住的房間騰出來。
「那你住哪里?」馬翻譯問道。
「沒事,我可以同大家一起同住大禮堂。」王干事說道。
「這?不太好吧。」馬翻譯擔心道。
「沒什麼,就這樣定了吧。」王干事拍拍馬翻譯的肩膀說道。
夫妻二人听馬翻譯告之情況後,一起站起來向王干事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後相互攙扶著走了出去。
第二天,幾名日本戰俘吃完飯後,就開始在院子里忙碌起來,吉野太郎從那對日本夫妻那里獲知情況後,也主動加入其中,那對日本夫妻熱心地在邊上做著參謀,比比劃劃,其他人不解地走過來詢問,得知是要制作日式澡桶,一個個相互轉告,欣喜若狂。到了夏天,王干事則親自帶領日本戰俘們到河去里游泳,還教大家撒網捕魚,一條條鮮活的魚在他們手里活蹦亂跳,拿回去後交到食堂,當晚就吃上了美味可口的酸湯魚。
後來,王干事听說日本戰俘愛喝天然泉水,便組織戰俘們在後院開挖掘水井,古城的地下泉眼豐富,沒幾天就挖掘出一口水井,吉野太郎同戰俘們一起在水井邊高興地相互潑水嬉鬧,有了這口水井,收容所里就再也不用每天派人到外面去挑水吃了。
吉野太郎也將自己掌握的醫學知識發揮出來,按照王干事的要求,配合做好對日本戰俘們的身體檢查及生病的護理,每天不停地幫著做這做那,精氣神十足,笑容也多了,眼里充滿著希望,特別是那對日本夫婦,用自己的醫術每天為他們診視,深得這對夫婦的信任和好感。
一天中午,王干事同日本戰俘們一起在食堂里吃飯,王干事端著飯食同馬翻譯邊走邊說著話,還未走到餐桌邊,突然感到一陣暈眩,手里的飯食隨即滑落在地,人也向一邊倒去,馬翻譯趕緊扶起王干事,同時向四周叫喊著吉野太郎,吉野太郎飛快地跑過來,同馬翻譯一起將王干事扶到餐桌邊坐下,眾人都一起齊涌過來,關心地詢問著王干事的情況,吉野太郎用手模了模王干事的額頭,又模了一下自己的,向馬翻譯說王干事是感冒發高燒導致昏迷,王干事睜開眼向大家微笑著說不礙事,但吉野太郎不由分說將王干事背在身上,馬翻譯讓戰俘們讓出一條路,大家紛紛閃開來,看著吉野太郎背著王干事走出食堂,直朝宿舍走去。
下午晚餐時,那對日本夫婦手里捧著一個飯盒,慢慢地走進王干事的宿舍,吉野太郎和馬翻譯一直守在王干事床邊,吉野太郎不斷地用毛巾敷在王干事額頭退燒,馬翻譯則幫著換掉盆里的水。經過一下午的精心護理,王干事的高燒有所減退,只是渾身乏力,還需躺著休息。
三人見到他們進來,馬翻譯忙站起來讓坐,只見那對日本夫婦將手里的飯盒打開,里面是剛熬好的雞蛋青菜稀飯,黃色白色綠色相間,看著就不由讓人食欲大開,通過馬翻譯轉達,方才知道這是他們專門到食堂親自動手給王干事熬制的,王干事對他們深表感激,那女戰俘親自用湯勺一口口地吹著喂給王干事吃,王干事不由淚濕眼框。
「我父母去世得早,長這麼大,我還從來沒有讓別人給我喂過飯食。」王干事說道。
那女戰俘听了馬翻譯轉達後,告訴王干事說他們自己的兒子也是同他一樣的大,卻不幸被政府拉來從軍,已戰死在沙場。所以他們是從心里感激王干事,並將他視同自己的親生孩子一樣地看待,希望王干事早日恢愎健康。
「好的,等我病愈後,我還要帶著你們到黃桑等地山坡摘野板栗,到朝陽壩一帶挖折耳根、采芹菜,讓大家飽嘗古城的山珍。」王干事說道。
