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大宋 第三篇 向南向南 第五章 整風運動(下)

作者 ︰ 明月萬里

今天可是龍年的第一天,但作者絲毫不敢偷懶,該奉上的故事如下奉上。並借此機會祝各位關注作者的新老朋友們新年快樂,合家歡樂,萬事如意。所有不愉快不順利的事情都留給過去的一年,在新的一年有新的突破。

第五章整風運動(下)

在陸蓉看來,放棄正在寫的格物學,來寫這種大逆不道、匪夷所思的東西簡直是不可理喻的。因為她也見識了這種種新式槍械和工具的巨大威力,她認為,只有造出更多的更好的槍炮,才能實現我們重返中原,復興大宋的大業,至于去和那些泥腿桿子們說這些大道理,實在是浪費時間和精力的舉動。

但我認為,無論多少先進的武器,如果只是放在一群沒有思想,不知為何而戰的人手中,仍只是如同長了利刺的刺蝟,只會懂得逃避,而不會勇敢的抗爭,或者只是成為一個為患百姓的禍害,給民族和社會帶來災難。

因此,我在《論國家和朝廷的關系》中寫道︰國家是由有著共同地域、文化、血源等構成的一個利益共同體,只有世界上仍存在著國家,國家就是具有排他性的。對內,它保證國內百姓們能夠安居樂業,對外則保護自己的國民們不受外敵的侵入。(我們有的國人弄了幾千年似乎還沒有明白,他們只會一味的壓迫百姓,然後把從百姓那里剝削來的血汗們去討好他們的外國主子,慈禧和她的徒子徒孫們一次又一次的愚弄著善良善忍的中國百姓,他們厚顏無恥的說什麼寧與友邦,不與家奴,卻還美其名曰地說什麼大國際主義。)

我又寫道︰朝廷是由百姓推選而出的國家管理者,當這個管理者失職的時候,便有百姓們起來反抗,歷史上的朝代更迭,皇帝輪換便是如此,這只是一種政權更換的形式。

人們還可以通過手中的票,將自己認為不合格的政權選下台,從而選擇能代表自己利益的政權。(但中國受歷史文化的影響,似乎更喜歡選擇前一種全面破壞再建設的方式,而不會選擇妥協的方式變革,所以,中國的文明也只能是漸進式的前進。)所以,朝廷可以輪換,但國絕不可以滅亡。

便如同如今蒙古人殺我同胞,毀我田地,將我們的百姓列為四等人,這是一種典型的外敵入侵。因此,面對如此滅國亡種的災難時,所有的國人,都有義務團結起來,拿起刀槍,一致對外,把蒙古人趕出我大宋的國土之外。讓我大宋百姓能安居樂業,不受外人欺辱。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更別說是這種滅絕人性的屠殺,中華興亡,匹夫有責。(在這里,我第一次提出了大中華的概念。)

陸蓉听著我的慷慨陳詞,惶然地睜大雙眼︰「皇、皇上,這樣怎麼可以,怎麼能由百姓們確定皇帝的人選,這豈不是亂了套了?」

「如果朕不能給百姓們帶來福祉,如果朕不能保證朕的百姓們的安全,那朕就得接受下台的命運,皇權不是一種享受,而是一種使命,一種肩負著普天下百姓前途和光明的使命,若非因為這種使命,又怎麼讓這麼多的人跟在朕的身邊,陪著朕一起吃苦受累。再說,不管是主動或是被動,失職的皇帝下台這是歷史的必然,歷朝的皇權更迭已經驗證了這一點。盡管在其位者或許十分不願意主動下台,但如果我們能建立一種和平的機制,讓皇權更換不要通過流血,那豈不是全天下百姓之福?」

在《論百姓的權利和義務》中我又寫道︰百姓們以繳納稅收、承擔兵役、徭役等方式承擔對國家的義務,與此同時,國家就應該保護他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神聖不受侵犯,保護他們勞動、休息和受教育的權利。

無論他們身處何地,哪怕身在異國他鄉,只要他是我大中華的子民,他們就應該得到朝廷的保護。」寫到這里,我不禁痛心地想到,歷朝歷代,所有流落海外的華人華僑的經歷,就是一部部無比辛酸的血淚史,中國朝廷的文治武功,便只是對自己的百姓們無情的剝奪和壓榨,卻從來不需對百姓們承擔任何義務。而就算他們對百姓們寧靜的生活少些騷擾,百姓們都要發自內心的對他們高呼萬歲。

印尼華人的遭遇仍歷歷在目,當那些受難的同胞們無助的眼神望向自己的母國的時候,哪怕伸出一點點援手對他們都是雪中送炭,可他們卻只等到冷漠的對待和一句無比輕巧的「他們早已經入了他國的國籍,我們不能干預他國的內政」。

因此,要使中國不再沉淪在這種迷茫中,不再令「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的人渣們成為高歌頌揚的愛國分子,唯有喚起全民的權利意識,讓他們自己覺醒。

