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顏國相 第七十二回 未雨綢繆買青岡

作者 ︰ 修儀

聚會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了,第二天,忠親王又離京趕往幽州了。吳青的生活也隨之恢復到以往的節奏,無非就是上朝、授課,旬休節假的時候視察一下書肆和莊園。晚上的時候,吳青除了備課以外就是編書和畫花樣,三不五時給忠親王寫封信寄托思念之情。

書肆的生意一如既往地好,兩件鋪子一年的利潤差不多在四千八百余貫。莊園棉布的價格幾乎還未受影響,這不僅是因為棉花種植尚未在全國形成規模,各個地方織造的棉布還未大量上市影響到價格,而吳青的工場一直推陳出新,織法和花色都十分精美,市場反響很好也是另外一個原因。

自工場正式開工以來到今年九月份,一整年共售出各式棉布七千一百余匹,得錢一萬一千余貫,除去工人工資和所有開支共五千貫,還淨得六千余貫。當然,這樣高的利潤只是暫時的,等到各地棉布上市ˋ,棉花的收購價一定會下跌。用不了三五年,工場豐厚的利潤就會被壓縮,甚至虧損,所以吳青已經開始為工場的未來開始重新籌劃。她不希望將來有一天會面臨裁員或者停產,畢竟這是她和全部工人的心血,也是工人們的生活來源。

而榨油坊頭一批榨出來的油經過十天的沉澱和過濾順利售出。一斤胡麻油可以賣到一百文,而一畝地可以收獲胡麻一石二。一石二的胡麻可以出油五十余斤,這樣算來一畝地的收益便是五貫,今年共種了三百七十畝芝麻,合計能得錢一千八百多貫。而棉籽油因為不能食用,吳青只賣七十文一斤,一畝地的棉籽只能出油約二十斤,五百畝共一萬斤油,可得現錢七百貫。

再加上地里種的蔬菜、小麥、大蒜,如果不算上西瓜賣的錢,莊園一年總收入是一萬六千一百多貫,除去佃農的公子、工場開支,大約還能得利五千五百貫左右。如果棉布價格下跌到現在的一半,莊園就要面臨虧損了。當然,今年西瓜賣了好價錢,勉強能支持莊園在虧本的情況下運轉幾年。這是最壞的打算了,吳青相信一定能在虧損之前找到解決的方法。

眼看著已入九月,十月二十日三殿下就要大婚了,吳青卻為禮物發起了愁。想了各種方案都覺得不合適,訂制家具太沒新意。想著訂做一套瓷器,可相熟的民窯試了幾次都做不出吳青想要的效果。吳青對瓷器的理論知識和鑒賞能力都不差,只是客觀條件跟不上,窯廠的瓷土、釉料、顏料都達不到吳青的要求,做不出讓人眼前一亮,又能和三殿份相符合的精美瓷器。

左思右想,吳青想到,她還有一門古人沒有的絕技—編織。以前在福利院的時候,上過編織課,知道一些簡單的編織方法,還自己動手勾過圍脖和坐墊。想到這里,吳青一下子豁然開朗,趁著旬休立即趕往工場,指導工人們將染過色的棉紗十根為一股,八股合起來編成一根棉繩。工人們編了一整天,終于趕制出十幾斤各色棉繩。

回去以後,吳青又教瑞娘和另四名使女怎樣編織。接下來一個月的時間,吳青領著她們每天編一點,終于趕在三殿下大婚之前完成了兩條榻墊、兩條線毯和二十張坐墊。

每件都按照吳青設計的花色編出各種圖案,有向日葵、雪花、孔雀翎、魚鱗、玫瑰、梅花、馬賽克等各種圖案。各種顏色和圖案搭配起來既色彩斑斕又活潑有趣。

看著這些作品,瑞娘和其他使女們都愛不釋手,眼看要拿去送人都有些舍不得,吳青笑道︰「終于完成了,你們的功勞不小,這個月每個人多發五貫錢作為獎金。我打算今後從工場分出一批人專門編墊子和毯子,你們要是喜歡也可以參加,我月月還發你們工錢。」眾人听了都說願意。

這特別的禮物送到安順郡王府,三殿下頗有些感動,只不過這份感動里,還有一份惆悵和感傷。

安順郡王的大婚辦得既熱鬧喜慶又盛大莊重,雖然這場婚禮並非是三殿下所想要的,但是又能如何呢?他沒有能力逃過作為一名皇子的責任,遺憾是肯定的。有時候他會想,如果自己能坐上那個最高的位置,事情的結果會不會又不一樣呢?這個想法像一粒種子,在他的心里悄悄的生根發芽。等到有一天,三殿下意識到這個深埋在心底的時,已經欲罷不能,難以自拔了。