「這些山珍要能沾上腐乳就更好吃了。」吉野太郎說道。
王干事听完馬翻譯轉達,著急回答道︰
「這好辦呀,咱古城就盛產腐乳,特別是何家的霉豆腐,那可是古城出了名的,清朝間還作為古城貢品敬獻給老佛爺享用呢。」
三人听了馬翻譯轉達後,不由哈哈大笑。
在吉野太郎等人的悉心照料下,日本戰俘們輪流過來探視,有的送來果品,有的送來米糕,大家圍坐在王干事床前敘述兒時的往事,講述各自家鄉的風土人情,時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房間里充滿了喜悅情誼。
幾天後,王干事病愈,披著衣裳走出房間到院子里曬太陽,日本戰俘們見到王干事紛紛圍攏過來,比劃著手勢關切地詢問王干事的病情,王干事一一領會,並表示謝謝大家的關心,因語言不通,王干事就坐著哼唱起《松花江上》,優美的旋律深深地打動了日本戰俘們的心靈,待王干事唱完,大家抱以一陣熱烈的掌聲,接著也唱起了日本的《櫻花頌》,幾名戰俘還邊唱邊跳,王干事也隨著節奏用手打著拍子,沉浸在一派歡樂的氣氛中。
後來收容所里又建起了圖書室,王干事讓吉野太郎和馬翻譯等人編印和平村雜志《和平先鋒》、《東亞先鋒》等,反映和平村里日本戰俘的生活、學習、勞動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戰爭等內容,每期50頁左右,印100份至200份不等,發放到戰俘們手中進行宣傳。同時還組織日本戰俘中的能工巧匠,利用古城豐富的竹、木、石、牛骨資源,加工成印章、煙袋頭、掛鐘、人頭浮雕、小提琴、月琴、夏威夷四弦琴等各式各樣的工藝品,還有汽車、火車、輪船、飛機、大炮、坦克等模型,由收容所代銷,銷售收入歸日本戰俘們自己所有,使一些日俘有了一些零用錢用來購買糖果他香煙。
一天王干事接到上級通知,說是國際紅十字會的一名學者要專程到古城收容所來考察日本戰俘們的生活情況。王干事在大禮堂將此事告訴大家,同時還有日本反戰同盟作家鹿地亙夫婦隨行,大家盡可以在這次考察中暢所欲言,給國際社會一個真實的戰俘生活寫照。
幾天後,一輛黑色轎車開進了收容所,王干事、劉長官、馬翻譯等人站在院子里迎接,從車上下來二男一女,走在前面的是一位來自瑞士的學者,跟在他後面的就是鹿地亙夫婦,王干事等將他們迎進辦公室,向他們介紹了收容所的情況,還給他們專門安排了休息的房間,使他們能更加方便地在收容所進行考察采訪活動。
因瑞士學者的語言障礙,王干事便把馬翻譯指派給他,全程陪同他考察走訪。鹿地亙夫婦則直接提出想見見那對日本戰俘夫妻倆,于是王干事讓衛兵把那對日本戰俘夫妻叫來,四人相見,迎面擁抱在一起,淚流滿面,互訴衷腸,周圍的人也不禁為他們的相見抹淚。
劉長官專門在古城安排了接待晚宴,瑞士學者、鹿地亙夫婦、王干事、馬翻譯、那對日本戰俘夫妻、吉野太郎等人參加,這可忙壞了馬翻譯,英語、日語、漢語交叉進行翻譯,讓大家對他的語言功力贊嘆不已,劉長官和王干事為此專門向他敬酒酬謝。
「今天要沒有馬翻譯,咱們這頓飯都會吃不好。」王干事笑著對劉長官說道。
「這也我在古城任職以來,第一次同這麼多的外國客人坐在一起吃飯,實屬難得。」劉長官說道。
「這樣一來,咱這古城名氣可是大了去了啊。」王干事說道。