國家要強大,不能愚民,只能開化民眾,愚民只是短視和昏庸的朝廷的才會干的愚事,他們必將遭到百姓們的唾棄。民智則國強,民愚則國弱。我們還要建立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要讓所有的人以身為這個國家的公民為榮,而不是削尖了腦袋往外擠。雖然不能排除某些人天生犯賤,總以為外國的月亮才是圓的原因外,但許多國人一有了機會就想離開自己的祖國,不能不說朝廷起了很大的反面作用。

我不知道,我這樣的論調會在這個時代激起多大的波瀾。我只知道,在這里推行我的民主和法制思想,我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那些只會叫三綱五常的偽道學們、偽儒士們早就降了他們認為天命所歸的大元皇朝了。張將軍是個老好人,就算並不十分願意接受我的想法,但也不會堅決反對,鄧光薦倒是個問題,但就他一個人,估計也掀起不了大的風浪。

因此,在《建立一個自由、平等、富強的大中華帝國》一書中,我寫道︰大中華境內,無論出身、貧富、膚色、語言、職業等,一律平等,所有大中華的百姓,將共同享有自由、平等和富強的成果。

我又寫道,只要我們堅持以禮義仁智信為根本原則,以法制和道德加以約束,我們一定能使中華帝國成為八方來朝的世界強國。

果不其然,第二天早朝,(這可是近幾個月來的第一次早朝了),我的思想剛一拋出,立即在朝堂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幾個老臣義憤填膺,言辭激烈。只有張將軍仍如同平常一般平靜。幾個年輕的我剛提起來的大臣,倒是顯得十分興奮。或許因為他們的出身本來就低,如果不是遇上我這麼一個不拘一格的皇帝,他們永遠都沒有出頭之日。

鄧光薦簡直氣炸了︰「亂了,亂了,這樣一來,還有什麼秩序,還成何體統,群臣不分,上下不明,父子不順,亂了,全亂了。」

等他叫得聲嘶力竭,連喘粗氣的時候,我笑眯眯地對他說︰「老師,您不是一直教導學生說,君不正則臣逃外國,父不正則子往他鄉嗎?學生只是提倡眾人平等,並非要亂了上下之分,長幼之序,相反,學生以為,要使全體百姓明白辨是非,習識禮儀,若國內人人都是知道禮義廉恥的謙謙君子,長者愛護幼小,幼者自會敬重老者;朝廷體恤百姓,百姓也自會維持朝廷。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正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不是嗎。」

「那對那些不守禮制的人,怎麼辦?」鄧光薦仍是振振有詞。

「那我們還有律法和道德去約束他們,還有刑法和律訟去懲戒他們。我們還有軍隊和警察來維持這些秩序的正常。」

鄧光薦氣呼呼的不知說什麼好。可望一眼身邊的那些群臣們,連張將軍都不支持他了,他只有孤獨無助的嘆了口氣,走到了一步。

宋興國身邊一個精壯的小伙子上前一步,小心地說︰「小人宋國偉,請問皇帝陛下,如果按您剛才說的那樣,我等是否也為大中華的一員?」

「是,當然是,怎麼不是?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祖先,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雖然你們已經別出呂宋,但我們同根同源,當然都是大中華的一員了。」

這個人我知道,他是宋興國的本家佷子,挺伶俐的一個小伙子。

這時,又能有一個威武的大漢自張將軍身後擠出,躬身一禮︰「皇上,小將肖峰,原是契丹人氏,按皇上所說,是否也應該是大中華當中的一員?」

「蕭峰?」我心中一愣,不會是那個大俠蕭峰吧,不過看他那形象,倒頗有些大俠風範。

「你我同住一方土,同飲一江水,同說一方話,已經歷經千年,你說是也不是?」蕭峰亦滿意地退後了。

鄧光薦這時終于緩過勁來,咳了幾聲道︰「皇上,按您的邏輯,蒙古人也算是我大中華中的一員了?」

「老師,你見過骨肉同胞,刀槍相向,不惜屠城殺戮,將自己的同胞貶為人下人嗎?兔死狐悲,勿傷其類,他們的這種行為,連人都不是,能算是我們的同類嗎?」

鄧光薦這時象突然明白過來似的︰「皇上,我大宋立國三百余年,您又自稱中華,是何用意?」

「無論秦漢,更逞隋唐,我等皆為炎黃子孫,華夏兒女,又且,我等身處四方之中,服章華美,是為中華,秦漢隋唐如今已如昨日黃花,南北大宋也只是滄海一粟,但我中華的傳承將一脈相傳,生生不息。」

不等眾人回想起來,我又宣布道︰「朕命令,自今日起,我等改國號為中華帝國,自今往後,無論皇帝更迭,朝廷輪換,中華國號不可丟,無論是蒙元還是女真,還是更遙遠的西方各國,但有敢于侵犯我中華天朝的,舉國上下皆有抗擊外敵,衛我中華的責任和義務。無論千百年後,你們的子孫後代都世世代代為中華帝國的子孫。中華帝國千秋萬載。」

「中華帝國千秋萬載,」有伶俐者立時將我的呼喊傳出很遠。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巔峰大宋最新章節 | 巔峰大宋全文閱讀 | 巔峰大宋全集閱讀