三殿下的這些心思,吳青當然不知道。她現在又有了新的構想,莊園旁邊的山岡大多山勢較險,石壁林立,所以基本上是荒山。吳青干脆去縣衙買下一座離莊園最近的,只花去現錢五千貫。這座小山佔地方圓二三里的小山,吳青將其命名為青岡。

趁著旬休和節假,吳青領著幾個佃農將青岡巡視了一遍,最高處約一百丈,青岡南面和東面地勢較和緩,適合栽種果樹。北面地勢險峻,但其間石怪林密,清泉涌流,風景甚美,可以慢慢開發,鋪上石階棧道,或許可以修成一個風景點。西面是山的陰面,地理環境又太過險惡,暫時還想不出怎麼利用。

吳青尋思著可以在年前將南面和東面稍稍清理一下,明年開春種上棗樹,、核桃樹、栗子、葡桃、杏樹、石榴樹、梨樹、李樹、山楂這些適合坡地生長的果樹。

正好這時除了榨油坊和工場在忙,地里的莊稼和蔬菜都已經種下了。吳青讓剩下的近一百個男勞力分作兩班,輪流到南面和東面的山上開墾。忙活了兩個多月,終于將清理出了八十多頃適合種植果樹的山地。

到了年底,吳青給參與開山的佃農每人多發了兩貫錢權作獎勵,又聯系了一批京城的苗木商人,訂了一些棗樹苗、核桃樹苗、栗樹苗等九種果苗。

吳青每種果樹苗都訂了一萬株,並指明了只要嫁接苗。吳青知道,歷史上自南北朝甚至更早的時期,古人就已知曉嫁接技術。嫁接苗比實生苗更早掛果,且果實品質高,抗性強。

這麼大的一批訂單可把京城的苗木商嚇得不輕,紛紛打听吳青的來路背景。得知吳青乃當朝唯一的女大學士,四品伯爺,又簡在帝心,苗木商們都不敢怠慢,忙四處奔走,籌集吳青所需的苗木。

好在大興京城乃四方最大最繁華的城市,所有的商品貨物都向京城聚攏,吳青的這筆訂單才算是勉強湊齊了。只不過這幾十個供應商收集來的苗木品種都不盡相同,光是棗樹就有長江棗、靈棗、牙棗、青州棗、亳州棗等好幾個品種。這可讓吳青犯了難,她隱約知道有些品種的果樹是自花授粉的,若不同品種集中種植,會產生異花授粉,導致果品不純正,影響品質。而有些果樹是必須要配備不同品種的授粉樹才能坐果,這些都不是吳青擅長的。

翻遍各種書籍也找不到相關資料後,吳青決定,還是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必須在莊園配置一些懂行的果農。

趁著閑暇的時候,吳青去各個官牙私牙尋找會侍弄果樹的人,終于在年前找到了十五個懂果樹的失產浮客。吳青先將他們安置在有客房的佃農家,準備開春後在莊園替他們各建一處院子,讓他們帶著家人在莊園安家落戶。

請教了這些內行以後,吳青根據這些果樹的授粉要求、采光要求、間距要求和海拔要求制定了一個系統的安排。山楂、葡萄、棗樹互相間隔著種在山腳,半山腰種石榴、杏和李樹,高處則種栗樹、梨樹和核桃樹。不能異花授粉的品種又互相錯開,盡量隔遠一些。

吳青又想到,莊園里這麼多果樹以及莊稼蔬菜應該可以養些蜜蜂,這樣不僅能讓各種果樹和作物增產,而且可以增加一項收入。

吳青估模著這些果農中或許就有人知道怎樣養蜜蜂,結果一問,還真有兩個果農以前種果樹的時候養過蜜蜂。吳青大喜過望,尋思著再在山腳下建兩間養蜂房。

說干就干,吳青忙又請來木匠和磚瓦匠,讓他們在山腳下丈量了一塊六畝大的空地,準備來年開春就建十五個獨門獨院的農家小院,又選了一塊地準備再建兩間養蜂房和五間倉庫。吳青算了一下,每家小院預算為十貫,加上其他可能要花費七百貫。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紅顏國相最新章節 | 紅顏國相全文閱讀 | 紅顏國相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