「這也是你的功勞,把這收容所治理得這麼好,還引起了國際上的重視,我也得為你給上級請功。」劉長官舉起酒杯向王干事敬酒說道。
「豈敢豈敢,這都是大家合作得好。」王干事舉起酒杯一飲而盡。
鹿地亙夫婦則同那對日本戰俘夫妻用日語交談著分別這些年來的種種際遇,萬分感能在古城重逢相遇,相互問候著彼此的身體、飲食、睡眠等情況,交談得甚歡。
瑞士學者則同吉野太郎通過馬翻譯討論著中日之間這場戰爭,吉野太郎闡述了自己對這場戰爭的看法,特別是來到古城收容所,看到中國軍民是真心實意地優待俘虜,雖然日軍對中國實行「三光政策」,無惡不作,慘無人道,但中國人民仍以最大的度量寬容他們,對他們實行人道主義精神的教育感化,自己深深地被感動。
第二天,瑞士學者和鹿地亙夫婦在王干事的陪同下,參觀了收容所里的食堂、廚房、宿舍、澡堂、訓練室、圖書室、病房等等,特別是在食堂里看到日本戰俘吃的伙食比抗日前線中國士兵們吃得還好,讓瑞士學者深為感動,認為收容所優待日軍俘虜,教育管理完善,是人性化管理最好的收容所,並對日本戰俘們自做的各式工藝品感到好奇,表示要帶上幾個拿去參加工藝品展覽。
鹿地亙夫婦自「九?一八」事變後,積極參加日本無產階級文藝運動,發表了許多反戰言論,因此受到日本軍國主義的迫害,被日本政府逮捕,獲釋出獄後輾轉來到上海,開始公開發表反對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的文章,後經友人介紹同郭沫若結識,被安排在第三廳第七處(對敵宣傳處)工作。
鹿地亙夫婦不僅在報刊上發表反戰文章,還積極聯系日本進步新聞人士,讓他的文章也能在日本報紙刊登。由于鹿地亙是日本的反戰作家,對日本的新聞宣傳很重要,鹿地亙曾在廣播電台中用日語向日本國民演說,號召日本人民起來反抗軍國主義者發動的侵略戰爭。他還冒著炮火,隨同以郭沫若為首的武漢前線慰勞團到前線慰問,並對前線的對敵宣傳工作給予指導。同時也到各地日本俘虜營,對日本俘虜進行教育、感化等。
這次安排來到古城收容所,鹿地亙夫婦不僅被古城秀麗的景色吸引,更是被收容所里日本戰俘們的衣食住宿環境和學習教育氛圍所感動,在同那對日本戰俘夫妻的交談中了解到收容所里發生的變化和日本戰俘們當前的心態後,為幫助王干事們進一步促進日本戰俘們的覺醒,鹿地亙夫婦決定為日本戰俘們作一場演講,此舉得到王干事的積極支持。
王干事將此事安排給馬翻譯和吉野太郎,倆人積極籌備謀劃,將大禮堂打掃干淨,台站擺上一張講桌,後面放著小黑板,台下整齊有序地擺著長條凳,一切布置完後,王干事很是滿意。于是,第二天下午,收容所里的全體日本戰俘排著隊走進大禮堂坐下,王干事和馬翻譯陪著鹿地亙夫婦走進大禮堂,王干事領著鹿地亙走上講台,站在講桌邊,王干事先開口說道︰
「大家好!今天我們有幸請鹿地亙先生為我們作一場演講,請大家歡迎!」
台下立即響起雷鳴般的掌聲,王干事走下台來坐在鹿地亙夫人和馬翻譯中間,鹿地亙先向所有人員深深起鞠了一躬,然後走到講台前,用日語開始演講,馬翻譯則給王干事一句句地翻譯著,大致內容如下︰
我親愛的同胞們︰
是什麼原因讓你們背井離鄉?是什麼原因讓你們骨肉分離?是什麼原因讓你們走上這硝煙彌漫的戰場?
正當年的你們應該在學校學習、在社會上努力地工作、在親人的身邊陪伴。可你們卻被驅使著拿起槍對著無辜的中國人開火,把戰火燒到中國的土地上。
日本與中國隔海相望,應是一衣帶水的友鄰之邦,可你們卻不遠萬里來到中國,肆意燒殺掠搶踐踏,你們捫心自問地想想,若是別人也這樣侵犯日本、侵犯我們自己的家園,難道我們也會認為這樣做是對的嗎?不,這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反動,是他們想搞利益擴張,把不明真相的你們推到這槍林彈雨的前線。
我同情于中國,日本的同胞也知道了,他們已經給我判了死罪,然而,那又有什麼關系呢?我與中國政府合作很自由,我起草對日的宣傳傳單,用無線電向日本的兄弟姐妹們廣播消息,日本民眾明白真相後,會起來反對軍國主義的。
日中人民在長期的交流中增進了了解和友誼,都熱愛和平,因此我們要加強日中友好,這是對軍國主義的致命一擊,而日本軍國主義最害怕日中人民友好。
我希望日本最後覺悟,他的真正敵人,不是中國,是他自己。
台下的全體日本戰俘們紛紛為鹿地亙先生的演講鼓掌,吉野太郎一邊鼓掌一邊擦試著激動的淚花,因為鹿地亙先生的演講直接說到他的心里面去了,回想起自己因極力反對這種侵略行徑而遭受到軍罰處置時的那段遭遇,反而是被俘以後,在中國軍人「優待俘虜」的政策下,才過上正常人的日子,因此心里感觸頗深。
第二天,瑞士學者準備返程,鹿地亙夫婦因來時受郭沫若委托,則要在收容所里逗留一段時間,參與對日本戰俘的教育改造,于是大家分手告別。
吉野太郎懷著對鹿地亙先生的崇敬,每天主動到鹿地亙夫婦房里來,除了幫著鹿地亙夫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外,最開心的就是同鹿地亙夫婦暢談交流對這場戰爭的看法,鹿地亙夫婦鼓勵吉野太郎做「明確地堅持自己的意見、反戰思想、為了理想而奮斗」的日本人。
「這里也有人說被帝國主義欺騙,說我們是戰爭的犧牲者,但我蔑視這種人。」吉野太郎說道。
「服從精神,這是所謂的皇軍的美德,也是奴隸的美德。奴隸不是國家的主人,所以沒有責任,這種愛國,不是真正的愛國。這場戰爭對于日本而言就是可恥的戰爭,但未死的你卻是幸運的,這個事件以後你肯定會了解的。」鹿地亙說道。
「同你交談,我就更堅定了要努力好好地生活下去的信心,我盼望能早日回國,同自己的親人團聚。」吉野太郎高興地說道。
「不用擔心,有問題可以隨時找我。你可听過中國的一首著名抗戰歌曲《長城謠》?」鹿地亙問道。
「沒有。」吉野太郎搖了搖頭。
「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黃金少災殃。」鹿地亙輕聲地用日語哼唱起來,夫人池田幸子也跟著用手打著節拍,優美的旋律讓三人陶醉其中,鹿地亙認真地給吉野太郎講解這首歌曲的內容,還把自己發表的《偉人哭泣》文章推薦給吉野太郎。
這天,馬翻譯外出辦完事後,順道到集市上逛了逛,忽然見到一個皮球,不由拿在手里玩了兩下,覺得有趣,就買了回來。馬翻譯拿著球走進收容所,被院子里幾名日本戰俘看見,便一起走過來向他討要球耍一耍,馬翻譯略一沉思,想起日本人從小就酷愛打排球,覺得不如把大家組織起來,一起來玩打排球。大家听馬翻譯這麼一說,都覺得十分有意思,雖然院子里場地有限,大家仍分開來拿出粉筆在院子里劃出一個簡易小型的比賽場地,然後分成兩組隊員各站一邊,開始進行排球比賽,規定輸球的一方繞著院子跑三圈。
馬翻譯首先開球,吉野太郎接球後由于用力太大,球便飛出了邊線,讓其他戰俘們一陣嘲笑,接著雙方你來我往,球聲、喊聲響成一片,吸引出其他的戰俘們都紛紛圍攏過來觀看,有的還不時在邊上加油助威,有幾名日本戰俘也手癢癢,主動上去替換打出臭球的隊員。王干事和鹿地亙夫婦也高興地走出房間來觀戰,一時更激起了大家的激情,只見皮球在場地上被雙方打來打去,突然一名日本戰俘因用力過猛,竟將皮球打出到院牆外面去了。
馬翻譯笑著一邊說一邊朝收容所大門走去,準備出去尋找,剛走到門口,就見到一名大約四五歲的小男孩滿臉污垢、頭發零亂、一身髒衣、雙手抱著皮球站在門口向里張望,馬翻譯不覺心生憐憫,彎來問道︰
「這是你幫我們撿到的球嗎?」。
「叔叔,能給我點吃的嗎?我餓。」小男孩剛說完就昏倒在地上,手里拿著的球也掉在地上。
馬翻譯趕緊上前將小男孩抱起,嘴里喊著吉野太郎,吉野太郎飛跑過來,查看了一下小男孩的癥狀,說是饑餓導致的暈撅,王干事和鹿地亙夫婦也趕了過來,大家一起將小男孩送進醫務室,吉野太郎給小男孩作了人工呼吸,很快小男孩便蘇醒過來,王干事從食堂端來一碗稀飯和兩個白面饅頭,小男孩一見到吃食,竟不知從哪里來的力氣,掙扎著坐起來拿過饅頭就幾大口地吃起來,王干事微笑著讓他慢點吃,沒人跟他搶,池田幸子拿著擰干的毛巾愛憐地給小男孩擦洗掉滿臉的污垢。
「你叫什麼名字?你爹娘在哪里?」馬翻譯問道。
「人家喊我叫臭蛋,爹爹打仗死了,娘不知在哪里。」小男孩邊喝稀飯邊說道。
在場的人听了馬翻譯的翻譯後,都不由低下頭,先前打排球的興致一下子不知到哪里去了。吉野太郎對王干事懇求把小男孩留下來,由他來照料,王干事未表態,卻對小男孩說道︰
「吃飽了嗎?再給你拿兩個饅頭來,你帶在身上,好嗎?」。
「叔叔,你能讓我留下來嗎?只要有饅頭吃,讓我干什麼都行。」小男孩向王干事央求道。
「先讓他跟著我們夫婦吧。」池田幸子說道。
「容我先跟劉長官商議一下。」王干事慎重地說道。
劉長官過來了解了情況後,找人來將小男孩接了出去,此舉讓吉野太郎等日本戰俘們很是不理解,王干事看著大家怔忡的表情,心情十分沉重地說道︰
「我理解大家的一番心意,多一個孩子在這里,吃穿用度花不了多少。但這樣一來,就怕會導致更多的人涌進收容所來。我們的同胞們因為這場戰爭而背負了太多的苦難,山河破碎、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衣食無果,每一個有良心、有正義感的人都會同我們一樣站起來反對這場戰爭。你們要給我們的同胞們最大的幫助,就是要讓更多的日本軍人醒悟過來,中國和日本要做友好鄰邦,不要相互殘殺。」
「我們要做‘有自覺的日本人’,不要做法西斯式的狂熱軍國主義者。」鹿地亙說道。
「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黃金少災殃。」吉野太郎帶頭唱起了鹿地亙教的《長城謠》,一些日本戰俘們也跟著哼唱起來,鹿地亙夫婦抑止不住激動的心情高聲加入,響亮的歌聲回蕩在大禮堂。
在王干事的支持下,鹿地亙夫婦經過多次宣講和交談,首先吸收了吉野太郎和那對日本戰俘夫妻加入「在華日本人民反戰同盟」,並在收容所建立了「在華日本人民反戰同盟和平村工作隊」,他們的誓言是︰反對日本侵華、力主日中友好。通過每天的學習、教育、交談,特別是親身聆听鹿地亙夫婦發自肺腑、感人至深的演講,使一些日本戰俘們認識到中國軍民是真心實意地優待他們,雖然日軍對中國實行三光政策,無惡不作,慘無人道,但中國仍以最大的度量寬容他們,實行人道主義精神。于是紛紛響應號召,主動加入反戰同盟,並接受訓練,為到前線開展反戰宣傳做準備。
一天,吉野太郎拿著自己編制的反戰傳單興沖沖地來找鹿地亙夫婦請教,一進門,就見鹿地亙夫婦和那對日本戰俘夫妻沉默寡言地坐在一起,吉野太郎深感意外,不由詢問他們是怎麼了,池田幸子告訴他,鹿地亙剛得到一個不幸的消息,有三名反戰盟員在前線陣地用擴音器向日軍喊話宣傳時,不幸中彈犧牲,中國軍人為他們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數千軍民紛紛自願參加了追悼。
「他們連自己人都打,還有沒有一點良知,真是一批滿腦子忠于天皇的狂熱軍國主義者啊!」鹿地亙痛心疾首地喊道。
「咱們反戰同盟的任務還非常重呵。」池田幸子焦慮地說道。
「這三位反戰盟員的犧牲更激發起我的斗志,我準備以他們為原型創作一部話劇,名字就叫做《三兄弟》。」鹿地亙高聲說道。
「我支持你,有需要幫忙的,先生盡管吩咐。」吉野太郎說道。
「我們要通過這件事,把我們的所有盟員都喚醒,大家積極努力,把反對戰爭的思想更加廣泛地向日本軍人傳播,我們一定會做到。」鹿地亙說道。
在鹿地亙專心致力于創作《三兄弟》話劇期間,吉野太郎和日本戰俘們都不忍心去打攪他,連池田幸子也少有去到他的房間里,每日里拿著鹿地亙編印的《敵情研究》在院子里研讀,時不時地同日本戰俘們交流,聲音都盡量放低,唯恐打斷了鹿地亙的創作思緒。王干事則吩咐食堂專門給鹿地亙夫婦烹飪可口的飯食,由池田幸子給鹿地亙送進房間里去。
加入反戰同盟的成員們在王干事和馬翻譯的帶領下,每日里刻苦訓練如何在戰場上利用日軍官兵的對立心理有效地、策略地開展宣傳,瓦解日軍士氣,為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發揮積極作用。收容所里加入反戰同盟的日本戰俘日益增多,一個個由滿腦子里都是忠于日本天皇的狂熱軍國主義者轉變成反法西斯的戰士。
鹿地亙則在房間里夜以繼日的加緊創作,三名中彈犧牲的反戰盟員時刻浮現在他的腦海,回想起日本帝國主義曾對從前線被捕轉移到後方的俘虜,用飛機輪番跟蹤轟炸,寧願日軍俘虜成為地下的死鬼,也決不讓他們當俘虜的做法非常氣憤,心中懷著一個理念,就是要讓更多的日本民眾了解事實的真相,讓更多的日本青年看清這場戰爭的罪惡,宣傳中日友好,主張恢復日中邦交,讓日本戰俘們熱愛和平,早日返回到自己的日本家鄉。每每想到這些,鹿地亙心中就充滿了創作的激情,奮筆疾書,把對兩國民眾的愛和對這場戰爭的痛恨融進創作的劇本里。
當鹿地亙把創作出的《三兄弟》話劇劇本交給王干事和馬翻譯閱讀時,王干事看到鹿地亙的眼里布滿了血絲,由衷地為他的執著精神而贊嘆。馬翻譯則逐頁地將劇本念給王干事听,兩人都被劇本中的精彩片段吸引,對鹿地亙創作天賦贊不絕口,深深地佩服鹿地亙的文學才華。特別當兩人在食堂里邊吃邊讀時,讓旁邊吃飯的日本戰俘也不由得圍攏過來細听,于是馬翻譯干脆分別用漢語和日語兩種語言朗讀,大家聚精會神地傾听,劇本的真情實感讓大家唏噓不已,情到真處時不由讓人流下眼淚。劇本很快在反戰同盟成員中流傳開來,大家爭相恐後地傳閱,回想自己過去的的魯莽行為,不由感慨萬千。
經吉野太郎提議,大家決定將《三兄弟》話劇排練出來,劇中全部人物均由反戰同盟成員自己表演,以此讓更多的日本青年覺醒,這一想法得到了王干事的鼎力支持,于是,從來沒有的台好表演經驗的反戰同盟成員們在鹿地亙夫婦的指導下,開始學習分劇本、背台詞、走台、搭戲等,給每日的學習教育改造又增添了新的內容,這在收容所里還是首次。吉野太郎和表演的反戰同盟成員們邊學邊練,認真听取鹿地亙的排練指點,一步步、一點點地慢慢進入了劇本中的角色,恍惚覺得這就是現實中的自己,于是逐漸地熟悉了劇本中的台詞和人物的真情實感,表演起來也開始找到了感覺。
經過一段時間的排練後,吉野太郎等反戰同盟成員終于將整個話劇完成,于是大家決定先在收容所里進行一場檢驗演出,王干事邀請了劉長官等府里官員一起來到收容所的大禮堂,坐在台下同其他日本戰俘們一起觀看反戰同盟成員的首場表演。
舞台上作了極其簡單的布置,沒有幕布,沒有燈光,也沒有擴音器,演員們不化妝,穿著日常衣服,拿著簡易的道具,在鹿地亙的導演下,如同出演真實的自己一樣,就著簡陋的舞台,根據角色的變化進行表演,時而高呼,時而低沉,雖然說的是日語,王干事和劉長官們等都听不懂,但大家從劇情的發展和演員的變化中慢慢地領會了其中的含意,特別是坐在王干事和劉長官等後面的日本戰俘們,有的忍不住抽泣起來,整個大禮堂彌漫著濃濃的反戰情緒,直到演出結束,有的日本戰俘從座位上站起來振臂高呼︰
「反對這場戰爭!力主日中友好!」
其他的日本戰俘們也跟著高呼,坐在台下的王干事、劉長官以及府里的官員們都抱以熱烈的掌聲支持。
後來王干事將此次排練演出情況向上級作了匯報,引起了上級的高度重視,認為在這抗戰時期,由日本戰俘們自己表演宣傳反對戰爭的話劇將會對促進全國的抗日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于是,在鹿地亙夫婦的帶領下,《三兄弟》劇組全體成員首次遠赴桂林、柳州、重慶等地進行公開演出,受到了國際國內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著名的劇作家夏衍將《三兄弟》劇本譯成中文並在《救亡日報》桂林版上連載,在抗戰的大後方引起了轟動,《救亡日報》、《新華日報》均載文介紹劇情和演出的盛況,《三兄弟》被譽為是鹿地亙在華期間創作的反戰文學的最重要、水平最高、影響最大的作品,前線陣地還通過廣播用日語對日軍進行宣傳,至此,反戰同盟的名聲在中國廣泛傳播開來。
在此期間,鹿地亙還寫出了多篇反戰宣傳的文章,特別是在古城收容所的這段時間,通過自己的親身感觸,撰寫出了《俘虜收容所訪問記》一書,被翻譯成中文,連載在《救亡日報》上,鹿地亙把收容所親切地稱為「日本人民反對霸權主義的大學」、「再生之地」和「第二故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